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一项关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维芳 《心理科学》2004,27(5):1223-1225
研究一使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261名维吾尔、汉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行测查,研究二用“20问”法对120名维吾尔、汉族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田氏自我概念量表可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自我概念的跨文化研究。(2)总体上,维吾尔、汉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存在显著差异。(3)维吾尔、汉族男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基本上无显著差异;维吾尔、汉族女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有差异。(4)汉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总体有性别差异,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基本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永恒追求。东西方的理论均认为意义源于个体内在的自我结构,即自我概念。为了验证自我概念对生命意义的影响,对68名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现场实验结果显示,控制生命意义基线水平和正负情绪后,自我概念仍显著预测生命意义;且自我概念提高组的生命意义得分显著高于降低组。行为实验结果显示,在高、低生命意义词汇记忆任务中,相比于低生命意义词,自我概念提高组对高生命意义词的再认率更高;相比于高生命意义词,自我概念降低组对低生命意义词的再认率更高。这些结果均表明,自我概念影响生命意义。结果暗示构建积极的自我概念形成强大的内心才是个体生命意义构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荣伟  Pual.  T.  P.  Wong  李丹 《心理科学》2020,(5):1154-1161
对1087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研究,考察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对生命意义的影响,以及自我概念在人际关系与生命意义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和生命意义之间存在同时性和继时性正相关;(2)在时间点1和时间点2,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和生命意义均两两相互预测;(3)人际关系和自我影响均影响生命意义,以及在人际关系与生命意义的关系中,自我概念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人际关系通过自我概念进而影响生命意义体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自我概念来提升个体的生命意义感。即带着一颗自我肯定之心,积极参与到社会互动中去。  相似文献   

4.
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郭成  何晓燕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06,29(1):133-136
自1976年Shavelson将自我概念区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以来,教育心理学家对学业自我概念的结构及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在阐述学业自我概念的多侧面结构和等级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并对学业自我概念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自我概念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自我概念的结构模型、发生发展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论述了研究的进展。指出目前自我概念研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进一步完善自我概念理论模型,二是实验方法要有所突破,三是加强应用性课题研究,四是注重不同化背景个体自我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聋哑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探讨聋哑学生自我概念的重要性,及提高聋哑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对策,为搞好特殊教育和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本调查研究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对浙北地区3所特殊教育学校的127名7、8和9年级的聋哑学生进行了自我概念水平的调查测量。结果:聋哑学生的自我概念状况良好,聋哑男生与聋哑女生的自我概念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年级差异也不具显著性。结论:特殊教育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培养聋哑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增强聋哑学生健全的人格。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学业自我概念是自我概念研究的重点之一。国内对学业自我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验证国外学业自我概念的理论、探讨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等,本文概括了国内关于学业自我概念研究的现状,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师范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差异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张怀春  杨昭宁 《心理科学》2003,26(2):381-381
1 引言  回顾学业自我概念研究的历史 ,1890年James首开自我概念研究的先河。 1976年 ,Shavelson将一般自我概念划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 ,学业自我概念就是学生在各门具体学科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1984年 ,Song和Hattie发展了自我概念等级模型 ,将学业自我概念分成能力、成就和班级三个方面。从此 ,学业自我概念 (academicself-concept)可视为自我概念 (self-concept)的亚概念 ,是构成自我概念的成分之一。在学业自我概念的测量方面 ,Shavelson和Bolu…  相似文献   

9.
自我概念清晰性和个体心理调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玲 《心理科学》2007,30(1):96-99
本研究探讨了自我概念清晰性、自尊和心理调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自尊个体具有明晰的自我概念;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都表现出压力缓冲作用;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交互影响着个体的心理调适。此外,研究探讨了自我概念清晰性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童年晚期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儿童的自我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2147名五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了童年晚期身体侵害、关系侵害对儿童自我概念(社交自我概念、身体自我概念和一般自我概念)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童年晚期身体和关系侵害均能负向预测儿童的社交和一般自我概念,关系侵害的影响比身体侵害更大。只有身体侵害可以负向预测身体自我概念。性别仅在身体侵害对身体自我概念的预测中表现出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自我概念、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并分别对初中生和高中生建立了因果关系模型。两模型区别在于:(1)学业成绩对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影响大于对高中生的;(2)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受内部控制、非学业自我概念受未知方控制直接影响。研究还表明:(1)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显著高于高中生的;(2)学业自我概念、一般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高低一致;(3)内部控制源与有势力的他人控制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自我概念清晰性是个体对自身看法感到明晰、确信、内部一致和跨时间稳定的程度,它影响广泛,但现有研究缺乏对其影响因素和干预策略的理论整合。受低自我概念清晰性源于自我概念结构整合困难启发,本文提出了自我概念结构三元整合假设,将自我概念结构整合分为跨经验抽象整合、跨场域共时整合和跨时间历时整合三方面,从这三方面剖析了如何降低自我概念结构整合难度,并基于此梳理了影响自我概念清晰性的环境因素(外因)和个体因素(内因)。本文为理解自我概念清晰性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为自我概念清晰性干预提供了“路线图”。  相似文献   

13.
关于自我概念对个人选择性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不一致—负性忽略模型和关联模型两种解释。前者假定,个人努力忽略对与其积极自我概念不一致或冲突信息的加工,以维持其自我概念的稳定性,但该模型忽视了自我概念的个别差异。后者则假定,自我概念对选择性记忆的影响是由评价性信息与自我概念的关联程度决定的,并质疑记忆的心境一致性效应,但该模型无法解释积极自我概念者面临消极心境和消极自我概念者面临积极心境时对外部信息的记忆模式。未来研究有必要考察即时性心境状态下不同自我概念对选择性记忆加工的影响,以促进对自我概念和心境状态影响记忆选择性及其机制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其学校适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志军 《心理科学》2004,27(1):217-219
本研究对258名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自我概念和学校中的社会行为、同伴关系、学业成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其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也没达到显著水平;自我概念与敏感退缩行为没有密切关系;身体自我概念与社会喜好、学业成绩有显著负相关,并且对两者有显著预测效果;自我概念部分因子与社会影响、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有显著正相关,且也对它们具有显著预测力。  相似文献   

15.
尽管抑郁的影响因素得到了比较多的探讨,但是鲜有研究探讨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抑郁的关系以及性别和性别平等观在其中的作用。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和自我差异理论,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并考察了性别和性别平等观在二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通过对463份大学生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大学生抑郁负相关;(2)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抑郁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性别和性别平等观对大学生抑郁存在三重交互作用。当个体持有高性别平等观时,男性和女性的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都与抑郁负相关。当个体的性别平等观较低时,女性的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抑郁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研究述评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重要成分,对其结构的研究颇具争议,许多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模型,当前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占主导地位。该用献综述法介绍了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的理论及研究现状,并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与问卷法,选取北京市3所小学的498名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男生255名,女生243名)及其班主任作为被试,考察了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师生关系的冲突性、亲密性和反应性与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具有显著相关。(2)师生关系对自我概念不同方面的发展的预测不同,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冲突性和反应性对自我概念的各方面具有不同的预测性。(3)亲密型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冷漠型师生关系最有碍于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本研究结果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运用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法,以184名初-初三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不同性别初中生自我概念尤其是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的说来,初中生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概念有显的相关,学业成绩与非学业自我概念之间相关不显。其中,语自我概念与语成绩之间、数学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之间为显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语自我概念对语成绩的影响、数学自我概念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均达到显性水平;2.初中女生的数学成绩和语成绩均优于或相当于男生,但其数学自我概念却显低于男生,并随着年级增高出现快于男生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培养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宋剑辉  郭德俊 《心理科学》1998,21(3):277-278
近年来,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们的广泛兴趣。自我概念被用于解释大量的行为,在教育和临床心理治疗领域中得到了高度重视。1自我概念及其结构:塞弗森等(Shavelsonetal.1976)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来自个体的经验及对环境的认知。自我概念的水平受外界重要人物的评价、强化以及个体对自身行为的归因风格的影响。塞弗森等进一步将自我概念区分为一种多侧面多等级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我概念的多侧面多等级模型(Shavelsonet.al.1976).(见图1)用1自我扶念的多侧面乡筹级模型…  相似文献   

20.
人类自我概念的心理表征在心理学和哲学有深入的研究,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东西方文化自我概念的结构差异。近年来神经科学借助脑功能成像开始研究自我相关信息加工过程的神经机制, 并探讨是否存在文化特异的自我概念的认知神经表征。跨文化神经成像研究表明自我概念在知觉水平和人格特征表征方面都存在文化差异, 本文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跨文化和文化启动神经成像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自我概念表征文化差异背后的神经机制。这些研究推动了文化神经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