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患关系物化的表现及法律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拟就医患关系的物化表现及其弊端的法律控制谈一些粗浅看法。1 医患关系物化的具体表现及利弊影响1-1 医患关系物化的表现形式医患关系的物化一般是指,由于大量物理、化学等医用仪器、治疗设备、试剂、药品的运用,使这些仪器设备等成为医患关系中医生诊疗疾病得以依赖的第三者物质媒介,降低了医生对患者病状主诉的重视,减少了医患间思想交流的机会,淡化了双方感情,使医患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被“物化”了。但本人认为,现实生活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医患关系中除了仪器设备等物质性媒介介入外,还存在着其他不从病人利益出…  相似文献   

2.
医患共同决策是理想的临床决策模式。它强调医患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医生与患方之间应彼此交流,相互分享信息,双方同为决策主体,共同选择诊疗方案。但在现实环境下,医患面临诸多的决策困境。叙事医学让医生重视叙事的价值,并要求医生通过关注病人叙事来关注全人、见证病人的痛苦,与病人同在,最终与他们建立归属关系。叙事医学的临床实践有助于化解决策困境,对顺利实现医患共同决策有重要的作用,但需要不断在地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医疗模式强调医生基于患者利益,为患者做主,病人在医患关系中处于被动服从地位。这是由于医生具有专业知识的优势,只有医生才能做出有利于病人的决策。这种医疗模式具有父爱主义的特点,但它同时也意味着对病人权利的忽视。因此,它最终被以尊重自主原则为核心的医疗自由主义传统所取代。但是医疗自由主义在片面强调病人自主性的同时,却忽视了医生的德性,产生了新的医患矛盾。面对今天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困境,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病人自主的至高无上地位以及废弃已久的医疗父爱主义的当代价值。传统医患和谐关系中有很多值得发掘的有利因素,医疗父爱主义有利于增强医者的责任意识,重塑医家美德,从而缓和医患关系,促进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4.
从微观上看,患者伦理的缺失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借鉴建构主义的理论,是破解医患关系难题的一种新进路,具体包括借鉴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借鉴国际关系领域的建构主义理论,构建医患双方共同价值观念,借鉴建构主义的交往关系理论,在医患之间开展符合主体间性关系要求的平等对话。这个新进路的着力点是构建患者伦理原则,即尊重与自主性原则、理解与信任原则、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5.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解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对江西吉安市五家医院的医生和住院患者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现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性质、发展趋势及医患冲突的主要诱因、责任主体、主要解决途径的认识状况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医患关系发展。如何解决医患双方认知的差异是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医患关系始终表现为一种文化关系,医患关系紧张问题有着复杂的文化根源,当前出现的医患关系紧张问题的实质就是医患之间存在文化冲突。从文化的视角对医患文化冲突的程度、引起冲突的原因以及发生冲突的文化主体进行重新审视,以期进一步认识紧张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医患之间的伦理难题及其解决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医患关系与伦理难题1.1 新条件下的医患关系对于医患关系 ,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揭示了其含义、历史演变、形式和内容、影响因素[1] ;或概念、演变发展、内容、模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 等。界定其“定义 (或概念 )”为 :“以医生为主体的人群与以病人 (或‘就医者’)为中心的人群之间的关系。”“内容”主要分析其技术方面和非技术方面 ;“形式 (或模型 )”主要援引美国学者萨斯和荷伦德提出的三种 :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和相互参与型。“历史演变”要么按照医学发展的线索 ,要么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线索进行分析。同时分析我国医患…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对江西吉安市五家医院的医生和住院患者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现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性质、发展趋势及医患冲突的主要诱因、责任主体、主要解决途径的认识状况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医患关系发展.如何解决医患双方认知的差异是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因诸多原因相互作用,致使今天的医患关系出现不和谐状态,其中医患关系本质由伦理关系异化为经济关系和抽象的法律关系.重建医患关系除了发展医学科学、提高医疗水平外,还要强化政府职责,完善医惠关系的制度设计;加强医院管理,健全医患关系的规章制度;加强医师的主体自觉,明确医患关系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医疗实践中,一个人如果一旦被医生诊断患了某种疾病,他就成为病人(患者),进入病人角色。而与之相对的治病者就扮演了医生角色,医患关系中的这两种社会角色,是社会众多角色中的一对,它反映了角色丛中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多年来,从总的方面看,我国的医患关系基本上是和谐的,医者(医生、护士及各类医技人员)能够同情、关怀、一心一意救治病人;  相似文献   

11.
医患关系是医学伦理学最基本的问题.对医患关系本质属性的定位是医患关系研究的逻辑起点.在探讨和辨析医患关系本质属性定位的分歧后,从医患关系的主体建构角度,将医患关系归结为情感关系、契约关系和消费关系,这对分析医疗纠纷原因,消解医患矛盾冲突及构建和谐医惠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医疗保险医患关系浅谈大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16021)安晓芳,刘振芳,徐玉华医疗保险一词,人们往往认为是约束和限制的被动方式,与正常医疗有所区别。但这里提到的医患关系,不是单一的医生和病人的诊疗关系,医疗保险在实际运作中是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形式,...  相似文献   

13.
尝试以古代"就医方"为考察对象,凭借中国古代众多医学事迹和医家言论史料,深入剖析古代社会"病人"在医患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侧重于病患及其亲属朋友两类群体对医患信任关系构建所产生的影响。通过透视古代医患关系信任环节构建的历史面貌,期冀为当代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供历史经验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固有"场域"中的医患之间拥有信息不对称、"认知循环"差异明显以及"主体间性"丧失几个显著特征,导致医患关系失衡和紧张。兼具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社交媒体的出现,重新构建了宏观社会语境,为医患双方的互动交流开辟了新的"场域"。社交媒体通过打破医患信息不对称的格局,加强健康信息传播力度,拓宽医患认知边界以及促使医患双方进行平等交流,为医患双方信任感的搭建提供新的契机,进而对失衡的医患权力关系进行重构,但社交媒体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具有局限性,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传统之医疗专业和医患关系发掘出中国医药所具有的一种视医疗为仁术、视病犹亲的医患关系,合理回应中国传统社会特别重视的医师与病人和病人家属所结合成的亲密关系,重修医患与家属互相信任的方向,即建立一种家人之间的内在的信任关系,让病患与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真诚和专业的服务.最后建议医院方面提高专业质素的具体表现,使病人有回家的感受,提升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尝试以古代"就医方"为考察对象,凭借中国古代众多医学事迹和医家言论史料,深入剖析古代社会"病人"在医患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侧重于病患及其亲属朋友两类群体对医患信任关系构建所产生的影响.通过透视古代医患关系信任环节构建的历史面貌,期冀为当代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供历史经验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以前的中西医都保持着传统的医患关系:患者对病情和治疗方式具有较大的自主权。现代医学的兴起完全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医患关系。患者的自感不再成为诊断和治疗的焦点,其"被驯化"成"合格病人",医生则"通过技术"享有最大限度的控制;医生的"专业训练"让他把焦点聚集到"人"以外的病症、数据和检验报告上;医生不再用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来解释病情,取而代之的是严谨科学的医学术语。中西医医患关系的差异背后有其社会文化属性。当现代人日益被"科学标签"、"医学标签"包裹时,传统中医医患关系的价值对于重新认识和找回医学的"人"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医生和医院角度透视医患关系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医患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医学实践的核心问题和基础,受多因素影响,包括患者、医生(医院)和社会.在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今天,如何以系统论方法,从医生和医院角度分析制约医患关系健康发展症结,是每个医生和医院管理者需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理念,是医生和医院缓解日益加剧的医患矛盾,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的主体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医患协商新医患关系模式下,医师的职业道德观与价值观是否与之相适应已成为新时期卫生工作的重要问题。医科研究生除了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外,培养高尚的医德、学会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差异性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现场调查发现,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重要性的认知一致,而对其性质、发展趋势、法律适用,以及医患冲突的主要诱因、责任主体、主要解决方式的认知状况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相互理解、交流和尊重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