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归旨,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同时作为一种分享意识和一种公共精神的共享更是人类道德的重要价值追求,其以共同善的价值追求为道德共识、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导向、以人的尊严发展为最终价值归属。作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话语",共享是调节利益关系的关键所在,是对中国当下利益调节方式的理性反思和现实选择,也是现代性利益调节问题的中国表达,为中国的社会分配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尺度,同时也是构建"互让—共享"的道德调节和利益调节机制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将"友善"改造为公共道德,现代哲学彻底否定友善的传统内涵,造成友善观念的悖论。一方面,传统的友善观念不再适合现代社会;另一方面,恢复传统友善内涵中道德情感的特殊性,方能解决友善观念的内在矛盾。在肯定现代哲学成就的基础上,纳入个体情感的合理方面,重构一个容纳个体情感的普遍的友善观念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团结是社会结合的牢固而紧密的状态。团结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都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因为任何社会活动都需要在团结的前提下展开,且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也要在紧密而牢固的关系中才能实现。不但如此,在现代风险社会里,团结更加重要,因为人类必须通过集体行动才能面对和解决涉及人类生死存亡的危机。团结如此重要,却又极其脆弱。这是因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社会的结构和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此也带来了社会团结的危机。一是社会生活领域的分化,必然带来异质多元的价值现象,由此对联结社会成员的以道德共识为核心的精神纽带形成了冲击;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现代社会出现了普遍竞争的社会现象,竞争的内在分化力量对联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的纽带形成了冲击;三是随着陌生社会的到来,契约成为人际关系的主要中介,由此对联结社会成员的共通情感的纽带形成了冲击。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要重新树立以道德的集体主义为内容的道德共识,重新巩固社会的精神纽带;其次是既要确保自由竞争,又要给自由竞争确立边界,约束市场竞争的分化力量,确认和维护社会的共同利益;最后,用友谊拯救社会冷漠,通过个体、组织和制度化的友爱来重塑社会的情感纽带。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8,(6)
中国传统友善观强调"仁爱""孝悌""贵和"的道德价值观,它们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传统根源。面对现代社会结构变迁日趋公共化、道德追求日趋平等化与人际交往日趋功利化和网络化,社会更加期待友善,而传统友善观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面临重大挑战。为此,我们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友善观的价值精髓,另一方面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立一种新型的友善观,完成友善观的现代转型,不断赋予友善观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5.
<正>"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追求共同发展的过程就叫共享。"共享历来是人们的共同期望,一直是人们的价值追求。然而,在当代社会里,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贫富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正在不断地扩大。这是否意味着共享在当代社会里难以实现,只是一种社会理想和道德要求,甚至只是人们的"共想"?人们对于共享的共同期望和价值追求是否有可能实现?诸如此类问题的答案只能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6.
道德治理问题,是当前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对于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而言,中国古代社会有着丰富的道德治理的相关经验可资借鉴。舆论评价和风俗维系,作为古代社会国家治理运行机制中两种最为基本和较为常见的道德治理机制,肩负着国家治理的底色功能,承担着社会成员之间达成利益共识、实现价值认同和沟通道德情感的精神纽带作用,是维系古代社会秩序的内在道德维度。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提炼,"友善"与其他11个价值观一道被列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价值观一直以来都得到人们的推崇,无论在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中,"友善"都被视为宝贵的美德."友善"是爱的外化和拓展,是构建社会成员之间和谐关系的道德纽带,也是维护健康社会秩序的伦理基础.因此,它既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也富含社会伦理意义,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形态、结构都处于转型阶段,"友善"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指引人们人格的完善和公民道德的培育,另一方面引领社会关系和秩序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论坛荟萃     
“社会共识”是当代哲学、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他的西语含义为:社会的普遍同意,或指集体、社会共同持有的某种心态与观点.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很多同志从现实的不同角度出发使用社会共识概念,并赋予它更为丰富的内涵,综合起来,我们把社会共识看作社会成员(包括社会群体)在生活实践中,经过日常交往、心理沟通、舆论传播、理论教育等途径,在情感体验、道德规范、价值评价、理想信念、理论观点等方面达成的共同意识.它是导致社会成员团结协力、维持社会实践协调有序、保证社会向  相似文献   

9.
荀子思想中蕴含着有助于培育"友善"价值观的丰厚资源,荀子"礼"的思想对当代中国以"规范"促友善风气的养成有启发;荀子"不怨天、不尤人"的人生态度对引导当代人树立积极的社会心态、营造有利于友善实施的心理环境有借鉴;荀子所倡导的君子行为方式对指导日常生活中的友善行为有教益。培育友善价值观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荀子的这些思想符合社会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契合当代中国道德治理的基本路向,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斯洛特试图超越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立足性别差异的道德视界,从英国情感主义道德传统和近年来道德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中汲取灵感,发展出一种基于人类普遍"移情"的关怀伦理,由此探索一种可兼具解释个体道德与公共道德的总体伦理学方法。他确立起"移情"在人类道德生活中的普遍价值,试图证明无论行为者的道德义务或公共道德事务均应以"移情"为基础。基于此,斯洛特将移情关怀伦理视为一种较之理性主义更适合道德领域的新道德情感主义。尽管这种移情关怀伦理的确在道德领域具有普遍性,但本文认为,这种普遍性并不表示它可以解释所有的道德问题,亦难以兼及所有行为规范,更不足以取代理性成为人类道德生活的全部。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美德,它不能被单纯地理解为只是一种天然的情感表达,它也是一种理智美德,需要通过教育来完成。爱国主义的生成基础是一种"伦理-文化共同体",这一共同体承载着我们的文化、价值和身份认同,并据此界定了我之所是。一种共享的命运感结合成同胞间的团结纽带。基于此,自由主义立足于独立的、自决的理性自我观念对爱国主义进行的挑战是不能成立的。爱国主义的对象是具体的、特殊的。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之间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特殊的道德实践使得抽象的道德理念和原则充实了起来。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深层的、持久的情感依恋和忠诚,是不可能被轻易转换的。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冠疫情面前,伦理学的重要意义是锻造或阐释自身的概念,以便让人类社会透过冷酷病毒对于生命的摧毁认识到生命的平等价值、尊严和权利。疫情给人类一个反思生命和伦理的历史机遇,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和儒家伦理中的“关怀”可以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开启一条伦理路径。源于女性关怀体验的关怀伦理是道德情感主义传统的当代延续,这一传统在当代道德生活中愈发具有影响力,它相信道德起源和基础在于人类的道德感和同情心。与关怀伦理相似,儒家伦理也强调“仁爱”是上天赋予人的固有的能力,每个人都有爱他人、爱天地万物的情感,并且主张通过“和”来实现“共生”的目标。关怀伦理和儒家伦理的生命关怀共通性可以证明:人类社会具有一种普遍的道德或者人性,这便是出于道德情感的对于他人的关怀。面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当理性计算冰冷地把人类社会隔离开来之时,关怀能以自身的伦理路径温暖世界。  相似文献   

13.
论友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友善的本义是指像朋友一样善良。作为公民道德规范的友善 ,本质上是指友好善良的公民伦理关系和公民秩序。公民关系和公民秩序应该友善 ,是因为 ,我们的良序社会及其公共领域 ,都是伦理性的合作体系。友善规范具有规范、创造、整合功能。友善规范是抽象的 ,它的实施需要细分为更具体的义务 ,即善益待人、和气待人、诚实待人、宽厚以待人、平等相待。友善也是公民的一种主要道德品质 ,公民由之在公共领域做出友善的事情和行为友善。当前公民对于友善患有三症 ,即友善情感上的冷默症、友善行为上的推卸症、友善结果上的恐惧症。克服这三种症状 ,需要伦理、道德、管理等相结合 ,从伦理上建设公民关系和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14.
"耻"是一种负面的道德情感与心理状态,古汉语"耻"字由耳心结构转向耳止结构,反映了传统社会中国人对"耻"的意义理解的变化。传统社会各阶层共享的道德耻感,主要是与"三纲"相一致的不忠、不孝、不贞,以及与"五常"相一致的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而其亚文化形态中"笑贫不笑娼"的道德耻感则是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体现,在今天仍然需要受到批判。晚明以降,传统社会主流的"道德耻感"开始受到质疑与批判,逐渐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新道德观合流,而慢慢成为当代社会合理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内在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思想是英语国家近三十年成长起来的一支相对独立的社会道德思潮,汇聚了当代西方反理论主义、社群主义等多种批判性思潮为一体,力图从道德情感主义的进路回应规范伦理重建和启蒙筹划问题,拒斥传统道德哲学的规则主义倾向。当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思想主要以女性关怀伦理学和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为内容代表,它们在理论上注重经验描述的方法,在价值观上主张"关怀/关心"地行动优先于抽象的道德规则,对"他者"的责任意识优先于对"个体"的权利意识,这些内容主张反映了当代西方在道德理念上的进步。"移情"是当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它被当代道德情感论者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反映了当代道德情感论者注重追求道德行为过程中"自我"与"他者"的平等参与和共同受益,以及由此对道德行为者产生的实际心理感受的伦理精神。"移情"的提倡也对当代西方政治、经济等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孕育出一种"移情的文明"之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些价值准则也是伊斯兰教对全体穆斯林的要求。其中,友善是每个社会成员应该大力弘扬的道德规范。"友"本义为朋友,"善"本义为吉祥。"友""善"相联,基本意思就是交好、亲近、和睦。友善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要求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讲求仁德、与人为善、关爱他人,即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墨子所说的"兼爱"。伊斯兰教要求穆斯林与他人友善相处。"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  相似文献   

17.
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作为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积累、社会利益的分配格局和社会需求的有效供给的基本经济细胞,需要擢升其企业公民意识、关怀利益相关者以及尊重社会及其成员道德尊严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力,以向社会传递一种荻取企业自我价值实现的社会道德认同境界.  相似文献   

18.
迈克尔·斯洛特是美国当代规范道德情感主义和德性伦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所创立的道德情感主义既不属于传统经验主义,也不属于传统理性主义,而是融合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并具有独立身份的情感哲学的一个分支,集中体现了西方传统道德情感主义在当代哲学语境中的创新性发展。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关键原因在于斯洛特给道德情感主义注入了"先天"成分。若无"先天",传统英国道德情感主义就不会在当代得到复兴,更不会在复兴过程中把自身理论建设推向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度。以"先天"为对象,本文分析了它的含意,并探讨了它对道德情感主义理论构建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道德冲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一类特殊道德现象,是当前社会各界共同关切的道德焦点问题,是平稳实现社会全面转型亟需化解的社会风险。人类永远不能完全消除"原生型道德冲突",但可以减少或避免一些"衍生型道德冲突"。原生型道德冲突、主体型道德冲突和社会环境型道德冲突有不同的引发诱因;在社会利益关系多样、价值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弥散的当代社会,道德冲突虽不可避免,但社会管理、法律与道德的共同规制与互济,能够缓解道德冲突的尖锐性或遏制衍生型道德冲突的泛滥。  相似文献   

20.
儒家传统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炎国 《哲学动态》2006,39(6):32-35
荣辱观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对于光荣与耻辱及其社会价值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光荣通常用以指称有益的、值得褒奖的人和事,耻辱通常用以指称有害的、需要贬斥的人和事。因此,荣辱观实质上也是一种道德评价的价值标准:光荣标示肯定的道德评价,即被指认为对于个人、民族、社会具有正价值;耻辱标示否定的道德评价,即被指认为对于个人、民族、社会具有负价值。恩格斯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1]在存在利益差别和对立的社会中,这是完全符合事实的。荣辱观作为一种价值标准,归根到底总是以一定的社会利益为基础和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