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城镇化对中国基督教的影响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基督教在信徒数量、城乡信徒结构、教会牧养方式、社会参与方式、宗教供需关系等方面均发生明显变化。1.信徒向城市转移,城乡基督教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基督徒大量向城市迁移,城市基督徒数量增长明显,城乡基督教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段琦 《中国宗教》2014,(2):38-39
有专家估计,到2025年,将有2/3的中国人口居住在城市里。这种高速的城镇化进程对中国基督教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中国基督徒的构成将不再以农村人口为主,以往占基督徒总人口80%的农村基督徒多数将转入城镇,中国基督教信众将以城市人口为主体。  相似文献   

3.
王雷 《天风》2017,(8):12-13
农村教会既要看到时代的大潮,又要看到自身的处境当今农村教会所面临的问题既有新形势下的新挑战,也有以往历史遗留下的一些老问题。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应对农村教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呢?一、农村教会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一)信徒人数逐渐减少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我国的城市人口在快速增加,而乡村人口则大幅度下降,农村教会的信徒数量也就相应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4.
利未 《天风》2016,(12):26-28
正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2012年8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十六大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城镇化率达51.27%。简单地说,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中国基督教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很多地方的城市教会开始迅速发展,而农村教会的发展渐趋缓慢,甚至出现萎缩。中国基督教如何应对这样的新情况、新挑战?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两个全国性社会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三个面向:基督徒的规模和格局、基督徒的人口及社会分层特征、基督徒的社会心态。分析显示,2010年基督徒占我国成年总人口的比例大致在1.9%至2.2%之间,相对应推算全国基督徒总规模为2568万至2936万人。基督教在我国汉族地区已经成为仅次于佛教的第二大宗教。与佛教徒相比,基督徒的活动更为绵密、组织化程度更高、信众对宗教信仰的重视程度也更高。因此我们认为基督教在我国已经形成“全国存在,局部聚居”的格局。在信徒特征上,基督徒的女性比例很高、年龄结构偏老、居住在农村的信徒相对多。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基督徒的个人收入、受教育水平、职业地位不仅低于无信仰群体,也在各宗教中排名最低或几乎最低。尽管如此,基督徒平均的信任度、公平感、幸福感、精神健康程度与无信仰群体没有显著差异,甚至在社会底层,基督徒的社会心态比无信仰群体更积极。  相似文献   

6.
张鑫 《学海》2004,(3):201-202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 0 0 0年8月,564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农村城镇化也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增长空间。我国的农村城镇化道路是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地区集中的社会经济过程,它不仅是我国解  相似文献   

7.
张远来 《天风》2013,8(8):14-16
这三十多年来,中国教会,特别是城市教会,信徒人数增长迅速:教堂如雨后春笋般一间间拔地而起,各行各业也都不断涌现出成功基督徒的见证。在某些地区,基督教正在成为时尚的代名词,人们以在教堂里举行西式婚礼而自豪;乐于接受牧师的辅导:不少城市人热衷去教堂参加一下"平安夜"。基督教文化影响力日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对我国当代宗教状况进行了描述。调查发现,我国只有10%的人自认为有宗教信仰。在这些人中,女性、中老年人、受教育水平低的被访者比例偏高;宗教信仰与收入之间不存在相关,但当人们的客观收入相当时,有宗教信仰的人对自身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主观评价更高,这意味着宗教信仰有助于增加人们对现状的满足感。佛教仍然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宗教,6.75%的被访者自认为信仰佛教,几乎是其他所有宗教信徒总和的两倍;另外,相较于基督徒,佛教信仰者的年轻人和高学历者比例更高,而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更低。数据显示,1.9%的人信仰基督教,据此推算,我国大概有2600万左右的基督徒,从信徒规模来看,基督教已成为汉人地区第二大宗教;在局部地区基督徒的绝对数量已经超过佛教徒,所以我们判断基督教在我国已形成"全国存在、局部聚居"的格局。男外,从信徒的组织化程度、信徒参与宗教活动的频率以及信徒对宗教信仰重要性的主观评价这三个指标来看,基督教甚至已经超过佛教。  相似文献   

9.
乡村社会出现越来越多基督徒与基督徒的姻亲结合,我们通过基督教经典<圣经>投射的神与基督徒、基督徒家庭结构、婚姻行为、婚姻观念的统计,结合婚礼发挥的姻亲结合认同、基督徒群体团结的功能分析,探析基督徒姻亲结合表达的宗教及社会需求所在:乡村基督徒姻亲结合,是信徒构建神圣与世俗秩序的宗教需求,同时,宗教关系的血亲化、家族化,满足了作为基督徒的村民对熟人社会再造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以城镇化作为发展前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逐步发生转变,而移工1,即从农村到城市工作或生活的这群人,成了城镇化发展的推力,同时跨越了城乡分离结构,也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人口结构。中国教会应抓住历史契机,转变以农村为主的牧灵福传模式,而以城镇牧灵和福传为主,特别将基督的爱散播于移工,而移工的福传将会拓展城市教会工作领域。一、中国社会的时代处境1.城镇化时代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  相似文献   

11.
肖云晓 《天风》2017,(8):10-10
基于农村教会的基本情况,结合事实,给予合理的引导有人问,有些农村教会因各种原因信徒人数萎缩,人才缺乏,条件不好,人员素质难以提升,成为异端邪说产生或渗透的重灾区、保守神学思想的阵地。怎么办?在国家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导致农村人数减少,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另外,农村青壮年为了更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俞伟忠 《天风》2011,(8):4-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宗教报告(2010)》指出:我国基督教徒数量在大部分地区增长较快。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基督徒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总体估计为2305万人。信徒结构也发生变化,其中有不少是知识分子及工商企业家。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教会不少讲台缺乏供应,教会管理滞后,尤其是教会人才之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教会的健康发展……众所周知,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一份晚清教会名册的统计分析发现,近代以来,潮汕基督徒的人口特征较为稳定,除了男女性别比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生了逆转以外,老年信徒多、信徒受家庭影响而入教者较少、信徒来源地相对集中等几个特征基本没有变化。这种特征的形成是与潮汕地区以地缘、亲缘、族源为纽带的乡族社会紧密相关的。研究表明,地方文化在近代基督教发展过程中具有潜在而强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20,(7)
正如今,基督徒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不少弟兄姊妹都通过网络增长见识,促进了灵命的成长。但很多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虽然丰富了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但一些不靠谱的谣言也充斥其中,影响了信徒的成长。教会内谣言的产生既有异端邪教、伪基督教公众号的蓄意造谣,也有某些信徒出于福传热情而编造故事;而谣言之所以传播,有些是因为传播者恶意为之,有些也与某些信徒的善意有关,他们是出于好心却做了坏事,转发了不靠谱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葛蕤 《天风》2013,2(2):16-18
随着从农村来沪谋求发展基督徒的逐渐增多,对外省市来沪务工信徒的牧养和关爱,应作为我们牧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事实上,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已经转向进城务工群体,他们的角色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由“农民”向“市民”过渡。然而,他们身在城市,心灵却难以在此栖息,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对所在的城市还缺乏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在为创造城市的繁华辛勤工作的同时却忍受着各种寂寞,过着单一乏味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督教传播有两种模式:家庭外传播和家庭内传播。调查表明,伴随着农村基督教的发展,农村的基督教传播已经从1980年代以家庭外传播为主,过渡到两种传播模式并行的局面。伴随着基督教传播模式的变迁,由此带来农村信徒的群体特征的变化:男性信徒的比例有所增加、更多的年轻人归信基督教、因病信教的比例显著下降、信徒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1980年代农村基督教的"三多"(妇女多、老人多、文盲多),逐渐演变为目前的"一多"(妇女多),老人和文盲的比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五大宗教之中,基督教徒的人数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在解释基督徒人数为何增加的问题上,国内外学术界存在多种讨论,其相关数字之争,悬而不决,以至于形成了近年来中国宗教学、宗教社会学讨论的重大问题。但在中国基督徒人数增加的现象之中,始终存在着一种规律性特征,这就是近几十年来基督徒人数尽管有所增加,但并不能说明基督教结构也同时发生了重大变迁;教会制度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增加的只是基督徒的人数而已。更重要的规律性现象则是,中国基督徒人数的增长逻辑主要是基于私人化的基督教信仰方式,如同私人信仰方式与教会制度之间的"漏斗效应"。对此问题的讨论,说明宗教社会学的研究重点是在于解释某种社会结构而不只是去描述宗教现象,重点是在对问题的解释,而不仅仅是去发现或描述问题。  相似文献   

18.
曹式敏 《天风》2001,(10):20
我国人口中大多数是农民,大多数信徒在农村基层教会,做好农村讲台的侍奉工作,对办好中国教会影响深远,其重要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分。本文结合我处情况与牧长同工谈谈农村讲台侍奉供应工作,所提几点仅供参考。 一、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众所周知,基督教是崇尚科学,反对偶像崇拜,讲实事求是的。主曾说过:“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历代基督徒中,涌现出一  相似文献   

19.
港七位基督徒进入立法会选举委员会 3月15日香港有近9000名信徒投票,参加香港基督教界普选,选出7名基督徒进入立法会选举委员会,该委员会由800人组成,将于5月24日选出10个立法会议席。获选的7名基督教人士为:狄志远、李炳光、陆辉、郁德芬、陈思堂、陈树安和张洪秀美。  相似文献   

20.
王俊 《天风》2017,(8):8-9
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城市,给农村教会带来了许多危机与挑战。如农村教会礼拜人数减少,教牧人员依然缺乏,异端邪说乘虚而入……农村教会如何依靠自身努力促进健康发展?各地基督教两会和城市教会如何施以援手?本期几位作者对此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