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摘     
对道教教义现代阐释的思考张继禹在2007年第6期《中国道教》上发表文章《道教思想四论——关于道教教义现代阐释的思考》。作者提出道教思想四论:一是道神一元论,重在梳理道教教义中的尊道与敬神即道教信仰的问题;二是道物依成论,重在梳理本体之道与万殊各异的个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三是生道合一论,重在梳理和论述关于道教生命价值观的问题;四是道俗圆融论,重在梳理道教入世济世与追求神仙超越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民族和宗教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就民族道德与宗教道德的相互关系而言,两者不仅相互联系,也相互作用;就民族道德与宗教道德各自的特点而言,民族道德重在自律,宗教道德重在他律。  相似文献   

3.
《理学学术丛书》,向世陵主编,全套5册,2011年1月,长春人民出版社出版。宋明理学研究,需要全面地把握,重在理清理学自身发展与围绕它的学术的相互关系。即便是理学学术自身,亦需要站在理学之外才能看得更为清晰。本套《丛书》即重在  相似文献   

4.
“参究念佛”是否为“禅净双修”法门,古来佛教大德多有争论。憨山德清主张“参究念佛”即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净归禅。蔼益智旭则认为“参究念佛”只是禅宗法门,非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禅归净。  相似文献   

5.
《周礼·地官》言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则六艺乃古代学校教育所设之科目无可置疑。六艺中的礼、乐重在伦理的培养及情意的陶冶,射、御重在体能的训练及技艺的精熟,书、数重在知识的获取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各自的属性虽不同,但彼此相关。六艺的教学特色有三:文事与武备兼具,道德与知识、技艺并重,身心交融、人我互动。六艺教学合乎五育并进的全人教育,可作为我们今日的取法之资。  相似文献   

6.
最近由九江市发起举办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庐山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全国部分省、市文明办的领导,企业家、专家和学者。与会者围绕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1.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与会同志认为党的十四大提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  相似文献   

7.
民族和宗教虽然没有必然联系,但二者之间却又联系得非常密切。这看起来很矛盾,却是事实。脱离开民族实体去看待宗教是不对的;完全从民族的角度去看待宗教亦是不对的。就民族道德与宗教道德的相互关系而言,民族道德与宗教道德不仅相互联系,也相互作用;就民族道德与宗教道德各自的特点而言,民族道德重在自律,宗教道德重在他律。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群房颤发病率高,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大,又是抗凝治疗导致出血的高危人群,因此要大胆地选择华法林抗凝治疗,并小心地严密监测INR值(1.6~2.5),严格控制其他出血危险因素.老年房颤心律失常的治疗重在个体化,重在改善症状,首选控制心室率;发作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药物不能满意地控制心室率时才选择复律治疗;症状明显而药物疗效欠佳患者可选择导管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科举,即分科举人,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隋炀帝时设置明经、进士二科,明经科重在经义,进士科重在试策,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唐承隋制但又有所改变,明经考试重帖经墨义,进士考试则注重诗赋。明经科只要熟读经传便可以考中,进士科则需要具备相当的文学才能,所以进士及第很受人推重,"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另外,由于进士科  相似文献   

10.
新书推荐     
正生态文明研究有三个重要且相互关联的问题必须做出解答:一是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二是要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三是怎样去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六章》正是从六个方面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的。这六个方面分别是: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展的评价与反思;如何认识生态危机;关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重在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重在建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重在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该著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诸多观点和见解,诸如对绿色发展理念基本内涵及其内在结构的看法,对生态文明历史定位、本质特征和一般特征的看法,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动力整合机制的看法等均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是19世纪儒家经典英译的主体,也是西方世界孔子与儒经形象的主要制造者。考察该时期主要新教传教士译者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认识与评价,可知,他们对孔子和儒经的认识,始之于好奇,继之以批评,最后走上"补儒"的道路。早期的译者虽认可儒家的某些实践智慧,但重在辟儒,故着眼于耶儒的差异而好作批判;后期的译者不否定早期译者的批判,但重在补儒,故留心于耶儒会通而多表同情。其间的差异则是他们传教策略转变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庄子通过对畸人形象的塑造,提出了这样一个思想:外形不足贵,真正值得我们追求的应当是内在的大德,一个人只要有超出常人的大德,形体上的残缺和丑陋也会被人遗忘,甚至产生畸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这就是所谓“形残德全”的观念.庄子这一观念对于中国后来的文学与书法等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文学重在追求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还是书法艺术重在追求气韵生动和神采韵味,都可以看作是在庄子“形残德全”观念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广东1994年精神文明建设具体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三点看法:一、必须以立为本,重在建设;二、必须虚功实做,由软交硬;三、必须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14.
王军 《美与时代》2006,(9):67-69
创意素描教学重在"创造能力"的培养."创意"可以天马行空,但教学并非无迹可循,同样也有着可资借鉴的"新传统"形制模式供我们作教学参考,有着适用于艺术教育的规律可资遵循.  相似文献   

15.
水粉静物写生教学的独特方式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引导式教学重在打开思路,活学活用,良性循环;自学式教学讲求临摹体会,吸取精华,为我所用;各个击破解决法要求由浅入深、化繁为简;规律式教学强调定性学习方法,科学安排教学。  相似文献   

16.
许为勤 《世界哲学》2006,(4):106-108
多卷本学术版《西方哲学史》的写作,本着“哲学即哲学史”的基本见地,不作哲学编年史式的介绍,而重在理解各种哲学思想的内在理路以及各种哲学思想之间在理路上的关系,主张将哲学回到第一哲学的层面来思考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以和谐社会为视角建设和谐文化,重在突出"和谐"二字.实现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应有功能与地位.  相似文献   

18.
马一浮与梁漱溟、熊十力被誉为现代中国的三大儒,他们三人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继往圣,开绝学,是他们三人共同的信念。然而他们的思想方法,理论结构又各不相同。后人有“马重在‘尊德性’,熊重在‘道问学’”之说(杨玉清:《关于熊十力》,《玄圃论学集》)。这个说法大体上符合事实。马一浮生前对熊十力、梁漱澳有过评论,他评梁漱澳“只重事功而忽视心性根源”。评熊十力“骛于辩说而忽于躬行”(梁培宽《先父梁漱漠与马一浮先生》,《中国当代理学大师马一浮》)。从这些评论中可以体味出,马的思想路确乎是重在“等德性”,他…  相似文献   

19.
方东美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终生致力于世界文化“共命慧”的会通与中国哲学传统的现代重建。方东美晚年运用现代哲学方法,对华严宗哲学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与重构,开创了新的研究范式。方东美称华严宗哲学为“广大和谐的哲学”,是最能体现佛教圆融特色和广大和谐精神的哲学体系,是其诸宗师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等先后于宗教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后设或超越的哲学体系,其实质为一套有机主义的和谐哲学思想。一方东美对佛学的研究,与通常的以哲学史的方法重在把握史料有所不同,他是以哲学家的眼光,重在把握原典的内在思想…  相似文献   

20.
体用论在邵雍哲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邵雍思想的特色所在。邵雍的体用论与哲学史上常见的内与外、基础与表现意义上的体用论颇有不同,代表了另外一种较为陌生的思想传统。此种体用论的直接来源是邵雍之父邵古的声音之学,体用概念是邵雍对声音之学特有的全用概念所作的哲学抽象。其更为久远的渊源则是发端于汉末曹魏之际的“形质论”的体用论传统。此种传统重在分析物理,与在佛教影响下形成的重在分析性理、空理与天理的“本体论”的体用论传统恰相对立。邵雍“观物”的哲学宗旨,与其“形质论”的取向内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