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嘉映 《世界哲学》2006,55(6):15-24
本文从一个特选的角度来透视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我认为,在争论物理学对象是否实在之前和之时,我们须问:物理学的实在性为何需要证明。这种需要分成两个层次,一是物理学内部的对象和假说是否实在,这要由物理学的发展去解决。二是物理学对象相对于日常对象是否实在。日常实在对象提供了实在概念的原型,但并不提供实在概念的定义,不能因为物理学对象不似日常而否定其实在性。然而,由于物理学对象只能由数学通达,所以,“实在”概念在物理学中已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进入六十年代以来,粒子物理学的研究进展,尤其夸克模型和夸克禁闭假说的提出,揭示出微观领域一些不同于宏观领域的特殊现象和性质,引起人们作出不同的哲学解释,从而导致了一场关于物质无限可分论的重新讨论。这场讨论以查汝强、何祚庥为一方,主张物质  相似文献   

3.
田相娟  曹衍淼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20,52(12):1407-1420
累积压力假说与匹配-不匹配假说均可解释远端和近端逆境对个体抑郁的影响, 但鲜有研究考察遗传基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和DNA分型技术, 对970名青少年进行间隔3年的追踪调查。分别以母亲消极教养、同伴侵害为远端和近端压力指标, FKBP5基因多位点累加得分为遗传指标, 考察三者对青少年抑郁的交互作用及性别差异。结果发现, 在男青少年中, E × E × G显著。当累加得分较高、同伴侵害水平较高时, 母亲消极教养显著负向预测抑郁, 符合匹配-不匹配假说; 累加得分较低时, E × E不显著, 但倾向于以累积压力假说的方式发挥作用。女青少年中, E × E × G不显著。研究结果提示, 在男青少年中, 累积压力假说与匹配-不匹配假说均可阐明抑郁的发生机制, 分别适用于携带不同FKBP5基因多位点累加得分的个体。  相似文献   

4.
彭加勒的约定论的特征和作用董光璧许多研究者误解了彭加勒的约定论,以为它是一种先验论。其实,他主张自然规律的客观性。这可以从他反对勒卢阿的唯名论清楚地看到。在勒卢阿看来,科学事实和规律都是约定的,科学不是对真理的认识,只不过是操作规则所给予的东西,而彭加勒则认为,原始的事实给予作为事实间的关系的规律,而科学事实则是以这些规律的材料经由约定形成原理的基础上的东西。由于采取了约定的方法,规律的描述变成各种各样,但是作为事实之间的关系的规律是不变的,具有客观注。彭加勒的约定论有两个特征,即强调科学假说的作用与和谐美。彭加勒科学哲学的伟大之处在于,用他的约定论对经验论作了重要的补充,使得人们的思维创造能力得以更加有效地发挥。特别是,他的约定论作为密切联系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论桥梁,对数学物理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本世纪的科学发展表明,彭加勒的约定论在挽救世纪之交的物理学危机,促进物理学革命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因如此,以本世纪数学和物理学发展为背景产生的现代科学哲学家们(如卡尔纳普),才热情地接受并发展了彭加勒的约定论的思想。李醒民的《理性的沉思:论彭加勒的科学思想与哲学思想》一书,有助于读者了解彭加勒的完整形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24例癲痫患者的智力功能及智力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癲痫患者的智力水平及智力功能呈现普遍障碍。不同性质的癲痫,其智力水平及智力功能的变化则不一致。癲痫的智力因子为;盲语理解因子;知觉组织/不分心因子;空间综合因子。这为癲痫的智力功能及智力因素分析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随着人们对时空与物理客体之间关系的认识之进化而进化,从而时空概念本身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尽管物理学家在面对一个共同的客观世界时,可以持有不同的时空观,然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物理学必须并且只能以一个一致的时空概念作为其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物理学的时空概念不可与哲学上的时空观相等同,因为前者以科学论证为特征,而后者以抽象思辨为特征。但是,它们以不同的方式都影响着物理学家的研究,为破除旧的概念、形成新的概念提供着方法论武器。而当一种物理时空概念形成,进而发展成为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抑郁的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G×E)机制已成为富有挑战性的前沿课题之一。然而,既有G×E研究大多关注遗传基因与不利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对忽视了积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以1025名青少年为被试,运用问卷法与 DNA分型技术,采用间隔3年的追踪设计(T1小学六年级—T2初中三年级),考察 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与母亲支持性教养对青少年抑郁的交互作用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并同时采用新兴的探索性与验证性方法检验G×E交互作用的素质–压力假说与不同易感性假说。结果显示, 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与母亲支持性教养行为交互作用于女青少年的抑郁,母亲支持性教养显著负向预测 GG 基因型女青少年的抑郁,但对 TT基因型女青少年抑郁的预测作用并不显著,该交互作用符合不同易感性假说。MAOA基因 rs6323多态性与母亲支持性教养对男青少年的抑郁无显著交互作用。本研究发现推进了抑郁遗传机制的研究,并为不同易感性假说提供新的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8.
康丹  李佳佳  蔡术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6):1270-1281
睡眠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学前期的睡眠问题可能会对儿童的行为、认知、语言和健康等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 睡眠呼吸障碍、夜间睡眠不足以及入睡困难等睡眠问题是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潜在威胁性因素。学者们提出了睡眠记忆巩固假说、警觉性假说和突触稳态假说来解释睡眠问题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研究结果为语言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即通过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游戏干预等睡眠问题干预方式来提高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睡眠问题与语言障碍相关联的内在机制, 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睡眠问题与语言能力的关系, 以及探究融合教育背景下有效的游戏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9.
殷融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7):1141-1155
语言进化是进化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镜像系统假说、工具制造假说与传授假说从不同角度对手部动作与语言进化间的关系进行了解释, 三种假说都认为人类语言起源于手部动作经验。相关实证研究发现:手语与口语具有一致性特征、语言与手部动作具有共同的神经基础、手势发展可以预测语言发展水平以及手势可以提高工具制造知识的传播效率, 这些研究为三种假说的具体观点提供了实证支持。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需要关注手势语与口语在进化中的发展关系, 以及人类语言进化与其他认知特征的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对文本的考证,论证了法的绝对命令的存在,以独到的视角分析《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与《法的形而上学原理》的关系,并得出二者所研究问题的内在统一性,提出了法不从属于道德,道德也不优于法,法与道德并列的理论,从而得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在内容上为法和伦理提供共同的基础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论述了法的绝对命令的先天性,证明了正义的原则是绝对有效的先天原则。  相似文献   

11.
类比与联想的哲学原理在耳蜗血管纹心钠素研究中的应用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科(广州510515)陈合新一、耳蜗血管纹组织中心钠素存在的假说血管纹组织中存在有心钠素的科学假说是在已有的知识中通过类比与联想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其依据为:1机体受到噪声...  相似文献   

12.
快速脱离假说和信号抑制假说都是将传统的自下而上捕获和自上而下控制结合起来的混合模式假说。快速脱离假说认为突显干扰物总能在第一时间自下而上地捕获注意, 当突显干扰物与任务要求不符时, 注意会迅速脱离该位置。信号抑制假说认为突显干扰物都会产生“注意我”的信号, 当突显干扰物与任务要求不符时, 该信号会被自上而下地抑制以阻止注意捕获发生。前者相关的研究多采用空间线索提示范式和眼动脱离范式, 实验中被试采取独子探测策略, 而后者相关的研究多采用额外单例范式的变式, 实验中被试采取特征探测策略。未来研究应采用不同的刺激类型和实验方法进一步为两个假说提供证据支持, 同时要关注奖赏、训练等因素对“捕获-脱离”和“信号-抑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人们普遍认同正常组织可以变为肿瘤,将肿瘤逆转为正常组织将是最好的治疗手段,恶性肿瘤能否逆转曾经受到质疑和挑战,逆转恶性肿瘤从假说到科学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分析恶性肿瘤逆转的可行性、思路和方法,将为最终攻克恶性肿瘤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细胞因子和抑郁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心理神经免疫学领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和免疫之间存在双向交流通路,免疫系统可能在一些心理精神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假说”认为细胞因子作为神经调质,可能在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个假说得到了很多证据的支持。而在动物身上应用前炎性细胞因子也能够引起与人类抑郁症行为症状非常类似的“病态行为”。研究认为外周细胞因子通过信号传导进入脑内与中枢产生的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5-羟色胺系统,从而导致抑郁症。细胞因子的中枢效应可以解释很多抑郁症状,“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假说”为探讨抑郁症状的机制和治疗抑郁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心理世界结构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心理世界结构假说河南省职工医学院(450003)王国富,李菊英,付丽一、论点与机制我的假说的基本论点是:人有三个心理世界并存,即社会性心理、动物性心理、内脏性心理(自动性心理)。在正常情况下,这三维心理处于正常的构型状态,进...  相似文献   

16.
法然上人(1133~1212)的净土教,不是把我国的佛教作为一种学问或研究的对象,也不是以贵族或武士等为固定对象的思想或宗教,而是以一般庶民为拯救对象的宗教。给予法然的思想和宗教以决定性影响的是集中国净土教思想大成的善导大师(613~681)。在思想和宗教方面受到善导决定性影响的法然,以“偏依善导一师”(《选择集》)而表明了自己的思想和宗教的立场。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存在胆碱能假说、β-淀粉样肽假说、基因假说、营养因子假说、有害网络假说等,但尚无一种假说能较完整地解释AD的发病机制,所以AD的临床治疗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生命本质问题是生物学、哲学、物理学等各领域科学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回顾人们对生命本质问题的认识历程,依据一个新的物理学原理(最大流原理),尝试给出生命的新定义.  相似文献   

19.
知晓感和学习判断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功香  张承芬 《心理学探新》2007,27(2):36-39,76
以汉语配对词为实验材料,在已有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干扰模式进一步探讨了关于知晓感(Feeling of knowing)和学习判断(Judgment of learning)产生机制的四种理论假说,即线索熟悉性假说、目标提取假说、可接近性假说和竞争性假说。实验结果表明:在干扰条件下,知晓感和学习判断符合竞争性假说。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存在胆碱能假说、β-淀粉样肽假说、基因假说、营养因子假说、有害网络假说等,但尚无一种假说能较完整地解释AD的发病机制,所以AD的临床治疗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