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规划自我以应对构建良好社会与正义政府之需求,是儒家哲学始终关切的重心。"自我"概念蕴含时间的与超越的、参与的与反思的两个面向,中国语境下的"自己",其中"自"与"己"则分别指代这两个不同的面向。但"自己"并非意味着自我的二分,相反,它充分展现了自我是如何动态地、充满活力地在"自"与"己"的相互调适和相互转化中变化着自身的,而这正是儒家心、性观念的题中之义。可以说,儒家以"尽心(心智)"为核心的修己,端赖其对于人心和人性的体察;儒家独特的被人性自觉接纳的自由意志,是其自我理念中道德成立的根基。因此,我们可以把儒家的自由意志观称为"自由意志的自我决定论",以区别于以"软决定论"为基本特征的"自由意志的非自我决定论"。  相似文献   

2.
在<访美散记>中,丁玲从自己的已成之见出发,以本土文化为中心,将"自我"与"他者"相对立,着力批判了美国的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了凸现"美国文明"的弊端,一方面,她有意将浑融为一的"美国文明"作了拆解,以其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对之进行反衬;另一方面,则将中华精神文明作为理想的参照系对之进行比照.虽然丁玲对美国文明这一"他者"的批判不乏合理之处,但是,她从中所显示出来的以异证异、以异斥异的文化态度无疑是保守的、排外的,笼罩着浓厚的文化中心主义的阴影,表现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3.
正"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她从小就喜欢这首歌,崇拜歌中的流浪者敢于突破常规、感受未知、挑战自我的勇气,她幻想有一天也能体验流浪。然而,这个想法很快就被繁重的学业淹没了。2012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法学系。入学后,她勤奋刻苦,很快就成为了法学专业的尖子生。上大二后,凭借自  相似文献   

4.
心灵的伴侣     
我是一名山村壮族教师,一册《思维与智慧》在手,那份喜悦与惬意的心情,如同农人置身于丰收的田野。细细地品:品她那丰富的内涵如沐春风,"有春风就会萌芽,有春雨就会开放",精导妙引,使我亮起了自信的明灯。悠悠地思:思她那精彩、凝炼的要言妙语,更是一种文学美的艺术享受。"有情方为育人人",她是振奋精神的甘露,是学者风范的向导,是教有特色的佳音,是博学广识的源泉。她警醒我不断重新审视,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完善自我;她是"以德为先,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依据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合理活动"的内在逻辑,我们就可以将自由活动分解为两个基本方面:自由与"由自"。直观上,"根据自己的意志"主要体现"由自","进行合理活动"则主要体现自由,前者主要基于自我、基于观念,后者主要基于"我他(它)"、基于实在。"由自"是不应隐没、归附于自由概念的,它需要从自由概念中突现出来加以特别对待。由于人们时常把"由自"混同于自由之中,于是便导致在对自由的规定和理解上出现了一些逻辑上的困难。只有将"由自"从自由概念中提升出来,厘清"由自"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才能对自由有更加深入准确的把握,也才能更好地理解"由自"与意志自由、与责任担当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八倍的辛劳     
美国女国务卿赖斯的奋斗史颇有传奇色彩,短短20年,她就从一个备受歧视的黑人女孩成为世界著名的外交家,奇迹般地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嬗变。有人问她成功的秘诀,赖斯简明扼要地说,因为自己付出了“八倍的辛劳“。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健康的人格? 简单地说,健康人格就是不但要了解自己而且还要完善自己,即不讨厌自己,不以自己为羞,没有显著的自卑感,能够"容忍"自己某些方面的短处,能"容忍"自己的与众不同,不卑不亢,当然也会努力谋求自己的发展,希望增强自己多方面的素质,使之更趋于完美。说得更简洁一点就是:自我接纳、自我认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8.
女孩叫娟子,工作学习都不错,但总喜欢高谈阔论,有意无意标榜自己。尤其是在爱情方面,经常炫耀帅哥们是如何欣赏她、追求她,而她又是如何刁难他们。为了引人注意,她甚至不顾个人尊严。而且,平时喜怒无常,高兴时嘻嘻哈哈,劲头十足,稍不顺心,大吵大闹,弄得人际关系十分紧张。一天,正当她自我表演时,一位朋友实在看不下去,好心地用实话"打击"她,她顿时觉得自己并非魅力超群,立刻萎靡不  相似文献   

9.
卿卿如晤     
最初,她只是他千万个读者中的一个。他在英国,而她在美国。擅长写爱情故事的他一直没有结婚,而她,有着自己不完满的家庭。她的丈夫外遇不断,后来,他居然爱上了她的表妹,不得已,他们离了婚。她带着两个孩子,从美国来到英国。就这样,他成了她可以倚靠的朋友。这一年,他55岁,她38岁。他们之间有许多密切的往  相似文献   

10.
要让一个家庭在婚后长久的岁月里始终保持新鲜和谐的气氛,妻子的角色尤为重要。婚后调节和控制自我心理和外在行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女人自结婚后就开始放任自己,稀里糊涂地过日子,缺乏自身形象的塑造,不注重生活的艺术和质量,家庭生活渐渐变得苍白而无生机,日复一日,生命的活力便失去了。青惕的“特工”,却看不住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家庭,和谐,温馨。但是妻子敏感多疑,她时常感觉丈夫在拈花惹草,总是放不下心来。有一天,她接一个电话,“喂”了两声对方没出声就把电话挂断了。她的心立刻惊恐起来,冷汗也从脊背上…  相似文献   

11.
正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体操世锦赛后,摩根·赫尔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名字,变成了让整个美国熟悉的明星,而且在国内也迅速走红。让她在国内体操粉丝中间迅速走红的,不仅是亮眼的成绩,也有她的"特殊"身份:从中国广西被收养到美国的华裔女孩。摩根的母亲是美国人,名叫雪莉,因为自己无法生育,在摩根两岁那年,雪莉从中国广西梧州市的儿童福利院收养了她。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摩根之后,雪莉一直对她视若己出。  相似文献   

12.
自我意象是20世纪心理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心理学家马尔慈认为:人的潜意识就是一部“服务机制”——一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而人的自我意象,就犹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这一动作机制的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沮丧的失败者,你就会不断地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耷拉脑袋的自我。反之,如果你觉得你是个总统,你便能成为一个总统。这种自我意象就是自己的“标签”。美国一著名心理学家说:“心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按照标签所标定的去塑造自己。”你的“标签”会直接影响你的成败,“成也标签,败也标签”。我们在漫漫的人生路中,用好自己…  相似文献   

13.
陈丰盛 《天风》2014,(12):48-48
有一天,一位姊妹找到牧者,说要谈谈自己的事,话匣子打开就收不住了……她从认识丈夫讲到结婚,再从两个孩子的出生,谈到自己想要自立,不想被丈夫牵绊。她不停地埋怨老公不会干家务,数落老公不懂得照顾自己、照顾孩子,经常上网:还说老公没有体谅自己,白顾自地赚钱。  相似文献   

14.
<正>来访者是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是一个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对她的咨询是一个长程个案,这是第五次咨询结束后的督导。督导为一对一的个别督导。咨询师报告了咨询中主要发生的事情:来访者本来一直为自己找工作的事情焦虑不安、自我怀疑,但这次咨询中说自己拿到了四个单位的录用通知,她苦恼的是不知该去哪个单位,在考虑去哪个单位时对自己有深刻的反思。督导老师说:"听上去来访者是一个注重自省的人。如果这是真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一"认识自己"本是写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箴言,自从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认识自己"带到了人间,它就成为哲学对于人生提出的最高课题。但人不是一个既定的、现成的概念,而是一个无限开放、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概念。人就是人的创造活动本身,就是人的生命的自我创造、自由生成。人自始至终都在扩展自己的生命,并无始无终地创造着生命的意义。自我创造是永远的,认识自我因此也  相似文献   

16.
张永泉  茹雪 《天风》2015,(4):58-59
我的母亲贾青云是一位虔诚侍主的基督徒。她谦卑、顺服、温柔、忍耐、良善,从不张扬自己。她就像无花果树,只结累累硕果,从不开炫耀自己的花。她一生虽未站过讲台,却用自己的好行为为主做了美好的见证,她的一生得到了众人的称赞。虽经幽谷,心存盼望,忍耐等候我的母亲于1952年随父亲从河南老家来到陕西省三原县基督教会。父亲是位牧师,我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1966年"文革"开始,当时的三原县是"文革""重灾区",从此我的家便进入了"寒冬"。一夜  相似文献   

17.
    
正每次看电视上那个公益广告,眼睛就会潮湿起来——"儿子带着痴呆失忆的父亲与朋友一起吃饭,父亲看别人不注意,迅速抓起几个饺子藏在自己的衣兜里,儿子说,您这是干嘛啊。父亲含糊不清地喃喃着,留给我儿子吃。"这时候,我就会想起祖母来。我记事起,祖母就已老了,拄着拐杖,弓着腰,头上像落了雪。我八岁时,她的儿子、我的父亲去世了。她有六个儿子,我父亲是老三。白发人送黑发人,其伤痛可知。那时候,她在五婶  相似文献   

18.
一位电台主持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遭遇了18次辞退。她的主持风格曾被人贬得一文不值。最早的时候,她想到美国大陆无线电台工作。但是,电台负责人认为她是一个女性,不能吸引听众,拒绝了她。她来到了波多黎各,希望自己有个好运气。但是她不懂西班牙语,为了熟练语言,她花了3年的时间。在波多黎各的日子,她最重要的一次采访,只是有一家通讯社委托她到多米尼加共和国去采访暴乱,连差旅费也是自己出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著名的数学家乔治·盖洛普说:"人们对历史上有些人物念念不忘,有时并非由于他们的政绩如何、战功多大、拥有多少财富,而只因为他们的某些性格上的细微特点。"财经作家吴晓波就调研过全球30位首富,发现他们在细微性格上极其相似:低调、坚硬、貌似不近人情,就像一枚硬币。换一个角度说,就是这些富人们对自己有着近乎固执的控制能力。心理学家早就发现,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与  相似文献   

20.
正有个女孩,喜欢上了一个开花店的帅气男孩。她有事没事就去花店,还对男孩说:"我上辈子大概是一朵花,要不然怎么跟花这么亲。"男孩爱开玩笑,说:"你呀,是花也一定是朵丰腴的牡丹花!"女孩很胖,她以为男孩是在笑话她的身材,于是下决心减肥。其实她曾经多次减肥,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这次,她坚决要把减肥进行到底。接下来,女孩开始艰苦卓绝的减肥工程,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