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纲五常"一直被视为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持续影响的政治伦理原则和价值观念,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三纲五常"在历史上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秦汉之际是其孕育和形成时期,宋元明是其强化、提升和高涨时期,而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则表现为持续低迷,这不仅表现在理论研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政治伦理生活层面.忽视这一事实,就会对...  相似文献   

2.
《原道》2015,(3)
人伦关系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基本的伦理关系,人伦思想支撑了人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五伦"是人伦关系的范型和原初形态,它既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参透儒家思想的密匙甚至是不二法门,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且贯穿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的始终。随着时代的变迁,伦理传统的嬗变和伦理观念的不断涤荡,人伦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体抽象为"五伦""三纲""天理人欲"和"第六伦"四个具体的理论形态,是人伦思想具体理论形态的呈现方式。对人伦关系诸理论形态的研究能为实现伦理复兴提供可借鉴的伦理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3.
《原道》2015,(4)
人伦关系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基本的伦理关系,人伦思想支撑了人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五伦"是人伦关系的范型和原初形态,它既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参透儒家思想的密匙甚至是不二法门,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且贯穿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的始终。随着时代的变迁,伦理传统的嬗变和伦理观念的不断涤荡,人伦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体抽象为"五伦""三纲""天理人欲"和"第六伦"四个具体的理论形态,是人伦思想具体理论形态的呈现方式。对人伦关系诸理论形态的研究能为实现伦理复兴提供可借鉴的伦理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中国乡村公共道德生活基本延续着传统格局.晚清中国乡村传统公共道德生活格局存在着许多历史的局限性,但沉淀着中国千百年古老的道德文明精华,是近代化公共道德生活在中国乡村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5.
东汉中后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确立的重要时期,但由于政局的变化,士人阶层在伦理生活方面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态势:一方面继续强化了东汉前期以来官方确立的儒家伦理意识形态,造成了道德的偏至;另一方面随着士人精神的演进,伦理生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孕生了魏晋玄学伦理的某些质素.  相似文献   

6.
儒家、伊斯兰教伦理道德浅谈●姚维马岳勇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为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道德和伦理生活。同时作为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也以她博大的胸怀接纳、吸收、融合了许多外来文化中的优秀的东西。在众多外来文化中,中国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7.
尚公·重礼·贵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尚公·重礼·贵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张锡勤尚公、重礼、贵和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通过这三者,便可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一尚公,它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从某种意义说,重礼、贵和也是由尚公派生的。中国古代尚公,首...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诚信观的演变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诚信观在春秋以前萌芽,形成于春秋至战国时期,秦汉时期被规范化,宋明时期具有强烈的哲理化倾向,到明清时期走向了实用化的道路.中国传统诚信观具有强烈的自律倾向、浓郁的情感色彩和单向的道德义务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如果我们追问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人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是,如果我们追问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伦理道德发生了什么变化,人们的回答却并不一致.可以说,对中国当前社会的道德状况,点头称许的少,摇头批评的多.不可否认,中国当前的伦理道德状况确实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甚至有许多在人们看来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也遭到破坏,近年来社会对"诚信"品质的呼吁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10.
公共道德简单说来就是指公共生活中的道德.由于中西文化在公私问题上都曾存在的政治维度和社会维度的混合问题,因而对公共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的理解和研究也就变得异常困难.制度伦理研究制度的正义问题,是我们研究公共道德的第一个基本理论维度;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公民道德则包括日常生活中公民对制度规则应承担的道德责任以及对他者(陌生人)应有的态度、行为两个基本的层面,是我们研究公共道德的第二个基本理论维度.道德理论研究的这两个维度,也是我们推进伴随社会转型的新时期道德文化建设的两条基本路径.我们有必要把道德建设的重心转移到公共道德的培育上来.  相似文献   

11.
每每听到《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首歌,就会觉得真有趣,还会忍不住会心一笑。明明是自己在偷偷地看对面的女孩,却硬要说是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其实,对面的女孩不一定在看过来,即使看过来,也不一定在看你,而你在目不转睛地看她,这却是千真万确的,要不,你怎么知道对面的女孩在看过来呢?人的头脑是非常灵活的,思路也特别的多。当人们觉得这样说不妥当时,就会换一种说法,而且一换,往往变得很巧妙,很精彩。《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就是这样,直通通地说我在看对面的女孩,作为一个男孩,不免有点儿难为情,可不表达一下,心里又觉得有…  相似文献   

12.
篆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秦汉印是篆刻史上永恒的经典。自元代赵孟頫、吾丘衍推崇"印宗秦汉"观点之后,秦汉印的创作手法及风格影响了此后历朝篆刻艺术家。明清时期,随着秦汉印审美观的确立和篆刻理论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篆刻艺术出现了许多流派,很多篆刻家通过研究秦汉印的风格技法,对于秦汉印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进而融合了自身的体验,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篆刻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革命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在大力弘扬我国古代传统优良道德传统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革命道德传统.中国革命道德源生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取决于共产党人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从先秦到辛亥革命时期所积淀和流传下来的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革命道德产生的历史前提,革命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发展的崭新阶段,其产生和形成实现了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上空前的革命性变革,它同古代传统道德既有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是在对古代传统道德扬弃和超越的前提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谢建军 《天风》2012,(11):15-16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觉得有来自各方面的重担和压力,作为一名生活在这个现实社会中的传道人,自然也不例外。作为上帝的仆人,虽然有从上头而来的异象和呼召,但在面对世俗的挑战、生活上的重担以及弟兄姊妹们过高的期望时,传道人仍然常常有灵里枯干耗尽、身体疲惫不堪的感觉。这样的压力一旦过大,就会损坏我们的精神和情绪以至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孝,即孝敬父母,这是人类最古老、最朴素、最伟大的一种情感和行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十分强调孝道,因此,千百年来“孝”已经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行为的一种道德规范和准则,成为中国封建伦理的核心。由于儒家的传统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彻底批判和...  相似文献   

16.
秦汉间的儒法合流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流派,儒法间的合流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件极可重视的事情。这一合流现象大致完成于秦汉时期,它的发生既有其内在的理论基础,也有其社会历史的需要及其所提供的现实土壤。而其后果一是在儒家“道”尊干势的传统之外,确立了君尊臣卑观念的合法性;一是纳礼入法,导致了礼教的法律化和儒家化的法律,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并维护了中国传统的社会和政治结构及其基本性格,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17.
制度伦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度伦理这一概念 ,是近年来我国伦理学界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风险”问题 (也就是各种欺诈、违约、损人利己现象 )的日益严重而提出的。学者们以期通过制度伦理的研究 ,探讨当代中国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途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人们对制度伦理的理解也莫衷一是。本文就目前所讨论的问题作一梳理并进行简单的评述。一、制度伦理研究现状首先 ,关于制度伦理问题在我国兴起的原因。学者们认为 ,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面临着危机 ,根源就在社会转型、制度变迁的社会背景之中。具体表现在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两个转变上 :一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  相似文献   

18.
论孔、孟和管、荀在道德修养上两条不同的思路王凤贤翻开几千年来中国的思想发展史,人们就会发现,从先秦时期起,伦理道德思想就占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古代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政治更是伦理色彩的政治。在先秦时期开创的各派伦理学说中,孔子和孟子、管子和荀子的...  相似文献   

19.
塑造人文精神提供终极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伯对现代社会有一段精采的总结:“这个时代的命运,是一切终极而最崇高的价值从公众生活中隐退———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越领域,或者流于直接人际关系的博爱。”(《社会学文选》第155页)在这个宣布“上帝已死”的时代,在这个诸神隐匿的时代,在这个因电脑的普及而使硕大的地球缩小为村落的时代,在这个因基因的破译而使上帝的特权被世俗的亚当掌握的时代,简而言之,在这个技术座驾君临一切的时代,一切都变得技术化、世俗化了,没有了崇高、神圣与超越,就连伦理道德也变得似乎只是一些约束人的外在规范。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一…  相似文献   

20.
张耀引 《美与时代》2013,(12):31-33
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炊具设计发展的重要阶段。概括来说,秦汉时期流行的主要炊具类型有釜、鍪、甑、甗、刁斗(鐎斗)、染炉等,种类空前多样,且结构功能设计也已相当完备与合理,一些主要炊具的主体结构和形制在汉代时已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