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中期以来黄老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期以来,黄老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除余明光《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丁原明《黄老学论纲》等专著先后出版外,还发表了一批关于黄老学的重要论文。特别是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的创刊,更将黄老学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一、黄老学的产生和演变有关黄老学...  相似文献   

2.
王威威 《管子学刊》2004,(3):29-32,42
黄老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政治实践中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对于其根本思想特征学界并没有一致的看法,以致于引起许多思想家关于其学派归属的争论。学界比较传统的方法是按照现存被认为是黄老学的著作来概括黄老学的特征,这一方法既缺乏确定性又不能避免循环论证的嫌疑。本文脱离黄老著作的文本,从“黄老”这一名称的含义、史籍中对于“黄老”的记载以及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中对道家思想特征的概括三个方面相互印证,得出黄老思想的两个主要特征:“道”的社会性倾向和清静无为的思想。清静无为的思想又可表达为虚静、因、刑名学说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道家黄老学“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胡家聪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黄帝四经》,如与《管子》道家黄老学比较,可知两者均出于田齐稷下之学①。其中含括的道家哲理丰富精深,尤其是推自然天道以明社会人事的思维方式,体现着时代精神的精华,更值得深入开掘和阐发...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中期以来黄老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80年代中期以来,黄老学研究在以前成果的基础上,又取得了重大进展。除继吴光《黄老之学通论》、熊铁基《秦汉新道家略论稿》外,又先后出版了余明光《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丁原明《黄老学论纲》等专著。此外,还发表了一批关于黄老学的重要论文。特别是陈鼓应主编《...  相似文献   

5.
同现在一部分学者的主张不同,本论认为司马迁最初使用的“道家“并不能被看作是一种把老子和庄子完全排除在外的概念。把解释为君对臣的统制术的“无为“和吸收诸子之长的“混杂性“便是黄老学最重要的特征的论述方式,其出发点在于将道家和黄老学设定为了同一概念之上。这篇论文旨在阐明汉初所使用的道家的概念,说明它并不包含在黄老学之中。  相似文献   

6.
黄老学研究的新探索——读丁原明先生著《黄老学论纲》方子玉张建文近日读到丁原明先生的新著——《黄老学论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受益匪浅,感觉到此书在黄老学的研究上,既有新的突破,又有新的建树。正如刘蔚华先生在该书序文中所说,作者“在...  相似文献   

7.
郑博思 《现代哲学》2020,(2):137-141
传统观点认为历史上的道家可以分为“黄老”与“老庄”两个主要派别,“黄老”道家注重倡导君道无为的政治哲学,“老庄”道家主张修身养性的人生哲学。本文认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载以《渔父》《胠箧》《盗跖》《庚桑楚》为代表的《庄子》诸篇带有鲜明的黄老学理论立场和思想特征,这些篇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或者应该被纳入先秦黄老学的研究范围内,而对于《史记》所言“道德家”之理解也不应局限为狭义的黄老学,而是既包含“黄老”亦包含《庄子》在内的广义道家。  相似文献   

8.
宋代理学兴起,理学家们汲取道家思想智慧的同时,又对之大力批判,斥老庄道家为异端之学。作为道家核心经典之一,《列子》不可避免地被列为异端。与之相对,南宋理学家林希逸继承理学艾轩一派的思想风格,公开接受道家思想,其所著《列子鬳斋口义》一书,首先对道家内部之庄、列关系提出庄列一源、列不及庄的主张,继而重新审视《列子》的思想立场,为其"异端"之名号作辩解,认为《列子》中虽有讥讽儒士的言论,但也表达了对孔子的尊敬;与此同时,其又基于对庄列关系的基本判断,指出《列子》宗旨不异于儒家的大纲领。  相似文献   

9.
《文子》是黄老道家的重要典籍,它在继承战国黄老学思路和资料的基础上,改造了老庄道家的宇宙观。将“道”与“气”相整合,笋以“自然论”贯之,对黄老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为两汉哲学战线上目的论与反目的论的斗争奏响了序曲。  相似文献   

10.
《列子》自然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子》一书与《老子》、《庄子》并列为道家的三部经典。唐天宝元年 (74 2年 ) ,唐玄宗下旨置“玄学博士” ,并以四部道家著作作为必修的科目 ,士人习之可以应试科举。其中一部《冲虚真经》(宋朝时又加上“至德”二字 ,称为《冲虚至德真经》) ,便是称为列御寇所撰的《列子》。《列子》一书的真伪是我国学术史聚讼千载的一大公案。现在 ,它的伪书性质已成为学界公论 ,一般认为它主要成书于魏晋之际① 。《列子》的思想比较复杂 ,又因为它是伪书 ,所以一直没有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② 。但《列子》一书有丰富的自然观的内容 ,代表着我国古…  相似文献   

11.
<正>列子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思想为"贵虚"。《列子》八篇,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然班固所录,实为在刘向、刘歆父子校书所成《七略》基础上删改而成的,则刘向校书时当整理过《列子》。今传刘向所撰《列子书录》,世人多疑其为伪作。魏晋时期,张湛作《列子注》,他在序言中提及自己重新整理《列子》的经过,后人多疑今本《列子》为张湛或魏晋人所伪造。尽管对《列子》之争议至今不绝,但对此书进行研究整理之学者亦代不乏人。尤其《列子》被列入道教经典之后,使得此书更为世人所重。  相似文献   

12.
北大汉简《周训》中蕴含一种恐惧情绪,不仅包括对于国亡身灭的恐惧,而且还特别提出立嗣的问题,害怕立嗣不贤会给国家和个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正是由于这一点,简文中出现大量的"不可以"和"毋"等词,体现出作者对其治国思想的自信以及其思想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这些特征均与黄老学特征相符。《周训》认为养身与治国是一体的,身治则国治,身乱则国乱,治国首在于治身,而治身之关键在于保持气之平,由治身过渡到治国,治国之平就体现为持守公平公正,两者是合二为一的,《周训》这一思想鲜明地体现了黄老学从养身到治国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3.
道家黄老学“天、地、人”一体观的思想内涵颇为丰富,包容在《管子》、帛书《黄帝四经》、《易传·系辞》、《■冠子》、《文子》及《吕氏春秋》等文献之内;不仅如此,其影响所及,又扩展到先秦儒学《孟子》、《荀子》等著作中,因而形成了对文化传承及民族心理具有深层的渗透力。一、“天、地、人”一体与《荀子·礼论》道家“天、地、人”一体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推天道以言人事。儒家荀况长期生活于道家相对集中的稷下,因而深受这种影响,屡言“天、地、人”一体,如:“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  相似文献   

14.
列子,上承老子下启庄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列子》一书是我国古代体现道家思想和中原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文献典籍,在中国思想史以及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天瑞》是《列子》首篇,列子用十四个寓言故事阐发着其道生万物的起源观、豪迈超越的生死观、法天则地的生态观,饱含着列子对人的价值取向、生存理念、社会治理以及发展模式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先秦道家黄老著作——《管子》中黄老学篇章(《心术》上、下和《白心》、《内业》四篇)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暂称《黄帝四经》)中的思想为主要材料,来分析道家黄老学的哲学体系的一般理论特点和思想实质,以及它对老子“道”的哲学体系的改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勇 《管子学刊》2009,(3):80-83
唐代,《老子》、《庄子》、《列子》、《文子》、《亢仓子》五部道家著作被诏封为道教“真经”,享受很高的地位。柳宗元站在儒家立场之上本着“经世”的原则对这五部“真经”作了理性地考证与评价,从中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他对道家、道教的理解与态度。  相似文献   

17.
四、黄老道家的思维方式及其易学的时代精神春秋末的老学,经关尹、杨朱、列子的继承,到战国中期,道家内部的发展臻于高峰,崛起了两大派别,其一为楚文化孕育而成的庄学;另一为齐文化孕育而成的黄老。黄老之学,除了在政治哲学方面(即外王之道)有着与老学密不可分的关系之外,另有几方面值得我们注意:首先是,黄老道家《易》学与老子道家《易》学是前后相承、相同系脉的关系,而同时又为《易》学注入了更多的崭新的时代精神,这在以道家思想为主体的《易传》中有充分的体现。其次,战国阴阳家是道家的一个支系,其“阴阳说”与“终始…  相似文献   

18.
道举制度是在唐代实行的一项特殊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是唐代科举制度的一个科目。《新唐书·选举志》曰:“开元二十九年,始置崇玄学,习《老子》.《庄子》、《文子》、《列子》,亦曰道举”这里,“道”指道教,“举”是科举。就是说,通过修习道家经典而被选拔为官的...  相似文献   

19.
“一”是黄老哲学的重要标识性概念,在宇宙论上代表造化万物之始,在哲学品格上强调兼综百家之旨,在政治实践上表达人君治国之要。自战国至秦汉期间被塑造出的“黄帝形象”凝结着黄老学以推崇“一”为标识的哲学主张和理想人格,具体表现为:黄老学者对于“一”作为万物之生成者的要求以及在政治上主张超拔于“众”的“君主”地位的诉求在黄帝作为华夏共祖的形象上得到了落实;黄老学融百家思想为“一”的哲学努力及其包容气象与黄帝促进民族融合、实现天下统一的政治功业相呼应;黄老学强调“执一”“无为”的治国之术也相契于黄帝法天则地、垂拱而治的政治实践。黄帝是黄老学注重“一”的哲学思维和政治愿景的形象化表达,二者的高度契合促成了“黄帝”与“老子”的自然结合,也使黄老学具备了迥异于道家其他分支的学术特质。  相似文献   

20.
李锐 《周易研究》2007,1(3):28-33
本文从陈鼓应先生论证“《易传》道家说”的重点文章《〈彖传〉与老庄》、《〈彖传〉的道家思维方式》出发,不仅指出其论据方面的不足,而且指出其论证方法是使用“丐辞”、“默证”。因此,《彖传》不能成立。甚至陈先生所用的“道家”这一名目,也不适当。从而说明“《易传》道家说”不能成立,其“道家主干说”也因此缺少重要文献材料,难以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