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汉代画像砖石是中国宝贵的古代美术遗产,有极重要的研究价值。常任侠汉代画像砖石研究成果显著。他从画像砖石的社会文化背景、分布区域与时代以及画像砖石所表现的社会景象和艺术表现手法四个维度来建构其研究图景。他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对画像砖石进行实地考察,在把古文献资料作为研究画像砖石重要材料的同时,还利用考古最新发现的地下遗物进行"文""物"互证。常任侠的画像砖石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史学家对史料的认识,丰富了美术史研究的资料库,为人们进一步研究汉代绘画和雕刻艺术、了解汉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奠定了重要的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2.
汉画像石、画像砖是中国古代绘画与雕刻高度结合的艺术珍品,从汉画像石、画像砖的造型特点、构图经营和用线方法上,我们能够感受到汉代艺术那种粗犷豪放、不事细节的雄浑之美,和飞扬流动、优雅浪漫的理想之美。  相似文献   

3.
汉画像砖在今山东、河南、陕西、云南、贵州等地都有发掘。四川以成都周边出土的东汉中后期实心画像砖数量较多,艺术造诣较高,是我们了解两千多年前神秘瑰丽的四川汉代社会的活化石,它与全国其他地区的画像砖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域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莱辛曾在其著作《拉奥孔》中提出"包孕性顷刻"这一著名的美学论断。这一论断作为评价美的标准,同样适用于汉画像艺术的审美。在汉画像砖图像中,描绘汉代先民狩猎生活的狩猎图,其精湛的构图、精妙的细节刻画最能表现出"包孕性顷刻"的内涵,其原因在于材料与工艺的选用、细节与变化的处理及表情刻画的运用,可见汉代先民已经开始对有限和无限、瞬间与永恒等命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汉画像石、画像砖其画面表现渊源于纯朴自然的汉文化及社会面貌,根据建筑构件石材、砖材表面的体量多变特点,形成了丰富多变的画面表现,体现出了汉画像石、画像砖的独特的艺术表现特征及艺术精神,为今后的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6.
汉代,是我国铸镜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既完成了铸镜装饰工艺由单一向繁复的转化过程,又开启了铜镜与社会意识形态相结合的先河。汉铜镜的纹饰图案形态十分复杂,且做工优异,极具艺术性和装饰性。汉铜镜虽为生活实用品,但它的艺术价值远大于它的使用价值,其千变万化的装饰纹样也展示出汉代人民精湛的工艺水平和广采博纳的艺术成就。汉铜镜广泛地吸收了同一时代的画像砖、石的雕铸技法和汉帛画的绘画语言,其画面构图、审美情趣也达到了亘古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在汉代恢弘的墓葬艺术——汉画像中,大量"乐舞百戏"的画像艺术呈现的是汉代人的祭仪文化和宴飨文化。在汉代人"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的影响下,汉画像乐舞百戏不仅具有娱神的功能,还表现出鲜明的娱人功能,这种神圣性与世俗性共同构成了乐舞百戏艺术功能的复杂内涵。  相似文献   

8.
黄莓子 《美与时代》2004,(10):14-15
画像砖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装饰性墓室建筑构件,史学界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是中国古代为丧礼服务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等省.因其题材内容的广泛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与艺术发展的珍贵资料."画像砖、画像石,是真正属于汉代的审美奇观和艺术奇迹,也是中国审美文化史上一支瑰丽夺目的奇葩."[1]  相似文献   

9.
南阳汉画像石艺术与楚文化密不可分,是楚地浪漫主义的表现载体。汉画像石通过其拙朴大气的艺术表现方式,反映出汉代社会生活万象,体现出当时人们对于生前身后的理解以及对于祥瑞升仙的追求。南阳汉画像石有着深厚的楚文化烙印,这也成为其不同于其它地区汉画像石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0.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人物服饰直观地再现了汉代的服饰艺术,动态地展现出汉代服饰艺术和服饰审美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南阳汉画像石中人物服饰的艺术风格、造型款式、服饰制度、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汉代服饰文化的特点,体现出两汉时期南阳地区高度发达的服饰文化和社会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1.
宋代画像砖比起汉代画像砖其画像内容已经现实得多,到处充满了世俗的色彩,无论题材、表现形式,都失去了汉代的气派,但它更具人性化,更具生活的气息。这样的墓室环境,使逝者如同还在人间一样,而不是升了天或入了地。  相似文献   

12.
刘克 《中国道教》2009,(6):18-25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碑刻、壁画以及画像石、画像砖上所刻文字等合称汉俩,是汉代民众结合自己的生存环境创造的一个象征世界,表达着他们的愿望和期待。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大批道教汉画发掘出土,为我们全面认识原始道教在民间的影响状况和消除研究中的诸多疑问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
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汉文化遗产中的一块重要印记,它常常以拓片的形式出现,是一部真实反映汉代文化的百科全书。翻阅大量历史书籍资料,就南阳汉画像石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探究,通过对画像石的成因和基本品貌进行粗浅地分析,抛砖引玉,借此表现南阳汉画像石稚拙雄浑、夸张变形、运动疏简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汉画像石是在祠堂、地下墓室等建筑壁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汉代一种特殊的丧葬艺术。汉画像石题材多样,其中伏羲女娲艺术形象在汉画像石上屡次出现,图像形式丰富,出土地域范围广泛。文章从类型分布、组合方式演变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继而解析"伏羲女娲"形象在汉画像石中广泛出现的原因,以及形象背后隐藏的内涵寓意。  相似文献   

15.
包倩雯 《美与时代》2023,(4):123-125
选取公元5世纪至公元6世纪这个时间段,以中国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和西方的镶嵌画为例,运用图像学理论分析画像砖和镶嵌画的绘画表现,运用比较学的方法研究古埃及、古希腊艺术对于镶嵌画的影响,魏晋时期的文人风骨对于画像砖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各具特色的艺术样式。中国的画像砖始于战国晚期,发展至南北朝达到巅峰;西方镶嵌画最早出现在几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苏美尔人被认为是镶嵌画艺术的始祖,到了拜占庭时期镶嵌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两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发展特点,凝结了艺术家的理想追求与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汉代是一个我国文化辉煌的时代。汉代的绘画艺术是继承和发展汉以前的艺术传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的。汉画作为汉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承上启下,是我国本土艺术形式的源头。立足根本,探寻本源,是我们当代寻求文化自信的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画像石作为一个民族形象的文化史诗,蕴含着丰富的汉代先民们的智慧。在这其中,有以"鱼"和"莲"图像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出现。概括性地介绍了目前我国所发现的汉画像石中的"鱼莲"相结合的图像的基本情况以及汉代先民崇尚鱼、莲的缘由,并分析了其背后蕴含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美学理念、绘画题材和艺术语言等方面来说,南阳的汉代画像石是一笔宝贵的古代艺术资源,是汉代文化的精华。中原地区应认识到古代灿烂文化的价值并加以借鉴,借用当地的艺术资源,形成地域艺术特色。一、南阳汉画像石的历史地位汉画像是对当时社会面貌的具体描绘,综合反映了其社会制度、生产能力、道德观念、精神信仰,以及艺术水平等各方面内容,被人们看作是汉代历史的画卷,对汉文化的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南朝贵妇出游画像砖1958年出土于河南邓县学庄村的南朝墓葬中。这件画像砖作品以它的历史性和艺术性为我们提供了南北朝时期南朝贵妇生活的习俗和服饰特点,也为我们提供了南朝画像砖艺术的真实范本,感受到南朝绘画艺术对画像砖的影响,为后人研究南朝的文化历史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汉画像所刻画的非现实世界——天国仙界,以画代话,用形象化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幻想,这种形式上的极度夸张是与汉赋的形式美是完全一致的。汉赋的语言学叙事与汉画像的图像叙事,艺术形式虽然不同,但共同表现了汉代的粗犷、醇厚的整体性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