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人想讨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学说史中的一个问题,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学说中,是否确定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这本来不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其所以要专门讨论一下,是因为这个问题被一些文章、小册子和教科书弄得相当混乱了。朱亮同志《列宁是怎样写〈哲学笔记〉的》一文(见《哲学研究》1979年第7期)再次断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但没有着重研究辩证法各规律之间的内部联系,因而也就没有确定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  相似文献   

2.
苏联哲学界近年来围绕唯物辩证法理论问题进行了长时期的激烈争论。凯德洛夫这篇文章就是这场争论的产物,也是他有关这个问题的一系列文章中突出的一篇。苏共中央在1967年8月14日作出的有关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决议中,把“探讨唯物辩证法”规定为苏联哲学界的主要任务。1975年9月19日《真理报》发表的编辑部文章《苏联哲学家的崇高职责》,再次重申:“当前哲学面临的中心任务就是研究辩证法理论”。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1967年8月决议发表之后,即着手研究辩证法理论,为此组建了专门的写作组,其成员有米丁、奥伊则尔曼等人。1973年,凯德洛夫担任该所所长之后,又成立了以他为首并有他原来所在的科学技术史研究所人员参加的另一个写作组。米丁写作组的计划是写四卷(第1卷:唯物辩证法的原理;第2卷:自然界的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第3卷:科学认识的辩证法;第4卷:社会发展和社会认识的辩证法)。凯德洛夫写作组计划写一本,包括两个部分:①辩证法是思想史的总结,即辩证法的发展史;②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即有关辩证法的结构。在苏联,研究辩证法理论,形成了几个中心:莫斯科、列宁格勒、阿拉木图、基辅等。在如何理解、研究和叙述辩证法理论方面,则有三种不同观点,或曰三派。凯德洛夫派强调辩证法就是逻辑和认识论,坚决反对把“本体论”作为研究和叙述辩证法的出发点。凯德洛夫派被指责为“认识论主义”和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面。和凯德洛夫派观点针锋相对的是列宁格勒的一批哲学家(罗任、斯维捷尔斯基等)。他们认为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的总规律的科学,它既是本体论又是逻辑和认识论。罗任派被凯德洛夫派指责为“本体论主义”和忽视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方面,处于两派之间的是米丁派,认为既没有“纯本体论”也没有“纯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本体论,既包括本体论又包括认识论。凯德洛夫用“折衷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等尖刻词句指责和他观点不同的两派。米丁写作组和凯德洛夫写作组,“磨擦”不断,分歧严重,以致于从1967年到1975年这八年中间都没有能够按苏共中央的要求写出有关唯物辩证法理论的著作来,为此遭到1975年9月《真理报》编辑部文章(代表苏共中央的观点)的点名“批评”,文章指责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有关辩证法理论的著作“好多年来老是处于准备阶段”,“过去一个时期,哲学家更多地把辩证法问题当作逻辑学和认识论的问题来研究,很少研究客观现实各个领域的辩证法”。文章还提出要反对“个人垄断野心”和“宗派主义的表现”。然而,从1975年9月到现在又过去了两年多,辩证法理论著作不仅仍然难产,而且凯德洛夫再次发表文章更加系统更加激烈的指责对方。这场争论的实质及其背景,都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凯德洛夫的文章很长,《哲学问题》杂志在今年第一、二期上予以连载。这里仅从他发表在该杂志第一期上的文章中摘译了主要部分。凯德洛夫在第二期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详细地阐述了他对研究和叙述辩证法理论的观点,具体地说明了应当怎样理解他提出的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来叙述辩证法的问题。凯德洛夫的其他有关文章,以及代表列宁格勒、阿拉木图等地哲学家观点的文章,本刊将选其要者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传记的著名作家、黑格尔的学生罗森克朗茨在《黑格尔传》中说过:“一个哲学家的历史就是他的思想史、他的体系的形成史。”(《黑格尔传》,1844年柏林版,第21页)这句话当然十分适用于黑格尔。黑格尔正是凭他的庞大的客观唯心论辩证法体系而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随着他的体系的诞生,他也就成为完全成熟的思想家。在产生《精神现象学》  相似文献   

4.
1989年6月27日至30日,波兰华沙大学哲学研究所为祝贺慕尼黑大学赖因哈德·劳特教授70岁生日,在克拉科夫举行了以“先验哲学与辩证法”为主题的国际讨论会。来自10个国家的32位哲学家向会议提交了22篇报告。这些报告从不同的角度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作为会议的参加者现将所见所闻扼要报导如下。第一,关于德国古典哲学家对自然界的辨证过程的看法民主德国科学院胡·霍尔斯特曼(H.Horstmann)教授在他的“发展总是只能设想为向上的过程吗?”的报告中指出,过去在研究德国古典唯心辩证法时,往往只注意这个发展理论所讲的从下到上、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而几乎毫无例外地忽视了它所讲的从上到下、由完善到不完善的过程,这是极其片面的。他考察了莱布尼茨、康德与黑格尔在这个问题上提出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苏联哲学家们在研究辩证法的个别问题,尤其是在研究辩证法的原理、规律和范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们不能以此为满足。列宁关于哲学工作纲领的遗训,是要对唯物辩证法这门哲学科学进行总体的研究。因此,Ф. B. 康斯坦丁诺夫院士写道:“苏联哲学家的使命,就是对辩证法理论这门完整的科学进行认真的研究,从而写出象黑格尔的《逻辑学》那样的唯物主义著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理解经历了四种范式 :“本体论的辩证法”、“认识论的辩证法”、“实践论的辩证法”和“生存论的辩证法”。我们要追问的是 :生存论转向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种趋向 ,为什么现代西方哲学在其中倾向于拒斥甚至否认辩证法 ,而我们却能够对马克思哲学作出生存论的辩证法解释 ?何以言说马克思哲学区别并超越于现代西方哲学 ?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是确认马克思视域中的“生活世界”概念 ,辨析马克思视域中的生活世界与现代西方哲学家视域中的生活世界的区别 ,澄清现实的生活世界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关系 ,追寻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7.
1961年12月7日在法国缪丘阿利特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讨论会,参加讨论的共产党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有R.伽罗第、J.维以叶、J.奥谢尔等,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J.-P.萨特尔、J.伊波利特等。讨论的中心问题是:辩证法是否是存在的普遍规律,也就是说,是否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抑或辩证法的使用范围只限于人的历史和思维(存在主义的观点)。会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争论。  相似文献   

8.
辩证法是现代哲学的重大问题之一,同时也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反复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了解辩证法的深刻理论内涵以及关于辩证法的争论,不仅有助于我们建构当代哲学理论,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20世纪人的存在境遇和人类文化精神的发展。在20世纪哲学界关于辩证法的争论中,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南斯拉夫实践派对辩证法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影响。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在基本哲学立场上都属于人本主义范畴,例如,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实践哲学、布达佩斯学派的激进哲学、波兰哲学家沙夫的人的哲学、捷克哲学家科西克的具体…  相似文献   

9.
1979年11月底,东德在柏林召开第五届哲学大会。900多人参加的这次大会,讨论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辩证法》。东德科学和政治生活的代表人物、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各兄弟党的哲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 E.哈恩教授的主要报告《我们时代进步的辩证法》首先要求:“闸述哲学工作的成果,制定未来的研究路线,说明马列主义哲学对我们时代迫切问题的立场”,而且自觉地反对“严重动摇人心的怀疑论。”唯物主义地分析我们时代社会进步斗争的内在的和客观的关系、相互作用、动力和规律,是认清一系列世界观问题的出发点。哈恩研究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自觉积极性,研究了这种积极性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  相似文献   

10.
问:宋先生,您从事伦理学教学和研究30多年了,治学有成,请您谈谈您的问学之路好吗? 答:可以.我是1960年4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提前毕业留校的,当时留校的还有十多位同学.我分配在逻辑教研室工作,主要教学任务是讲形式逻辑,也兼顾辩证逻辑.教学之余,我们两三个年轻老师常一起讨论辩证逻辑,后来翻译出版了苏联哲学家科普宁的<作为逻辑的辩证法>,还参译过罗森塔尔著的<辩证逻辑>.那时国家经历政治动荡,学校几番分拆变迁.  相似文献   

11.
肖焜焘同志的长篇论文《关于辩证法科学形态的探索》(见《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2期),内容广泛,有不少有见解的思想,读后深受启发。但是其中有一些理论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比如:文章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认为否定问题是深入了解辩证法的关键;否定是发展的源泉;把辩证法三大规律联成一体的是否定的否定等等。意思是说,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就是否定的否定。对此,我有些不同的理解。下面就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捷克当代著名哲学家K·科西克于60年代初以《具体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自己在当代哲学论坛上的一席地位。此后,《具体辩证法》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当代人本主义哲学、20世纪非正统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和批评者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虽然近年翻译出版了《具体辩证法》一书以及国外学者评述具体辩证法的几篇文章,但  相似文献   

13.
1980年11月25日—27日,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捷克斯洛伐克教育部和莫斯科大学,共同就唯物辩证法的迫切问题举行了一次讨论会。苏联高教部哲学教育司司长基里洛夫在会议开始时指出,这次聚会是苏捷哲学家在马列主义哲学研究和教学领域中富有成果的合作的继续。哲学系主任科西切夫在他的报告《马列主义辩证法的迫切问题及苏联哲学家对辩证法的研究》中,谈了唯物辩证法问题的研究现状。他强调了在发展辩证法理论中取得的成就,然后又谈到辩证法中尚未得到充分阐述的某些方面,也谈了某些有争议的问题。他指出,尤其是还没有抓紧进行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术界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讨论,始于一九五六年。当时,由苏联哲学家讨论阿历山大罗夫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一书引起的关于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研究,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兴趣。庞朴在《哲学研究》一九五六年第三期上发表《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规律》一文,于是讨论便由此展开。当时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一、辩证法和辩证方法是否是两个东西?二、“辩证方法的四个特征是否是“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印度哲学家代表大会第28届印度哲学家代表大会在1953年12月底举行。代表大会的工作大体上是分在四个工作组内进行。这四个工作组分别研究下列问题:一、哲举史,二、逻辑与形而上学,三、伦理学与社会哲学,四、心理学。各组都围绕着印度-东方哲学与西欧哲学的关系这个问题进行工作。代表大会总的倾向是:印度部分应当保持优先地位。主要理由是:在哲学领域内,西方应当向印度学习,至少如同印度向西方  相似文献   

16.
1985年4月是杰出的匈牙利哲学家、文化史学家、文学和美学理论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乔治·卢卡奇(1885—1971年)诞生一百周年。卢卡奇在半个世纪的理论活动中发表了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问题的著作。他把主要精力用于分析马克思和列宁的哲学遗产、辩证法的紧迫问题、哲学史和历史唯物主义史。保卫了马克思主义免受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庸俗机械论歪曲。他在许多著作中尖锐地批判了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思想中的颓废派和反动派,无情地揭露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的法西斯主义。  相似文献   

17.
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恩格斯探讨了并以非常清晰的形式阐明了以下学说:作为一门科学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内容,它的理论功能、方法论功能和认识论功能的相互关系、它的规律和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杜林论》一书,对于新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领会和正确理解辩证法的科学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恩格斯关于辩证法和逻辑学的原理,直到今天,仍然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中心,是刺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种敌人的强  相似文献   

18.
П.В.科普宁的《作为逻辑的辩证法》一书是专门研究辩证逻辑问题的;这些问题引起了苏联哲学家的极大注意。近来,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对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的一致(统一)作各种不同解释的著作。与过去的一些著作不同,作者  相似文献   

19.
<正>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辩证法》、《终结游戏》等著作[1]中,当代德国哲学家、社会理论家维尔默(Albrecht Wellmer,1933-)试图在继承和改造传统批判理论的过程中重建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通过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辩证法的阐发建构后形而上学现代性理论;通过对真实、表象、和解等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米哈依洛·马尔科维奇(Mihailo Markovic1923——),当代著名的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家。几十年来,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辩证法化和辩证法的人道主义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人道主义辩证法观”。本文是对他的这一思想形成过程的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