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行为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692名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1)青少年网络行为与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相关显著;(2)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在网络成瘾与非成瘾之间差异显著;(3)网络成瘾与非成瘾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不同;(4)影响网络成瘾与非成瘾青少年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变量不同。结论:网络行为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网络成瘾问题也随之引起社会的高度注意,当今大学生日渐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一些特定的问题如社交焦虑、幸福感缺失、人际关系紧张等接踵而至。本文旨在通过对眼部情绪图片的识别来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社交特点进行研究。运用问卷法确定了60名被试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再分别对其进行用DMDX软件编程的眼部情绪线索识别的心理实验。在尽力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下,经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成瘾大学生对眼部情绪图片识别的正确率和平均正确反应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成瘾大学生对正性、中性和负性眼部情绪图片识别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李涛  张兰君 《心理科学》2004,27(3):662-663
本文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网络成瘾倾向自陈量表,对陕西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倾向者与非网络成瘾倾向者父母教养方式差异较为显著,表现在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认为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目前,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研究表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自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且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已经受到严重的影响。家庭关怀、学校教育、社会治理、积极的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等是帮助青少年克服网络成瘾的有效教育策略,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应对网络成瘾问题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在文献查阅、访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网络行为自我调控量表》,量表的六个维度:网瘾认知、卷入性情绪自控、网络卷入体验、网络行为调控。该量表具备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以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APIUS)为关联效标,发现网络行为自我调控水平与成瘾倾向呈显著负相关,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自我调控量表得分上差异显著,支持了量表的实证效度。该量表经进一步检验和完善后可作为评鉴青少年网络行为自我调控能力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及其归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入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但多在城区抽取样本进行研究.本课题采用分层整体抽样法,在河南省城镇和乡村随机抽取未成年人930名,应用网络成瘾界定量表及青少年生活事件、EPQ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河南省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率为4.52%,城镇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率显著性高于农村学生,男性网络成瘾率显著性高于女性;网络成瘾与未成年人生活事件、人格特质呈显著相关,并进入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九所中学共抽取3766名中学生,要求以匿名方式填写Buchnan等人的亲子亲密度量表、雷雳等人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和Asher等人的儿童孤独量表,考察青少年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孤独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1.2%,且男生的网络成瘾率显著高于女生的成瘾率;重点中学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率显著低于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2)中学生的亲子关系与自身的孤独感、网络成瘾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中学生的孤独感与自身的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3)父子关系不仅可以直接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程度,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进而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母子关系只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总之,孤独感在中学生父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母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易晓明 《心理科学》2005,28(6):1476-1479
本研究用编辑合成的问卷对某校约2000名大学生进行了网络成瘾以及有关心理问题的调查,得到988份有效的调查资料,并追踪到603份有效的16种人格因素(16PF)历史资料。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交往焦虑、自我和谐、抑郁、自尊等方面都存在差异;2.网络成瘾者的负面的心理因素多,积极的心理因素少;3.从历史资料来看,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16PF测验的多项人格特征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网络成瘾的内因。  相似文献   

9.
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预防与干预研究已开展逾十年,分析与总结显示,已有研究采用个体、团体等不同干预模式,采用认知行为、动机激发等不同咨询与治疗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干预进行了大量探索;其中以团体干预模式及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导,并呈现多模式多理论相融合的趋势。借鉴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我们采用家庭治疗、认知行为、动机激发等多种咨询与治疗理论,结合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优势等网络成瘾理论,形成了个体-家庭-学校的多水平预防与干预方案,并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检验。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考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生理因素,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相结合形成系统性的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对1610名初一至高三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冲动性人格、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交互影响。经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1)与非网瘾青少年相比,网瘾倾向青少年的行动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显著更高,与父亲和母亲的沟通都更差;(2)行动冲动性、认知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显著正相关,而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显著负相关;(3)行动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可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但认知冲动性的预测作用不显著;母子沟通可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但父子沟通的预测作用不显著;(4)行动冲动性和母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交互影响,具体而言,对于低行动冲动性青少年而言,母子沟通对其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但对于高行动冲动性青少年而言,母子沟通对其网络成瘾具有正向但不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贵州、江苏等十个地区选取4500名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和初中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自我概念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及网络消极体验和学校类型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自我概念对能够负向预测网络成瘾,重点学校学生的网瘾得分高于非重点学校学生;(2)网络消极体验、学校类型都会影响自我概念的作用。结论:重点学校通过自我概念能够稳定预测网瘾,非重点学校则需考虑网络消极体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网瘾干预及学校环境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需求及其满足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武汉地区1183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程度及其在现实和网络中的满足程度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表明: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的网络满足更多而现实满足更低,但两组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程度并无明显差异;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网络满足的相关高于与现实满足的相关,但非成瘾大学生不存在这种差异;心理需求现实满足高但网络满足低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率最低,而心理需求现实满足低网络满足高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Trent Bax 《Deviant behavior》2013,34(9):687-70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feworld of those labelled “Internet addicts” in China. Contrary to professional belief, such deviant youth are not simply having trouble controlling their Internet use, but, more seriously, with the normal functioning of society. Underneath this existential, ethical, and social crisis is a social-economic-political phenomenon which pivots around the competition—between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expressed through the parents (work), and its consumer society expressed through the online gaming industry (leisure)—for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transforming and individualizing youth. These “Internet addicts” uncover not individual pathology but the following psycho-social-structural dilemma: citizens cannot live on economic reforms alone.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social activities with parents, online and offline social self-efficacy, and attitudes toward gaming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degree of game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 Using data from a survey of 600 middle- and high-school students in South Korea, we tested the relationships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grade point average and time spent on gaming each day), social self-efficacy (both on- and offline), general social activities (with parents, friends, and teachers), gaming activities with parents, and attitudes toward gaming (those of self, parents, friends, and teachers) with the degree of game addiction. In addition, we conducted ANOVA tests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groups: non-addicts (NA), possible (mild or moderate) addicts (PA), and Internet addicts (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cial self-efficacy in the real world (offline) was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game addiction, whereas social self-efficacy in the virtual world (online) indicate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Social activities with parents a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game addiction, although no relationship is found between gaming activities with parents and game addiction. Parental attitude toward gaming ha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ddiction.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因特网成瘾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江楠楠  顾海根 《心理科学》2006,29(3):695-697
本研究根据目前广泛认可的因特网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诊断标准自编问卷,调查了上海市6所高校370名大学生的上网情况。结果表明:(1)自编问卷质量的各指标皆良好,问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2)上海市大学生IAD的发生率大约为8.1%。(3)男生比女生、理科比文科、大二年级比其它年级的学生陷入网络的程度深。(4)上网者每周的上网时间、使用网络工具的数量、上网动机的数量与使用网络的程度相关。(5)IAD者在网络使用的特点上明显不同于非IAD者(N-IAD者)。  相似文献   

16.
吸毒者整体人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小虎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7,30(1):155-157
研究采用MBTI-M版对S市120名吸毒者施测,目的在于了解吸毒者的人格类型特征。结果发现吸毒者的人格类型分布与一般人有非常显著的区别。吸毒者在感觉(S)、情感(F)和判断(P)维度的分布显著地多于一般群体。吸毒者的机能类型主要是SF型,NT型的非常少。吸毒者具有代表性的人格类型是ESFP。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网络成瘾者的行为冲动性——来自爱荷华赌博任务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四华 《心理学报》2012,44(11):1523-1534
以84名大学生为被试(网络成瘾和对照组被试各42名),采用感觉寻求量表和爱荷华赌博任务(Iowa Gambling Task)范式比较两组被试在感觉寻求水平和决策行为反应模式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与对照组被试相比,网络成瘾者的感觉寻求总分和去抑制、厌恶单调及寻求激动和惊险三个分量表得分显著增加,在IGT任务中优先选择收益和惩罚频率高的不利扑克牌,其冒险的决策策略并没有随着决策次数的增加而改变.这表明网络成瘾者的决策功能受损并表现出“即时收益优先”的决策模式和对强化物潜在风险的高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亲子关系、消极社会适应和网络成瘾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六个城市共2324名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冲突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最高,依恋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最低;(2)消极社会适应在亲子依恋和亲子冲突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消极社会适应的中介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积极和消极亲子关系对网络成瘾的共同作用机制,为从家庭层面干预和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病理性网络使用者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究病理性网络使用者在注意偏向上是否存在情绪干扰。采用情绪图-词Stroop范式对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有对情绪词语有更加突出的反应延迟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情绪干扰。(2)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具有更多的负性认知偏向。(3)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在图词不一致的情况下有更多的反应延迟存在。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责任心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洋  雷雳  柳铭心 《心理科学》2006,29(4):947-950
研究发现在对PIU的影响上,责任心人格与互联网社交使用偏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与互联网娱乐、信息和交易服务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1)从平均影响来看,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交易使用偏好能够正向预测网络成瘾,责任心人格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反向预测效果,而互联网信息使用偏好对网络成瘾没有显著的预测效果;(2)在责任心高分组中,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与PIU卷入程度是一种正向的关系,而在责任心低分组中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