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认同品格是吉登斯用来指称现代性社会主体应该具有的保障人的本体性安全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应对并化解断裂、风险等晚期现代性社会造成的对人的安全威胁。由于人的本体安全所植根的自我认同机制,正在由过去更多地指向外部的传统转向了指向自我内部,因此,认识自我认同品格的一般性生成结构、这种结构与自我互构的社会情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体现主体社会充分性的身份媒介,共同构成了自我认同品格塑造的主要内容,而自我认同的能力或要素更是建构自我认同品格独特性的关键。自我认同品格蕴含了自我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社会实践或实践能力,架起了本体安全与自我实现的桥梁,是自我认同实现机制的能力要素和特殊性的缘由。  相似文献   

2.
在个体道德、群体道德与类道德三种道德样态中,类道德体现了人类实践行为的整体性,它蕴含着人与自然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双重伦理规定,既表达了人对自然的关怀意识,又体现了当代人对后代人的责任品质,它以一种整体性的道德品格促进环境代际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续宪光 《社会心理科学》2002,17(4):79-82,68
文化生活是现代生活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精神需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人的基础需求之一,他对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都有重大影响。人正是在文化生活中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体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肯定得到自我表现。  相似文献   

4.
广义的个性意识是各种意识的差别性、特殊性方面,狭义的个性意识是根据人们意识的特点而对意识作的区分,在这个意义上,个性意识是指不同于其他意识的自我独特性意识。富有个性的人主要在于他有个性意识,个性意识是使人之成为有个性的人的内在原因。它有几个显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周易》人格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人格建构李兰芝人格,即人的品格,它包含智慧、品质、道德、能力等内容,是一个人区别他人的特质,体现了个人相对他人的独立存在,人格一词是近代才出现的,《周易》中没有它,但《周易》提出了丰富的一个人应该如何“为人”的思想。挖掘这一精神财富,对于建立...  相似文献   

6.
南朝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记载的是关于魏晋时期社会人物风貌的评论。《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品藻是对人外在风貌和内在人格(包括气质、才情、风度、精神等)的品评,并在品评中,体现对潇洒风神(融高尚人格和俊朗仪容于一体的,以男性气度特色为主)的崇尚和追求。从中还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特有的性情和品格,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情。人物品藻的出现,决非偶然,乃是当时门阀士族对现实社会和人生命运强烈不满的结果。它导致一种新的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产生出一种新的个性美、气度美和心灵美,突出一种新的道德风尚、人生态度和社会需求,强调一种新的人性理念、自我实现和精神解放,从而在中国精神文明史上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由于文人参与绘画后,注重笔墨表现中传达出画家的精神个性,从而愈发将绘画表现转向了灵动有生气力量这一表现品格。这一特点从宋代起由文人画家的大力倡导,到元代经过文人画家的实践发展,以元四家为楷模,致使明清画家愈发认同于这种既表现物象,又体现出笔墨独特精神的表现品格。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人的真正自我都是有磁性的,对别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通常说某个人“个性很有魅力”,其实是指他没有压制自我的创造性和具有表现自己的勇气。  相似文献   

9.
德性与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根本上说,德性不仅是完成人们的内在利益所必需的品格,同时也是有益于整体生活的善的品格。德性作为一种品格,它在成就人的至善行为中能稳定和促进人的向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最低限度自我论是自我的存在方式的独特性催生的多种新型自我论中的一种极有个性的自我论,不仅深化了人类对自我及其相联系的心灵观的认知,突显了自我的本体论窘境,而且引发了大量进一步的探讨,派生出许多新的自我论形态.自我是一种特殊的实在,既不是原子分子之类的基本实在,但又不是无,而有点什么,不妨称作"最低限度"的存在.它超越于...  相似文献   

11.
幸福(Well-being)有快乐幸福(Hedonia)和心盛幸福(Eudaimonia)两种取向。心盛(Flourishing)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结构性的幸福评价指标,越来越受研究者关注。生命意义(Meaning in life)与幸福密切相关;它反映了人的存在价值和人生目标,具有动力作用,并体现于人的行动之中。生命意义包括意义拥有(Presence of Meaning)和意义追求(Search for Meaning)两个维度。意义拥有体现了意义与幸福的积极联系;而意义追求则反映了意义与幸福的消极联系,但这种消极联系具有短暂性和变化性。从心盛幸福(Eudaimonia)的视角来看,虽然负性经历和消极情绪会降低人当下的幸福感,但是人能在意义追求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目标并体会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内在而持久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两种取向的自我效能感评估概述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李凌 《心理科学》2001,24(5):618-619
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和评估是自我效能感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它不仅反映了研究者对自我效能感意义和结构的理解,也为进一步确定自我效能感同其它关联因素(如成就表现)间的关系奠定基础。现有研究对自我效能感的评估主要有两种取向,一种是以Bandura为代表的领域特殊性自我效能感测量,另一种则从一般个性水平上考察自我效能感。本文拟就这两种主要评估取向及有关问题作一概述,为相关研究中自我效能感测量工具的编制和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好人一生平安。这不仅是对与人为善者的一句安慰话,而且是颇有科学道理的。 古今中外养生学家都把“乐善好施”视为养生的灵魂。孟子云“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明代医学家张景岳亦云:“欲寿,唯其乐;欲乐,莫过于善”。善,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行为和言语,而且体现为人的精神和品格,被认为是人类一切精神和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心中充满善意、多行善事,视  相似文献   

14.
米契尔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20年左右,以社会认知理论命名的个性新观点正悄然兴起,并成为心理学重新综合趋势的重要反映。这一研究取向认为人是可以认知的、社会的人,并强调把认知过程看作是理解复杂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的一把钥匙。在个性心理学领域,沃尔特·米契尔(Walter Mischel)是采用认知变量解释个性差异并做出非凡贡献的重要人物之一。该文着重从米契尔的三大重要研究领域:认知原型分类、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和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出发,详细阐述米契尔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并对其个性理论的影响和作用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5.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柔性的智慧。在一定意义上,它集中浓缩并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儒,柔也。这一柔性品格不仅是先儒的基本取向,而且依旧体现在孔子思想中并为孔子所发扬光大,从而在后儒中有其长久而明显的表征。可以说,这是儒家乃至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主线。这种柔性智慧主要表现在尚文不尚武、为仁由自不由他、重德不重法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它首先应该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着班级的活力;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共同奋斗的结晶;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随着年级的不同,甚至随着班级老师的更换,尤其班主任的更替,班级文化便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思维方式的演进看人的不断自我超越本质高清海,张慧彬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形态,它通过人对世界的认识来理解人自身的存在及其活动的性质、意义和价值。其不同的思维方式的演变则表现了人的不断自我超越本质。历史上起作用的主要有如下几...  相似文献   

18.
审美心理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类型,虽然与普通心理活动相联系,受一般心理活动的影响和制约,但又与普通心理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一些自身特点。它既反映着人的高级精神需求,也反映着人的高度认识能力,是一种最具个体性、直觉性、情感性、创造性和自养性的健全心理。一般说来,审美心理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个体性审美心理由于个体的实践领域、环境影响、秉赋气质、审美经验等不同,因而需要与爱好、能力与态度以及自我感受等也各不相同,体现着鲜明的个性差异。从创作心理方面讲,正如李贽所言:“盖声色之来,发乎性情,由乎自然……故性格清彻者  相似文献   

19.
在洛克研究的"宗教转向"中,财产权问题是一个核心的问题。洛克的财产权理论中蕴含着体现平等主义的慈善思想。在他那里,个人不仅有自我保存的对上帝的义务,而且还有使他人得以保存的慈善的义务。洛克的宗教背景使他的慈善思想非常接近于托马斯主义。他的慈善并不是外在的行为,而是人的一种德性,其基本含义有两点,一是"爱",二是"宽容"。洛克的慈善在一定的条件下性质会发生变化,从仅仅是内在的道德上的品格转化为一种外在的法律上的权利。洛克的慈善的性质可以转化的观点显著地改变了他的财产权理论的面貌,使他同现代自由主义者区别开来。但是,洛克并没有把慈善看作一种高于财产权的权利,如果说他的理论中存在"慈善权"的话,也仅仅指的是人的生存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心理学家杰拉尔德·D·贝尔所写的《驾驭个性》一书中,把人类个性分为六种类型,即指挥型、攻汗型、遁世型、税人型、表现型、进取型。然而,贯穿于全书的褒奖词句大多赋予了进取型个性,而且唯一地在论述这种个性时指出它多有独创精神。贝尔认为,这同具有进取型个性的人的成长过程有密切关联。比如,进取型的父母往往能把自身进取的个性“基因”有意无意地“传”给孩子。他们习惯于鼓励孩子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地积极地去参与各种活动,他们会充分地估价孩子独立地处理自身需要的各种能力以至权利,他们不指望借用长辈的所谓“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