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泽华先生《我在"文革"中的思想历程》以及陈定学先生《〈矛盾论〉是毛泽东的原创吗?》两篇文章对《矛盾论》是否毛泽东原创提出了一系列质疑,对此,本文具体考察了《矛盾论》与苏联30年代哲学教科书、李达《社会学大纲》、艾思奇《研究提纲》的关系以及《矛盾论》在收入毛选时的编撰情况,指出毛泽东是《矛盾论》的唯一作者、原创者。  相似文献   

2.
李达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巴黎手稿》的研究者。在1935年和1937年版的《社会学大纲》中,他敏锐地觉察到当时刊行不久的《巴黎手稿》的理论价值,率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视域来引用、分析和评介它。可以说,正因为受到《巴黎手稿》相关思想的激发和影响,李达方得以在《社会学大纲》中用"实践唯物论"来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而相对完整而准确地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此外,他还在《社会学大纲》中开展了将《巴黎手稿》与《巴黎笔记》综合起来加以考察的最初尝试,这在《巴黎手稿》接受史上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哲学研究》发表的毛泽东同志给李达同志的三封信,不仅反映出毛泽东同志和李达同志的深挚友谊,而且饱含着毛泽东同志对哲学研究工作的亲切关怀。李达同志是我衷心尊敬的学长。早在三十年代初,我们都在当时的北平大学法学院任教,他教授社会学大纲,我讲授现代思想等课程。在我们共同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中,他曾给予我很多的帮助。抗日战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大纲》是李达的代表作之一,1937年5月公开出版后,李达曾将此书寄给当时正在延安的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不仅十分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书,写了详细的眉批,而且还向延安哲学研究会和抗日军政大学推荐,指出:“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高度赞扬了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贡献,热情  相似文献   

5.
臧峰宇 《哲学研究》2015,(2):12-17,127
1932年出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引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对苏联哲学产生了深刻触动,也为20世纪80年代处于思想解放中的中国学界所热议。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凸显了该文本的启蒙意义,却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由此开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马克思将该文本命名为"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并留下了9册《巴黎笔记》。他在由这两组文本群构成的《巴黎手稿》中实现了政治哲学研究路径的转变,生成了研究政治问题的经济学一哲学语境。  相似文献   

6.
王炯华同志:《哲学研究》编辑部转来您的《对<马克思主义哲苑的奇葩>一文的两点意见》,非常感谢您对拙文提出的“补正”。李达的《社会学大纲》是一部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它在中国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作用不容忽视。目前哲学界对这部著作的研究还很不够,象毛泽东所说的“看了十遍”者甚少,比如我就没有。但是,也想说明一下,拙文对《社会学大纲》  相似文献   

7.
《现代戏剧发展史》是卢卡奇在"戏剧青年"时期的代表作,他在这里使用了与"异化"(Entfremdung)相关的一揽子概念,如客体化(Objektivierung)、对象化(Gegenstandlichung)、物象化(Versachlichung)等。本文主要探讨其中的物象化概念,认为该概念的使用可部分投射出这一时期的卢卡奇是如何从其康德化时期借助于齐美尔《货币哲学》的"方法论眼镜"去观察马克思的。对于其间思想关系的发生史探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澄清关于异化概念群中诸概念之间的异同关系,也可借卢卡奇早期(特别是1900-1910年代)思想的补充性研究以期"恢复"卢卡奇思想全貌,从而对他在广义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更合理、可靠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8.
李达同志生前主持编写的《唯物辩证法大纲》一书,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概括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联系当时的思想战线实际,批判了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9.
四、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的新探索1961年,毛泽东嘱咐李达编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1965年,毛泽东在阅读李达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内部讨论稿)①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辩证法体系,否定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把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并列的形式,明确指出:旧哲学传下来的几个规律并列的方法不妥;同时,在其中的两种发展观互相对  相似文献   

10.
1947年,李达在湖南大学冒着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的危险,强忍病痛完成了《法理学大纲》的写作工作。在该书中,他论述了法理学的对象、任务和范围,阐述了法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法理学的三个基本问题,评析了法理学各流派,考察了法理学与哲学的关系。《法理学大纲》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将法理学研究奠基于唯物史观之上;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对法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将法理学研究与中国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法理学大纲》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目的,并指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研究路径,提出了密切联系中国实际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方法论原则,建构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有的文献,李达并不像其他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一样,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的结合,他似乎有意地把这类问题悬置在一旁。本文试图通过呈现李达在不同时期内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特殊态度,来解释这一"悬置"的真正原因——对李达而言,如何从政治革命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社会主义,要远比如何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为中国古代哲学寻求一席之位,具有更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也即,对待我们自己的传统,重要的不是一味地保有和辩护,而是一场彻底的变革,是顺应整个社会历史过程的一次改造。  相似文献   

12.
<正>一李达先生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这双重身份在李达先生身上是内在统一的。可以说,正因为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所以他才成其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那么,应该怎样理解李达先生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概念上,李达把实践理解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冯契把实践理解为"要求自由"的活动。基于对实践观的理解,李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为"实践唯物论",而冯契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李达侧重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阐发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冯契侧重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来阐发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和冯契都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视域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14.
庄福龄  张琳 《学海》2001,33(1):15-20
张闻天在苏联于20世纪20年代末写作的《哲学战线上的当前分歧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任务》这篇哲学论文中,对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机械论者进行了批驳,从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1)批判机械论"取消哲学"的错误观点,肯定了哲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权利;(2)区分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机械论辩证法,阐述了辩证法的实质,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辩证法和逻辑的一致性;(3)批判了机械论者的"还原"论基础,批驳了哲学虚无主义;(4)从哲学党性原则的高度,指出了当时哲学战线的实质和斗争的复杂性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者所面临的任务.这篇论文鲜明地坚持哲学党性原则,坚持列宁哲学思想,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历史地评价这篇论文和张闻天同志的哲学思想,肯定它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同当时理论战线的实际状况相符合的.这对于我们在跨世纪的今天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刻苦地钻研理论,勇敢地实践理论,反复地思考理论,坚定地推进理论,有着特别的启示和激励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达研究中的一大误解是认为李达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误解既没有直接的文本依据,又缺乏有力的推论,混淆了不同概念。实际上,从李达的自述、他的学术思想以及长期以来人们的评价来看,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深远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和学术思想。李达之所以在学术研究中很少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且从科学主义的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他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同时尽可能排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明 《学海》2014,(6):11-15
通过将《矛盾论》与苏联教科书或其他哲学著作进行简单地"逐字逐句"的形式对照研究,认为字面上"雷同"的对比结果是可以直接占有的"证据",从而将《矛盾论》判定为"抄袭"的做法,一方面犯了"过度还原"与"化约主义"的错误;另一方面也陷进了所谓"证据的陷阱",甚至是"无证据的主观臆想"之中。所以,必须摒弃"直接阅读"模式的限制,运用"症候阅读"方法面对"证据",寻求出表层"符码"背后的深层问题域,从而达至新的理论生产式。在"直接阅读"模式支撑下对《矛盾论》进行简单的"形式对照"研究,其遮蔽了堆积而成"符码"背后的深层内容,即《矛盾论》的真实写作意图、理论旨趣及其内在本质精神等,而仅仅拘泥于概念、字句和表述方式等表象内容"雷同"地争论之中,从而人为混淆以《矛盾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质性差别。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1937年是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一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发表了一系列讲演,主要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这些讲演记录的部分原稿经修订后最终以论文形式发表,并在1949年后奠定了中国官方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这些哲学论文  相似文献   

18.
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一书,是20世纪20年代唯物史观在中国大规模传播的重要成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蔡和森吸取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拉法格著《财产及其起源》的基本思想,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通过考察家庭、财产、国家的起源与进化,对唯物史观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介绍和阐发。蔡和森的这一工作,开辟了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及其中国化的人类学古史研究方向,深刻影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开展,对于唯物史观中国化具有历史的意义和现时代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上海哲学学会为纪念艾思奇同志逝世20周年,在1986年3月21日召开了学术座谈会。社联名誉主席夏征农参加了会议。他说:三十年代我曾与艾思奇在上海同住一个房间,他有学问,又有好的人品。他使哲学从书斋里走出来,用通俗的语言传播给群众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天面临马克思主义伟大的发展时期,需要扎扎实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并拿到实践中去,分析研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回答今天的现实,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希望青年担负起这个责任。蔡尚思教授说:《大众哲学》是空前的创造,有述有作。哲学为群众掌握才能起到哲学的作用。知名哲学家胡曲园、陈硅如撰写了题为《艾  相似文献   

20.
2016年7月22—24日在辽宁丹东举行,由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辽宁省哲学学会联合主办。共有7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发展和创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与当代中国现实重大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会议认为,哲学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适应时代要求基础上用发展的理念对世界、人生、历史进行崭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建构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逻辑相印证的形而上学样式;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创建要处理好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理论、实践、文化之间的关联;哲学的创新发展应当回到生活世界去寻找意义的前提;《资本论》是21世纪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