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苏格兰启蒙初期,普芬道夫自然法体系开始传入苏格兰。其中,格森·卡迈克尔对普芬道夫著作在苏格兰学界的推广功不可没,而且他对普芬道夫文本的注释也为苏格兰的后续学者提供了全新思路,哈奇森便是受其启发的代表人物之一。自哈奇森之后,苏格兰学界的自然法体系开始呈现与传统自然法体系完全不同的理论倾向,并染上了启蒙时期苏格兰特有的情感主义色彩。普芬道夫采用的是启示神学的体系,认为善恶由是否遵守自然法来界定;卡迈克尔则把对上帝的情感植入普芬道夫的自然法体系之中;到了哈奇森,他的整个自然法基础都建立在道德知性的能力之上,而行为动机、情感更成为了道德判断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2.
对洛克早期自然法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深入探寻,可以发现,如果像传统自然法理论那样只从义务这一向度去理解自然法,洛克关于自然法何以是一种普遍法则的讨论仍然存在困难。但是,这一困难却有可能通过转向关注和讨论自然法的另一向度即权利而得以化解。洛克的《政府论》通过讨论与揭示自然法的权利向度,不仅在学理上完成了对自然法之普遍性的论证,而且实现了对自然法理论的转折,即从义务到权利,从而为现代国家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主张法的基础是意志,从意志出发演绎出法哲学的全部内容。这一观点具有明显的自然法立场。但是,黑格尔的自然法不同于近代自然法,他批判了近代自然法的主观性特征,从而为自然法奠定了坚实的理性基础,并充实了伦理-政治内容。最终,黑格尔的自然法发展为他的国家学说,让自然法化身为具体国家制度,并获得了客观性内容。这一工作既巩固了自然法的学说,更具有明显的实践优势,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曦 《世界哲学》2010,(2):124-134
规范理由与激发理由之间的张力,在现代道德理论的外在"立法"模式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出。不论是第三人称观点的后果主义还是对道义论的某种理解,都不可逃避地存在着这方面的缺陷。达沃尔在他对"第二人称观点"的阐发中,试图调和"费希特观点"、"普芬道夫观点"和"斯特劳森观点",对"规范性的源泉何在"以及"何以理解道德规范的客观性"这两个问题作出回答,从而为理解规范理由与激发理由之间的连接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评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 1 6、 1 7世纪始 ,西方思想家就以各种理论言路表达社会与国家相区分的观念。这一观念的基本含义是 :社会是一个由私人生活构成的独立领域 ,它在本质上不同于政治国家所代表的公共权力 ,是一种具有独立身份和生命的自主存在。这一观念就是当今人们广泛讨论的市民社会问题的最早理论形式。但是 ,近代早期思想家所表达的这一观念并不十分明确 ,还只是包含在诸如“自然状态”、“自然法”、“社会契约”等理论中的隐含观念。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 (下引此书仅注页码 )一书中明确界分了国家与市民社会 ,并详细论述了市民社会的构成、性质、…  相似文献   

6.
罗伯特·乔治是当代天主教新自然法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自然法理论,以中世纪天主教神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自然法学说为出发点,对由格里塞所创立和发展、经由与博伊尔和芬尼斯等人合作所阐述的新自然法理论,作了辩证的、理性的辩护。其基本伦理学部分的内容包括实践推理与道德判断、自然法与人性的关系、绝对道德规范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施向峰 《学海》2003,(5):29-34
对立法进行必要的和合理的限制 ,符合已然形成的以国家—市民社会二元结构为表现形式的政治现实 ,是关乎现代立宪主义政治制度设计能否实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终极意义上讲 ,自然法是立法的准绳和价值判断标准 ,因而对立法的限制主要体现为自然法对立法的限制。具体来说 ,要对立法进行限制进而使之符合正当性、合目的性、合法性的判断要求 ,应从合乎理性、保障人权和遵从民意等维度对立法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8,(5):12-21
人性理论、自然法学说和契约建国方案构成了霍布斯论述从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的关键环节。以往研究多从理论逻辑探讨其实质意义,本文试图从认识论教导的角度,将霍布斯的论述看作是其对读者与世人的认识论教导。这带来三个方面的结果,一是人性理论作为认识论教导的根本是对新个体的制造;二是自然法作为认识论教导的作用是完成对自然人性的和平倾向的操练,以及对建立利维坦的预先期待;三是契约建国的本质是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国家之间达成一种永远有待完成的信约。同时,它们在整体上也构成了对新君主的认识论教导,新君主是国家这架机器的操作者,而法律是其最重要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给他的著作加了双重的标题:《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与国家学纲要》,这显然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情。第二个标题并不象人们设想的那样是一个付标题,而是一个跟法的《原理》平行的名称。从形式方面阐明《法哲学》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第二个标题中的两个题名,是黑格尔以前的形而上学思维的两门学科,即自然法与国家学。自然法属于近代欧洲,首先形成于17及18世纪,而国家学则以“政治学”之名存在于欧洲古代传统中,并且在直至伏尔夫为止的哲学里都占有一个牢靠的地位。古代  相似文献   

10.
西方近代思想家在面临政教关系困境时转向了中国传统的儒学,后者独特的伦理体系中的普世性和兼容性为西方神人二分的本体论和主客体对立的知识论提供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参照系。莱布尼兹关于宇宙的预定和谐思想与宋代儒家理气关系的宇宙论有多方面的借鉴和阐发意蕴,在他看来,与西方上帝创世的宇宙论中所启示的自然法所不同的是:儒家的普世伦理是从中国人的家庭、社会和国家经验中体会出来的,它没有外在神启的武断性和绝对客观性,但是充满着情理交融的伦理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