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丰盛 《天风》2018,(9):19-20
今日中国教会的牧者,应当效法"道成肉身"的榜样,使基督教的信仰"道成肉身"于中国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新元素。探讨"基督教中国化"这一主题时,两个不变的要素,分别是"基督教"与"中国化"。"基督教中国化"必然是在"基督教"真理基础上去谈"中国化",其目的一定不是"去基督化",而是用"中国化"去诠释"基督教",用"中国化"去发展"基督教"。  相似文献   

2.
金蔚 《天风》2011,(12):6-7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个紧迫、具有现实及深远意义的时代命题。这个命题使我们联想到的一个词组就是"文化软实力"。国庆期间,我有幸随中国基督教代表团前往美国参加"中美基督教领袖论坛",并顺访美国教会,其间对美国社会观察所得的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文化软实力"在美国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持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许丽珠 《天风》2012,(8):36-37
基督教发展至今能够经久不衰,原因之一就是基督教伦理对社会的贡献。从伦理的角度,我们可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从若即若离的纠结状态导向婚媾的阶段,盼望基督教信仰与中国文化的切磋能够显示教会的"真我的风采",向人们展示基督教的信念符合中国大众文化,以及面向中国大众文化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文化的典型特征,是作为食品的茶从最初的物质属性("饮")发展出审美属性("品"),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探究这种发展的深层意蕴不难发现,这是人的主体性在人与物的关系中逐渐确立的一种过程。其中,作为最高审美形态的"品茗"文化的出现,使茶超越饮食文化领域,上升到具有哲学意蕴的审美范畴。然而,本文通过分析"品茗"中的审美要素,指出其中所倡导的"求真"并非寻求茶·人一如观照之境,而仍旧停留在人与物之主客悬隔的状态;其中所揭示的所谓中国茶道,虽然拥有"法自然"之道的探索倾向,却没有进入对以"茶"载道、以"茶"弘道之崇高精神的自觉追求,本质上无法超越身份、学识、价值观相近的少数人之间的趣味性、奢侈性消费的层次。  相似文献   

5.
<正>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伴随着茶文化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可以成为我们进行基督教中国化实践探索的一个切入点,一种新尝试。藉着茶事工的开展,使基督教的信仰表达更具有中国特色,更适应中国式思维,更易被国人理解和认同。一中国人喜爱喝茶,茶文化也在中国传承千年,博大精深。作为中国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4,(9):18-23
2014年8月5日至6日,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各地的教牧同工和学者齐聚一堂,以"基督教中国化"为主题,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教会建设与神学思想建设等方面探讨中国教会未来的道路。本刊摘录了主要论点如下,与读者共享。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总干事(代)阚保平牧师:自治的目标是实现自主办教,关键在"办",教会要发挥现有体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黄幸平 《天风》2016,(9):48-48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茶文化传统,西汉时就有国人饮茶的文献记载。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是国人从礼仪到精神品质的重要体现。中国是茶道的发源地,是世界各国茶文化的摇篮。中国茶品种繁多,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等应有尽有。茶叶,是上帝赐给人的一份美好礼物。饮茶,既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8,(6):57-57
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基督教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自立运动"到"本色化探索",再到"三自爱国运动",尽管以往这些努力往往被称作"本色化""处境化",但其根本目的无不为了基督教的中国化。1998年,在丁光训主教的推动下,基督教全国两会开展了"神学思想建设",目的是从神学思想上建立中国教会的自我。这些事实说明,基督教进行中国化的努力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9.
贾静 《中国道教》2011,(4):20-22
道教与中国茶文化渊源颇深。尤其是道教繁荣发展的唐代,当时的文人士大夫甚至僧人也多受道教思想影响,而唐代也是中国茶文化与诗歌发展的光辉时期。所以,道教、茶、诗歌三者的有机结合在唐代诗人、茶人群体身上有诸多表现,比如李白、温庭筠、李商隐、皎然、卢仝等人。作为唐代著名诗僧、茶僧的皎然,虽属禅门中人,也深受道教思想文化的熏染和浸润,在其表达茶文化思想的主要方式——茶诗中体现了丰  相似文献   

10.
傅先伟 《天风》2017,(11):4-5
纵观基督教传播历史,就是它不断适应新处境而本土化的过程。唯有如此,基督教才能在特定的地区和民族文化的土壤中获得"生根建造"的空间。故此,基督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是当今基督教中国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人称茶为"恰依"。茶文化是维吾尔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茶也已经从最初的消暑解渴、强身健体,发展成为今天维吾尔文化中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基督教史上,中国教会一直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两者曾有碰撞和对话,如清代中国的"礼仪之争"、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创办等。随着本色化运动的开展,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努力探讨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寻求一位可被中国文化接受的基督。通过对话、交流、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陈小勇 《天风》2018,(10):44-45
由于历史原因,诸多国人把外国人称为"洋人",其所信奉的基督教被称为"洋教",入教的中国人则被称为"洋教徒"。而在教会内,信徒会把非基督教信仰的人称作是"外邦人"。"洋教徒"与"外邦人"这两个称谓常常导致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因着近代基督教入华的历史因素和对现今中国基督教认知滞后的原因,民众与教徒双方在某些概念上存在着理解的偏差,阻碍了双方的彼此接纳。  相似文献   

14.
正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2月《茶文化与基督教中国化》一书从文本、历史、文化、实践四个维度对推进当代基督教的中国化实践做了创新性的论证。在书中,作者对山东基督教在推进中国化进程中的内外挑战与瓶颈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基督教入华的历史教训和近年来开展基督教茶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等,发掘出以中国特色的茶文化为切入点思考基督教中国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陈伟 《天风》2018,(9):34-35
如何推进基督教中国化?教会文艺的中国化是可行之路。杭州思澄堂近年来尝试将民乐、戏剧、民族服饰引入教会崇拜生活,深受信徒喜爱2018年6月《天风》"众议苑"栏目的议题是"谈谈基督教文艺的中国化",刊登了来自教会的牧者同工及专家学者的文章,大家纷纷就"基督教文艺中国化"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思考、方向、思路等。笔者看了颇有感受。基督教中国化是当下中国基督教界的主旋律。从国家层面到基督教全国两会、各省市基督教两会,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研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张琳 《佛教文化》1995,(3):43-44
中国人饮茶自传说神农尝百草时起,迄今已有三千年左右了。茶起初为药用,后为饮用,饮用方法经历了盛唐时期的光大、于宋代上升达到了品赏的境地。历经明、清两代后举国上下、大江南北,宫廷、僧侣、文人墨客、庶民百姓无不饮茶。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茶文化亦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枝独秀奇葩。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列强的核心话语,已经转向"以宗教自由为基石"的人权。基督教的"普世价值"不断被抽象化,成为西式民主制度的图腾,美国基督教新基要主义势力和政治新保守主义势力结盟,共同推动国会通过《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案》,使其成为以国家力量进行基督教全球战略扩张的工具。美国前国务卿说"宗教自由是民主的核心"。这种符号化的"普世价值",企图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从各国基本的社会关系中剥离出来,成为国际舞台上"新干涉主义"的武器。这种宗教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影响了国际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如果说,西藏、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势力与宗教极端思想相结合,形成分裂祖国领土的恐怖主义暴力威胁,那么,国际宗教右翼势力利用合法渠道,向我国的文化教育领域持续渗透,已经开始形成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软实力。宗教渗透已经成为国外文化渗透的主要内容。而文化问题,宗教问题,以至意识形态问题,毕竟需要思想上的应对。我们应该掌握话语权,应该培植我们的学术优势。  相似文献   

18.
陈志华 《天风》2018,(7):13-14
理念必先于形式,实践之前定是神学先行。《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指出,基督教中国化的任务之一就是"扎根中华文化,以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表达信仰",并在具体做法上提及:"倡导教会崇拜礼仪、圣乐诗歌、教牧服饰、教堂建筑等融入中国元素,使之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体现中国特色。""组织中国传统音乐旋律或地方曲调赞美诗歌的采风创作.  相似文献   

19.
茶对中国有着非同一般的文化意义,茶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底蕴深厚。茶文化融入艺术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发展和茶文化艺术延续的共同要求,如何充分利用茶文化创新发展艺术旅游产品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将从几方面分开论述,再统一归纳,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艺是茶文化中的瑰宝,更好地传承茶文化要求我们深入了解茶艺。道家美学思想对我国艺术有深远的影响力。茶艺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并深受中国古典美学影响。通过认识中国茶艺和道家美学思想的联系以及从道家美学角度去解读茶艺的人、茶、水、具、艺、境,有助于加深对茶艺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茶艺水平,弘扬茶文化和茶道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