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易参同契>作为道教易学的重要代表作,其最重要的特色是会归"大易"、"黄老"和"炉火"三家之理,借<周易>言黄老说炼丹.本文将<周易参同契>置于汉代易学的背景下,从黄老道家哲学与道教仙学的发展中,来探讨<周易参同契>如何托<周易>卦爻象为象征符号来隐喻金丹道之内涵,以展示易学在道教中的传播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易参同契>被尊为"万古丹经王",与内丹学的形成关系重大,对<参同契>的成书年代和内容性质,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而相应地对内丹学的形成问题就有不同的结论.本文在学术界已有的考辨成果的基础上,对<参同契>与内丹学的形成问题作一综合的分析,厘清其种种歧异之见,而得到合理而相对精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周易参同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借助汉代易学构筑炼丹理论.孟乃昌推断:<周易参同契>东汉徐从事淳于叔通东汉末年魏伯阳三次成书.孟乃昌的推断证据充足.笔者推测,徐从事第一次成书时为一卷本,曾命书名为<龙虎上经>.淳于叔通第二次成书时扩为二卷本,大概没有变动书名.魏伯阳第三次成书时扩为三卷本,改书名为<参同契>.<周易参同契>包含内丹和外丹.魏伯阳讲述的黄老养性之术中包括成套的房中术内容.其继承了马王堆帛书房中术服气与性交结合在一起的作法和贵精原则,吸收了西汉阴道重节制的内容.黄老养性术标志着内丹术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历代学者多认为<周易参同契>是东汉浙江上虞人魏伯阳所作.本文通过对文献的考察与分析,确认"郐"地并非作者籍贯,"鲁国"与"会稽"具有一致性,"会稽"是解开作者籍贯的钥匙,初步提出今本<周易参同契>的作者非一人而出于众手.其作者在齐鲁、吴越之问.  相似文献   

5.
《周易参同契》是炼丹术理论的奠基性著作,由于资料的缺乏,对于这本书的文本组成与著者,历代学者有很多争议.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应当以文本自身的内证为主.《参同契》的文本经历了各自独立、混编至重编三个时期.其主要组成部分即四言经文和五言经文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四言经文是对五言经文的进一步发挥和补充.对于《周易参同契》的经文主旨,简单地概括为外丹或内丹均不太合理,文本自身已经表明了内养性情和外用炉火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储华谷《周易参同契》注年代略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正统道藏》太玄部收有储华谷的《周易参同契》注三卷。注者储华谷,身份不明,其它史料亦未见关于其生平的详细记载。本文拟对储华谷《周易参同契》注的注书年代进行考察,以就正于方家。 一、储华谷注《周易参同契》的时间上限为北宋  相似文献   

7.
曹剑波 《宗教学研究》2002,20(1):104-111
本文以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为研究对象,着重挖掘《周易参同契》中外丹炼制的原理、要素、过程和功效。“鼎室中自是一天地”、“同类相从”思想和“三五与一”的模型是《周易参同契》中外丹炼制的原理。以太一炉为鼎炉,以铅汞为药物,以“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为火侯,是《周易参同契》所建构的外丹炼制的三大要素。其外丹炼制的过程为:1“以金为堤防”,筑固炉鼎;2用“六一泥”“固塞其际会,务令致完坚”;3采药归炉;4炼黄丹和灵丹;5伏食制玄黄。服食外丹的功效有:强身健体、发掘人体潜能和修道成仙等。  相似文献   

8.
《周易参同契》以《周易》卦爻象数作为符号,既说明外丹炉火,又隐含内丹修炼。“乾坤”多数学者认为就是比喻外丹炉鼎和内丹人身,本文认为还比喻金丹练就的形象以及阳极盛和阴极盛之时的火候。“坎离”主要指外丹的铅汞药物和内丹的元精(元气)、元神,而没有表示火候的涵义。“八卦”主要用于表示火候,实际上只用六卦(除去坎离二卦)。“十二消息卦”表示人身能量流的阴阳变化,即炼丹火候的阴阳消长变化。《参同契》巧妙地借用了《周易》卦爻符号表示火候,从而解决了时空、质量、场的转换问题,构成时空统一的、可顺可逆的四维模式,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相似文献   

9.
李刚 《周易研究》2012,(2):3-10
魏伯阳所撰《周易参同契》是运用《周易》原理来支撑金丹之道的滥觞。它以《周易》的变易原理作为道教神仙存在学说的理论基础,通过论说"物性可变",进而说明人也可变。人通过服炼金丹能够变化自己的身体而为神仙之体,即"変形而仙",从而可以超越生死。"变形而仙"思想并非《参同契》独创,而是有所本的。这一思想对后世道教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葛洪、陶弘景、沈汾等人皆明显继承了《参同契》的"变形而仙"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从汉易学所主张的“易一名而含三义”义理出发,来考察《周易参同契》所蕴含的易学思想。从“易简”之义看,《参同契》突出了乾坤二卦法象着宇宙天地的生成变化法则及乾坤体性表现为“自然”而无人为的情态。从“变易”之义看,《参同契》主要是借鉴汉易学的“纳甲说”和“十二消息卦说”,来探讨天地判分之后阴阳之气的变通迭更过程。进而法象修仙之秩序或步骤。以及所应注意的火候进退或身体气息变化等。从“不易”之义看,《参同契》以乾坤二卦为体,坎离二卦为用,来比拟宇宙的张设布列之结构及相应变化过程。《参同契》已将《周易》之义理创造性地运用于炼丹的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