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缁衣>、<中庸>、<表记>、<坊记>、<五行>这五篇作品出自子思学派,是目前学术界分歧最小的看法,而频繁引<诗>、解<诗>、论<诗>,又是这几篇文献的共同特点.本文发现大毛公<诗故训传>已经称引子思学派的作品,由此进一步可以证明几篇备受争议的子思学派的作品均出自先秦.本文也申述了子思学派之<诗>学可以成立的理由,认为子思学派是七十子之后儒家<诗>学的集中代表.本文同时梳理了子思学派引<诗>之范围和原诗的主题,并初步归纳了子思学派引<诗>的体例,以便深入讨论子思学派之<诗>学.  相似文献   

2.
颜氏之儒是颜回及其弟子所形成的学术群体.颜氏之儒作为传道之儒,继承和拓展了孔子天道性命的形上智慧,以自强不息、奋进不已作为人生信条,追求用行舍藏、乐天知命的人生境界,向往没有战争,没有纷争的大同社会.从颜氏之儒特征来看,它与<系辞>、<大象>、<彖传>、<文言>有着内在的联系,<系辞>、<彖>、<象>、<文言>、<序卦>有可能是颜氏之儒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一、水生和水生妻的原型是孙犁大妻 <荷花淀>和<嘱咐>这两篇小说,可以看成姊妹篇.虽然从副标题上来看,应该把<荷花淀>看成是<芦花荡>的姊妹篇,因为两文的副标题分别是"白洋淀纪事之一"和"白洋淀纪事之二".但是,从人物和情节上来看,应该把<荷花淀>与<嘱咐>看成姊妹篇.因为两文有相同的主人公水生和水生妻,有互相连贯的故事情节--<荷花淀>写水生妻送郎参军,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嘱咐>则写抗日胜利,水生请假回家,在家里住了半夜,妻子乘冰床子送他回到部队,嘱咐他好好打仗,尽快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相似文献   

4.
自<诗经>始我国古代文学中"风雅兴寄"的美学精神便一脉传承.<毛诗序>释"风雅"曰:"风者,讽也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多次将一风雅"并举提出"圣文之雅丽",强调作品意蕴的雅正.他释<诗经>"六义"时说,"风清而不杂""文丽而不淫"认为"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这些都为古代艺术的风雅传统定下了基调并为后世的文艺思想与美学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葛玮华 《美与时代》2007,(4):104-105
"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散文出现了很多佳作.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视角,就俞平伯、朱自清两位现代文学大师的佳作、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语言风格方面进行比较论析,以期感悟现代散文之美.  相似文献   

6.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钢琴家,有"钢琴之王"的美誉.除了担任职业钢琴家之外,他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的作品,大致分为原创作品、改编曲和幻想曲.许多改编曲的影响之广甚至超出了原曲,钢琴曲<爱之梦>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本<周易>简35-36为<讦>卦,其"讦"字凡八见,传本<周易>作"蹇",阜阳汉简本、帛书本均作" ",汉石经则作" 寋 ";又王逸注<楚辞·离骚>、李善注<文选·辨亡论>等,则引<蹇>六二"王臣蹇蹇"作"王臣謇謇",是"蹇"似又可通"謇",异文甚多.<易传>释"蹇"为"难",后世注家多从之.惟考时贤所论,颇有以竹书本之"讦"为正,释<蹇>为专言直谏之卦者.今不揣谫陋,拟为"蹇"之异文作一平议,并就文献征例、卦爻辞义、卦序结构、卦象诸端,考辨<周易>"蹇"之确义.  相似文献   

8.
《周易》视野下的大学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经典,塑造了中国人的语言、思想和存在,更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灵魂之所在.从<周易>的视野观照当下大学的人文教育,重要的是从<易传>天地人"三才"之道中,把握"人文化成"的丰富内涵;从<乾>、<坤>两卦,体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哲学;从<易经>求内与治外相统一的思想与儒家内圣外玉晶格两者之问的融通.追求儒家天地人伦"十字打开"之"成人""达人"人格,思考西方所谓的"完人"教育的中国途径.  相似文献   

9.
庸言     
[说明] <易>之<文言传>引孔子语,阐述<乾>卦九二之德时,曾以"庸言之信"称之."庸言"者,平凡之言也.先师遗稿<庸言>的命名之义,盖出乎此矣.  相似文献   

10.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以下简称<偃竹记>)是一篇情理交融、姿态横生的杂文.关于些文的文脉章法,论者多有谈及,可是对文章蕴含的丰赡的美学思想,论者大多只是抓住"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两点.  相似文献   

11.
王广 《周易研究》2004,(5):45-49
朱的治<易>体会.本文据此考察了朱子治<易>理路:一是对<易>道和<易>书的定位,认为圣人所深见的<易>道不仅仅指<易>的生生之道,而且还涵<易>书本为卜筮而作的本义;二是对治<易>困境的省思,认为因<易>之本义被遮蔽,且<易>道还需经历见得之故,故<易>成为难读的"天书".得出:朱子认定只有达至"此心大段虚明宁静"之境后,方可像圣人一样"深见<易>道之无穷",证成"学<易>无大过"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2.
奥托的<论神圣>在宗教和宗教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文主要展示了该书的逻辑理路:非理性的"神秘"是"神圣"的内核,"神秘"之被图式化揭示了它以特殊的方式向理性因素和其它感受"开放",由此描绘出一幅非理性纬线和理性经线交织的"神圣"观念和宗教图景,这可以说是一种和谐宗教观.在此基础之上,又阐发了"神圣"观念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的思想归属问题,学术界有子思说、子游说、公孙尼子说等不同观点,其中以子思说影响最大.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根据,但都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本文认为,<性自命出>主要是以情、性为中心所展开的哲学说明,因而要弄清其学术归属关键在于弄清其"性"的本质.种种证据说明,<性自命出>之性不是思孟学派的道德之性、义理之性,而是气性,或者说更接近于荀学的材性--本始材朴之性;从性的可动、可逆、可交、可厉、可绌、可养、可长等来看,与荀学的对治性的手段--"化性"与"积善"完全相通.由此我们认为,该篇文献可能是荀子情性哲学的直接源头.荀子学术传统是顺应孔子、仲弓而来,<性自命出>很可能是子弓即冉雍或其后学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不仅<周易>的形式架构和思维模式深刻地影响到<文心雕龙>,而且<易传>的一系列范畴和命题,诸如"道"和"器","文"和"章","象"、"辞"和"意"等,对<文心雕龙>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因此,<易传>哲学乃是<文心雕龙>的思想之魂.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周易>,就没有<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15.
论程大昌的易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大昌是南宋时期图书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易原>、<易老通言>两部易学专著,他以刘牧所论的黑白点图式的河图洛书为<周易>之原,以"太极"为制变之祖.本文指出,在尚未对河图洛书的来源与内容上进行理性求证的情况下,程大昌提出"卦画之智发于图书",并将圣人作<易>看成是天地用心"以数发智"的结果,为<周易>的源起抹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而他解"易有太极"为"变易之道有立乎其极者焉",释"四象生八卦"为四气生八卦"出震终艮"更迭之序,将<周易>之"太极"与<老子>之"一"贯通理解,则拓展了<周易>文本的诠释空间.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除了拥有与世界木卡姆相同的人文背景外,还有着其独特的音乐魅力.运用现代测音技术对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中的第五套--<潘吉尕木卡姆>实施测音,探究本套木卡姆音乐音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从《周易》视角看董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解削或本体追问的方法来解读董子学说,让人感到"隔".董学深受着<易>学影响.<周易>所呈现的是"意""象""言".董学也有"意""象""言".社会政治学是董学之"意".它发自于"仁",散为仁爱之心和忧患意识,转为政治"大一统"和礼乐教化.天论足董学之"象".它是由"天地"、"阴阳"、"五行"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意象系统,象征着生命大本,凝聚着董子全部的生命体验.<春秋>学是董学之"言".它是董子立"象"达"意"的一个话头.董子通过体会<春秋>之"辞",发挥<春秋>之"例".从而把握<春秋>之"意".  相似文献   

18.
茶神陆羽是著名的道教行业神,民间信仰中把他尊为"茶圣"、奉为"茶仙"、祀为"茶神".在传统绘画艺术中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很多且题材形式多样,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的茶文化,其中以陆羽形象为主的作品,有元代赵元的<陆羽烹茶图>、明代文徵明的<品茶图>,唐寅的<事茗图>,陈洪绶的<烹茶图>以及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山本梅逸所绘的<陆羽像>等.  相似文献   

19.
储华谷<周易参同契>注运用<周易>的卦爻象和"河洛之说"来解释道教内丹修炼的原理,提出了"药之与物,二八河图.五贼运火,皇极洛书.法象羲<易>,按爻摘符"的道教易学思想;认为<易>的"河洛之说"及"卦爻之象"揭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这对于道教内丹修炼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注用<周易>"河图"、"洛书"等理论,对道教内丹学中最重要的药物、鼎炉、火候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强调内丹术要循天地自然之道而行,法天地人三才之道才可以论还丹,并以<易>理来统摄天、地、人三才之道,从而增强了道教内丹术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为将道教内丹术转为道教内丹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刘向、刘歆是汉代著名学者,对<周易>颇有研究.其易说保存在<汉书>的<艺文志>、<律历志>、<五行志>和刘向<说苑>中.本文据此对刘氏父子的易说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他们所提出的"<易>为五经之原"、"人更三圣"说、"太极元气"说、"河图洛书"说,在易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一份值得发掘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