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就像一根弹簧,遇压而张,当别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时,我们就会感到一种压力,并产生一种超越对方的愿望,这是很正常的。但也有人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高于自己(有时候甚至是一种感觉)或比自己顺利时,产生一种由羡慕转为恼怒忌恨的情感状态。这时的嫉妒便变成了一种比仇恨还强烈的恶劣心理,是一种被扭曲的情感,甚至是一种病态心理。嫉妒对学习、生活、人生等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如培根所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具体说来嫉妒在日常生活中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影响人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嫉…  相似文献   

2.
问:我是一名中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可是,每当看到别的同学成绩好过自己,或接近自己,就十分的嫉妒,在言语中也露出来。因此,我的朋友很少,感到非常孤单。请问,我如何才能从嫉妒的泥潭中走出来呢?(阿华)阿华同学:你的这种心理是十分正常的反应。只不过,嫉妒心理过分严重了,就成为“包袱”,成为前进的阻力。%嫉妒是一种混合心理状态,是发现别人处在某种优越状态或取得某种成绩,而自己不如别人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感、厌恶感,甚至憎恨感,同时伴有屈辱、羞耻、自卑、负罪感等心理体验的复杂情绪。和一般的嫉妒相比,青少年学生的嫉妒有明显的特征:%首…  相似文献   

3.
《古兰经》中记载了人祖阿丹的两个儿子嘎比勒和哈比勒的故事。因弟弟哈比勒的献祭被真主接受,而哥哥嘎比勒的献祭遭拒绝,于是嘎比勒出于嫉妒和憎恨杀害了弟弟,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桩血案。正如真主说:“他的私欲撺掇他杀他的弟弟。故他杀了他之后,变成了亏折的人。”5∶30)可见,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嫉妒就与人类的繁衍相随莫解,伴随而来是血腥的杀戮、无尽的苦难与仇恨,这是人类历史的悲剧。嫉妒的产生多是容不得别人在权位、财富、名誉、学识、才能、事业等方面超越自己,比自己风光得意,心中暗生郁结,希望他人不幸或倒霉,这种阴暗心理…  相似文献   

4.
嫉妒——心灵上的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嫉妒是一种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复杂的负感情。它包含有红眼、醋心、怨恨、忿怒、沮丧、羡慕等多种感情因素。它是私有观念造成的一种低下心理。人们一旦被这种腐蚀剂污染后,轻者会糊涂,重者还会干蠢事,甚至违法乱纪,触犯刑律。千百年来,这种低下情感一直受到人们的唾弃与斥责。  相似文献   

5.
学会欣赏人     
学军 《天风》2007,(12):45
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只有把别人的优点学过来,我们才能丰盛起来。当我们比不上别人,我们就会嫉妒他。圣经中,该隐因为没有得到上帝的称许而对兄弟亚伯产生嫉妒(创4:3-5);约瑟的兄弟们因为父亲“给约瑟作了一件新彩衣”而对约瑟产生嫉妒;扫罗因着妇女群体没有将“万万”这更高的冠冕加在自己的头上,而对  相似文献   

6.
嫉贤妒能心理与公平激励原则萧鸿江我们给“嫉妒”下一个定义:“嫉妒是一种不服、不悦、自惭、怨恨的负感情”(唐秉仁《论嫉妒》),是个人和他人相互关系的势差变化引起的个人意识的非理性、非健康性的心理表现。当他人的才能、声誉、地位等方面发生向上的变化,特别是...  相似文献   

7.
嫉妒,词典释义:嫉,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埋没贤良的人。 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和意识,嫉妒是一种心理变态,是荣誉感的畸变,是一种危险的情感。心理学家对其内涵的界定是:嫉妒是面对他人的某种优势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  相似文献   

8.
严必林 《天风》2003,(1):25-25
嫉妒,往往产生于经常在一起,地位、身分差不多的人中间。 嫉妒是可恶的,因为“在何处有嫉妒纷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雅3:16)。下面几点克嫉妒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存心谦卑法。有的人喜欢自我表现,处处要高人一等,别人取得了成绩,便误解为对自己的否定,所以一看到别人比自己强,不服气的心理就油然而生:“你算什么?你不过是机遇临到罢了,其实你任何方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嫉妒就一直困扰着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作为人际交往中的一大心理障碍,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压抑人的交往热情,甚至以友为敌。对于什么是嫉妒,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古希腊斯多葛派认为“嫉妒是对别人幸运的一种烦恼。”哲学巨匠黑格尔指出:“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卓越才能的反感。”斯宾诺莎对嫉妒的本质作了更深入的探索后指出它实际上是“一种恨”。弗兰西斯·培根则认为:“嫉妒也是最卑劣、最堕落的情欲。所以嫉妒是魔鬼的本来特质。……”  相似文献   

10.
Q1:我担心自己有双相性格障碍。我不想参加任何形式的晚宴、庆典活动,因为我觉得别人的快乐与我无关,甚至在大多数时候,别人,特别是熟悉的人,获得的成就与快乐越多,对我的负面打击就越大。我会感到自卑,甚至自责,从而加重我的抑郁情绪。我的情绪极不稳定——稍稍达成了一定成就之后就会自我膨胀、目中无人到一种骄狂的程度,漫不经心地破坏社会关系而满不在乎,事后往往又追悔莫及。  相似文献   

11.
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难免产生并积累负面情绪,如委屈、忧愁、不平、猜忌、愤怒、怨恨……这些负面情绪很容易蒙蔽人的心灵,使人被其左右,甚至失去理智,破坏人的正常生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负面情绪不仅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许多人对此深有感触。作为基督的信徒,如不能管控好负面情绪,就会将负面情绪带进教堂,影响自己的信仰生活和堂区风气。很多神职人员对教友带进堂区的世俗陋习、身上世俗陋习较重的教友甚至对接受能力较差或不  相似文献   

12.
超越嫉妒     
何谓嫉妒?中外历史上对其含义的解释颇多。在我国的辞典中,“嫉”的意思是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则是埋没贤良的人。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嫉妒就是“当一个人自身缺乏某种美德的时候,他就要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以求实现两者的平衡。”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嫉妒就是因别人在某些方面优越于自己  相似文献   

13.
所谓低调,是一种人生姿态,是含蓄内敛却志存高远的气概,是退让有节却勇于进取的情怀。低调说话是一种内涵,是指我们面对别人的赞许恭贺,应谦和有礼、虚心。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君子风度,更加客观地分析自己,了解对方,淡化别人对你的嫉妒心理,维持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心理文萃     
保持心理平衡十诀一、对自己不过分苛求 人应该有自己的抱负,应该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不努力达不到,尽心尽力能超过,心情就会舒畅。二、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 对他人寄予希望过高,如达不到,会大感失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优点和缺点,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三、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 人在大怒时,会做出很多错事甚至失态,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自制,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者弗洛伊德指出了儿童大约在3~5岁之间对父母会产生一种性的情结,叫做俄狄蒲斯情结,男孩会产生恋母情结(女孩会产生恋父情结),当他发觉自己不能占有、独享母亲的爱时,会产生焦虑感及对父亲的嫉妒感,可又当他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性冲动,而感到自己卑劣、无耻时,就慢慢地把这种情结压抑,沉到无意识当中。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亲能够理解孩子的心理冲突,给予及时指导,使他对母亲的爱正常化,与父亲的冲突缓合,那么孩子就能顺利地度过这个危险期,将来与父母亲保持一种良好的亲情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人生感悟     
●不得志时没人知道自己,得志时自己不知道自己。后一种情况更可怕。●有油水的地方常常是最滑的,而且滑倒后想爬起来站稳,还很不容易。●人有各种不良的欲望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不良的欲望很容易实现。●超过别人一点点,别人就会嫉妒你;超过别人一大截,别人就会羡慕你。●不要追求外表,它会骗人。不要追求财富,它会消失。追求一个让你微笑眼开的人吧,因为微笑会让你灰暗的一天豁然开朗,阳光明媚。纠纷,一句残酷的话也许会毁掉生命,一句及时的话也许会消释紧张,一句知心的话也许会愈合伤口。●个别的恶可以伤害整体的善,个别的善只能抵消个…  相似文献   

17.
少男少女由于处在身体发育、知识和生活经验尚不充足的特定时期,故可有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当发现时应当及时纠正,以免酿成大病。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忧郁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2.狭隘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3.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4.惊恐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轻者心跳厉害、手发…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个人情绪而言。生气是免不了的;从维护自身的权益。赢得别人的敬重。戒防别人犯错方面来说,生气也是必要的。我们大多数人想把生气表达出来,就是想使自己的生气产生效应。使得自己的生气对他人有所震慑,或是使别人更加敬重自己。“给别人一点颜色看看。”这是每一个收到别人伤害的人的内心的想法。你把生气表达了出来,别人就会有所畏惧。有所收敛,但是也会对你产生不同程度的愤恨。那如何正确地表达生气。  相似文献   

19.
“逆反心理”是人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背道而弛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对自己形成了“逆反心理”,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嫉妒”的概念嫉妒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早就被人们大体以基本相近的意义来使用它。欧洲著名的伦理学家斯宾诺沙明确提出:嫉妒是“妨碍一个人努力或活动能力的情绪。”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人相齐。”英国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品德上是个卑鄙者,必然嫉妒光明磊落的人,举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