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14,(11)
<正>主不断地在呼召我们,要我们跟从他;我们应当不断地在祭坛上献上自己。你我都是蒙召的仆人,理当步主后尘,得人如得鱼一样,好让基督的心在这里得到满足!主呼召我们跟从他的目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要跟从主?有人说,为的是病得医治:有人说,为的是福气多多;有人说,为的是今生有平安,来世得永生……这个老话题促使我们"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不停地思考。中国近代基督徒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为一大事来,应当做一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  相似文献   

2.
泥沙 《天风》2005,(2):6-7
经文:林后12:8-9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是人们心情最为激动、最为开心的事情。对此,基督徒也然。但作为被主呼召做他福音事工之仆人的我们来说,最让我们喜乐与愉悦的事,莫不过用心数算主恩典的时候。正如《新编赞美诗》237首副歌所说的一样:"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主的恩典都要记清楚。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必能叫你惊讶立时乐欢呼。"圣经中"恩典"一词就多达57处之多,应该说恩典是所有基督徒所向往的。因为"恩典"二字在原文中有祝福、福气、拯救、恩宠的意思。主的恩典是我们作为主的仆人力量之保证。相反,倘若一个主的仆人或基督徒在其信仰生活中感觉不到主恩典的存在,显然他(她)的信仰是没有实际内容的。无数主的仆人有旺盛的侍奉热忱,在圣工中任劳任怨,一生无怨无悔,是什么力量在支撑他们呢?就是他们始终不忘记临到自己身上主丰富的恩典。  相似文献   

3.
真正的交托     
陈贤君 《天风》2007,(24):20-21
犹如汪洋里漂泊的小船寻找指路的航标,渴望到达理想的彼岸,基督徒需要的是能够融人生命照亮生命的真理,我们一直在寻找值得委身的祭坛。两千年前,主耶稣的一声召唤:"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已,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不知激励了多少代人舍  相似文献   

4.
<正>"耶稣对他们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俗语说"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基督徒也会生病。教会祷告会代祷最多的事项,是为疾病祷告,礼拜后牧师接待信徒,百分之八十也是为疾病祷告。那么,基督徒有病该不该去医院?主耶稣当年传道时医治了许多疾病,今天的教会为何  相似文献   

5.
其实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呼召,是人在神面前的事奉. 保罗说: "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要安静作工,吃自己的饭." (帖后3:10-12)保罗的意思就是叫基督徒要亲手做正经事业.他指出教会中有些懒惰人,专管闲事,搬弄是非.保罗认为对于这等人不可救济帮助,要劝戒这样的人安静工作,吃自己的饭.圣经虽然鼓励基督徒彼此相爱.帮助缺乏的人.但不主张帮助懒惰不肯做工的人.游手好闲.绝不是神要信徒过的生活.我们常说的"信心生活",不是懒惰依赖人的生活.基督徒应当抓住机遇.作正经事,安分守己,自力更生.不要做专管闲事、苟且偷安、得过且过的懒情人.关于工作问题.我想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6.
主耶稣必要再来,此乃基督徒的基本信仰和荣耀盼望.故此,基督徒毫无例外地在用心灵诚实迎接主再来.这不是对地上多灾多难的恐惧,也不是对人生困境的逃避,而是作为"新妇"的教会对"新郎"迎接的必然预备. 有个别信徒一听到主再来的信息就很兴奋,可是他不知道应当如何迎接主再来.于是乎闹出不少为了迎主再来而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那么究竟如何迎接主再来?有没有榜样供我们效法呢?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蜕变     
生命是一个不断成长蜕变的过程.当我们与主相遇,当基督的信仰进入生命中,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就有了不同的样子. 让我们先来看看耶稣的门徒们.约翰,加利利的渔夫,与主相遇,受主呼召,跟随了耶稣,根据《马可福音》3章的记载,耶稣为他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参可3∶1 7).这种给学生起别名的事情实在不多见,耶稣的用意到底为何?历代释经家多认为这是对约翰性格的描写,约翰很可能有火热的性情,有时不免急躁.与主初相遇,就得了这个雅号,之后他的表现也确实名副其实.请看,《马可福音》9章,约翰对耶稣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不跟从我们."  相似文献   

8.
陈志华 《天风》2014,(5):37-37
<正>一次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七次,乃是七十个七次。"对于这段基督徒耳熟能详的对话,更多的困难并不是在意义的理解上,而是在现实的执行上。有人一面唱着"人非圣贤,孰能无罪"的美德之歌,一面却又燃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复仇之火。有时候,基督徒也难免落入这种矛盾的痛苦之中。耶稣对彼得的回答实在值得我们思考。一、饶恕的量与质  相似文献   

9.
范恒山 《天风》2001,(2):32-33
基督给予每一个跟从他的人最大的本分或恩赐,就是服侍的工作(服侍神、服侍人).圣经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若有人服侍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侍我的人也要在那里."  相似文献   

10.
也谈舍己     
《天风》2020,(11)
正"舍己"是耶稣基督对门徒的一个要求,"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参可8:34)。"舍己"在原文中有"否认自己、弃绝自己"的意思,威廉·倪科思说:"舍己就是要做到否认并放弃自我专权,就是要为基督舍弃一切。"因此,舍己是基督徒新生命的表现形式,"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参加2:20)。舍己是一种价值观的取向,"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参腓3:8)。  相似文献   

11.
刘美纯 《天风》2018,(10):32-32
对于基督徒来说,十字架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但却不仅仅是一个标志。主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参可8:34,和合本2010)跟从耶稣的人,必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他。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跟从耶稣所走的是一条十字架的路。旧约记载,十字架是羞辱和诅咒的象征。"人若犯了死罪被处死,你把他挂在木头上……被挂的人是神所诅咒的。"  相似文献   

12.
谢劲松 《天风》2002,(5):19-20
有一个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路9:57-62) 什么叫跟从?当耶稣在时,可以跟从在他的身边身后,当耶稣钉上了十字架后又如何跟从?这里有如下问题值得思考: 跟从耶稣,是跟从耶稣那个人。但跟从有没有止步处?当耶稣被钉十字架时,还如何跟从?也走上十字架  相似文献   

13.
谈谈顺服     
金微 《天风》2002,(5):52-52
《天风》编辑部: 我是教会里的义工,事奉主多年,我一向认为顺服是基督徒应有的美德,但有人告诉我完全服从教会负责人,这就是顺服,我认为这是盲从,却又无法说服他们,因此,我想问:到底什么是顺服? 浙江李承运你说得不错,顺服的确是基督徒应有的美德。我们不是讨论基督徒要不要顺服,这是一个不必讨论的问题,我们要说的是:什么才是基督徒应当顺服的。顺服与服从、听从是不一样的,服从和听从可能是自愿的,也可能是某种压力下的产物,但顺服绝对  相似文献   

14.
真敬虔     
《天风》2020,(2)
正经文:"撒但回答耶和华说:'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伯1:9)对于基督徒而言,什么是敬虔?长时间的祷告,甚至是禁食祷告,有人祷告到裤子双膝磨破,被认为是敬虔;有人追求圣灵充满,唱灵歌跳灵舞,在地上打滚,也被认为是敬虔。让我们看看耶稣时期的法利赛人怎么追求敬虔:"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神啊,我感谢你,  相似文献   

15.
正上主走近,像前几次一样召叫说:"撒慕尔,撒慕尔!"撒慕尔便回答说:"请上主发言!你的仆人在此静听。"(撒上3:10)同我在一起的人,只看见那光,却听不见那对我说话的声音。我说:主,我当作什么?主向我说:你起来,往大马士革去,在那里有人要告诉你,给你派定当作的一切事。(宗22:9-10)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4,(4):9-9
<正>编者按:有人将婚姻比作"围城",有人将婚姻比作"坟墓",也有人将婚姻比作"鞋子"……而美国基督徒作家汤盖瑞则将婚姻比作"强力探照灯",它是"无形的揭发者",能够"直穿人性幽暗死角"。神说"婚姻,人人都当尊重"。本期话题针对目前大幅上升的离婚率进行了探讨,试图引发大家关注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现代婚姻困惑和家庭迷局。包括离异群体在内的每一个困顿流离的迷途之人,都需要来  相似文献   

17.
谁更为有福     
龙尚勇 《天风》2005,(1):6-7
经文:徒20:35 元朝时,福音传到华夏,宫中民间,高官贵胄平民百姓多有信主的,他们被称为"也里可温",意思是"有福之人"。信主的人是有福的人,福成为基督徒的身份标志,每个人信主以后,成了基督徒,都希望自己是个有福的人,在属灵生活上与其他弟兄姊妹共同追求新生命长进的过程,互相激励,彼此推动,更巴不得自己是一个福上加福、更为有福的人。 谁更为有福呢?在使徒行传里,保罗牢牢地记得主耶稣的一句话,那是关于基督徒更为有福的教训。主耶稣说"施比受更为有福"。给予的人是有福的,他的福比先前更多,为什么给予会让人更为有福呢?  相似文献   

18.
耕心 《天风》2022,(10):前插1-前插1
曾经有人如此评述基督徒信仰不进则退的情景:"信主一年,主在眼前;信主十年,主在天边."此话的口气虽然略显绝对,但对每一个基督徒来说,耶稣是谁?倒是一个值得终生思考,且需时常做出回应的问题.这是基督徒信仰养成与安身立命的根基,耶稣在世传道接近尾声时,选择在该撒利亚腓立比与门徒独处,曾直接与其跟随者进行问与答(参太16∶13-17).  相似文献   

19.
谈时间管理     
周志治 《天风》2008,(18):31-31
经文:诗90:12;箴19:8 常有人说, "你们教牧都很忙吧?"我常回应说: "不忙,只是事多."事多不就是"忙"吗?是.可有人说,忙这个字由"心"和"亡"两字组成,"忙"含有心死之意.有人事多,而只会赶路不懂得要停下来认路,讲事工进度而不顾深度,只有工作没有人生风景,这种情况我不要.事可以多,但可以理出优先次序,可以善用人才,团队协作,因此事多而心不可以"亡",这样才能永远绽放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基督给予每一个跟从他的人最大的本分或恩赐,就是服侍的工作(服侍神、服侍人)。圣经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若有人服待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侍我的人也要在那里。”(参太16:24,约12∶26)我们是神的仆人,或者说就当认清自己是神的仆人,守住这职分,并不断学习承担起神仆人的职分和托付,于己毫无可夸之处。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