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京都学派哲学家田边元乃海德格尔的实存哲学在日本的接受与转化之肇始者。田边元经由消化黑格尔的辩证法及批判西田几多郎的场所论,来建构出自己以"种的逻辑"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在此过程中,海德格尔的哲学扮演着推进者的角色。相对于道元的时间性存在具有宗教体证的现实论向度,田边元的时间性存在明显停留在哲学信仰的层面,而海德格尔的时间性存在则充满了解释学现象学或此在生存论的观念论维度。道元与田边元的宗教哲学在超越论的辩证性格上,和海德格尔的实存哲学有一线之隔,但田边元与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在观念论的分析性格上,和道元的现实哲学(真实哲学)之间则有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相似文献   

2.
作为京都学派的创始人,西田几多郎的"场所"思想早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发表之前就已经形成。而京都学派的其他著名人物如和辻哲郎、九鬼周造或田边元,都与海德格尔思想有所遭遇与碰撞。选取西田来与海德格尔思想进行比较,乃因其"场所"思想的内在理据,以及其"自觉"思想的概念含义,均与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主张有着相通与比较之可能。西田场所论的核心,即场所自觉的思想,可与海德格尔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进行比较,海德格尔的作为"世界内存在"的此在之自我解释与西田"以超越自我者作为自我"的自觉构造之间存在着类似性,而海德格尔存在论中的历史自觉与西田哲学中的场所自觉之间也构成了一种互激与互补之关系。  相似文献   

3.
萨特试图克服胡塞尔观念论与海德格尔生存论的缺陷,从意识的维度出发来描述人的在世生存的结构与意义。他把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改造成意识的"超越性",批判了传统认识论中的内在哲学。他认为造成哲学内在化的根源在于"先验自我"的设定,把"意向性"改造为"超越性"就是要从意识中清除"先验自我",并且最终在无需"先验自我"保障的情况下完成纯粹意识领域的构建工作,实现先验场域的解放(自由),最终为意识的绝对自由存在奠立一种现象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现代西方哲学家中是一个相当奇特的人物。他力图超越欧洲哲学传统,对整个西方哲学思想发起了一次挑战。我国哲学界历来重视对海德格尔的研究。近年来,这项研究正由简单的人物述评介绍逐步过渡到贯通前后学理、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学者特有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批判的方向上来。本文将围绕国内研究者关注的几个问题,对国内海德格尔研究的情况作一概述。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现象学运动现象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一种重要的学说,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由这种学说而引发的、在欧洲大陆极具影响的现象学运动与分析哲学共同构成当代西方哲学的两大主导思潮。海德格尔是胡塞尔的嫡传弟子,在现象学运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现象学不仅是在诠释最宽泛意义的理论行为时才依据意向概念,而且也可以借助于这个概念而将更多的哲学清晰性引入实践和伦理领域。”(黑尔德,第74页)在胡塞尔那里,意向性概念用于研究“意识的意向性”,而在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那里,这一概念则用于研究“此在的在世”和“身体的意向性”。本文的思考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胡塞尔“意识的意向性”概念出发,解释为什么这个概念对整个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又隐含着困难——“纯粹意识的意向性”不能让我们真正面向世界,不能真正解决心物关系问题;第二部分认为,尽管海德格尔把胡塞尔的先验自我…  相似文献   

6.
美国哲学家德雷福斯对人工智能的批判是现象学和技术哲学中的经典案例。他所动用的现象学资源包括胡塞尔的意向性和"生活世界"、海德格尔的"在世"、梅洛—庞蒂的知觉和身体理论。从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的视角来看,德雷福斯的"海德格尔式的认知主义"是典型的对现象学的"美国式挪用",而他将哲学化约为科学造成了哲学与科学的"短路",从而错失了现象学(或哲学)的超越论的维度。  相似文献   

7.
胡塞尔不仅把他的现象学看成是一种探究"本原"的哲学,而且认为现象学是自柏拉图以来西方哲学之理想的最终实现。但正因为如此,他的现象学被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等人批评为一种"主体性形而上学"或"在场形而上学"。本文根据胡塞尔在不同时期对于本原问题的思考,一方面论证胡塞尔现象学的初衷是要克服传统哲学作为形而上学的困难,保持"形而上学的中立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他的现象学为什么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形而上学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季羡林、费孝通等29位中国一流西学专家分类选目,定为10类100种。全部影印权威出版社的英文善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西学基本经典 总目哲 学 理想国柏拉图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诗学亚里士多德诗艺贺拉斯论崇高朗吉奴斯第一哲学沉思录笛卡尔思想录帕斯卡尔人性论休谟纯粹理性批判康德判断力批判康德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小逻辑黑格尔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非此即彼克尔凯郭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纯粹现象学导论胡塞尔逻辑哲学论(德英对照)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德英对照)维特根斯坦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诗·语言·…  相似文献   

9.
《善的研究》是西田几多郎发表于1911年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西田以"纯粹经验"概念为出发点,构建了一个从认识论到存在论、再到道德和宗教的形而上学体系。这个体系在框架结构方面与西方哲学体系高度相似,但在内容上却保持着东方思想的底色,尤其体现在西田对其同时代西方哲学传统内部对主客二元分立思维方式的批判的共鸣,以及对现代性批判的认同之上,显现出了很强的本位文化意识。作为110余年前"西学东渐"进程中东西哲学碰撞和对话的产物,《善的研究》无论在过去还是今天都是一本值得称道的哲学著作。不过在今天东西方共同建设跨文化的世界哲学的目标之下,这本著作也暴露出了在不同哲学文化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环节上的不足。在西田"世界主义"观的启发之下,真正有意义的世界哲学当是在消除东西方哲学的对立并互相学习的前提下,在每一种哲学充分展现自身特征的基础上共同创造出的面向未来的新哲学。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将他的超越论的现象学哲学称作"第一哲学",强调它是一种由最终根源奠立的普通科学的开端和基础,它正是要研究那些最初的、自身包含一切存在与真理之起源的东西,即超越论的主观性.一切真正的科学都必须从这种科学中寻求它们的全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它们的一切方法的、一切其他原则的最后来源.胡塞尔通过对哲学史的考察表明,这一思想也是贯穿于数千年哲学史中的统一动机,并且已在历史上取得了值得重视的成就.胡塞尔所提出的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正是要揭示这种超越论主观性的领域.他称这种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反思方法,是彻底的纯粹的对自身的思考,是完全不同于自然态度的"非自然的"态度.但是胡塞尔在这里提供的不仅是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而且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有关现象学还原的"现象学",即现象学还原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海德格尔关于胡塞尔与黑格尔"殊途同归"的论断,阐述一种新的"胡塞尔黑格尔异同论"。一方面,两者的主题(即绝对主体性)分别体现为被动性和主动性,因此辞同而实异;另一方面,两者除了在方法上存在着直观与思辨的差异之外,在主题和方法之关系方面也有重要区别,即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揭示绝对主体性,但以此方法形成的认识不是这种主体性的完成,而黑格尔的辩证法不但揭示而且完成绝对主体性本身。因此,这两者之间有一种比"殊途同归"更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从现象学的角度理解《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的思考已被证明是一条富有效果的途径。这种研究得出的一个主要结论是,海德格尔通过存在论的分析把现象学引入了另一个方向,即所谓的现象学解释学。本文试图从历史性角度研究海德格尔的思考的具体特性以及历史性概念在这种思考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考察立足于下面的理解:与海德格尔使用现象学方法同样明显的是,他并不以建立一种与胡塞尔不同的现象学,也从来没有把纯粹先验的主体作  相似文献   

13.
围绕时间这个被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共享的现象学核心概念,一方面,通过对"活的当下"既流动又静止的自身悖谬现象的分析,最终可以发现原自我与原非我的不可还原的交织,这是胡塞尔现象学中一切构造的起点、意识的终极奥秘;另一方面,这种时间现象的分析所展示的意识的深度,反射出早期海德格尔思想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同构性——这就是《时间与存在》一书的思路。针对这两方面可展开评论:其一,时间意识之奥秘的揭示乃借助现象学还原,而现象学还原的可能性依赖于按照纯粹意向活动来理解的意识自身的非时间性;其二,对早期海德格尔思想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同构性"解读源自作者对前者的一种错误的生存论理解,其实,由海德格尔思想整体看来,存有的真理早已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按:关于胡塞尔、海德格尔现象学的专题研究,国内学界已有一定积累,但相比之下,对这两位哲学家学术思想脉络进行比较与澄清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开展。201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时间与存在——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基本问题》是这一研究方向上的新近成果。本期"哲学专题讨论"栏目刊出的是由在海外求学的青年学子撰写的两篇书评以及该书作者——中山大学哲学  相似文献   

15.
卡瓦耶斯是法国科学哲学的代表人物,也是法国最早对胡塞尔现象学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哲学家之一。他基于理性知识具有实在性和必然性的立场,考察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承认胡塞尔对逻辑主义和意识哲学的"深刻综合",但也进一步对他进行了批判。卡瓦耶斯从四个方面系统反对胡塞尔的意识构造理论,即形式本体论对命题逻辑的优先性、可还原性原则、绝对意识本体论、对历史性的否定,并由此认为胡塞尔无法解释逻辑和科学理论的必然性和历史性。普拉代勒和德里达分别从否定和肯定两方面来思考卡瓦耶斯批判的意义,结合二人对卡瓦耶斯的阐释,可更清晰地定位卡瓦耶斯乃至法国科学哲学的自身诉求,更深刻地理解其思想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6.
萨特、梅洛 -庞蒂、马塞尔、列维纳斯和利科等著名哲学家构成为法国现象学学派。他们的共同点是从德国现象学家胡塞尔出发 ,但他们接受了胡塞尔不同作品或不同阶段的思想 ;他们也都在海德格尔那里获得启发 ,但他们心目中的海德格尔也多有差异。这样 ,他们在现象学的大旗下开始哲学研究 ,但最终走向却各不相同。国外学者往往在考虑他们的现象学背景的同时探讨他们各自思想的独特性。国内较少从现象学角度考虑这些哲学家 :通常在存在主义名义下 (有时则冠以现象学存在主义之名 )讨论萨特、梅洛 -庞蒂和马塞尔 ,在解释学名义下讨论利科 ,列维纳…  相似文献   

17.
从越界视角审视胡塞尔的现象学,不仅胡塞尔在意向性学说和范畴直观理论上的突破得到了新的理解,就连他在意识和自我这样的核心概念上对近代哲学的颠覆也可以更容易地为我们所确认。从越界视角审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我们会获得两个异于常识的观点:海德格尔早期所宣称的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越界是一种伪越界,他对存在、此在及其超越性的理解与胡塞尔的基本思想相去不远,他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甚至可以包容在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之中;而海德格尔在中后期逐渐认识到的关于存在的自身隐匿性和归闭性的思想表明他已越过了意识现象学的疆界。此外,从越界视角阅读两篇书评,评论中关于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的价值、纯粹自我的直观可能性、意向相关项与时间图型的关联、还原的合法性以及反思的两难性等问题都可以得到别具一格的回应。  相似文献   

18.
真正的哲学之思永远不会指向或屈从于某种既定的目标,而总是处于不断超越给定性的开放性的路途之中。海德格尔通过现象学而进到存在之思的路途正是这种思之本质的体现。它一方面表现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把握和进入,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现象学的批判与超越;海德格尔与现象学之间有着一种复杂的关系。现象学对海德格尔具有某种决定性的影响,而海德格尔对现象学也有着重要的贡献。在海德格尔看来,现象学不是科学,它不必硬让自己去承担那些与专门科学有关的主题。现象学是一种本源科学,现象  相似文献   

19.
日本近代哲学家西田几多郎认为西方哲学是一种"对象化"的逻辑,然而实在并非独立于意识之外的认识对象,而是知情意合一的意识的统一状态,这种主客合一的直觉主义就是"东洋文化"的本质。西田在《善的研究》中提出了"纯粹经验"的概念,试图给贯穿于老庄思想、儒学以及大乘佛教根底里的东方式直觉体悟加以哲学化的阐释,并以此与以逻辑学为基础的西方文化相抗衡。同时西田从一即多这一关于实在的分化发展逻辑出发,将作为"有形文化"的西方哲学与作为"无形文化"的东方哲学理解为一个普遍逻辑的两种形态,二者的融合可以形成一个更大的世界性文化。  相似文献   

20.
铃木成高是京都学派哲学中以创造新的世界史理论为己任的历史学家。他深受西田哲学的影响和刺激,在继承和批判德国历史学家兰克和梅尼克思想的基础上主张超越"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史"创造以日本为中心的"东洋的世界史",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这两种历史观之战。在客观的历史认识与主体的创造意欲之间他最终倾向于后者,从而使得其在历史观上的现代性探讨变成了一种虚幻的主观臆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