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是通过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了解人类的经验,研究方法、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心理科学发展的基础,实际上,方法学研究的发展与具体学科知识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没有方法学的进步,就没有学科的发展.一方面,方法学的局限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客观认识.例如,社会关系是双向影响的,但如果研究者无法确定在交往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以及在交往过程中一个人的行为影响另一个人的行为的实质,也就无法研究这一问题;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深入的科学分析.人类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性也限制了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2.
法国社会学家艾弥尔·杜尔凯姆对宗教的研究,着眼于宗教的本质以及宗教在社会中的功能。他认为,一个社会完全有必要在人们心中唤起神圣的观念和情感,就象神对于崇拜者一样。“社会要求忘记个人的利益,要求我们成为它的仆人,它使我们受到各种限制、艰辛和牺牲,没有这些社会生活就成为不可能的了”。的确,人是无法离开社会的。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不但有欢乐,而且更有罪恶与苦难。卢梭的“如果你需要坟墓的话,  相似文献   

3.
人在社会中生活,一定离不开交往。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观点,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意见的过程。在交往中人们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手段,相互给予和相互接收信息,从而改变相互关系。马克思说:“迄今为止的一切交往都只是一定条件下的个  相似文献   

4.
人们以焦急盼望的心情踏入21世纪,发现世界仍旧像昨日一样,不同的只是日历上的字母由1起头变为由2开始。面对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在的人们愈来愈感受到各种压力扑面而至,原本有限的心理负荷已严重超载。数码、宽带、互联网,刺激着人的神经,真的像老崔当年唱的那样:“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太快!”快得让人无法适应。“新世纪新千年”仿佛在不停地向人类预示着什么,那就是——你健康吗?你快乐吗?人活着,大概没有几个人愿意在忧愁苦闷中辗转,喜好快乐是人的天性。一个锦衣玉食、无所事事的人,如果他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他…  相似文献   

5.
有不少这样的人:天赋不错,学习努力,环境优越,具有一定的能力,可在人生的道路上,常常碰壁。这是怎么回事呢? 缺乏明确的目标: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小林久三将人的理想、目标,形象地比喻为“梦”。“梦”就象人们心目中的一块绿洲。如果没有它,人的一生就会枯燥乏味,就会变得象沙漠一样荒寂。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物理学家肖洛荣就曾说过:“我不求知道一切,只求发现一件。”无论你有多大的能力,一旦你将它分散在许多目标上面,难免顾此失彼,建树甚微;反之,即使你能力很小,但如果只集中在一个目标上,就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对于交往问题的研究,以往人们更多的是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或传播学等视角进行实证性探讨。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交往问题已引起了哲学界的重视。现把近几年的研究情况作一介绍,并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一、关于交往概念的界定目前对交往概念的各种界定,归纳起来基本上有两种: 1、“关系说”持此说的同志认为,社会交往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联系和接触。有的同志还进一步指出,交往作为人们之间的物质、思想、信息的交换,是一种联系,但它又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联系,这种联系只局限在社会的范围内,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一个人、一个集团或一种思潮与另一个人、另一个集团、另一种思潮只  相似文献   

7.
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自已”作为铭文刻在德尔裴神庙上。然而时至今日,人们不能不遗憾地说,“认识自己”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自我被扩大,就容易产生虚荣心理,形成自满和自我陶醉。这种人喜欢炫耀、哗众取宠,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如果自我被  相似文献   

8.
论交往在社会实践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是以人们共同的生命活动为其永恒的自然前提的,但社会赖以存在的这一自然前提并没有从根本上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按照马克思的见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作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不仅表现在人能动改造外部自然环境的生产活动中,而且还实现在社会的人们所进行的交往活动中。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在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思考社会平等时,必须面对每个人之间的差异。罗尔斯在面对自然偶然性和社会偶然性的时候就出现了困难。实际上平等总是设定了不平等,没有不平等,平等就没有意义。平等就是用来证明不平等的正当性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恰恰运用了这种辩证关系,不断地夸大和设定各种不平等,以维系这个社会的平等的运行机制(机会均等)。如果没有不平等的存在,平等的社会机制就无法运行。在对平等的这种追求中存在一种同一性的逻辑,它忽视乃至否定了人的差异,追求社会平等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差异。这就是要让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实现。  相似文献   

10.
如果问一个不善交际的人,“为什么不会交际呢”?多半会回答“没有口才”,他们以为只要有了流利,幽默的言辞就可以有效地与人交往了,因而不断在言语上下功夫。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一位学识渊博,口才极佳的教授,尽管他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一大通如何做人的道理,可总是打动不了他那桀骜不驯的儿子。  相似文献   

11.
孔子认为理想的人类社会应当建立在“仁”和“札”的基础上,应当是充满仁爱礼义、和睦亲善。 孔子就是从仁爱礼义立场出发而去看待男女、婚恋问题的。 孔子根据人的生理,明确提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在孔子编纂的《诗经》中,有许多诗歌描写了男女之恋的真诚、热烈,为人们构画出一幅幅追求婚恋幸福、贞洁的图画。如《桃夭》一诗写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言其妙龄美女在鲜花盛开的阳春三月欣喜出嫁,新婚之室家会多么美满和顺。  相似文献   

12.
无知则无能     
人们常说“无知则无能(当然指后天性的能力)”。如果运用逻辑知识来分析一下,就能很清楚地说明“知”与“能”的关系。这一判断实际上指出,知(识)是能(力)的必要条件。所谓必要条件,就是说没有知识不可能有能力,有知识未必有能力,无能力未必无知识,而有能力就一定有与这个能力相适应的知识。有些同志在理解“知”与“能”的关系时所以发生错误,恰恰是由于他们把“知”与“能”  相似文献   

13.
懂得金矿知识的人明白,那些色彩斑斓、奇形怪状的石块并没有采炼价值,能够提炼出黄金的是那些颜色发暗,并不引人注目的矿石。社会复杂,人心难测。一些说“是”的人心里却想着“不是”,一些表面上过分谦恭的人心里却极为高傲。如果能够从别人的一言一行中了解其真正内心,不仅有助于我们同对方交往减少失误,而且还有益于包容对方,爱护对  相似文献   

14.
雅斯贝尔斯交往理论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宏 《现代哲学》2000,(1):85-91
雅斯贝尔斯认为,“交往”(Kommunikation)指的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自我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极为必需的。“我只有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才能存在着。”如果失去交往,那么人将失去存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可以分为生产关系、意识形态关系和人际关系三个层次。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在交往过程中,由于互相认识、相互影响、相互体验而形成的心理关系。这就是说,有了人们之间的交往,才有彼此的感知与理解,才能产生喜欢或厌恶的态度,才能建立起一定的人际关系。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它一切人的发展。”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在与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对学生来说,最现实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  相似文献   

16.
基督徒的信仰与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会内部,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议论:“信主的和不信主的不相干”,“基督徒和其他人不相配,不能同负一轭”……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问:“基督徒可以跟不信教的人结合吗?”再推而广之,我们又会问:“基督徒能否跟不信主的人交朋友?或者说,能不能跟不信主的人交往?”我们认为,每个基督徒都是人类社会群体里的一分子,不可能超越社会不与外界交往和接触,不与持不同信仰(或者没有信仰)的人来往,自我封闭、自我隔离。事实上,我们有着广泛的社会人际交往(包括国际友好往来)。中国的基督徒和不信教的广大群众一直长期生活在一起并结下了深厚…  相似文献   

17.
“应酬”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交往、与人聚会,其实应酬是一个十分宽广而又非常模糊的概念,它是建立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纽带。很少有人没有经历过应酬,生活中的礼尚往来,工作中的迎来送往,社会中的信息交流常常是人们无法回避的。面对平凡而复杂的应酬场面,有相当一部分人感到畏惧,感到一筹莫展。本文浅析七种应酬心理障碍的原因,提出健康应酬的理念,旨在使人际关系文明健康地发展。一、应酬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一)应酬焦虑心理人们在应酬中惶恐不安、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属于应酬焦虑心理。出现应酬焦虑心理的原因大致有如下:(1)先将对方理想化,把对方作为比自己更加优秀的人物,然后千方百计地同对方一比高低,试向对方证明自己与对方同样优秀,结果导致自己的焦虑不安。(2)相信人们会对自己冷漠无情,会伤害  相似文献   

18.
潇洒人生     
我崇尚潇洒。 李白诗句“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村甫诗句“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万籁真笙竽,秋色正潇洒”是多么清高脱俗。白居易“行止辄自由,甚觉身潇洒”又是多么的舒畅轻快。 台湾作家刘墉说过,“人就这么一辈子”。是的,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理应如叶倩文所唱“潇洒走一回”。 但由于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  相似文献   

19.
王俊 《天风》2005,(2):27-30
引言 所有伦理道德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有相同的功能,所以具有普遍性。"如果没有普遍性的道德或规则,就不能称作伦理"。基督教伦理道德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尽管差异颇多,但却有一些无法割断的必然联系,正如汉斯·昆提到的:"全球伦理离不开宗教,而与基督教有特殊联系。"如果说社会伦理对社会能够起到非常大的积极作用的话,那么,基督教伦理在不同历史处境中对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也不能被忽视,不能被抹煞,应该给予充分地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战斗演习中,某营给上级指挥所写了一份报告,其中讲到:“请求补充弹药0.5个基数。”看了这句话,上级指挥员一时拿不定主意,结果弹药无法补充,贻误了战机。上级指挥员为什么拿不定主意呢了原因是报告中使用的“弹药”这个概念外延太大,没有进行必要的限制。弹药是指具有杀伤能力或其它特殊作用的爆炸物,它包括枪弹、炮弹、手榴弹等。而单单枪弹按用途和弹径区分就有几十种。报告中没有指明究竟应补充什么弹药,这就使上级指挥员为难了。如果把各种弹药都补充上去显然是不行的。一方面人力和运输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