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宽容"观念经历了从宗教宽容到道德宽容再到积极宽容的两次转变过程,这种"宽容"观念的历史嬗变可以通过对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宗教伦理准则下的宽容、以洛克为代表的西方近代道德宽容和以罗尔斯为代表的现代交互伦理关系中的宽容观念的考察予以理解。特别是现代"积极宽容"观念在淡化以往由于不喜欢甚或厌恶而产生的被动的"容忍",进而继承道德宽容所强调的道德自由、重视道德主体自觉性的基础上,逐渐转向"克制"方向,即对异己观点的"克制"与"承认",这既反映了现代社会多元化、差异化的历史变迁现实,也体现了对道德主体自身与社会伦理双重性的兼顾,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宽容:现代政治的伦理内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楹 《哲学动态》2005,(11):3-7
[编者按]现代多元异质社会自身蕴涵着分化与整合的逻辑,如何整合并使之协调有序地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理论课题.宽容作为一种价值观、文化观,乃至世界观,具有其丰富的内涵与巨大的现实张力.对之进行深刻的学理分析与理论反思,一方面对于甄别不同语境中的宽容思维与宽容理念,超越传统、建构当代宽容观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当下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真切的现实意义.鉴于此,华侨大学五位学者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宽容"进行了剖析,表达了他们对宽容的解读,以及他们建构当代宽容观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宽容是社会治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康之 《道德与文明》2003,(1):25-27,31
宽容问题是伦理学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但是 ,长期以来 ,宽容被理解成人的美德 ,因而在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中很少考虑这个问题。在后工业社会到来的时候 ,当公共管理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出现的时候 ,我们希望把宽容作为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向量来加以考虑。具体的做法就是 ,首先把宽容设定为社会治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4.
宽容的原始意义和现代意义之间的分歧给宽容思想的历史留下了印记。[1]起先,宽容被理解成为容忍某些应受指责的行为或与社会价值观念有关的过错所作的努力,因为在生活没有变得不能容忍的情况下,各种规则也决不可能一直受到尊重。当权者原来设想为一种处置权的宽容,...  相似文献   

5.
洛克还未从权利层面来认识宗教,而停留于宗教宽容的道德呼吁。洛克认为宗教是救赎的义务,无法谈权利;救赎真理是不可知的,宽容才有宗教和平。洛克思想之局限源于他将宗教宽容的基础建基于基督教的救赎价值。从洛克到现代思想家,宗教自由实现了从道德呼吁到法律权利的质变,价值基础从宗教的重要性转移到人的尊严和道德自主,权利的外延也随之扩展到个人的良心信仰。洛克的思想仍对当代国家宗教自由有着重要影响,认识其局限性,是照镜正衣冠,对制度建设有着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多元社会的氛围下,广受推崇的宽容价值陷入了日益凸显的内在悖论——我们是否应当宽容不宽容者?本文分析了宽容悖论产生的原因,梳理了西方学界提出的几种重要解决模式,包括"卢梭模式""前期罗尔斯模式""沃尔泽模式""后期罗尔斯模式"以及"金里卡模式"等,对其异同关联以及理论缺失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并在中国哲学的视域下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宽容     
宽容是一种风度,如云生雨。宽容是一种气度,似雨润物。  相似文献   

8.
人们经常把宽容作为一种美德来传颂,因为宽容不仅能够化解矛盾,而且对人类社会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宽容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道德法则之一。真主对人类是宽容的《,古兰经》教诲我们:“谁愿恕饶而且和解,真主必将报酬谁。”(42∶40)。这说明伊斯兰教的宽容来自真主。人类的宽容必将在真主面前得到加倍的回报。真主在《古兰经》中赞扬先知穆罕默德说:“你确是具备一种伟大的性格的。(”68∶4)穆圣宽容高贵的品德就是对真主教导的实践和对《古兰经》的诠释。纵观穆圣一生的经历,最感人的就是他对任何事物的宽容态度。他以自己…  相似文献   

9.
宽容人世间     
宽容是对他人温和,给自己一份好心情。宽容意味着尊重、信任、理解和沟通。但是,在现如今的社会里,有许多人却忽略了“宽容”,致使很多不该发生的悲剧发生了。所以。我们要不断弘扬宽容的美德,愿宽容像一束阳光,照亮每个人的生活之路,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友好、更加融洽。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今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传媒言论和学术探讨中,正以越来越高的频率,使用着一些他们原来多少有些生疏的语词,本文所论“竟争”、“宽容”,当在其中.然而,竟争与宽容,—二者能相容吗?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认为,竞争乃是胜败之争,胜利者将拥有他所期望的价值,他(她)对失败者的宽容,如果有的话,也只是一种出于道德高尚的“施恩舍惠”;失败者失去取胜机会和期望的价值,自认倒霉,只得承担失败所带来的一切,难为他人所容.这种习常观念对竞争与宽容内在关系的掩饰,正在慢慢为我国思想解放和社会发展的事实所揭穿,凸显为哲学反思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1.
瞿冬玉 《天风》2007,(13):9
什么是宽容?在《新华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原谅,饶恕,不予计较追究。也就是说,宽容是原谅可容之言、饶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有一句名言叫:“沉默是金”,而我则更认为:宽容是金!宽容,是体现在人与人相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贵的品德,一种修养,一种勇气。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宽容是一种爱,遮掩人的一切过失;在人际关系中、与人交往中它成了必不可缺的礼物,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格言: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容。  相似文献   

12.
论医学宽容——兼全球生命伦理是否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宽容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种成熟的伦理风格,一种时代精神,是生命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应提倡和关注宽容主义,宽容伦理学的建立对医学和社会发展有极重要的意义,生命伦理学尤其需要宽容技术,宽容使全球生命伦理的建立成为可能;我们应争取主动快乐的宽容,宽容不是放弃思想,而是选择自由。如果没有宽容,就没有全球生命伦理,就没有人能够很好地生存。  相似文献   

13.
人权与宽容的命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权与宽容的命运吉兰·瓦特洛著新慰译原始宽容与现代宽容宽容的各种含义如今形成一个复杂和难以辨认的迷宫,远远超出了本文的范围。为了说明下文,我们提出原始宽容与现代宽容之间的一个初步区别。我们所说的原始宽容,是指由容忍或不制止那些按照法律不该发生的事所构...  相似文献   

14.
宽容的销蚀和不宽容的抵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宽容是行使权力时的一种禁欲主义的结果。这是一种美德,一种个人的美德和集体的美德。认为它只具有有利于某种形式的权力、即国家的权力的意义,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不宽容具有包含在权力中的第一种冲动:我们每个人都有权把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强加...  相似文献   

15.
宽容     
宽容是一门交际的技术。它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宽容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像一种明澈而柔润的调剂,使之相融相知。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宽容     
宽容是什么?有一个叫安德鲁·马修斯的人以诗化般的语句在他的《宽恕之心》一文的开头写道:“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确实,宽容是一种完美的心理外壳的展示,它往往会折射着人的处世准则和接人待物的良好品质。 经上记述耶稣在一个清晨来到圣殿,经师和法利塞人趁人多时候带来一个犯罪的妇女,向耶稣说起这妇人的犯罪过程,并列出砸死她的种种理由来试探耶  相似文献   

17.
德性诚信与制度诚信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两种不同的诚信建设模式,是传统德性伦理与现代制度伦理两种不同研究范式的体现。德性诚信主要靠道德舆论、习俗、良心、信念等非正式制度维系,制度诚信主要靠法律、法规、规章等正式制度维系。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德性诚信转向制度诚信,是礼俗社会转向法理社会、人际信任转向制度信任、信任担保由人品转向契约等社会变迁发展的结果。当前的社会诚信建设,需要在传承中国德性诚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顺应现代诚信建设制度依赖的趋势,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德性诚信内规与制度诚信外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杂谈宽容     
说到宽容,常常会给人一种懦弱的感觉;也有人认为,宽容实际上就是一种无奈之举;还有人由衷地告诫,宽容的结局会让一些人瞧不起,甚至会让别人感  相似文献   

19.
王振耀 《世界宗教文化》2012,(1):38-43,113,114
慈善与宗教的密切联系是人所共知的。在中国慈善事业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性进程中,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宗教与慈善的关系,从而促成宗教与慈善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慈善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拟从宗教与慈善的历史渊源、慈悲与宽容、宗教慈善事业与现代慈善福利服务事业的有机联系等方面展开,论述慈悲、宽容、专业奉献及养成教育的价值,并提出应该转变社会理念,促进现代慈善与宗教的良性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者致力于共同公民身份观念,对于他们而言,重要的是如何回应文化多样性的问题。其中,族群性提出了最尖锐的问题。社会主义者应该高度重视两个领域,一个是言论自由,一个是私人文化。为在政治舞台上获得支持而提出的理由必须向所有人开放,这使得社会主义者进入困境。为了逃出困境,他需要依赖于一种超越文化差异的共同公民身份意识。但是,这需要通过合适的背景体制来培育,政治制度自身和教育体制是关键的。社会主义宽容观的基础是没有理由压制少数观点和文化,同时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应该致力于培育一种共同公民身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