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象在化学发展的历史中出现过“燃素”概念一样,在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历史中出现过“理智直观”概念。对“燃素”的否定,宣告了氧化说取代燃素说,从而使化学研究开始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理智直观”的否定,则标志着从知性范畴到理性范畴的过渡,从而建立起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生活观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年来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生活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样式日益凸显出来,并逐渐成长为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生长点。但由于种种原因,对生活哲学的元概念“生活”在哲学意义上的反思和清理尚未完成。这与对马克思哲学观的研究息息相关。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不仅从根本上转换了哲学的主题、性质及发展方向,而且改变了哲学的存在样式。它不再以“存在”、“本质”等这些为我们所熟悉的哲学范畴来表述自身,因此,固守传统的范畴体系和话语方式,将难以从马克思著述中找到哲学的影子,更无法找到生活哲学的影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新…  相似文献   

3.
“哲学革命”和“哲学基础的转向”, 是近年来哲学界关于虚拟问题探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词组。这两个词组代表着这样一种研究倾向: 把当前关于虚拟的哲学研究视为哲学主题时代转换的标志, 其根据是: 以往的哲学学说都是在现实性范畴框架之内的哲学, 而虚拟哲学是在非现实性范畴框架之内的哲学。对此笔者难以苟同。从方法论上看这关涉到如何认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性质和马克思哲学的功能问题。在这方面, 我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确对人类哲学思维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但因此而认为哲学基础也实现了由“现实”向“虚拟”的…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存在着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倾向。简单化的表现是把具体科学中的一些新概念机械地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上。如有些教科书中常常出现“静态”、“动态”的概念,但并不是从哲学的角度来使用的,也没有说清楚与哲学的相对静止、绝对运动范畴的关系。而相对静止、绝对运动范畴不  相似文献   

5.
王振武同志认为,“反映概念不能揭示人类认识的真实情况”,“人工智能已经完全、彻底地否定了反映概念”,而把信息的选择作为认识的本质特征《认识定义新探》,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本文想仅就反映范畴的科学证明,以及它与信息的内在联系等问题,谈点看法,以作为对王文贬斥反映概念的一种基础性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张载构成哲学逻辑范畴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结构,首先,是以“气之本体”的“太虚”为其哲学的开端,“太虚”既是最一般、最抽象的规定,又蕴涵着最具体、最现实的发展。其次,将“太虚之气”以后的范畴,按照从“气本”到“气化”、从“天道”到“人道”、从客观到主观的原则,进行排列。这一安排,实际形成了三个层次:“太虚”与“天”,属“气本”范畴,是作为宇  相似文献   

7.
肖雁 《中国哲学史》2007,(2):102-107
《诗经》“德”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确立了“德”作为一个哲学和伦理范畴所特有的形上义蕴,开启了一条从形上王国通向现实人生的道路。“柔”、“惠”、“直”、“恭”、“温”、“善”等诸多道德规范和道德条目的内涵开始向“德”渗透,德性思想和意识逐渐生成。“德音”、“德行”这些颇具中国特色的哲学概念的出现,则为“德”范畴在哲学和伦理向度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这个信息(包括科学信息)爆炸已成为规律的时代,作为哲学知识观念组成部分的各个概念的命运,是千差万别的。在这些概念中,有一些有充分根据列为哲学的范畴手段,另一些则由于不能经受时间、哲学实践和方法论实践的考验,会丧失哲学意义,并会像它们引进来的时候那样轻而易举地从哲学概念体系中消失。在今天哲学的各种新概念中,“元哲学”这个概念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种特殊性,是由某些哲学家赋予“元哲学”对于未来哲学知识所起的作用决定的。不错,那些强烈要求引进元哲学概念的作者们思想上还没有统一,虽然美国出版以《元哲学》命名的专门杂志已经十五年了。还不止是杂志,可以举出许多书,它们的书名中就有《元哲学》这  相似文献   

9.
管理哲学中的“人”的范畴指的是管理中的人本身,即“管理人”。“管理人”是对管理中各个层次的人及人的各个方面的最一般的概括。在管理哲学的诸范畴中,“人”的范畴处于中心地位。首先,从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在管理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人”始终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我们可以说,每一种管理理论,都是对人的一定看法而提出来的,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辩证法也就是社会主义唯物论。它的研究,不应从概念和定义出发去推导出一整套社会主义辩证法的范畴体系,而要从实际出发去探讨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各种情况、问题、经验、教训,并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来。社会中的“活力”应是个历史范畴,它是有着特定的具体社会历史内容的。正如自然界中的“活力”反映了某种自然有机体整体对特定自然环境的关系一样,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11.
从总体上看,董仲舒哲学是辩证法而不是形而上学。董仲舒不仅认为客观世界“常动而不滞”,而且认为它及反映它的思维,概念成范畴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他比较辩证地解决了常与变、经与权的关系,而他的“百物皆有合偶”和“合而为一”的论断具有对立统一的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12.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王锐生:唯物史观与类概念“类”这个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哲学从19世纪德国古典历史哲学中继承下来的。个体与类的矛盾是它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使用类存在物、类本质、类特性等概念,借用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理论框架来形成自己的劳动异...  相似文献   

13.
试论效率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京跃 《哲学动态》2007,26(6):24-27
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要求人们用哲学的方法审视所遇到的效率(efficiency)难题。离开哲学语境,人们对符合“效率”的评价,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所言,具有随意性缺陷。英文“efficiency”一词于16世纪从拉丁文“efficientia”演变而来。在拉丁文中,效率是评价人类活动达到某种目的及其程度的功效、能力、实力、性能价值关系的一个哲学概念。17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曾强化了效率范畴的政治哲学和法哲学意义。18世纪,从亚当·斯密起,效率成为道德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范畴。19世纪,自然科学借鉴生产劳动效率定义,将“效率”作为描…  相似文献   

14.
1989年12月19日至23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首钢研究与开发公司等11个单位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承包制理论研讨会”。对于企业的“承包制理论”,我国企业界曾经召开过讨论会。这次是理论界和企业界联合起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的一次盛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之所以要承担这次会议的主要发起者之一,其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推进哲学工作者深入到改革中去,研究和探讨改革中的哲学问题。下面侧重从哲学理论的角度来反映会议讨论的内容。一、承包制中的“全民所有制”剖析代表们认为,探讨承包制理论,要从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关系范畴和所有制问题入手,同时,要首先确定概念的含义。这次会议讨论的承包制是专指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承包制。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最主要的体现。要确立承包制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地  相似文献   

15.
皮亚杰晚年的“新理论”及其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亚杰的经典认知发展理论堪称典范,但也并非尽如人意,以致20世纪60、70年代其理论经常遭受抨击。文章以对皮亚杰经典理论的批评和质疑为起点,重点介绍皮亚杰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所进行的理论建设,并试图对皮亚杰的新理论做出初步评价。作者认为,皮亚杰晚年的新理论建立在对应性、态射、范畴、转换等新的概念体系之上,并将发展视为从心理内态射到心理间态射,再到超态射的演变过程。由此,新理论强调了“水平”概念和“意义逻辑”,弱化了早期的“阶段”概念和“命题逻辑”。  相似文献   

16.
“斗争”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范畴。作为哲学范畴它不同于政治用语,包含极为广泛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从古希腊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赫拉克利特,到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再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论述过“斗争”的意义。“斗争”概念在辩证法史上的演化过程,反映了人类思维对客观事物之辩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有些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分别表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例如:“物质”作为哲学上的一大范畴,它是一切客观事物的总称,是集合概念,我们可以说“物质决定精神”。而在“水是物质”这句话中,它又是指一种具体的物质,是非集合概念。如果我们从上述两个判断推出“水决定精神”,就很可笑。  相似文献   

18.
人作为价值本身是否可能——与赖金良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突破哲学价值论研究的认识论方法框架,在新的方法论视域中重新规定作为价值哲学基石的价值范畴,赖金良先生发表了《哲学价值论研究的人学基础》(载《哲学研究》2004年第5期,以下简称赖文)等一系列颇富创见和启发的论文。赖文在把“人”和“主体”两概念作了仔细区分之后,提出“价值理论的轴心概念是‘人’”、“人既是价值的设定者同时又是价值本身”、“人以自己为价值,把自己设定为价值”等基本观点。这些观点的理论贡献在于对“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有所突破,把价值从“主体”、“主体性”、“客体”拉回到人本身,试图实现价值从人的功…  相似文献   

19.
樊浩 《哲学动态》2007,(11):56-61
伦理道德是一种理性,是关于善的价值理性,这是道德体系的重要形而上学前提之一。但是,道德形而上学体系如果仅滞留于此,那它便只能皈依于哲学的形而上学,而无法进展到道德形而上学。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特点,是由理性继续前进,使之从人的思维中逸出,具有外化为现实的品质和能力。所以,道德形而上学体系逻辑地需要完成一次重大转换,即由“理性”向“精神”的辩证运动。这一转换的方法论实质,是由现象学思辨向法哲学分析过渡。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法哲学结构,由概念的两个辩证运动过程构成:由“冲动”向“冲动的合理体系”的辩证运动;由“‘冲动…  相似文献   

20.
东德罗斯托克威廉·皮克大学“哲学和自然科学联合会”于一九七六年四月一日至二日就上述议题举行会议。会议的目的是: 一、深入地讨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关于结构的概念;阐述目前已经达到的研究水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范畴系统的发展以及这个系统在科学中的应用作出贡献; 二、考察从专门科学知识中,特别是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数学,甚至社会科学中产生的某些哲学结构概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