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解偶联蛋白-2基因启动子常见-866G/A基因多态性(UCP2—866G/A)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性。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了76例非糖尿病对照(NDM)和115例糖尿病患者(DM)的UCP2—866G/A基因型分布,并分析各基因型与胰岛功能、代谢参数的差异性。结果DM的AA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NDM(32.2%vs15.8%,χ^2=6.526,P〈0.038)。在NDM组GG型携带者空腹C肽(FCP)水平高于AA和GG组(两两比较分别为t=2.99,P=0.005和t=2.229,P=0.03);在DM各基因型之间FCP和餐后2小时C肽(2hCP)情况与NDM对照相似,各基因型混和餐刺激后2hCP差异更加明显。结论为UCP2—866G/A基因多态性与大连地区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该基因多态性主要影响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存在胆碱能假说、β-淀粉样肽假说、基因假说、营养因子假说、有害网络假说等,但尚无一种假说能较完整地解释AD的发病机制,所以AD的临床治疗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比较基因导向美托洛尔个体化治疗与常规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从300例1或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65例进入常规治疗组(A组,n=165),其余135例患者进行CYP2D6基因、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基因多态性检测,将β1-AR基因389位携带了Arg等位基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3例分入基因导向治疗组(B组,n=133);基因导向治疗组患者按照CYP2D6基因分型分为弱代谢组(PMB,n=43)、中等代谢组(IMB,n=54)和强代谢组(EMB,n=36)。常规治疗组给予美托洛尔100mg/日,基因导向治疗组中PMB组、IMB组、EMB组分别给予美托洛尔25 mg/d、100mg/d、200mg/d,均分2次口服降压治疗,共随访8周,观察血压和不良反应等指标。应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基因导向型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估。结果为基因导向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5.08% vs 47.4%, P<0.05);基因导向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成本效果分析,基因导向治疗组的平均成本效果比稍高于常规治疗组(350.05 vs 249.96),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s)为618.38。依据基因导向的前瞻性美托洛尔个体化降压治疗较传统给药模式更为安全、有效,但短期治疗难以体现其更优的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CyclinD1(CCND1)A870G基因多态性与云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的年龄、性别、吸烟、家族史、病理分型、病理分期和化疗疗效的关系,我们从300例云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200例健康云南人的血中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体分析(RTLP)对提取的DNA进行多肽性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AA\AG\GG基因频率无明显差异。重度吸烟(≥40支/天)肺癌患者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基因型,有明显差异(P=0.03),并且GG基因型对GP方案化疗疗效较好,与NP方案相比有明显差异(P=0.03)。由此推断重度吸烟可作为在cyclinD1(CCND1)A870G基因多态性中GG基因型中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危险因子,这还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肺癌的分子生物学发生机制和GG基因型做为GP方案敏感性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或器官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有10%的人一生可患有这样或那样的该类疾病。根据其发病器官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1)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组织器官的病理损害和功能障碍仅限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某一器官,如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等;(2)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中年人睡眠相关行为与高血压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法;资料收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资料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及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结果显示中年人病例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t=6.19,P〈0.05)。(1)睡眠相关行为(每日睡眠不足、夜间睡眠不足、睡眠时点延迟、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每周入睡困难次数增加及打鼾等因素)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OR值和95%CI分别为[(OR=5.07,95%CI:3.12~8.21);(OR=5.57,95%CI:3.43~9.04);(OR=2.27,95%CI:1.49~3.47);(OR=2.17,95%CI:1.60~2.94);(OR=3.36,95%CI:1.47~7.69);(OR=1.55,95%CI:1.08~2.24);(OR=2.69,95%CI:1.86~3.88)]。(2)适当午睡为(OR=0.85,95%CI:0.74~0.98)。(3)早起与否(OR=1.40,95%CI:0.87~2.20)。因此(1)中年人睡眠相关行为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每日睡眠不足、夜间睡眠不足、睡眠时点延迟、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每周入睡困难次数增加及打鼾等因素可能为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2)中年人适当午睡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保护性因素;(3)是否早起与高血压发病关系尚不清晰。  相似文献   

7.
进化发展心理学:发展中的人类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化发展心理学研究社会能力与认知能力发展背后的基因与环境机制,以及基因与环境机制在特定社会文化中的表现。进化发展心理学探讨的主要问题与设计到的主要概念包括:(1)自然选择在毕生发展的早期阶段发挥作用;(2)进化发展心理学特别重视适应在婴儿期及儿童期发展中的作用;(3)儿童期的延长有助于儿童学习人类社会的复杂性;(4)发展背景的方法可以用来理解成人外显行为的进化起源;(5)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约束个体发展;(6)认知能力与行为活动敏感于早期环境,但二者发展也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阅读障碍神经机制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但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仍不完全清楚,阅读障碍者脑区的异常,究竟是阅读障碍的原因还是结果。研究者发展出不同的研究范式来探究此问题,包括学龄前研究、双对照组研究、纵向研究等。文中综述了这些研究范式各具的优势、不足和研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分析了确认因果关系之所以困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1)细致区分阅读障碍的亚类型;(2)以成熟和完善的阅读认知-神经模型为指导;(3)通过不同的研究范式进行交叉印证;(4)综合考虑脑的动态发展变化特点,和基因、环境、经验的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解偶联蛋白-2基因启动子常见-866G/A基因多态性(UCP2-866G/A)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性.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了76例非糖尿病对照(NDM)和115例糖尿病患者(DM)的UCP2-866G/A基因型分布,并分析各基因型与胰岛功能、代谢参数的差异性.结果DM的AA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NDM(32.2%vs15.8%,χ2=6.526,P<0.038).在NDM组GG型携带者空腹C肽(FCP)水平高于AA和GG组(两两比较分别为t=2.99,P=0.005和t=2.229,P=0.03);在DM各基因型之间FCP和餐后2小时C肽(2hCP)情况与NDM对照相似,各基因型混和餐刺激后2hCP差异更加明显.结论为UCP2-866G/A基因多态性与大连地区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该基因多态性主要影响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重症、危重症常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细胞因子风暴说、正反馈说、促炎/抗炎因子平衡说等.本文根据免疫系统由固有性免疫与适应性免疫两部分组成及固有性免疫→抗原提呈→适应性免疫构成一个完整的免疫网络的已知理论,结合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观点对手足口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免疫学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提出了“固有免疫代偿/失代偿”新学说.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研究旨在探讨失独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潜在类别及相关因素,分析不同类别失独父母心理韧性的差异。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CL-5)、心理韧性量表对385名失独父母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失独父母PTSD症状存在三种潜在类别:PTSD高症状组(30%)、PTSD中度症状组(38%)、PTSD低症状组(32%)。(2)相比PTSD低症状组而言,PTSD高或中度症状组有显著的年龄和失独年限效应,PTSD高症状组中年龄≤60岁、失独年限<10年的人群所占比例较高;PTSD中度症状组的年龄≤60岁的人群所占比例更高。(3)PTSD高症状组心理韧性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应及时关注和干预小于60岁、失独年限<10年和低心理韧性的失独群体。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研究旨在探讨失独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潜在类别及相关因素,分析不同类别失独父母心理韧性的差异。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CL-5)、心理韧性量表对385名失独父母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失独父母PTSD症状存在三种潜在类别:PTSD高症状组(30%)、PTSD中度症状组(38%)、PTSD低症状组(32%)。(2)相比PTSD低症状组而言,PTSD高或中度症状组有显著的年龄和失独年限效应,PTSD高症状组中年龄≤60岁、失独年限<10年的人群所占比例较高;PTSD中度症状组的年龄≤60岁的人群所占比例更高。(3)PTSD高症状组心理韧性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应及时关注和干预小于60岁、失独年限<10年和低心理韧性的失独群体。  相似文献   

13.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必要条件,而HPV DNA与宿主基因组的整合及由此导致的E2基因断裂可能是宫颈癌致癌机制的关键。本文将从HPV感染、病毒基因组与宿主染色体整合及宫颈癌的演变历程中以哲学视角思考HPV DNA整合、E2基因缺失及宫颈癌演变的辩证关系,以期更好地解读宫颈癌发病原理并最终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症候群,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胃及十二指肠的高敏感、胃肠运动障碍、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症状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不适、疼痛、早饱、腹胀等。目前FD的诊断以罗马Ⅲ为标准,即无可以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包括内镜),诊断前症状至少出现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下1点或1点以上: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治疗以去除诱因及对症治疗为主,包括避免劳累及精神紧张,应用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根除H.pylori、西甲硅油乳剂、抗抑郁及中药等。  相似文献   

15.
涂冬波  张心  蔡艳  戴海琦 《心理科学》2014,37(1):205-211
本文将IRT常用资料-模型拟合检验统计量χ^2和G^2引入认知诊断领域,具体讨论了这两个统计量在认知诊断资料-模型拟合检验的可行性及其侦查效果,并讨论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为研究者及实际应用者在认知诊断资料模型拟合检验中提供借鉴及方法学支持。研究发现:(1)χ^2和G^2统计量在认知诊断资料-模型拟合检验中,犯Ⅰ类错误和Ⅱ错误概率均小于5%,表明χ^2和G^2统计量均能有效地侦查项目失拟情况,均可用于认知诊断中的资料-模型拟合检验。(2)测验长度、被试样本容量、认知属性个数等因素均会影响χ^2和G^2统计量的侦查效果。(3)就所犯两类错误率而言,χ^2统计量优于G^2统计量。(4)两统计量均能有效地侦查出项目因属性被错误标定而导致的失拟,因而它们在侦查属性错误标定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针对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综合运用心理测评、深度访谈、脑事件相关电位、心率变异性等多层面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系统、深入研究网络问题的成因、病理心理机制、评估方法及心理干预方法等多项课题。依据得到的人群调查数据、网络成瘾者的心理测量结果、脑电与心电的生理心理学数据,同时结合临床干预疗效评估,提出研究结论:(1)使用谱系概念对中国青少年网络使用问题进行分型,并制定分型标准与评估方法;(2)从青少年心理发展角度分析了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提出“失补偿”假说揭示网络成瘾形成过程;(3)提出“注意功能易化机制”从脑功能水平揭示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4)制定“系统补偿综合心理干预”方案,包括团体、家庭、个体及家长干预等多项心理治疗方案,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实效  相似文献   

17.
从基因的非优分析肿瘤的发生和转归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重庆630038)张庆玲导师王志新基因是细胞生长分化调控的基本单位。肿瘤的发生转归归根于基因的改变,包括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和抗转移基因变化等。癌基因是细胞正常生长发育、信息传导的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关于特应性皮炎(AD)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迅速,目前研究认为AD发病主要是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应答异常和环境因素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学研究证实,皮肤屏障功能相关基因和免疫应答及其调控基因参与AD发病。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是皮肤激发和维持AD炎症的重要原因。在皮肤屏障受损的基础上,外源过敏原和微生物就很容易透过角质层进入表皮和真皮,进而引发免疫应答。AD瘙痒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还不清楚,除外组胺,其他的炎症介质和致痒原等也参与介导了瘙痒发生。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存在胆碱能假说、β-淀粉样肽假说、基因假说、营养因子假说、有害网络假说等,但尚无一种假说能较完整地解释AD的发病机制,所以AD的临床治疗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首先回顾了领导-部属交换的定义及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然后,从双向、社会交换、跨文化和交换网络视角,论述了中国企业的领导-部属交换对领导和部属工作结果的双向影响机制研究:(1)从领导和部属双向视角,研究领导-部属交换对领导和部属工作结果的影响作用;(2)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探索领导-部属交换分别对领导和部属产生影响作用的内在过程和机制;(3)从跨文化和交换网络视角,考察中国企业的领导-部属交换对领导和部属产生影响作用的个体和组织条件。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研究假设。最后,指出了领导-部属交换对领导和部属工作结果的双向影响机制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