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而哲学之为“真正的哲学”、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受何因素制约呢?其客观标志是什么呢?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不难窥见一条贯串始终的红线——真正推动哲学前进的,不是哲学家和理论家的晦涩的思辨,更不是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金集》第1卷,第121页)。什么是时代精神,当今的时代精神是什么,这是哲学工作者始终关心并努力捕捉的课题。近来,有些哲学工作者初步探讨了这个问题。贾春峰同志提出,时代精神是反映社会历史前进的趋势和发展规律的。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全党工作重点转移以后,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成了我国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务。而要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就必须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因此,建设有  相似文献   

3.
每一思想都有其产生的时代。2013年,“变革”再一次成为响彻中国大地的时代最强音。任何一个变革时代条件下的崭新社会实践,都会更加强烈地吁求和催生思想的变革和哲学的创新;而任何凝聚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都会深深地凝结和表征着人们在时代探索和实践活动中的思考和希冀。在这一意义上,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言,2013年是...  相似文献   

4.
一、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双重自觉面向现实和坚持学术,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积淀的宝贵经验。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和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面向现实生活是哲学的天命。任何真诚的哲学思考不仅深入自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步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开拓创新,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回顾和总结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把握、提炼当前理论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革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民族哲学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贵贞 《哲学动态》2001,(12):39-42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也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哲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既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共性 ,也反映出了不同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的个性 ,即民族哲学。长期以来 ,由于种种社会历史原因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研究 ,一直是中国哲学思想研究领域中的空白。由于这一空白的存在 ,也就形成了中国哲学研究的畸形状态———中国哲学史只是汉族哲学史 ,而不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哲学史 ,没有包括少数民族极其丰富而又富有特色的哲学思想。这与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和丰富灿烂的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状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7.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儒家哲学在意识形态属性上无疑是对立的,但在人类文化的共同性和继承性上又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大道的僵化学说,儒学也不尽是封建性糟粕,二者皆包含着具有普遍价值的真理性颗粒,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表现出人类的思想智慧,只不过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超越了前人的现代人类的思想智慧,它包含着近现代科学和哲学的最新成就,迄今为止,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种经学的传统,即后起的思想家往往通过对经典的诠释来阐发自己的学说,形成新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儒家的发展历史还是道家思想演变的过程,都呈现出释古经以阐新说的特征。这就为今天的研究者提供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课题:由古经诠释到新说阐发的准则是什么?诠释古经的方法是怎样的?中国古代有没有形成诠释学的理论或学说?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中国哲学史的内容,而且有助于我们发现中国哲学综合创新的契机,有利于实现中国古典哲学的现代转化。在中国历史上众多释古经以阐新学的哲学家中,…  相似文献   

9.
主题、交往与交汇点:生存哲学转向的三重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作为全球化时代精神象征之一 ,生存哲学言说何以可能 ?———主题性哲学  所谓主题性哲学 ,首先是指哲学将当代人类实践突显的主题转换为哲学的主题 ,进而作出反思性解答。进入 2 1世纪 ,什么将成为人类的哲学主题 ?答案可能有多种 ,然而 ,其中之一必定是“生存与发展”。显然 ,在新全球化时代 ,“生存哲学的转向” ,并进而成为主题性哲学 ,正源于哲学的时代精神精华的本性。马克思曾经深情地说过 ,真正的哲学总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始终是人类对时代主题的反思性追问 ,是对养育自身的时代精神的自我理解。当生存…  相似文献   

10.
哲学应把握跳动着的时代脉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审稿会侧记汪信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八个博士点集体编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专业本科用教材)审稿会,于1992年10月19日至27日在武汉大学举行。除课题编写组成员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有关院校一批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以及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的博士导师和知名专家也应邀出席了会议。此次审稿会适逢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认真学习了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并以此为指导,对应该怎样编撰体现时代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讨论着重围绕以下三大方面的问题展开:(一)把握时代精神的新特点,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与会者指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需要不断地从时代精神中汲取新的养份。大家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这个大的历史时代之精神的精华,但历史大时代却因时代主题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各个具体的时代。我们今天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它已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乃至毛泽东所处的革命与战争的时代主题,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当今时代的新内容、新特点进  相似文献   

11.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的发展往往表现为哲学思潮的演变。人们常常把中国哲学思想的演变过程概括为: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对宋明以后的哲学思潮,有的学者以“理学与反理学”来加以概括。这种概括是否准确、是否揭示了哲学发展与时代精神的关系?谷方同志的《中国哲学史上“反理学的斗争”质疑》一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该文认为,用“反理学的斗争”来概括明清之际的批判理学思潮是不恰当的,在明清之际的时代条件下不存在“反理学斗争”的根据。该文对如何分析哲学思潮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欢迎不同意见的讨论,欢迎广大读者就哲学发展与时代思潮的关系撰文阐述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哲学:在文明转型时期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在文明转型时期重新定位衣俊卿每当人类社会处于重大转折时期,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总要重新确立自己的社会历史方位,重新寻找自己的生长点,重新以自己内在的创造力向人们展示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合法性。处于大变革时代或文化转型时期的中国哲学似乎又一次面临着重新定位的任务。一、哲学的“不在状态”1978年哲学界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对于80年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无疑起着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90年代初,当中国的现代化以市场经济的建构为轴心而真实地走向深化时,作为思想解放先驱的哲学却似乎一下落到了这一大变革时代的后面。许多迹象表明,我们的哲学研究正面临一些新的困境,许多哲学工作者正陷入新的困惑之中。质言之,在空前的大变革时代,我们的哲学研究显得“不在状态”,它昔日的社会历史方位开始受到冲击,原有的生存的合法性和价值开始受到怀疑,结果,有许多哲学工作者或是彻底放弃哲学,或是使哲学消解到政治、文学,以及各种“实证”或“实用”研究之中。对于中国哲学的这种境遇及其造成这种境遇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加以揭示。其一,从哲学生长的外部环境来看,全社会价值取向的扭转使哲学昔日的重要地位开始失落。在过去几十年中,无论是哲学  相似文献   

13.
盛国军:略论人的现代化是哲学的中心问题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当今的现代化建设中,理应反应和概括时代精神、呼应时代的召唤,关注现代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而现代化中的最核心的要素——人的现代化应当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理由如下:首先,以往哲学研究中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有两大潮流:一是世界性的技术革命;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这两大潮流融为一体的现实运动,它集中体现着当今时代的基本趋势,构成时代精神的现实基础。哲学要自觉地把握这种历史趋势,才能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5.
论儒家的管理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的管理哲学是儒家文化的主体内容 ,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作用。本文对于儒家的管理哲学的探讨 ,一是指出了儒家管理哲学是建立在仁者人也的人性可塑论上 ,二是指出了儒家管理哲学是以修己安人为其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 ,仁、礼、中庸 ,构筑了儒家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三是指出了儒家管理哲学的方法论 ,是以中庸之道的原则、变易思想的理论、礼法并用的策略所构成的经权方法为其显著特点。儒家管理哲学所蕴涵的丰富精华 ,经过损益更新 ,依然具有着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饶涛 《哲学动态》2005,(7):71-73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中介而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性思索.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精神的变革与社会现实的发展.随着哲学界对自身理论反思的深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以下简称"文库"),本"文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对哲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对于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观整个"文库",主要有如下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儒学思想家,他对儒家的伦理纲常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提出了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三纲五常"思想。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必须以一种客观公正的历史眼光来对之进行评述,方能发掘其思想的理论精髓。  相似文献   

18.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对哲学这门学问的本质的揭示。而哲学的思维原则是哲学学说的前提及其本质的具体体现。西方近现代哲学史上的诸多哲学流派在本质上坚持的是个体性的哲学原则,即是从抽象的个体的人出发,去理解人的本质,观察社会和历史,从而建构其哲学理论体系的。这是跟它们所依托的时代精神的特质直接相关的。马克思的重要贡献表现为对个体性哲学原则的超越,以社会历史性原则为基础开创了哲学发展的一种新向度。这是19世纪中叶欧洲以社会主义革命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一种必然表现。本文试图循着这一线索重新解读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创造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罗国杰人们说:“中国传统哲学是伦理型的”。这应当被看成是中国哲学的一个优点,而不是一种缺点。最根本的原因是,这正说明中国哲学是一种特别强调道德价值取向的哲学。在不少哲学家那里,都认为这种强调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能够通过人的道德完善而使社会和谐地向前发展。中国哲学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哲学家那里,有着纷坛夏杂的表现形式,这种“价值追求”,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同世界各国哲学相比,这确实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是指以儒家伦理传统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思想精华。儒家伦理思想在历史发展中曾经历过多次的重大变化,它总是和不同时代各种思想家对它的改造、扭曲,同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分不开,因而必然是精华与糟粕同时并存。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扬优良道德传统,必须以追求真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认为中国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五个方面。一、强调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从《诗经》中提“夙夜在公”,《书经·周官》提出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直到宋明理学家们所提倡的“义利之辨”和“理欲之辨”,都不断  相似文献   

20.
<正>一哲学的深沉、凝重、高深,正在于它是对每一时代包括日常生活在内的生活世界本质的深刻把握。这种被把握在哲学思维中的每一时代的生活世界之本质,就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从历史观层面考察日常生活世界,探究其历史变迁的内在逻辑,这是以往历史哲学和观念论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