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多元嵌套结构下的情理行动——中国人社会行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以往关于中国人社会行动(行为)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结构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人"与"事"是分析中国人社会行动模式的主要变量,并从基本关系、问题性质、责任结构、共事经验四个角度分析中国人的社会行动模式.本文将时间视角引入对问题的分析,指出上述四个角度都具有时间的性质,从而提出"多元嵌套结构"的概念,并以此来解释中国人的社会行动模式,最后形成关系-问题-责任-经验四位一体的影响中国人社会行动模式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项目研究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当代美学与批评形态的关系。关于"当代"的界定,本项目以"文化经济时代"或表述为"审美资本主义时期"为基本内涵。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指20世纪末以来至今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社会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历史时段。本项目主张能在纷繁复杂的美学观点和美学理论中努力找到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表述方式,从而为研究和思考美学与当代批评的关系、美学与社会发展变迁关系提供基础。本项目认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是美学的基本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美学对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研究,有不同的理论重心和不同的研究思路,在不同的理论方法的视野中,"内容"和"形式"的范畴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理论界定。当代美学研究的特点是把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放到审美活动乃至人类社会生活过程中去研究和把握,放到具体的文化语境中去研究和把握,把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的研究提升到对当代社会的合理性以及历史进步及其代价这个层次上认识和把握。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不仅研究审美价值的特殊性,而且研究和思考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与人性、与伦理价值的关系,因而具有深刻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国情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尽管存在某些失误,仍然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坚持"以生产建设为中心"、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确立勤俭建国的战略方针、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对外开放思想原则以及关于我国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设想等等.这些关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思想成果,都被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所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现行模式与理想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时飞 《学海》2008,(2):175-181
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是发展型社会政策在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具体实践.深入研究并倡导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探索此项工作,对改革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政策意含和实践价值.全文共分四个部分.首先,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现有的两种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模式("呼图壁模式"和"通江模式")各要素的异同,对其实质分别,以"质押委托贷款"和"质押自营贷款"两个核心概念涵括之.随后,本文从模式设计初衷、基金管理方式、农村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三个方面详细讨论了形塑上述两种模式的主要因素.在萃取各模式精华的基础上,论文第三部分具体描绘了作者对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愿景及其实现方式.最后,本文就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有待进一步探讨的三个问题(配套政策、风险认识和功能定位)请教各界同仁.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界对农村经济伦理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初起阶段.从目前已有的相关成果来看,其内容主要涉及到农村经济伦理的含义与研究内容;农村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内在关系;农村或农业经济制度和政策的伦理剖析;农村经济伦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相应对策等四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学理归结,某种程度上能够催生中国农村经济伦理学的萌芽、成长与发展,对厘清与疏解当代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伦理困惑、推动与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标准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标准问题陈颐我国自“七五”期间提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经过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研究,可以说,在农村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社会养老保险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巩固计划生育成果、迎接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分配正义的思想是我们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分配正义问题的思想基础与理论前提.在马克思的视阈中,"分配"既具有经济学、社会学意涵,又具有哲学的形上意蕴.资产阶级以"劳动决定权"为前提,在分配中注重程序、忽视结果的"平等权利",其结果是造成分配的不正义.正义的分配应该超越"平等权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分配原则与价值目标,使人真正享有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成果,创造更为丰富的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8,(1):169-176
城乡信息分化研究对我国开展农村信息扶贫工作、促推农村互联网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2011-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关于互联网普及率等数据的分析发现,城乡信息分化在我国依然客观存在并形成新的态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远远低于城市。农村居民不仅信息接触落后于城市,而且信息应用上也落后于城市,农村人口中还存有大量信息贫困人口。造成农村信息贫困的致因既有技术条件原因,也有社会条件原因。其中信息化对城乡差别的"促扩效应"、城市化对农村精英的"掏空效应"是新的致因。当前我国网络推广使用的最大潜在市场在农村。要使农村网民大幅度增加,只有深入开展农村互联网推广工作,并切实做好农村信息精准扶贫,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林恩·怀特关于宗教-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对此问题的大量的定量研究,并结合中国本土的宗教情况,使用2007年的"中国居民的精神生活"调查数据,运用逻辑回归方法研究了中国环境污染判定与宗教关系.并得出结论:在中国人们宣称的信仰类型以及宗教活动的参与对环境污染状况的判定的影响统计不显著;有关神的观念、来世命运等观念发挥了一定作用的影响.但是,人群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环境污染判定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程平源 《学海》2005,(3):206-208
<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以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为背景,旨在揭示对20世纪前半期的乡村社会,国家如何竭尽全力,企图加深并加强其对它们的控制,以及这种国家权力的扩张对华北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影响.杜赞奇以"国家内卷化"这一概念来说明20世纪前半期中国国家政权的扩张及其现代化过程,考察了这种权力扩张的渗透过程.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正是伦理学等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核心问题。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与社会公正理念的发展,可感受中国关于公平效率问题的变化脉络,也能体会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核心之一,即要让中国人民更多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公正作为表达社会发展标准和价值取向的范畴,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容,不同思想家不同理论派别的公正标准也各不相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公正观不一样,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公正理念也大相径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伦理学关于"好社会"的追问,与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初心",其目标宗旨是一致的。我们应自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压力(stress)是刺激与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农村留守妇女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兴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导者和精神文明塑造者,然而她们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研究其压力的现状特点及相关因素,不仅对于农村留守妇女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价值。国内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压力源的研究起步晚、成果少,本文通过对近10年文献的回顾,归纳和总结了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压力源、心理压力的总体状况和心理压力的差异研究等方面的内容,针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伦理学会和韩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第20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于2012年4月23日至25日在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召开,近百位中外学者参加了会议. 一、从理论视角看现代社会的伦理问题 (一)关于现代社会的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孙春晨指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消费主义.通过符号消费,消费主义强化了身份伦理,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中国政法大学赵庆杰指出,现代性社会以世界祛魅、个人主义、价值多元、未来主义为主要特征.同济大学邵龙宝指出,当下中国社会的价值困惑主要表现为知识观的分裂、荣辱观的倒错和成功观的迷惘.  相似文献   

14.
宗教旅游的多维价值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系统性原理"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我国宗教旅游发展的实际,从利益相关者系统中的游客、居民及相关组织和宗教遗产及全体社会三个层面对宗教旅游的多维价值进行分析,发现与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相比,宗教旅游具有更多不同的多维价值:予游客以"旅游价值";予居民及相关组织以"经济价值";予宗教遗产及全体社会以"社会价值".三个价值的同时实现是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宗教旅游的多维价值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5.
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我们不仅应该进行合理规划、精心组织和鼎力推动,而且应该对工作的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查和评估。201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一次关于湖南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状况的社会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撰写了此份调查报告。此次社会调查共发放20000份问卷,回收18229份问卷。社会调查以湖南省20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大学生乃至当代中国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目前主要处于认知阶段,揭示湖南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关于“价值与认识”问题的讨论已初步展开。有的问题,如有元价值真理,几种意见已经明朗;但有些问题,如价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的科学规定,它与具体科学中价值概念的关系,价值与认识、实践、真理的关系,价值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等问题,还刚开始研究。搞清楚有关价值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理论,有助于正确解释人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等根本问题。因此,注意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提出的价值理论和社会实践中的价值问题,从不同角度考察价值范畴,可能推动价值问题研究的深化。这里发表的一组短文,是5月20日至24日在杭州召开的“价值与认识”阿题讨论会(由浙江省哲学学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杭州大学哲学系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举办)上的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7.
由贾玉民、刘凤艳主编的国内首部《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从2004年至今,终于由海燕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书是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具有一定的开创性,鲜明的思想性和现实性。"工业文学"这个概念,为人们理解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提供了一种崭新而有趣的视角,为人们理解20世纪的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非常独到的视界与非常别致的风景。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首先在于,把此前文学史遮蔽了的这方面的内容给敞开来了,使我们对这个文学的专题史有了前所末有的新的认识与深入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杨庆堃关于中国宗教研究的社会学范式,给后期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但中国学界对其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的探讨主要聚焦在弥散性宗教概念的界定与运用上。本文关注杨庆堃关于中国宗教研究的理论在学术史中"承上"与"启下"的作用,梳理了该理论对韦伯"理性化与现代化"旨趣的超越、对民间宗教划分人群属性传统的弥合,以及与当代理论包括宗教生态论、宗教场域论及礼物模式的对话。本文认为,杨庆堃的宗教概念、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等经典解释在现今社会仍具有理论生命力。而且这种宗教社会学理论的解释力并不只局限汉族社会,也可以适用于我国少数民族民间宗教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论的难题解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声功 《学海》2002,23(3):22-29
根据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的要求 ,本文从对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是劳动创造价值还是效用决定价值与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问题的解析 ,通过对由两种根本对立的价值观导致的悖论的解述 ,对目前学术界几种观点的解析、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概念界定的解述 ,以及对生产要素是否创造价值的解析 ,论述了我们应如何针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 ,科学地看待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论 ,深化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与认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我国宗教研究中,开展了关于我国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是否相协调问题的讨论和研究。笔者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有关宗教问题的论述,阅读了有关研究宗教问题的文章,结合对南京市基督教情况的调查,就协调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