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上博竹书《三德》与《天子建州》均有涉及儒家法思想的简文。简文表明,儒家要求将仁爱与人情融入司法实践,既确保法律的威严,坚守法律的公正性,又能"中情而丽于法",即缘情司法而不"屈法伸情"、以情淹法。这要求司法者既具有仁爱之心,"断刑以哀",又具有"增去以谋"的权变能力。这种法律思想是建立在其仁政爱民、礼乐教化为主、刑罚为辅等政治原则基础上,体现出儒家法思想的矜恤主义与民本主义、人道主义特征。从简文的时代背景分析,儒家"中情而丽法"、"断刑以哀"等主张的提出,无疑是对法家"一断于法"思想的批判,体现出儒法两家法律思想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正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沿用了修订前的状况,将"宗教财产"作为独立一章,不过在整个《条例》中没有规定宗教财产的含义。在司法实践中,屡屡涉及宗教财产的法律地位问题。笔者认为,认真思考新修订《条例》第五十四条所蕴含的宗教不动产的类型化及其法律地位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一、新修订《条例》所揭示的禁止处分的宗教不动产的类型化及其法律地位问题新修订《条例》在宗教财产的问题上相比原《条例》有了新的变化。结合《条例》第五十条关于宗教财产  相似文献   

3.
保罗与律法     
正"法律"~([1])一词的意义广泛,但是,它最常见的意义有两种。它可以是一个总称,指一整套规定,被一个国家或团体所认可,对其成员或任何处于其权限的人都具有约束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国家的法律、联邦法律、州或省的法律、城市的法律等等。此类法律对居民和访客都有约束力。法律也有较狭隘的意义。从狭义上讲,它指一套法律体系中某一特别的规定(或"条例")。例如涉及汽车驾驶员的法律:某些国家要求驾驶员靠左侧行驶,而某些国家的要求是靠右侧行驶。无论狭义的法  相似文献   

4.
徐玉成 《法音》2001,(12):27-35
(三)三个重点日本《宗教法人法》内容很多,我认为其中三个方面值得重点研究,现分述如下。1、法人制度日本学者认为,《宗教法人法》是为了贯彻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的原则,运用法律强制力,在宗教团体中推行法人管理制度,帮助宗教团体在不依附于任何外部势力的条件下,赋予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独立拥有、维持和管理财产的权利和义务。从而结束了日本宗教长期依附于国家政权而成为权力部门和政治集团附庸的历史。(1)法人制度的产生与作用。法人制度是现代社会的民事法律制度,法人是与公民(自然人)相对称的另一种民事主…  相似文献   

5.
道教的"法职"是一种由道士担任的宗教职位,在汉天师时期就已经出现。天师道的"法职"开始是一种"政教合一"的职位,后来演变为单纯的宗教职位。在宋代,道教各派又出现了一些新"法职",这些法职不但继承了天师道的法职传统,也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杨柳 《管子学刊》2007,(2):13-16
《管子》蕴涵了丰富的政治、法律思想.在其法律思想中,它对法的价值的探讨包括理性渊源、功利性、工具性和道德性,全面而且系统.《管子》的法的价值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甚至在世界法律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李鹰 《中国宗教》2023,(9):56-57
<正>发挥《民法典》基础性法律作用,挖掘其公法价值,是新形势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宗教事务的一个重要命题。以《民法典》实施为契机,宗教法人制度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法律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宗教法治体系从公法主导型管理规范逐步向公私法融合型治理规范发展。在“民法典时代”,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宗教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  相似文献   

8.
国外宗教立法种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法一词,通常具有两种含义:一是宗教信条的法律化,即宗教政治集团借助于国家政权使宗教信条具有法律意义,通过宗教组织及宗教法庭,惩罚违反宗教信条者,例如产生于中世纪的教会法、伊斯兰教法等;二是调整宗教社会关系的国  相似文献   

9.
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该法第十二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利用网络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活动。作为我国第一部网络安全的基础性法律,这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处理好互联网宗教问题,做好涉宗教网络舆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际宗教自由法"(IRFA)构成近年来美国对外关系中有关宗教问题的政治与法律基础,是规定和指导美国政府在宗教问题上采取对外行动的纲领性文件,是美国国务院"监督国际宗教自由"、发布"国际宗教自由年度报告"和指定"特别关注国"的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本文从客观学理角度详细分析和探讨了该法案的背景、起源、规定、机制、影响以及各种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1.
1951年日本颁布《宗教法人法》,设立公告制度,最初目的是为解决分派独立问题。分派独立问题起源于二战时期,1939年日本颁布《宗教团体法》,文部省强制各宗教派别进行大规模合并。二战结束后,盟军总司令部在日推行改革,要求废除《宗教团体法》,分派独立现象随即大量出现,其中以佛教界最为突出,对多数宗派的既得利益造成了伤害。1945年颁布的《宗教法人令》未对分派独立问题明确限定,于是文部省、佛教界等与民间信息教育局展开长期博弈,希望对分派独立加以限制,但遭到了该局的反对。《宗教法人法》的公告制度要求具有从属关系的宗教团体脱离所属宗教团体时须向信徒及相关利害人公告,最终解决了分派独立问题。公告制度贯彻了盟军总司令部的改革理念,是对《宗教法人令》时期分派独立事实的承认,也标志着以佛教为首的宗教界高层放弃了对封建体制的固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与佛教有关的刊物有三类形式:第一类为教外研究机构主办的纯学术刊物,如《世界宗教研究》、《敦煌研究》、《中国藏学》、《五台山研究》、《禅学研究》等,中央级的佛教专业学术刊物则暂付阙如;第二类为佛教界主办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人文刊物,目前有从《法音》这一母体先后分离出来的《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二种;第三类为各级佛协或佛学院主办在教内流通的宗教刊物。从量上来看,佛教界主办的佛教刊物已占据有关杂志的首位,成为佛教文化建设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从质上来看,近几年随着佛教教团的重建,其水准也不低于海外华人地区的同类刊物。本文介绍的是佛教界主办的后二类刊物。文革之前,国内佛教界主办的佛教刊物曾有《现代佛学》、《弘化》、《觉有情》等数种。至1964年。  相似文献   

13.
<正>一、法·法律·法律信仰法与法律在西方语言中,law含有法、法律之意。有规则、规律等多重含义,其核心是正义(公平、公正)。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产生的一种美德,城邦在正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法律,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西周金文中的"法"写作"灋"。灋即刑,与刑通用。灋由三部分组成:氵、廌、去。"平之如水,故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参见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廌"(zhì)为解廌,也称獬豸、独角  相似文献   

14.
伯尔曼《法律与宗教》名句"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在中国广为人知,"法律信仰"超溢了伯尔曼文本范围,甚至进入官方话语体系,成为中国法律实践领域的重要指导。"伯尔曼现象"与中国语境的对话出发点在于"危机-重建"中"法律"和"宗教"的分合,但中国的宗教、法律和社会特点,和伯尔曼的现代性反思和超越视角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于"伯尔曼之思"的深入理解正可以为我国探讨宗教与法律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在穆斯林看来,《古兰经》是神圣的天启经典,是伊斯兰教的信仰、礼仪、教义学思想和伦理道德的理论基础。"它在穆斯林的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中,具有神圣地位。"正如美国学者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说:"《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基础,是一切精神问题和伦理问题的根据,故《古兰经》具有重大的宗教影响……"正是由于《古兰经》的神圣性,穆斯林学者都以一种敬畏的心态慎重地对待它。  相似文献   

16.
云南傣族传统法律受佛教影响是较为全面的,具体体现在:立法上有立法思想、原则、技术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在实体内容上表现在刑事法律、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等方面;在司法上表现在审判的原则、证据的构成、判决形式等,甚至是人们对待法律的态度等.云南傣族法律在吸收佛教相关内容上与我国西藏地区和中世纪欧洲教会法的差别是较为明显的,因为它是一种非完全受佛教僧侣控制政权组织或非二元对立下的法律与宗教的关系.认真分析,它是人类法律与宗教三种基本关系中的一种,即以保持世俗法律为主下有机吸收宗教因素的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法然上人(1133~1212)的净土教,不是把我国的佛教作为一种学问或研究的对象,也不是以贵族或武士等为固定对象的思想或宗教,而是以一般庶民为拯救对象的宗教。给予法然的思想和宗教以决定性影响的是集中国净土教思想大成的善导大师(613~681)。在思想和宗教方面受到善导决定性影响的法然,以“偏依善导一师”(《选择集》)而表明了自己的思想和宗教的立场。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无神论》2021,(5):68-74
学者们对邪教概念之界定并未立基于法教义学,这不利于邪教治理法治化。法教义学是以概念的事实语义为基础,对规范性法概念进行法价值"润色"。在法教义学视域下,邪教是指违法且具有法益侵犯性的宗教。利用法教义学对邪教概念进行界定不会导致邪教概念的非理性扩张或缩小,其可实现对"线上"及"线下"等不具有传统邪教特征的新型邪教进行合理界定,通过法教义学概念对邪教进行科学界定,从而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对邪教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法律实施的任务更加凸显,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不断增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宗教领域随着《宗教事务条例》的颁布,宗教管理迈进了新的法制化的轨道。今年是国家实施"六五"普法的第二年,国家宗教事务局顺应形势要求,向全国各级宗教工作部门发出关于在全国宗教界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的通知,要求组织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深入扎  相似文献   

20.
景天星 《法音》2021,(2):61-63
翻阅佛教典籍,有诸多"琴弦"之喻,然最为著名者,莫过于"因缘和合喻""狮子筋弦喻"和"不急不缓喻"。此三种譬喻分别出自《入中论讲记》《华严经》和《中阿含经》。一、因缘和合喻"因缘和合喻"见于月称论师造、法尊法师译讲的《入中论讲记》。在《入中论》"第六菩提心现前地"中,月称论师有一颂:"如影像等法本空,观待缘合非不有,于彼本空影像等,亦起见彼行相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