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汉以后,三教关系是中国传统宗教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儒学是否为宗教的问题,历来有所争论。这反映在三教关系的研究上,集中体现于对三教之"教"内涵的如何把握。然而,三教之学及其关系的历史衍变绝不是纯粹地、单一地脱离社会环境的学术形态,相反它是应具体的时代环境而生,并且能反作用于现实社会。从"学"的层面和从"教"的层面都有失片面,只有从内在精神的层面去把握中国传统宗教与文化才  相似文献   

2.
宗教文化与中藏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于宗教而言 ,在其发展早期 ,深受宗教的影响。如果我们忽视了宗教这一层面的意义 ,就不能真正了解医学文化的所有精髓 ,尤其对于中国传统医学而言更是如此。在近代西方科技繁荣昌盛、普及全球之后 ,惟有中国传统医学仍然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 ,人们又不断地以西方科学的目光与标准来审视、衡量、评价、要求、改造这惟一具有生命力的传统科学。研究与之产生、发展紧密相关的宗教文化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在传统医学知识上的有用见解。1 宗教文化与中医中国三种主要宗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三教”是道教、儒教和佛教。中医常用…  相似文献   

3.
刘延刚 《宗教学研究》2004,3(2):156-158
白玉蟾三教合一思想是唐宋以来三教合一思想在道教金丹派南宗创教史上的突出表现,其主要内容是三教"异门"而"同源",以"诚"说孔,以"定"说释,以"静"说老,以"止止之妙"概括三教的中心所在.其思想表现为对宋代道学、佛教的吸收和融摄以构建自己的道教理论,其实质则是"以道教内丹为中心",以较高素质的宗教调适性求得道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华侨华人宗教作为母文化——中华传统宗教文化在异时空的一种转型和再生,是源于中华传统宗教文化,广泛地吸收了东南亚本土宗教文化和西方宗教文化而形成的;转型后的东南亚华侨华人宗教在华人社会和所居地社会的当代文化价值体现为共有价值的追求,即获得信仰神灵精神力量战胜困难的勇气、整合华族各方资源、和谐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关系、丰富人类文化多样性等四方面。东南亚华侨华人宗教的历史角色与当代价值可以作为包括宗教在内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如何继续发挥应有价值与建构和谐社会的启思。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解答: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因宗教思想的原因而发生过战争这一问题。作者认为中国儒、释、道三家思想理论上的内在包容性、调和性较之世界上其他宗教强烈的"排他性"更有利于避免宗教战争之发生。而帝王、朝廷的制度及宗教政策也对不同宗教思想文化之信仰形成一种外在的约束力。此外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形成的神灵崇拜多元化之传统以及各阶层之情理思维模式等都有助于儒、释、道三教相互补充、同处共存。  相似文献   

6.
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汉末儒家名教权威的失落,带有道家色彩的魏晋玄学开始登上思想文化的历史舞台。此时的佛教亦经过大量的译经活动及其传播,在中国获得了空前发展;在佛教刺激下,中国早期道教也摆脱了原始状态而进入成熟阶段。于是,包括宗教思想在内的中国文化格局,在六朝时期又获得了多元化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宏伟的儒、释、道三教并行、冲突、互动与融合的新局面。从此,儒、释、道三教关系的展开,一直贯穿在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由此构成中华民族精神成长和中国历史与文明稳定发展的基石。本文即尝试从五个方面揭示上述寻求"宗教大同"理想的历史借鉴和儒、释、道三教从矛盾冲突走向融合的理论证明。  相似文献   

7.
作为文殊道场的五台山,在佛教发展过程中,对五台民情风俗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五台的风俗习惯,明显地带上了宗教色彩。一、佛教信仰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中国佛、道、儒三教之一。佛教的基本教义是空、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各个方面都可以来解释这句话。唐朝时讲儒释道"三教",那个时候儒家也算一种宗教。中国文化要从  相似文献   

9.
徐佳妮 《天风》2007,(11):34-38
宗教冲突是国际、国内政治领域非常重要的课题。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以及国内政策缺失等因素是导致宗教冲突产生和升级的主要原因。同时,宗教冲突在人们心中引起的“不安全感”将影响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体之间、群体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发新的冲突。因此相应地,创造宗教和谐的条件在于通过经济、社会、机制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手段来预防、缓解宗教冲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民间宗教与儒释道三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伯乐在本文重点讨论了20世纪的中国人的信仰特点,中国的民间宗教和儒释道三教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神职人员、信奉的神灵、仪式及传统等。作者认为中国神鬼世界的特点是与人间世界相仿佛,是帝王政治的影像和模拟。  相似文献   

11.
儒、释、道三教及形式丰富的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构成了传统社会民众信仰生活的基本事实。相对于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而言,儒、释、道无疑是居于正统、主导和强势的地位,尤其是在儒家伦理教化的背景之下,正统所具有的强大的辐射力和涵摄力,使得宗教信仰在某种意义上是从属于政治的,这也是中国传统宗教所具有的独特生存氛围。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民间教派要获得发展的空间,批判、模仿与价值认同是他们所必然采取的方式。批判是起点,模仿是基础,而价值认同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保证,由此,民间教派与正统之间呈现出一种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历史悠久的复杂现象,具有两面性。因此宗教批评是宗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宗教与社会还存在一定张力,宗教批评有助于宗教界和社会各界更好地推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并无根本的冲突。学者不能把宗教的社会处境当成决定自己是否批评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纵观张大千的人生经历与艺术实践,天主教、佛教和道教都对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然而他却从未成为任何一种宗教的忠实信徒,而是游走于三教之间,自由穿梭。张大千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多面的艺术才能与跌宕的人生经历都已为世人所熟知,但人们对他与宗教的关系却了解不深。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随着我国宗教经济和经济宗教活动的日益活跃,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经济和经济宗教二者的关系问题被突出地摆在党和人民的面前。依法管理宗教经济和以经济手段解决经济宗教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东周时百家争鸣,学派纷呈。诸子百家与东汉时传入的佛教,都是各有主张和观点的学派。尽管学派林立,形成"三教九流",但归根结底,还是"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至唐,在"皇帝万岁"之下,儒释道三教合一,殊途同归。唐时何国人僧伽—泗州大圣的到来,正好适应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故中国从唐、五代到两宋,在宗教崇拜上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时代,僧伽崇拜正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特色。至于九流,时至有清,则由学派演绎成大相径庭的人间万相的"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相似文献   

16.
传统信仰与基督宗教的冲突与融会:张店镇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个中原乡镇为例,考察了当地的传统信仰与西方制度化的基督宗教的冲突与矛盾、互动与融会。研究表明,除了在偶像崇拜与祖先供奉的问题上发生矛盾与冲突以外,两者为争夺信众和主导地位而发生的宣传战也是一个重要表现。其融会与互动则体现在"民俗的兼容"、"价值伦理的比附"及"信众的流动"等方面。文章并探讨了教籍多元的问题,认为由于教籍多元现象的存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仍是当地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7.
南朝梁武帝在儒道佛三教关系上主张三教同源论和三教会通论,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他的《会三教诗》中。《会三教诗》首段自述少时学习周孔,第二段谓中年之后开始观看道家典籍,第三段说后来研究佛教,第四段说由于众生充满分别之念而形成儒道佛三教的浅深不同。《会三教诗》篇幅虽然短小,但却是梁武帝对宗教有关儒道佛三教关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深入解读这首短诗可以成为了解梁武帝三教会通思想和他在位时期宗教文化政策的终南捷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启动被试的宗教信仰状态, 进而探讨宗教对个体道德的影响作用, 这是近年来宗教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但是围绕此问题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有研究发现, 宗教启动可以增强个体的道德。但也有研究表明宗教启动会使个体更不道德。宗教启动对道德的影响是通过宗教信念的中介作用而实现的, 被试的信仰类型、性别、实验启动的方式及内容、以及被试的人格倾向则会因为影响中介信念的激活而调节宗教启动与道德的关系。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创新启动实验研究方法, 探索影响宗教与道德的关系的调节变量, 结合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视角, 更深入地挖掘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诚  丁如 《福建宗教》2002,(5):15-20
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是做好新世纪初宗教工作的关键。中央一再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清醒地理解党的宗教政策。并希望从事宗教工作的同志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理论,全面把握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都应当立足于这样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20.
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之中,需要辩证地看待宗教因素的作用,积极开展民间宗教交流、进行宗教对话,以实现文明互鉴,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宗教风险”是指由宗教引发的不理想事态的程度及这种不确定性的大小。宗教本身不是风险,但可能成为不理想事态的诱因。在当今世界,宗教具有很强的弥散性特征,它渗透到各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