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复是近代启蒙思想家之代表,他所关注的是思想启蒙。从思想启蒙的需要出发,他很重视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不是为了给中西文化会通寻找途径,而是为了给学西方提示正确的文化选择取向,因而他不但藉中西文化之比较以揭示西方文化超胜中国文化之所在,而且尤其注意揭示西方文化何以会超胜中国文化。结果他发现,西方文化所以超胜中国文化,就因为西方在文化建设上坚持“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严复集》第23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的价值模式。有了这个认识,他势必要强调学西  相似文献   

2.
严复是近代中国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也是对中西逻辑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重要代表。他翻译的《穆勒名学》是第一部传入我国的有关西方归纳逻辑的重要著作,也是最早向我国全面介绍西方传统逻辑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他的另一本逻辑译著《名学浅说》对在我国普及西方传统逻辑有重要作用。严复在对《穆勒名学》所加的按语中,对《名学浅说》的“更易”以及其它论著中,表述了关于正名的思想。本文将就严复的这一思想及其特点作些探讨,以期进一步认识严复的逻辑思想,以及西方逻辑思想的输入对中国逻辑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严复、梁启超对自由倍加关注.然而,两人的自由思想具有明显差异,严复将自由理解为权利,侧重民主启蒙和制度启蒙;梁启超则将自由理解为道德,侧重思想启蒙尤其是道德启蒙.这使他们对自由的具体操作和改造中国的纲领体现为三民与新民之别.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近代伪哲学变革,近代的几位主要思想家都曾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但相比之下,严复的贡献更大、更全面。可以这样说,中国近代哲学变革的成就和不足、优点与缺点,都同严复有一定关系。他对中国近代哲学变革的影响是巨大而复杂的。中国近代的哲学变革,是在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融汇,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中国哲学走向近代化,开始创造性转化,明显受了西方哲学的直接影响。而近代“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这是严复在中国近代哲学…  相似文献   

5.
严复在近代思想史上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启蒙思想家,还是一位卓越的社会经验分析大师。只是对他在后一方面的论述与思想贡献一直为后人所忽视。一从富强到公理严复最初是作为洋务运动的选才而进入近代历史舞台的。1895年中国甲午战败的刺激,使严复由洋务阵营中一个默默无闻的中级官僚,一变而成为中国文化舞台上万人瞩目的启蒙思想家。此后的十几年间,严复一面游走于多种官场和社会活动的边缘,一面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思想启蒙的事业中。与同时  相似文献   

6.
“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梁启超的道德继承论浅识●温克勤在近代史上,梁启超以批判封建旧道德,宣传提倡资产阶级新道德著称,他的“条理清晰,笔端常带情感”的道德文章“别具一种魔力”(见《清代学术概论》)。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者、维护者。他...  相似文献   

7.
由封建专制政治伦理思想向民主政治伦理思想的转变代表了近代中国政治伦理转型的基本向度,也表征了近代爱国志士们为破除专制、向往民主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受空前严重的民族存续危机的激发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制掣,康有为融合中西,采撷中国传统民本主义政治伦理思想,择取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伦理观,构建了独具特点的康氏政治伦理思想。他的民主政治伦理思想既具有近代西方启蒙所蕴含的独立、平等、理性的基本精神,又受到中国本土文化中尊君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因而理论上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相悖、自由与民主相离的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8.
作为近代中国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严复的思想贡献向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只是由于近代中国急剧的政治变动,导致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并没有按照严复的预想前进,甚至在某些方面与严复的设计刚好相反。社会发展出乎思想家的预料,思想家的理论贡献在实用价值上便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特别是由于严复在其晚年并不愿追随与自己的思想见解不  相似文献   

9.
论严复     
严复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系统地介绍和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和自然科学,对当时的哲学变革和政治改良起了很大作用。严复(公元1853—1921年),初名体乾,又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他出生于破落地主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因科举考试失败,而弃政为医。十一岁时,父亲为他聘了名士黄昌彝到家教学,希望他长大成才,因此严复古文很有根柢。严复十  相似文献   

10.
破旧必须立新。英敛之极力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同时也热心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他在创刊号《大公报序》中开宗明义就说:“报之宗旨在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这就是说,针对当时那种国破民奴、封建专制主义乌云笼罩全国的严重局面,他们办这个报,同戊戌维新时期一样,仍然要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学术思想,对“我同胞”进行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内部新党和旧党的矛盾很尖锐,在文化思想方面,今与古、“新学”与“旧学”、“西学”与“中学”之争也很激烈。对于这些问题,英敛之在该报创刊后第十天,就用三天时间,连载一篇长文,《主客平议》,申述了他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评章太炎的进化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与此相适应,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这就是,近代西方进化论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由传入到播开,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这个时期哲学思潮的主流。进化论作为一种进步的、比较系统的学说,是通过严复翻译和介绍《天演论》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乃至再后来的李大到、陈独秀等先进思想家们都曾积极地宣传过进化论学说。进化论学说的传播,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既巨大又深远。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的近三十…  相似文献   

12.
书讯     
本书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共产党人哲学家、英共机关刊物《今日马克思主义》的编委之一,其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者》、《科学、信仰、怀疑主义》等等。作者首先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个人及其自由的观点,是过去杰出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提法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现代资产阶级思想背弃了启蒙思想家的这个民主主义的进步传统,而马克思列宁主义则继承了这一传统,加以丰富和创造性的发展,并使之在生活中实现。作者指出,资产阶级思想家把个人自由与个人主义、自我中心主义混为一谈。在文艺复兴时代,个人主义在历史上曾是进步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学说与儒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同时,也没有忽视中国优良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重视继承、弘扬,其中儒家学说中有不少观点就是他所乐道的。 一 继承与吸收,无论是对一个思想家、一个学派的形成发展,还是对一个民族(或国家)具有时代气息、民族特色的新思想新文化的创立,都是不可少的,从近代中国来看,有成就的思想家大都重视继承和吸收,只不过其侧重点不同。孙中山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人。 孙中山的理论、学说,是在“新旧潮流相冲突”中逐渐形成、不断完善的。他认为中西文化各有其特点、短长,“各有各的文明”(《在桂林学界欢迎会的演说》)。立足于这一点,从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需要出发,他说:“余所治者乃革命之学问也。凡一切学术,有可以助革命之知识及能力者,余皆用以研究之原料,而组成余之‘革命学’也。”(《与邵元冲的谈话》)“一切学术”,当然包括儒学乃至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让我们看看他自己是怎么说的,如何做的。  相似文献   

14.
严复(1853—1921年)是最早介绍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到中国来的一位学者。蔡元培说:“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梁启超也说:“西洋留学生与本国思想界发生关系者,复其首也”。他们谈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到中国来的学者均推严复为第一,但他们均没有说明严复究竟介绍什么流派哲学到中国来,他本人的哲学思想又属于  相似文献   

15.
何谓道德革命把中国近代道德革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文献甚少,就笔者所见,只有张锡勤的《略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道德革命》一文。张文认为,“所谓道德革命,就是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资产阶级新道德”,它发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道德革命论者有两派,即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他们提倡的新道德是自由、平等、博爱、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其中,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严复传记研究中的几处疏误经盛鸿严复是清末民初最著名的翻译家,也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因而近百年来,学术界对严复的生平与思想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斐然。其中关于严复的年谱与传记等著作就出版了多种。我读了其中几位名家的有关著作,发现有几...  相似文献   

17.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必须实现道德转型。他提出了道德转型的基本思路:确立人道主义为最重要、最基本的伦理原则;以是否宝爱生命、尊重生命价值作为划分文明道德与野蛮道德的标准;确立两利为利的功利观;从普世伦理的角度,审视中国传统道德与现代社会的相容性问题,发掘传统道德的价值。他的诸多思考至今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启蒙的伦理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蒙既有其因相似的时代大背景而形成的共性,又有其与具体的文化、历史、民族相联系而产生的个性。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潮与西方的启蒙运动相似,都是以理性思考启迪民智反对蒙昧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专制主义。但是,中国的启蒙需要摆脱的枷锁来自封建伦理的桎梏,其特征是“伦理启蒙”。它始于明末清初对德性主义人性论的批判,其锋芒触及了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9.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是“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之一。他的思想,特别是他的政治和法学理论,不仅成为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先导,而且对欧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乃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学者就开始翻译孟德斯鸠的著作,解放后陆续翻译和出版了他的主要著作。侯鸿勋研究员的新作《孟德斯鸠及其启蒙思想》一书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近代,维新派的启蒙可以分为自由与平等两个路径: 如果说梁启超、严复侧重自由的话,那么康有为、谭嗣同则侧重平等。就西学渊源而言,与梁启超、严复的自由思想热衷于孟德斯鸠、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