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心灵的空间     
正我曾经帮朋友代课,带大学舞蹈系先修班的孩子,他们大概都是大一的程度。因为要代三个星期的课,我很想认识他们,所以请他们画自画像,然后准备两分钟的自我介绍。他们不是美术系的学生,当然自画像画得不是很好,我的目的也不是要他们画得好,只是希望他们可以在镜子里看看自己。课后,好多学生告诉我,这是他第一次透过镜子好好地看自己。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好好地在镜子里看过自己,他对自己是  相似文献   

2.
很多事情不是逃避就可以解决的,很多东西不是掩饰就可以抹去的。没有谁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就算你再圆滑。在利益的冲突下也不可能将一切做到皆大欢喜,总会有人受伤。当出现矛盾,需要取舍时,我们一定得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该舍的哪怕痛也要舍掉。若心存侥幸,也许最后原本想留下的却已回不来了。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这样的修行者,他说他修行是为了逃避现实,逃避现实中的喧嚣、嘈杂和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五十年的老夫妻,都很喜欢吃鱼,每次吃鱼时妻子都会把鱼头夹给丈夫,丈夫会把鱼尾夹给妻子,他们相敬如宾的过了五十年,生活很美满,孩子们也一致以为父亲喜欢吃鱼头,母亲喜欢吃鱼尾,但是在他们结婚五十年纪念日时,当孩子将鱼尾夹给母亲时,她说到能不能让我吃一次鱼头,那时大家才知道原来母亲最欢吃鱼头,而有趣的是,那时父亲也说他实际上最喜欢吃鱼尾,结果是一片愕然。由此我们可以推想一下:原来一直以为互相了解的人中到底有多少是自以为是呢?百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少见啊!这里的老夫妻夫疑都是奉献型,将自己最喜欢的送给对方,他们的生活在别人看来也是幸福的,但缺乏了沟通,这样的爱也许是盲目的,也许是错误的,也许是一种负担,不是吗?  相似文献   

4.
德国19世纪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在他的著作中,尤其是《论女人》和《性爱的形而上学》两文中,几乎把女人骂得“体无完肤”,说“女人是弱者”、说“女人既愚蠢又浅见,终其一生,她们的思想和智慧只介于成人和小孩之间”,说“女人完全可以和有肝脏而缺少胆囊的生物相比拟”,甚至说“女人完全是为了男性的弱点和愚蠢而产生的”。 为什么叔本华会如此恨女人呢?这不仅与他天生的孤僻、厌世、悲观的性格有关,更主要的是与他一生中交往的女性有关。他关于女人的“哲学”就是以他自身  相似文献   

5.
厚道     
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风范,在中国叫作“厚道”。厚道不是方法,虽然也可以当方法训练自己。它是人的本性。厚道之干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如果美德分为显性与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叔本华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作为唯意志论的开山鼻祖,叔本华以他独特的思想打破了黑格尔哲学的垄断,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柏拉图说:“天才常常具有道德上的弱点:软弱、卑鄙,甚至品行败坏。”谁也不能否认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广泛影响,他的崇拜者甚至称他为“超  相似文献   

7.
王智老师。您好!我爱上网,有很多网友。他们说的一切我都愿意相信是真的,因为我自己是在用真诚和他们交流,我觉得他们也是这样的。我以前是个文静内秀的女孩,可能是因为上网上多的缘故,现在我变得直率大胆又滑头。每次去聊天室聊天,不到三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一个男人请我吃饭或是喝咖啡,但这些都不是我的目的,也不是我提出来说要和他见面的。我越是回避,他们对我越是神往,就越想见我。这样我就觉得自己很有魅力,我发了我的相片给一些网友看,他们都说我长得很漂亮(其实我自己觉得我长得还比较耐看,但不属于漂亮的那种)。  相似文献   

8.
叔本华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他从欧洲哲学自身的问题出发,在印度思想的影响下,以自己的方式改造了由"德国古典哲学"推进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从而使他的哲学具有视角转换的意义。在充分肯定康德对"现象"与"本体"的划分之后,叔本华指出"现象"是"意志"的表现,要受到"意志"的支配;但"意志"作为世界的"本体",又是一切痛苦的源泉。在把握理念世界的问题上,叔本华一反黑格尔以逻辑和概念为标记的科学性方式,主张用直观方式。因此,在叔本华那里,知识不是"建构"性的,而是"解构"性的;理念不是不可知的"思想体",而是"存在体",是一个摆脱"意志"的"避难所"。叔本华哲学或许告诉我们,欧洲哲学的理念论传统有可能"制衡"东方非理性意义上的神秘"意志"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但却不可能成为克服"意志"的"武器"。  相似文献   

9.
她不是真的小蜜蜂,他也不是真的小蟋蟀。但他们是真的生命。他们为自己的真实身份痛苦,他们给自己起这样的名字表明他们希望转世当蜜蜂和蟋蟀。小蜜蜂和小蟋蟀是一个小时之前认识的,同病相怜使他们立即成为朋友。  相似文献   

10.
自知者明     
正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古希腊神庙也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叔本华认为,人有很多器官,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需要,当需要满足后又产生新的需要,所以人的需要永远不会满足。他认为当人的某种需要被暂时满足后,会有一时的幸福感,但这种幸福感会转瞬即逝,人便陷入痛苦和  相似文献   

11.
正刘强东说,他根本不知道太太漂亮,"我脸盲";马云说,"我人生最大的错误是创立阿里巴巴",是真的很后悔;首富过的王健林在年会上唱"一无所有";网易CEO丁磊说,做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挣钱只是个顺便的事情"……我相信,当时他们说的唱的都是真的情绪,至于内容,可以相信也可以一笑而过。不过,情绪有时比内容更重要,就好像你不说的也许比你说的更真实。李嘉诚戴的是400美元的手表,他说,若是戴10万元的,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早上起来心情若好,尽管工作繁重、生活琐碎,这一天也会过得很开心。反之,如果情绪不佳,即使再有趣的事情,他也会觉得无聊透顶。好情绪就像"发电机",它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快乐,让人们满怀信心地过好每一  相似文献   

13.
林志华 《天风》2003,(8):10-11
经文:约12:32-34 主耶稣是神,是基督,是弥赛亚。这里说基督是永存的,他本来不会死,不必死,也不该死,但为了世人的罪的缘故,自己甘心情愿地死了。圣经说:“他为人人尝了死味。”许多人有这种疑问:基督是永活的神,怎么能被举起呢?怎么能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呢?钉在十字架上不是很羞辱的事情吗?因为这是神的预定,  相似文献   

14.
黄幸平 《天风》2014,(7):36-37
教会里有“能者”本是件好事,他们有才干有恩赐,能把很多事情办得又快又好,大家也一个劲地夸他们“能者多劳”.可是能者多劳,往往也就“能者多累”,继而可能变成“能者多怨”,开始别人怨,后来怨自己,再后来怨别人.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我们应当思考:“能者多累”、“能者多怨”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又该如何防范或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又有一位主内的朋友,沮丧地说他再也不来教会了,果然其后再未见到他。他的理由是:刚来时觉得挺好,感到这里象一个爱的大家庭,久了便觉得越不是滋味,觉得挺复杂,有人不诚心,有人举止粗俗,有言行不一的,有拉帮结伙的,甚至有吵架动手的,于是他失望了。我明白他的心思,象他这样想的也不只他一个人,令他们不快的事情也多少存在。但是,这就象一个花园,远看花团锦簇,近看有些许杂草、败叶及病虫,但它们不能毁掉花园,在园丁的侍弄下,花园欣欣向荣,春天的脚步是挡不住的。教会也一样,进来的人并不是生  相似文献   

16.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副教授查尔斯·卡费尔德对1500名取得杰出成就的人物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他发现,这些人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而且这些特点并不是他们天生的,谁都可以学到。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这位教授的调查表明,工作上取得优秀成绩的人,所从事的大都是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干自己喜爱的工作,即使薪金不高,但能得到一种内在的满足,生活上会更愉快,事业上也会更成功。当然最终他们常常是名利双收。二、不求尽善尽美,有成果即可。许多雄心勃勃、勤奋工作的人都力求使自己的工作尽善尽美,结果工作数量少得可怜。卡费尔德说:“工作成绩优秀…  相似文献   

17.
《河北日报》的记者同志,要我谈谈有关民主作风和听取别人意见的体会。我这个人,好信不过自己,是个缺点。不过,我的确感觉到,民主好讲,意见难听。谁也知道办事情实行民主、走群众路线好,谁也知道一个人的意见通常是不如大家的意见对。知道是知道,就是碰上问题,常是对别人的意见听不进去,结果,民主、群众路线都实行得不好。为什么常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呢?细琢磨琢磨,都有一些“理由”跟着。有主观主义的人,不轻易承认自己不虚心,都是说这理由、那理由,“不是我不听取别人意见,是因为他……。”这些“理由”,实际就  相似文献   

18.
感谢主     
《天风》2020,(4)
正"感谢主"是基督徒经常会说的一句话。无论是遇到事情或是与人讲话,信徒都时常会说"感谢主";在教会中,大家听得最多的其中一句话也是"感谢主"。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有的人说这句话只是出于习惯而并不走心。不管自己说什么或别人说了什么,最后都要说一句"感谢主",去一个地方或做一件事情也会说"感谢主"。"感谢"这个词在新约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作为一个为自己所感觉到的善而赤手空拳战斗的哲学家,其处境是天然地同其他人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权利。但是想一下芝诺与伊壁鸠鲁,想一下加尔文与佩利,想一下康德与叔本华、斯宾塞与牛曼,如果不把他们看成是为了各种特殊而又片面的理想而奋斗的人,而是决定一切人应当想什么的当权者的话——那会要发生什么事情呢?讽刺家写作,能够找到比这个更为新奇的题目吗?有个故事说,一位巴丁顿老妇人企图用扫帚阻止住大西洋的潮水,  相似文献   

20.
正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