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医如何实现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应该怎样结合?结合点是什么?一直争论不休。蔡氏“论机能辨证与形态辨证相结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4):241)一文,在一定程度上剖析了中医学发展迟缓、中西医结合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一针见血地指出中...  相似文献   

2.
1 既辨证、又辨病 ,诊断学上的中西医结合中医重宏观 ,西医重微观 ;中医重整体 ,西医重局部 ;中医重辨证 ,西医重辨病 ,这是中、西医学的优势和特点。分而言之 ,中医是辨证论治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获得“证候”之后 ,再根据中医的藏象、经络、气血、病因病机理论 ,在证候与自然、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关系分析中 ,确定病因病机以辨证求因 ;而西医是“辨病施治” ,根据来自病人、作为认识疾病重要线索的症状 ,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仪器或实验室检查 ,以明确局部的病灶 (器官、组织、细胞 )的病理改变 ,或产生这种病理改变的致病因子 ,做…  相似文献   

3.
着眼于目前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再次探讨了几个切入点:(1)改善预后,注重患者心理因素调养;(2)从“治未病”角度入手;(3)从复方-有效组分-单体的转换入手;(4)建立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循证医学模式;(5)从流行病学调查疾病证候的分布情况入手;并提出创新是中医学体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并适应当前形式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本文通过比较中西医学糖尿病的分型分期对治疗学的指导作用,探讨中西医结合更好地防治糖尿病的可行性.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针对个体的辩证论治,而西医强调群体化治疗并能迅速改善代谢紊乱,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有效地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本文通过比较中西医学糖尿病的分型分期对治疗学的指导作用,探讨中西医结合更好地防治糖尿病的可行性。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针对个体的辩证论治。而西医强调群体化治疗并能迅速改善代谢紊乱,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有效地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诊断方法上的差异北京石景山发电总厂职工医院(100032)关敬高一、概念上的差异中医诊断的精华是辨证。证是在临床中用“四诊”方法所获得的资料,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辨证的过程,对致病原因、疾病性质、病变部位、病理机制、疾病发展趋势等方面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7.
对《中西医结合的困惑》一文的透视、质疑与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读《医学与哲学》2 0 0 0年第 3期载赵晓山、贾钰华、张曦倩《中西医结合的困惑》一文 ,颇感其内容、观点、语言、语气 ,甚至标点符号都似曾相识相闻。经认真学习 ,反复研究 ,为了澄清一些事实和认识问题 ,仅简要透视与质疑如下 ,并与该文作者共商。透视一 抄袭行为严重1 该文“1 1中西医结合概念的混乱”一段 ,从“但是这一概念的确切定义 ,……”直到“于是种种各行其事、随心所欲的机构 (笔者注 :《医学与哲学》载文误印为“结构”)、组织、团体、学说都冠以中西医结合的旗帜竞相而出 (笔者注 :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  相似文献   

8.
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结合手检7种核心期刊,查找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治疗组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上中药治疗(包括中医的内服方剂、外用中药药浴),对照组为单一的西药治疗。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给出文献质量评分结果,并根据文献数据绘制森林图和漏斗图,对文献中的异质性进行检验和合并效应量检验。共纳入14篇文献,计976例患者,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40例患者中,治愈率40.87%,有效率91.50%,西医对照组436例患者中,治愈率18.78%,有效率71.4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组稳定率总优势比(OR)为4.86,95%置信区间(CI)为(3.13~7.5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临床证据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具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尚需更多RCT证实。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且存活者中 5 0 %~70 %的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 80 % ,所以 ,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决策水平 ,对更有效地治疗脑梗死以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1 缺血性脑卒中不同类型的特点目前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 ,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分型方案 ,许多国家都是根据病因或临床综合征 (由闭塞血管位置决定的 )进行分型 ,但这些分型方法都不能在发病急性期内…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的一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论最近拜读了贵刊 2 0 0 2年 12月的一篇由李守业先生写的“中医的理论主导问题探讨”。其中谈到中国目前的一些中医现代化研究已经大量耗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并且导致了辨证论治概念异化已使中医理论发生了极大的混乱。试问 :已经丢掉了中医理论特色 ,那“发展得比较多的还是中西医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点” ,又在哪里寻找“中医理论科学的真谛”呢 ?对此我有同感之处 ,想在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2 中西医整体结合的现状中西医在整体上的结合是一个跨世纪的难题。这个难题在中国基本上是家喻户哓 ,因为它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  相似文献   

11.
1 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1月 3日 星期一 晴天 天气暖和 ]今天门诊病人较多 ,病种混杂 ,以咳嗽病人为多。三名空军战士来诊 ,要求调理。一名腰酸 ,一名白发 ,一名青春痘。这三种症状求治于中医似乎很合适 ,但我在处理中却缺乏把握 ,能否取得疗效很难说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三名病人的症状轻微 ,都未达到“疾病”的程度 ,更不要说西医的诊断标准 ,就是中医的辨证分型也很困难 ,临证中只能凭借常见分型而用药 ;二是坚持服药困难 ,就算我的辨证分型正确 ,三名年轻的病人为了这么一点身体上的不适会长时间服用中药吗 ?长时间服用中药值…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和慢性胃炎的主要或重要病因,可能参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根除幽门螺杆菌:(1)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预防溃疡复发;(2)可消除慢性胃炎胃黏膜活动性炎症,预防胃黏膜癌前变化发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消化不良症状;(3)是早期胃MALT淋巴瘤首选治疗方法;(4)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存在成本一效益比优势.  相似文献   

13.
西化中医"创新"之悖论纪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导论 中医辨证唯象论与西医实证解剖辨病的结构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逻辑概念;"中西医结合"者,乃需求是于辩证法科学理论概念的统一和谐.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西医结合”基本概念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方法”、“中西医结合人才”、“中西医结合机构”、“中西医结合学科”、“中西医结合理论”、“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等概念与定义,根据逻辑学原则予以分判。表明“中西医结合”的同类概念完全可以客观地被决定。  相似文献   

15.
循证医学——中医临床研究的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循证医学与中医临床1 1 循证医学与辨证论治的相通性辨证论治至今仍是作为中医的临床特色之一在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 ,是中医临床的核心与准则。无论是脏腑辨证 ,八纲辨证 ,还是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等 ,都是以“证”为主线 ,去搜寻资料 ,探其本源 ,直到揭开疾病的本质。所以中医临床思维的过程就是其对临床征候 (证据 )搜集、分析、整理的过程。当然 ,中医的“证”与循证医学的证是有区别的 ,中医的证是宏观的、定性的 ,有时甚至是模糊的 ;而循证医学的证是“最好的、最可靠的证据”。但中医学上“证”的确立 ,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医…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胃肠道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和慢性胃炎的主要或重要病因,可能参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根除幽门螺杆菌:(1)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预防溃疡复发;(2)可消除慢性胃炎胃黏膜活动性炎症,预防胃黏膜癌前变化发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消化不良症状;(3)是早期胃MALT淋巴瘤首选治疗方法;(4)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存在成本-效益比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尽管历经50年的系统临床实践,但迄今对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尚未有明确的共识或权威性描述.认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用中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西医学、或用西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中医学而产生的不同于中、西医学的,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医学科学;其外延应包括整个中西医结合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总结近年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和客观量化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认为某些客观指标和糖尿病的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客观化指标提供依据,提出目前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客观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中西医结合的现状,分析中、西医学的可结合性;从中西医学的“共通”点,根据临床结合已取得较好成果的客观事实,从能结合宏观与微观的“黑箱方法”这一角度,通过分析人健康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和疾病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浅析中西医结合切入点,并提及未来医学发展的整体性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抗生素的普遍应用,面对抗生素耐药性增加及Hp根除率下降的情况,笔者进行了“灭Hp胶囊”、铋剂、PPI阿左痢、莫痢三联中西医结合用药,结果表明:(1)中西医结合用药可提高Hp根徐率.笔者2004年报道“灭Hp胶囊”中药低量秘剂三联的疗效(97.4%)运较单用西药的低量铋剂三联( 83.3%)为高.即使于2010年后丽珠维三联Hp根除率下降(72.6%)情况下,笔者改用PPI,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痢特灵(PPI阿左痢)序贯组合与中药“灭Hp胶囊”联用(92.2%)较单用PPI阿左痢序贯(91.3%)及PPI莫(莫西沙星)痢三联(88 7%)为佳;(2)可减少痢特灵、四环素、克拉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的不良反应;(3)可提高PU的愈合质量;对治疗慢性胃炎的急性与慢性炎症和萎缩性病变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