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养育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吗?养育倦怠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养育倦怠指的是由于父母角色和长期的养育压力而导致的一组负性症状,具体包括与父母角色相关的极度耗竭感、与子女的情感疏远和父母角色的低效能感。学者们采用风险-资源平衡模型来对养育倦怠进行解释,并围绕其测量、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未来的研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问题:澄清养育倦怠的概念内涵,发展科学的测量与评价工具;重视养育倦怠与后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充分关注文化因素在养育倦怠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父母养育倦怠量表、关系评估量表、父母共同教养的关系感知量表和亲子关系量表,对416对中小学生父母进行施测,以探讨父母养育倦怠与亲子关系的关系及婚姻质量和共同教养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父亲的养育倦怠明显高于母亲的养育倦怠水平。(2)父亲和母亲的养育倦怠可以分别显著预测自身的亲子关系,两者之间都显著负相关。(3)父亲婚姻质量在养育倦怠和亲子关系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母亲婚姻质量在养育倦怠和亲子关系之间部分中介作用不显著。(4)父亲的婚姻质量和共同教养在父亲养育倦怠和亲子关系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母亲的婚姻质量和共同教养在母亲养育倦怠和亲子关系之间也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关于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极度稀缺。本文就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论述。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表现形式包括父母差别对待、协调同胞关系等。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影响因素包括父母养育第一胎的经验、婚姻质量、协同养育、儿童特点等。二胎父母养育的作用机制包括父母差别对待造成的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以及父母在协调同胞关系中的作用。此外,本文结合已有文献,提出了一个"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过程机制"模型,揭示在二胎家庭情境下,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父母的养育模式,又通过哪些作用机制对家中的两个孩子产生影响。最后,强调未来我国的研究者应该重视本土化,关注社会变迁中二胎父母养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父母养育目标存在着普遍的文化差异。在理论上,对养育目标文化差异的解释呈现出从群体水平到个体水平、从单维到双维的发展趋势。在研究上,除了对文化差异理论的检验之外,养育目标对于各文化群体的养育方式、养育策略,以及子代发展的影响也是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结构化问卷法和开放式列举法是养育目标文化差异研究最常用的两种测量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现有研究存在着过度概括、忽略子女一方的角色和作用等问题,需要将来的研究加以改进和解决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的父母养育自我效能感问卷,对584位中小学生的父亲和母亲的一般养育自我效能感和特殊养育自我效能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对孩子的情绪、人际交往方面的积极影响最为自信,对孩子的纪律管束最缺乏自信。小学生父母的特殊养育自我效能感大于中学生。具体表现为,在纪律管束方面和学习方面,小学生父母的养育自我效能感大于中学生父母。父母对女孩的特殊养育自我效能感显著大于男孩,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女孩在纪律管束方面的养育效能感显著大于男孩。父母的学历影响父母的养育自我效能感,总的来说,随着养育人学历的提高,养育自我效能感增强。  相似文献   

6.
最佳适配理论、素质-压力模型、差别易感模型从不同视角阐述了气质、养育方式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中的交互作用机制。最佳适配理论强调气质特质与父母养育方式的良好匹配能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而不良匹配则会带来适应问题。素质-压力模型强调在不利父母养育条件下,具有"风险"气质特质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适应不良,而对"弹性"气质的儿童影响不大。差别易感模型则认为儿童"易感"的气质特质在良好的抚养条件下表现得"更好",而在不利的抚养环境中表现得"更差"。围绕三种代表性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结果,对当前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进一步细分了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从气质与积极养育方式的交互作用、养育过程中父母角色分工的差异,以及气质与养育方式动态作用机制三个方面指出了将来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刘怡婷  范洁琼  陈斌斌 《心理学报》2022,54(10):1216-1233
共同命运模型(common fate model, CFM)是在家庭或二元层面研究中值得信赖的模型, 其更好地解释了亲密关系内在的相互依赖性。本研究基于共同命运模型探讨了家庭整体婚姻质量对父母协同养育程度的影响, 以及教养能力感在两者间的跨层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分层整群抽取上海市幼儿园中孩子(平均年龄5.14岁, 年龄范围4~7岁)的父亲与母亲参与调研, 分两个时间段(T1, T2; 间隔1年)收集数据, 最终得到650个家庭的父亲、母亲的婚姻满意度问卷(T1), 教养能力感问卷(T2)和协同养育感知问卷(T2)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1)基于共同命运模型, 家庭层面的婚姻质量正向预测家庭层面的支持性协同养育, 并负向预测家庭层面的破坏性协同养育; (2)家庭层面的婚姻质量正向预测父母各自的教养能力感; (3)父母各自的教养能力感正向预测家庭层面的支持性协同养育, 并负向预测家庭层面的破坏性协同养育; (4)父母个人层面的教养能力感在家庭层面的婚姻质量与家庭层面的支持性协同养育和破坏性协同养育起中介作用。总之, 本研究基于追踪数据运用共同命运模型, 并结合家庭层面(婚姻质量和协同养育)和个人层面(教养能力感)探讨了教养能力感在婚姻质量与父母协同养育间的跨层中介效应, 为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指导意见, 并进一步促进了共同命运模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追踪研究旨在考察父母养育压力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方式是否存在差异。被试为364名。6个月时, 父母报告各自的养育压力;24个月时, 父母报告各自的养育方式;48个月时, 父母分别报告儿童的问题行为。结果发现, 母亲养育压力可直接显著正向预测学前期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父亲的养育方式在其养育压力与学前期儿童的内隐和外显问题行为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这表明, 母亲早期养育压力可直接影响学前期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而父亲养育压力完全通过其养育方式影响学前期儿童的内隐和外显问题行为, 且严厉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往研究表明消极的养育行为损害青少年学业成绩,但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机制缺乏探究。本研究通过检验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父母消极归因情境下努力控制在粗暴养育和青少年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880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填写粗暴养育问卷、努力控制分量表、儿童责任归因分量表,并以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均值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结果显示:(1)控制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后,粗暴养育与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2)努力控制是粗暴养育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变量;(3)粗暴养育通过努力控制对学业成绩的间接效应受父母消极归因的调节。因此,矫正父母消极的养育行为和归因模式,改善孩子的自控能力,有利于改善其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的情绪-认知整合模型,以949名学前儿童父母为被试,采用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量表、粗暴养育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主管支持感量表探讨父母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与粗暴养育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与焦虑抑郁、粗暴养育呈显著正相关,焦虑抑郁与粗暴养育呈显著正相关;(2)焦虑抑郁在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与粗暴养育的关系之中起中介作用;(3)主管支持感调节该中介模型的前后两半段路径。具体来说,相对于高主管支持者,低主管支持者的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对焦虑抑郁的作用更大,而低主管支持者的焦虑抑郁对粗暴养育的作用更小。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父母粗暴养育的形成机制,对粗暴养育的干预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自尊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人际信任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整体情感与幸福指数量表对765名大学生施测,考察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与父亲关爱相比,大学生感知到更多的母亲关爱;与女生相比,男生感知到更多的父母过度保护;(2)父、母养育方式与自尊、自我效能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感知、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3)母亲关爱对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显著大于父亲关爱的影响,而父、母养育方式对人际信任、社会支持感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4)与自我效能感、人际信任相比,自尊、社会支持感知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5)自尊、社会支持感知是父、母养育方式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李祚山 《心理科学》2001,24(4):445-448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196名初中生进行测量,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依次是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对人焦虑;性别因素只在心理健康的学习焦虑、养育方式上的父亲的惩罚、严厉、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父母的拒绝、否认等因素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子女比较,在恐怖倾向以及惩罚、严厉的养育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离异、下岗等因素,只有母亲的职业状况因素对心理健康构成了影响;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将使学生的焦虑增加,母亲积极的教养方式将使学生的焦虑减少。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家庭系统论的溢出假说,以376名初中生作为被试,采用父母婚姻冲突问卷、学业倦怠问卷和父母共同教养问卷,探讨父母婚姻冲突、父母共同教养对初中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婚姻冲突中的冲突频率、冲突强度因子与学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不支持型父母共同教养与学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支持型父母共同教养与学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婚姻冲突与不支持型父母共同教养呈显著正相关,婚姻冲突较高的父母在共同教养中表现出更多不支持的教养行为;(2)不支持型父母共同教养作为单独变量在父母婚姻冲突与学业倦怠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选取3~6年级小学儿童363名,采用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考察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与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以及偏爱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的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养育方式呈现出相似的相关模式;2.小学儿童的社会创造性倾向与父亲养育方式只有第一对典型变量显著,其中小学儿童的威信或同伴影响力、冲突解决能力、出众性、社会智力、主动尽责性因子与父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偏爱呈显著的正向一致性或典型相关,与母亲养育方式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与此类似。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中介模型,探究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心理和谐的关系,以及性格优势的中介作用.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心理和谐问卷和性格优势问卷对38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积极养育方式、性格优势两者对心理和谐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其中性格优势的预测贡献率约为积极养育方式的1.9倍;(2)性格优势在积极养育方式与心理和谐之间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075%.  相似文献   

16.
对湖北省两所中学3219名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父母粗暴养育、核心自我评价、友谊质量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结果发现:(1)核心自我评价在父母粗暴养育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父母粗暴养育既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产生间接影响;(2)父母粗暴养育和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即在高友谊质量和低友谊质量条件下,随着粗暴养育程度的增加,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均显著下降,但在高友谊质量的条件下,下降的程度更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父母粗暴养育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带来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城乡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勤 《心理学探新》2009,29(4):77-82
通过调查689名大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和自我概念,考察不同地域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女生比农村女生感受到父母更多的温暖理解和过度保护、更少的偏爱,而城乡男大学生在父母养育方式上没有差异;城市大学生在自我概念各维度上得分均高于农村大学生,而这种差异在女大学生中尤其明显。父母温暖理解对子女的自我概念有正向影响,而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对子女自我概念有负向影响;城市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主要受父亲养育方式影响,而农村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同时受父亲和母亲养育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钱铭怡  肖广兰 《心理科学》1998,21(6):553-555
1引言近几年,在各国心理学家对精神病和神经症患者的父母养育方式特点的研究基础上,国内的研究者开始注重父母养育方式对正常群体影响的细致分析。梁家国等将青少年被试按SCL—90各因子得分抽取高低分两组,对其父母养育方式的异同进行了比较,认为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可能是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由于该项研究未讨论被试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对此项相关关系进行进一步考察。另一方面,目前尚未见到父母养育方式与其它一些心理学因素的相关研究。例如,父母养育方式对个体的…  相似文献   

19.
对湖北省两所中学3219名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父母粗暴养育、核心自我评价、友谊质量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结果发现:(1)核心自我评价在父母粗暴养育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父母粗暴养育既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产生间接影响;(2)父母粗暴养育和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即在高友谊质量和低友谊质量条件下,随着粗暴养育程度的增加,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均显著下降,但在高友谊质量的条件下,下降的程度更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父母粗暴养育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带来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职场孤独感是个体在工作场所中体验到的孤独感,包括情感和社交两个维度。在介绍其定义、结构和测量后,根据现有研究总结出职场孤独感的前因与后果。在群体层面上,职场孤独感的前因变量包括组织规模、地位和气氛;结果变量包括团队绩效、领导成员交换和团队成员交换。在个体层面上,职场孤独感的前因变量包括人格特征、职场排斥、工作倦怠、工作过载、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等;结果变量包括工作绩效、工作压力感、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组织承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