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闭合需要(NFCC)与预期后悔(AR)对个体职业决策过程的影响。基于两种预期后悔启动方式,采用2(高NFCC,低NFCC)×2(不启动AR,启动AR)的两因素被试间设计完成了两个单独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NFCC个体的职业决策过程存在显著差异,NFCC高的个体付出的认知努力更少;(2)预期后悔显著影响个体的职业决策过程,启动预期后悔条件下个体表现出更为谨慎的决策过程;(3)预期后悔能有效缓冲高NFCC个体的认知闭合过程。  相似文献   

2.
杨骏 《心理科学》2013,36(6):1435-1440
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风险偏好如何影响信息加工过程;同时呈现信息的完整性是否影响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以31名正在求职的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他们在信息板上进行职业决策的信息加工过程。结果显示:(1) 低风险偏好者比高风险偏好者更关注与概率相关的线索;(2) 当信息不完整时,个体在决策中增加了对概率相关线索的关注;(3) 信息完整性对个体决策信息加工过程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眼跳任务中的偏心距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完全被试内设计,控制了眼跳任务类型(朝向眼跳、反向眼跳)和目标偏心距水平,考察了大学生在两种眼跳任务中的偏心距效应,即目标刺激相对于屏幕中心的距离对于眼跳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反向眼跳任务中的首次眼跳方向错误率显著高于朝向眼跳,眼跳潜伏期也显著较长.(2)在朝向和反向眼跳过程中,都出现了目标的偏心距效应,即随着目标偏心距的增大,眼跳潜伏期缩短,眼跳落点视角增大.  相似文献   

4.
现代二语习得研究中,研究者们对于情感因素越来越重视,因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情感因素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策略就应根据情感因素的影响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旨在分析这些情感因素对儿童学习外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机制及实验范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平  李英武 《心理科学》2005,28(5):1159-1161
近年,情绪对于人类认知过程的作用正逐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备受关注,相继产生了多种情绪与决策的相关理论。本文旨在对现有的国外情绪与决策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同时对其影响机制和实验范式的演化及发展趋势进行概要性展望,以期为未来情绪与决策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对于中文字体设计的发展更是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首先对于书法艺术的特点进行了相关的阐述,然后从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以及海报设计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书法艺术在中文字体设计中的应用,旨在为字体设计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结合企业人员选拔的递进环节,按照简历筛选、面试评分、最终决策三个逻辑层面设计实验:实验1,采用2×2×2混合设计,探讨无偏见证明及自我监控水平对招聘中相貌偏见的影响;实验2,采用2×2实验设计,考察认知风格对面试评分的影响,试图揭示面试评分中晕轮效应的发生机制;实验3.采用2×2设计,试图探讨不同内隐人格观的评委对框架效应的识别.本研究旨在揭示内隐认知对人员选拔决策过程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
前言本研究旨在探索:(1)初中学生关系概括能力的特点;(2)汉族的初中学生和少数民族的初中学生在关系概括能力上的差异。我们认为,进行此项研究(特别是在不同民族间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了解我国儿童思维能力的基  相似文献   

9.
其它可能原因对于因果共变信息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清芬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04,27(2):267-270
研究使用相继呈现信息的方法控制了被试获得信息的顺序,将其它可能原因在因果判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分离了出来,并按照其对不同共变信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其它可能原因会影响到被试利用因果共变信息而进行的因果推断。(2)其它可能原因与待判断原因共同存在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它可能原因所起到的作用。(3)其它可能原因对于不同共变信息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周清 《心理学报》1988,21(1):94-101
视觉短时存贮(STVS)的时间特性已得到广泛研究。本文采用G.Sperling首创的部分报告方法,对STVS的一些空间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一研究了视觉信息的空间广度和密度对于STVS的影响。实验二研究了STVS中的参照系问题。结果表明:(一)信息广度对STVS没有影响,而信息密度的增加对STVS有负影响。(二)视网膜参照系是STVS最基本的参照系,空间参照系只在特定条件下才起作用。文中对这些结果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1.
时间、目的与行为特征对群体决策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玉波  沈德灿 《心理科学》2000,23(2):172-174
96名大学生,4人一组,参加了评价警察行为的决策实验.研究采用2×2×2(时间×目的×行为特征)因子式设计,旨在分析时间、目的和行为特征如何对中国人群体决策行为产生影响.结果表明,决策群体在行为记忆上的准确性优于成员个体,但群体的决策标准比个体冒险;时间、目的及行为特征影响群体决策的绩效.结论支持了"互补性假设"及K R Murplhy对时间与目的之间交互作用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企业在设计和生产产品时,将产品进行透明化处理。本文探讨了产品透明性对消费者品牌感知的影响。通过5个实验,本研究发现:透明性设计会使消费者产生更强的品牌创新性感知,而非透明性设计会使消费者产生更强的品牌可靠性感知;在上述过程中,趣味性和厚重感分别起着中介作用。本文还发现了上述路径的边界条件。对于非典型产品(相对于典型产品),透明性对品牌创新性感知的效应消失;对于轻质诉求产品(相对于控制组),透明性对品牌可靠性感知的影响消失。最后,本文还发现促进定向个体更偏好透明设计的品牌,预防定向个体更偏好非透明设计的品牌。本文对企业产品外观的选择和品牌策略的打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内近些年来对于汉语字词概念的研究颇多,但对于儿童乃至成人是怎样感知汉语字词的,即人们认知汉语字词经过了怎样一个过程研究甚少.国外曾有人提出,感知字词是通过结构模式进行的.它对于感知汉语字词是否也适用?本研究将对此问题进行讨论.二、研究方法(一)被试选自小学三、五年级和初二年级学生.每年级20名,男女各半.要求被试视力正常.  相似文献   

14.
杜晓梦  赵占波  崔晓 《心理学报》2015,47(4):555-568
对于新产品推出的成功与否, 较早采用者的评论和建议的影响相当巨大,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评论效价(正面评论/负面评论)、新产品类型(渐进性新产品/革新性新产品)和调节定向(促进定向/防御定向)对新产品在线评论有用性的影响。实验1设计为2(新产品类型:渐进性新产品/革新性新产品)×2(评论效价:正面/负面)的组间操控设计, 结果表明:相对于渐进性新产品, 负面评论对革新性新产品的有用性更高, 正面评论对渐进性新产品和革新性新产品的有用性差异不显著。实验2设计为2(新产品类型:渐进性新产品/革新性新产品)×2(评论效价:正面/负面)×2(调节定向:促进/防御)的组间操控设计, 结果表明:促进定向的个体认为正负面评论有用性差异不大, 而防御定向的个体认为负面评论有用性显著高于正面评论; 对于促进定向的个体来说, 新产品类型对于评论效价对评论有用性的影响有调节作用, 而对于防御定向的个体来说, 新产品类型的这种调节作用则不存在。  相似文献   

15.
魏华  汪涛  周宗奎  冯文婷  丁倩 《心理学报》2016,(11):1479-1488
品牌名称是重要的品牌资产,在传递品牌价值、构建品牌形象和凸显品牌特征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以往研究发现,品牌名称的语义特征和语音特征都会对消费者知觉和偏好产生影响,但少有研究考察品牌名称语音特征中叠音的作用。本研究将从婴儿图式的角度,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通过4个实验考察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知觉和偏好的影响,并检验元音特征和产品类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与非叠音品牌名称相比,叠音品牌名称会让消费者觉得该品牌更像婴儿,进而感觉该品牌更加温暖,但是能力更低。(2)叠音对于消费者温暖知觉的影响受到元音特征的调节。当品牌名称中含有前元音时,叠音对于温暖知觉的影响会削弱。(3)叠音对于消费者偏好的影响受到产品类型的调节。对于享乐型产品,消费者更偏好叠音品牌名称;对于实用型产品,消费者更偏好非叠音品牌名称。本文为品牌名称的设计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丰富了婴儿图式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6.
工业设计中的“绿色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绿色设计(Green Design)就是在设计阶段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开放监控冥想(Open Monitoring Meditation,OM)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研究者对它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其它冥想,特别是与聚焦注意冥想(Focus Attention Meditation,FA)相比较,OM具有明显的差异。OM似乎对某些认知过程(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以及疼痛和焦虑的缓解具有优势,而对注意力的影响结果并不一致。脑电波、功能定位以及脑功能关联性方面的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开放监控冥想过程中的脑神经机制,但是这种冥想对于默认网络的影响效果表现出不一致性。另外,研究中使用的OM训练方法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尤其是注意的起点是否从呼吸开始,以及是否需要保持注意两个方面。这些结果需要今后的研究使用更加标准化的方法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8.
旨在从实证角度对中小学生数学学习粗心现象与注意能力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据此进行干预训练.研究一通过SART任务和Flanker任务,考察了粗心型和细心型学生在持续性注意和选择性注意方面的差异.研究二通过对粗心型学生进行自我解释训练,探讨该方法在矫正粗心现象中的实际效用.结果显示:(1)细心型学生在选择性注意上显著优于粗心型学生,但在持续性注意方面并无显著差异;(2)自我解释训练对于克服数学学习中的粗心现象具有一定效果,但与传统方法相比并无显著优势.这表明,难以抑制无关刺激的干扰是导致粗心的重要原因,短期的自我解释训练并不能显著提高粗心型学生的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19.
李阳崔鹏  吴明证 《心理科学》2022,45(6):1436-1442
本研究旨在探究智能机器的道德决策速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人们对其的信任程度。研究分别以智能机器与人类为道德决策主体,采用2(决策速度)×2(决策内容)的被试间设计进行研究发现,对于智能机器和人类,道德性决策均会使人们对其信任,而快速道德决策提高了人们对智能机器的信任程度;此外,研究发现能力感知是智能机器道德决策速度影响人们对其信任程度的中介机制。研究表明人们对智能机器与人类的道德决策速度知觉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彭芬 《世界哲学》2008,(2):109-112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是美国20世纪的神学政治哲学家.他的大量著述在当今的神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这个人,国内学界关注较少,本文旨在对尼布尔的思想历程进行概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