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由于产品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性, 一个企业的广告不仅会对本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促进作用, 而且对其它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这种影响被称为广告的溢出效应。以往研究发现, 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具有溢出效应, 但该研究仅验证了溢出效应存在, 并未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实验方法探讨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的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是当务之急, 实验一探讨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主要包括探讨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两个方面的问题。中介变量包括消费者对强势品牌的涉入度、感知产品质量、行业市场份额变化三个变量, 调节变量包括消费者广告态度、消费者任务导向、产品生命周期、产品同质性四个变量。实验二探讨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的溢出效应的整体分布规律, 包括产品成长期和成熟期两个时期的溢出效应分布规律。研究将揭示强势品牌广告竞争的作用机制和整体分布规律, 有利于丰富溢出效应理论和广告效果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同一品类两个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产生的影响, 研究尝试将广告重复、广告长度作为操控广告竞争强度的具体手段, 运用感知到的广告竞争水平来表示广告竞争强度。研究结果表明, 同一品类两个品牌同时进行广告重复的水平不同, 可以导致被试感知到的广告竞争水平有显著差异, 广告重复次数越多, 被试感知到的广告竞争强度越高, 广告长度对感知到的广告竞争作用不显著。研究同时发现:随着两个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强度的提高, 消费者对弱势品牌的品牌态度降低, 这表明强势品牌广告竞争对弱势品牌具有溢出效应。另外, 研究还发现产品涉入度和产品属性相似性对强势品牌广告竞争的溢出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涉入度低的产品和属性相似性高的产品溢出效应更大。本研究丰富了溢出效应理论, 增加了溢出效应类别, 同时对同一品类内部的广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品牌名称作为一类特殊词汇,其形式表征分为视觉表征(印刷字母的视觉特征)和听觉表征(词语的整体声学特征),字样(包括字母大小写、字形、颜色)和语音(包括音素、音节、声调或重音)可以分别代指二者。品牌名称字样和语音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均发生在词汇的知觉加工阶段,两者的影响结果和作用机制既存在联系,又相互区别。此外,品牌名称的视听效应之间存在跨通道联结。未来研究应结合实践问题,对品牌名称视听效应进行补充性探讨。  相似文献   

4.
刑罚在适用过程中对犯罪人能产生痛苦、悔改、对抗等心理效应。刑罚的适用应追求对犯罪人产生最大的悔改心理、最小的对抗心理和适度的痛苦心理。  相似文献   

5.
对心理现象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龙云 《心理科学》2003,26(4):759-760
本文试图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对心理现象进行重新的分类、并分析心理现象诸方面及诸因素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构建心理现象的整体形象。 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有机整体。笔者认为,任何有机系统都存在以下六个基本维度:即系统要素、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系统需要、系统活动过程、系统品质。心理系统同样也存在着上述六个基本维度,下面进行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6.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采用整群取样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开封、许昌、平顶山四市各一所省示范性高中的高一和高二学生共1128名,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学习投入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着力考察心理控制源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父母积极和消极教养方式分别正向和负向预测高中生的学习投入;父母积极和消极的教养方式均通过心理控制源和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对高中生学习投入产生影响,且该中介作用包含了三条路径:心理控制源的单独中介效应,心理韧性的单独中介效应,以及心理控制源-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网络背景下广告心理效应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策略来提高网络广告的心理效应的广告作用,同时还说明了如何应用消费者的心理来突出网络广告心理效应对整个消费行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红色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最常见的颜色之一,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2005年发表在Nature上关于红色队服增强奥运选手竞赛成绩的研究报告,引发了一系列红色心理效应研究.本文从生理指标、行为观察、认知、语言文化、情绪、态度等多个角度综述了红色心理效应的现象和机制,并提出“情境假说”来解释红色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综述表明,红色的心理效应缘于其在不同情境下联结着不同的心理意义.这些联结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共同影响.红色与心理意义的联结诱发了特定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颜色对心理的影响及其机制,已经成为颜色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9.
心理资本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在当前企业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系统研究员工的心理资本是全面认识和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内涵和相应管理对策的重要手段。首先,文章回顾了有关心理资本的定义、构成要素等方面的研究。然后,分析了心理资本对领导和员工的影响,说明了心理资本开发与管理的一些基本方法。最后,分析和指出了心理资本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临床决策是临床工作的核心。科学正确的临床决策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现代心理学对临床决策的研究发现,由于决策双思维系统运转模式的存在,一些心理效应常常会导致临床决策出现系统性偏差或失误,这些心理效应包括易得性、拆分效应、锚定效应、框架效应、单次-重复博弈效应和后见之明效应等。医务人员了解这些心理效应的表现,熟悉它们对临床决策的潜在影响,并在进行重大临床决策时有效避免之,将会显著提升临床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11.
父母心理攻击:代际传递与配偶对代际传递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常见的父母严厉管教方式, 父母心理攻击是指父母通过言语的或象征性的攻击行为对儿童实施的心理上或情感上的拒绝。国外研究表明, 父母严厉管教表现出代际传递效应。选取793名小学生父母为被试,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父母心理攻击的代际传递效应以及配偶对代际传递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母亲对男孩实施心理攻击的普遍性和频繁性显著高于女孩。(2)父母的心理攻击均具有显著的代际传递效应。(3)父亲对儿童实施的心理攻击对母亲心理攻击的代际传递具有调节作用, 母亲心理攻击的代际传递性随着父亲心理攻击水平的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心理词汇法在品牌人格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词汇法源于早期对特质词的研究,它以人们对特定事物进行评价所用的词汇为研究对象,能够概括出看似纷乱复杂的心理词汇的内在规律。在品牌人格研究中,其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品牌人格维度的提取和品牌特质的研究两个方面。心理词汇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词汇进行整理分析,许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反应时方法,内隐态度的测量等都被吸收和利用进来;同时,心理词汇法也被应用到品牌人格的其他相关方面,如品牌延伸,品牌定位等  相似文献   

13.
论个体竞争性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个体竞争性是个体在竞争意识、动机、认知、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揭示个体竞争性发生、发展的机制及规律,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当代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度性竞争、个人发展竞争以及它们与其它人格特征的关系上。其心理机制还没有统一的见解,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整合。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正确看待竞争所带来的心理效应;积极建构个体竞争性的结构模型;编制多样化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心理学教学中,教材中关于心理品质的定义、提法存在问题,影响了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理解。为此本文就心理品质的定义、心理品质的内容、诸心理品质定义的订正进行了探讨。从内涵上说,心理品质应有两层含义;心理质量和心理指标;从外延上说,心理品质有广义、狭义之分。对心理品质的所有概念,都应当作中性词处理。  相似文献   

15.
行为矫正的目标、方法与原则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岑国桢 《心理科学》2001,24(3):342-343
心理问题多种多样。行为矫正是对心理问题的干预途径之一。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最早对行为矫正作出了科学界定,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家及临床心理工作者则对行为矫正作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并使之成为心理干预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全面认识行为矫正特别是其目标、方法、原则诸问题,对正确运用它进行心理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韩冰  王良燕 《心理科学》2017,40(1):193-199
文章通过对品牌负面事件溢出效应文献的系统梳理,提出了目前研究主要从品牌组合或品牌联盟内部、竞争品牌或品类、品牌原产国及该国其他品牌三个视角出发展开,并据此详细解读了基于这三种视角的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文章还进一步对溢出效应的产生机制以及应对策略相关文献加以述评,进而提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财玉  雷雳 《心理科学》2014,37(4):957-961
通过研究品牌犯错的时间打折效应,本文试图探讨潜在消费者(未购买者)对犯错品牌评价的心理倾向。实验1研究发现,随着品牌犯错事件时间距离的延伸,消费者对身体性危害-品牌犯错的评价不会改善,即没有出现时间打折效应,而对功能性危害-品牌犯错的评价则逐渐提高,从而表现出时间打折效应。但实验2研究进一步发现,随着品牌犯错事件相关性的增强,功能性危害-品牌犯错的时间打折效应也消失。结论:潜在消费者对犯错品牌评价的心理倾向表现为“消费者防御”,并且身体性危害-品牌犯错启动的消费者防御要强于功能性危害。  相似文献   

18.
心理契约破坏对员工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琳  刘泽文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1296-1304
心理契约破坏是指在雇佣关系中员工对组织未能履行的责任或承诺的认知评价。本文从概念上区分了心理契约破坏与心理契约违背, 然后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两方面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心理契约破坏对员工工作态度与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并对研究方法、理论依据存在的不足进行评述, 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1)基于中国的文化背景, 开发适合中国企业的心理契约量表; (2)从组织-员工双向视角考察心理契约破坏对双方影响的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9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探讨社会支持、自尊对老年人心理弹性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并检验社会支持、自尊与老年人心理弹性、健康的间接效应模型及其模型适用性问题。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自尊、心理弹性与健康状况之间两两相关显著,表明社会支持、自尊和心理弹性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2)社会支持、自尊水平和心理弹性水平可预测老年健康水平;社会支持通过自尊对心理弹性影响的中介效应显著。(3)从性别角度看,男女性在间接效应模型上均表现显著,但更适用于女性。结果提示,社会支持、自尊对老年人心理弹性和健康的影响符合间接效应模型。  相似文献   

20.
石国兴  王紫微 《心理科学》2013,36(1):235-239
心理和谐是心理要素以及直接影响心理的各要素之间在总体意义上的协调统一、相对稳定的关系,它由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心理和谐、人际心理和谐和身心和谐四个子系统组成,其内涵本质上属于积极心理学的范畴。心理和谐和心理健康、自我和谐、主观幸福感既有显著区别,又存在密切关系。对心理和谐的内涵及其同邻近概念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辨析,有助于深化心理和谐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