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倩 《现代哲学》2007,(6):136-137
最近,广东学术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和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聚集广州珠岛宾馆,座谈广东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丛书》,并以中华民族精神研究为核心,就文化研究的若干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丛书》由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组织编写,李宗桂教授担任主编,以中山大学为主的广东多所高校知名中青年学者共同完成。该丛书预定出版十本,目前出版了七本,分别是《中华民族精神概论》、《中国哲学精神》、《中国法律精神》、《中国教育精神》、《中国伦理精神》、《中国经济精神》、《中国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
也思 《现代哲学》2007,(6):135-136
2007年10月25日,广东哲学学会和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联合召开“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座谈会”。来自两个学会20多名专家学者和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杜新山同志出席了会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广东哲学学会副会长田丰研究员主持会议。广东省哲学学会会长叶汝贤教授、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会长张江明同志就十七大的重大意义、创新理论成果作了长篇发言,马中柱、孔庆榕、梁琼芳、吴群策、张先贤等同志从不同角度就十七大的报告畅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座谈会上争相发言,气氛热烈,一致认为十七大报告回答了人们所普通关心…  相似文献   

3.
移民宗教研究有助于解释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和身份认同问题。本文以近代广东移民与广东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为线索展开,探讨了移民对基督教在广东传播所起的推动作用、域外广东基督教移民社区形成过程、域外广东基督教文化的主要特征、全球化进程中的广东基督教文化圈等问题。研究发现,借助移民社会网络,近代广东基督教文化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共生中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发展为一个联系海内外的广东基督教文化圈。  相似文献   

4.
移民宗教研究有助于解释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和身份认同问题。本文以近代广东移民与广东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为线索展开,探讨了移民对基督教在广东传播所起的推动作用、域外广东基督教移民社区形成过程、域外广东基督教文化的主要特征、全球化进程中的广东基督教文化圈等问题。研究发现,借助移民社会网络,近代广东基督教文化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共生中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发展为一个联系海内外的广东基督教文化圈。  相似文献   

5.
黄夏年 《佛学研究》2004,(1):353-360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各个地方政府充分重视本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各个旅游景点,完善旅游管理。宗教及其文化是一种复合型的旅游资源,它可以产生经济的、社会的和环境的效益,但它不能作为产业。禅宗六祖慧能在中国佛教地位独特。慧能生在广东,创业在广东,圆寂在广东,光孝寺、国恩寺和南华寺是六祖的三大祖庭,给广东的佛教增添了特殊的光彩,也为当代中国广东佛教旅游,提供了最好的资源,开发广东佛教的“六祖游”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广东旅游业中的一个特殊的品牌。  相似文献   

6.
单渭祥 《天风》2012,(2):49-51,68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次广东协和堂工商团契的晚会上,曾经创作《你在他乡还好吗》、《潮湿的心》等众多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歌词的作家李广平先生和他的妻女一家三口,以一曲《奇异恩典》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经金陵协和神学院常务副院长陈逸鲁牧师介绍,我有幸采访了李广平老师,聆听他及其家庭如何蒙恩与侍奉的美好见证。  相似文献   

7.
李霁 《伦理学研究》2003,(1):110-110
2002年12月2—5日,以“多元化空间中的生命伦理学:价值定位与对话”为主题的国际生命伦理学研讨会在古城长沙召开,这是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与美国乔治城大学临床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合作以来的又一成果。5名国外学和来自上海、广东、重庆、湖北、陕西等省市的27名国内学参加了会议,并就4个专题的报告开展了热烈而深入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2,(10):44
本刊讯9月8日,由广东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广东省佛教协会主办,广州光孝寺、南方日报、广州市企业家协会承办的"菩提树下的对话——禅与新时期广东精神"在广州光孝寺举行。本次对话活动由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法师、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宗性法师、中山大学黄伟忠教授、原广东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进行主讲,广东卫视新闻主播王鹏主持。  相似文献   

9.
广东研究社会主义辩证法如同全国一样,有一个发展过程。从1983年11月在广东东莞召开全国第一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讨会和1984年成立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如果从研究社会主义矛盾算起,时间更长。这10年来,由于得到社会科学界和哲学界的支持、重视,尤其是得到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的支持、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禅宗南禅的祖师是六祖惠能。惠能在1366年前诞生于广东新州,也就是今天的广东云浮新兴县六祖镇。公元2004年2月26日至28日,广东云浮市委市政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发挥禅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也为让佛教文化、岭南文化为更多的人们了解,为把广东建成一个文化大省,举行了为期三天的“首届禅宗六祖文化节”活动。全部活动包括了以下七项: 一、云浮新兴首届六祖文化节开幕式暨大型文艺晚会(2月26日晚上)  相似文献   

11.
杨君 《中国宗教》2012,(1):67-70,84
2011岁末的广州,"幸福"是一个绕不开的字眼,从公交广告到大厦霓虹,随处可见"建设幸福广东"的宣示。就连12月10日至12日在这里举行的2011广东道教文化节,在弘扬道教优秀文化、打造道教文化品牌的同时,仍有着"建设和谐幸福广东"的诉  相似文献   

12.
王海滨 《哲学动态》2022,(12):21-27
精神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它主要有三个基本路向:遵循境界逻辑和适用苦乐原理的精神修养,遵循自由逻辑和适用主客原理的精神实现,遵循实践逻辑和适用知行原理的精神解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寻到一个“稳当快乐”的境界提供了智慧滋养;德国古典哲学在主客对立统一的框架中阐明了精神自由及其实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影响精神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基础条件,奠立了以实践为地基、以唯物史观为基石的推进精神解放的分析框架。在追求天人合一或主客统一的共同目标时,三种路向存在着显著的方法论差异。在推进精神发展问题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可以和而不同、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3.
广东人在改革开放中,敢想敢闯,突出地体现了岭南文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风貌。他们率先提出了一些新观念,闯出了一些新路子,创造了一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全国真正起了先行一步的作用,也使广东在短短20年中迅速崛起,从原来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边陲省份,一跃而为全国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因此,研究广东人敢想敢闯的思维结构,对于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很有意义,对于加快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也不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德教是起源于中国广东潮汕地区、流传并发扬于东南亚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华人中的一种新兴的民间宗教。德教会是德教的最重要的宗教组织形式,自1939年在中国潮阳创立了德教会的第一个阁——紫香阁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在广东特别  相似文献   

15.
在世纪之交,精神文明建设处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面对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即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把一个富裕、民主、文明的广东带进新的世纪,必须选择新的思路,采取新的对策.依据广东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综合素质,广东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是:高举邓小平  相似文献   

16.
伦理精神的本质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灿新 《现代哲学》2001,2(4):73-80
伦理精神是文化精神之一,是民族精神的一个方面。学术界在对文化精神或民族精神的研究中,通常从两个角度去把握。一个角度是直接指向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中的基本内容。例如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就指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曾经充满深情地对一个失去了父母的少年说,你是多么幸运的一个孩子,你拥有了不幸。当时这个刚刚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正处在孤苦无依的悲惨境地,孩子充满疑惑地看着这个被人们尊敬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摸着孩子的头说,因为不幸是人生最好的历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历程、教育,因为你知道失去了父  相似文献   

18.
田雨 《天风》1996,(1):15-16
秋日的阳光,将东山堂那间不大的会客厅涂抹,一片恬静。 神情怡然的老人,清癯的脸颊,透出温和、睿智,夹着浓厚广东音的普通话,倒让听来很是悦耳、亲切。 1915年,他出生于广东佛山的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是循道会的义务教士,每晚。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他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他要求我们:“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穆斯林》2017,(1):78-78
中国伊斯兰教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胜利闭幕后,北京、山东、上海、湖北、贵州、广东等省(市)伊协在召开的相关会议上,专门学习传达了中国伊斯兰教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精神,要求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众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共同开创我国伊斯兰敦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