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把一般形式语义学的起源追溯到弗雷格、塔尔斯基、蒙塔古和戴维森等哲学家。但是人们忽略了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在这本著作中提出了一种特定的关于语言、意义和世界的看法,它牵涉到普遍论、内涵指称论和组合原则等重要的哲学假定,而这样的哲学假定也是形式语义学先驱的著作中所假定的。因此,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对于形式语义学的基本原则和哲学假定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斯托克霍夫教授的研究不是历史性的,而是系统地比较了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和形式语义学的先驱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马明辉 《哲学研究》2012,(1):106-112,125,128
在过去50年中,语言哲学家提出了众多新指称理论,似乎我们对名字有了极好的理解,因为克里普克这样的哲学家让我们相信,名字没有涵义,只有指称。①然而,弗雷格1892年的论文《论涵义和所指》中提出的弗雷格之谜,却成了指称论天空上的一朵乌云。弗雷格之谜引起了许多哲学家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语百转向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误百来认识哲学。在世纪之交,认真审视语言哲学的语言观是分析二十世纪语言哲学得与失的关键。本文认为语言哲学的语言转向有两种模式;分析和解释。这两知模式基于两种不同的语言观:绝对所指论和相对所指论”。这两种语言观的差别在于对意义和指称的关系的看法。分析哲学的语言观基于绝对所指论,包括人工语言学派(即逻辑实证主义)的绝对指称论和日常语言学派的的绝对意义论,即认为只有确定性所指的符号和命题才有价值,由此产生了拒斥形而上学的口号。解释学、解构学的语面观基于相对所指论,即默认了不确定性所指的符号和命题在哲学中的价值,因而他们的语了哲学旨趣在于解释语言和哲学乃至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本文最后提到在相对所指论的基础上将分析和解释统一起来的可能性,以便形成一种进取的而不是消解的语百哲学。  相似文献   

4.
意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的核心,美国著名哲学家戴维森和英国著名哲学家达米特是这个理论的两个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本文将围绕他们的一些论述来探讨意义理论,主要目的不在于这个理论本身,而是要揭示其中所牵涉到的逻辑方法,希望由此不仅可以说明意义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特征,而且可以说明逻辑与哲学的关系。一、达米特的意义理论1973年,达米特发表了其代表作《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其中多次谈到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并提出了一个基本框架。在这以后,他以“什么是意义理论?”为题发表了两篇文章,尤其是在《什么是意义理论?(II)》(1976)中,他基于弗雷格…  相似文献   

5.
<正>自笛卡尔哲学出现后,主体性哲学便开始成为西方哲学一个主要的话题。这个话题在遭遇主体死亡论的挑战之后,哲学家的任务之一就是如何回应这种挑战。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段德智教授新近出版的《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超越》一书正是针对现代西方哲学不绝于耳的主体死亡论而提出主体生成论与希望人学。此书由杨祖陶先生亲笔赋序。杨先生认为,这本书"对主体性的形成、发展、内在机制和发展的终极趋向做了跨越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历时性的与共时性的系统的考察、论述,逻辑地、历史地和辩证地阐释了‘主体生成'的诸多基本问题与基本概念。本书结构严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列举若干定义,由窄到宽排成一个序列,分析每一定义的指称和意义,从中寻找一个适度定义。这个适度定义就是:分析哲学是以应用语言分析,并且(尽可能地)应用逻辑分析来研究一切哲学问题的哲学。分析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遭遇的重大困境主要是分析传统包括语言分析、逻辑分析的匮乏。而其意义和价值也在于消除这一匮乏。分析哲学某些特定形态必然消亡。但是分析哲学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分析精神不朽!  相似文献   

7.
指称理论的语用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语言与现实的关系,而指称论所思考的正是如何解决语词与对象的相关性问题。从摹状词理论经历史因果论直至意向性理论,指称研究获取了长足的进展。随着语用学理论的兴起与发展,作为“当代思维的基本平台”的语用分析方法在指称研究中得到了具体呈现:其一,日  相似文献   

8.
指称问题是当代语言哲学的首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它规定了语言哲学家对真理问题、意义问题、必然性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所作出的回答。张盾同志在《无须存在公理的指称理论》一文中对此作了有益的探讨。然而,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一系列结论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张盾同志。  相似文献   

9.
最近二十年来,西方对语言哲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这里暂且不谈现象学、解释学、后结构主义等欧洲大陆学派对语言哲学的研究,仅仅就英美分析哲学家对语言哲学的研究而言,也可以看出他们在指称理论、真理理论、意义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根本问题上,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0.
意义问题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特别是语义学的中心问题,也是逻辑学的重要课题。非真值条件意义理论是英国分析哲学家、逻辑学家麦克尔.杜米特(Michael Dummett)为首的一批哲学家提出的。本文的介绍以杜米特理论为主。杜米特是当代公认的在语言和逻辑领域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认为哲学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1.
康仕慧 《哲学动态》2006,(11):11-13
迈克尔·达米特(M ichael Dummett)是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主要贡献在分析哲学、数学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等领域,尤其是他关于弗雷格哲学的研究奠定了他的整个哲学生涯,他是20世纪反实在论和数学哲学中直觉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有:《弗雷格:语言哲学》(1973);《直觉主义的成分)(1977);《弗雷格哲学的解释》(1981);《弗雷格和其他哲学家》(1991);《弗雷格:数学哲学》(1991);《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1991);《分析哲学的起源》(1993);《语言的海洋》(1993)等。2005年12月~2006年5月作者在英国牛津大学访问期间对他…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分析哲学的研究,就是分析研究西方哲学中的这种重要思潮的来龙去脉,考察西方分析哲学家们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并从中找到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以及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发展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参考和借鉴。应当说,我们对分析哲学的研究工作还是有成效的:30年代有张申府翻译的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书名被译为《名理论》,据称这是该书除德文版后的第一个外文版本;40年代有金岳霖取分析哲学之精髓而著成的《知识论》,至今仍被看作是当代中国分析哲学之巨著;50年代有洪谦对逻辑经验主义的大力宣传,他…  相似文献   

13.
对逻辑的哲学思考几乎与逻辑同步产生。然而逻辑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那还是本世纪的事。它是分析哲学的伴生物。随着分析哲学的传播与发展,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正是由于它与分析哲学的这种历史渊源,所以有人把它看作分析哲学的一部分。不过近20年“逻辑哲学”在西方已取得跟语言哲学、科学哲学、行为哲学和心智哲学平起平坐的地位。在这一领域不仅出现了象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塔尔斯基的《形  相似文献   

14.
欣提卡主张,前期维特根斯坦的指称观与新指称理论高度相似,进而暗示新指称理论存在着重要理论缺陷。通过批判性地考察维特根斯坦前后期的指称观和分析《逻辑哲学论》中的名称和对象之关系,本文指出前期维特根斯坦与新指称理论迥然有别,从而对欣提卡的哲学问题给出了答复。通过对《哲学研究》中关于直接指称表达式讨论的分析,本文指出,后期维特根斯坦对指示词和专名的性质作出了区分,其指称关系主张具有消去论特征。本文还进一步批评了那种认为后期维特根斯坦是指称的描述主义者的流行观点,并指出语境原则是贯穿前后期维特根斯坦指称论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意义问题是目前困扰着美英科学哲学界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西方科学哲学与生俱来的一个问题。科学哲学运动之初,逻辑经验主义把意义问题当作哲学基础之一进行探究并确立了其意义理论。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历史学派的科学哲学家们在研究科学进步问题时,提出了理论不可比、不可通约从而科学进步无法得到说明的问题。在他们看来,理论的这种不可比、不可通约性的根源之一在于人们所用的语言,其理论基础即是语言哲学中日常语言学派  相似文献   

16.
真理冗余论(Redundancy theory of truth)是当代的一种真理理论。通常认为,这种理论的首创者是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家和哲学家拉姆齐(F. P. Ramsey,1903—1930),而这种理论的更精致的说法则是由美国哲学家格罗弗(D. Grover)等人1975年在一篇题为《真理的代语句词理论》(A Prosentential Theory of Truth)的著名论文中提出的。在二十世纪语言转向(linguistic turn)的哲学背景下,研究真理问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即紧密联系语言意义问题来研究真理问题。把握真理与意义之间的联系,的确是研究真  相似文献   

17.
直接指称论的反描述论论证主要有三种,即模态论证、认识论论证和语义学论证。多数语言哲学家相信,这三个论证对于反驳一般的关于物理对象名字的指称描述论是有效的。但是,三个论证对于一种可能的虚构对象名字的描述论是否有效,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本文根据虚构对象名字在语义上依赖于性质描述的特点,根据这种描述所产生的模态性质、认识论性质和语义学性质,最终得出否定性的结论:三个反描述论论证对于反驳虚构对象名字的描述理论是无效的。因此,对于反驳描述理论来说,如果直接指称论者使用的三个论证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则至少对于某些种类的名字,指称的描述理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王路 《世界哲学》2007,7(6):46-70,77
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的核心内容。意义理论与语言相关,因而与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相关,与语言所表达的世界相关。今天,意义理论受到哲学家们的高度重视,有关讨论广泛而深入,观点各异,成果多样。在今天的讨论中,真之极小论、真之紧缩论、真之去引号论、真之代句子理论等一些新的真之理论业已成为重点。但是,真之符合论、真之实用论等传统理论也仍然被涉及,并且由于深入讨论而得到新的认识,尽管许多结论是否定的。在我看来,意义理论的最大特征是与真这个概念密切相关,或者说,真这个概念是意义理论的核心概念。正因为这样。如今的讨论,无论是什么观点,几乎都预设了一个前提:塔尔斯基的语义理论。如果引申开来,甚至可以看到,正是基于真的解释,人们对意义理论形成不同的看法。比如戴维森的意义理论被称为真之理论,即基于T语句提出了一种如何理解语言的真之理论,而达米特则认为这只是对部分语言提出解释,并没有对整个语言的运作提出一种解释。所以,戴维森的解释顸设了对真这个概念的理解,他认为要围绕着真来考虑问题,而达米特虽然承认真这一概念的重要,却认为对真这个概念本身要进行思考,而且要超出这个概念来考虑我们的语言。我翻译过奎因的《真之追求》(三联书店,1999年)、达米特的《分析哲学的起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戴维森的《真与谓述》(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即出),也翻译过一些文章发表在本刊(例如参见《世界哲学》2006年第1期、第2期)。我希望国内读者能够了解和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情况。编译下面这些内容,也有相同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与经验主义或实证主义之前的形式相比,逻辑和数学哲学是最具逻辑经验主义特征的。逻辑经验主义不仅因此得名,而且也为科学经验主义的成功点燃了希望。然而,经验主义者的心理主义与实证主义者的逻辑主义对数学本质的探讨始终不能达成共识。基于这种背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发表对于维也纳小组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逻辑经验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的数学哲学都是植根于《逻辑哲学论》的。本文在第一部分阐释了它何以成为该学派在"哲学上的转折点"。而维也纳学派从一开始就试图对《逻辑哲学论》进行革新,使之服务于其本身的纲领。本文在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了他们关于这些问题所展开的激烈讨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31年卡尔纳普提出了"句法"纲领,该纲领从根本上超越了逻辑经验主义的原有框架。但由于当时欧洲逻辑经验主义者受到纳粹的迫害而四分五散,"句法"观点并未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第三、第四部分具体分析了逻辑经验主义如何由《逻辑哲学论》向"句法"思想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发生于 2 0世纪前半期的“语言学转向” ,弗雷格、前期维特根斯坦、塔尔斯基、卡尔纳普等哲学家使用语言语义分析手段解决哲学问题 ,探讨科学命题的证实和意义问题 ;二是发生于 2 0世纪 70年代的“语用学转向” (Pragmaticturn) ,奥斯汀、后期维特根斯坦、塞尔、格赖斯、奎因、戴维森等后分析哲学家借用语言语用学成果来建构哲学对话的新平台 ,寻求交流和使用中语言的意义。这种哲学发展方向改变的最大后果是形成了科学逻辑向科学语用学转变的趋势 ,构筑了新的哲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