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不仅仅是文化传承,还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2.
斯坦利:细心的节约意味着巨大的浪费斯坦利先生是《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美500家最大公司之一的总裁,他理财的独到之处在于: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是必要的,但不要为节约一美分而绞尽脑汁,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开源。他认为,细心的节约正是意味着巨大的浪费。郑周永:喝咖啡浪费  相似文献   

3.
修复城墙     
王下24章记载: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包围了耶路撒冷,犹大王约雅斤被捕到巴比伦去。他叔叔西底家被立代替他为王,这是神给以色列人留下的一个悔改机会。但西底家又行耶和华  相似文献   

4.
华耀增 《天风》2008,(1):8-9
“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30)这句话是《约翰福音》记载施洗约翰讲的最后一句话,其意味深长,含义深刻。它指出基督徒灵性生命成长的要求和必然规律,耶稣基督复活的生命必归在我们里面成长为一个“新造的人”。  相似文献   

5.
正节约是国家当下着重强调的品德,是伊斯兰启示对穆斯林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古兰经》中启示通过两方面对"节约"给予了明确的界定:从肯定性的方面,它包含在中道原则之内,是中道原则在饮食、穿着、消费和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从否定性的方面,它的对立面是过分、浪费,启示发出了"真主不爱过分之人"的强烈批评和告诫。  相似文献   

6.
一粒麦子     
李栋 《天风》2006,(6):10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 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经文:约12:20-26 约翰福音书中12章20-26 节,记载的是耶稣在世上最后一周,这离开耶稣受死、走向十字架的日子不过就几天的时间了。这时有几个希腊人来求见耶稣。他  相似文献   

7.
奇妙的约柜     
旧约中,结约之柜是天主临在于以色列中的标志。按照圣经《撒慕尔纪上篇》记载,但是不幸一次与外族培肋舍特人战争的时候,培肋舍特人就开始进攻,以色列人中阵亡的步兵有三万……(撒4:10)。而  相似文献   

8.
愿你们平安     
正说这话的时候,耶稣亲自站在他们当中,说:“愿你们平安!”(路24:36)约20:19-21;路24:36这段经文记载的是耶稣基督复活之后,升天之前向众门徒显现时所说的第一句话,虽然在此之前耶稣基督已经向妇女和其他个别的门徒有显现,但向众门徒显现这还是第一次。同样记载这件事情的还有《路加福音》24章36-49节,只不过在那里的记载比这里的记载更加详细,更加具体。当我们在诵读这段经文时,不禁要问一个问题,耶稣基督为什么向众门徒显现的时候才说这一  相似文献   

9.
颜敏 《天风》2007,(8):26-28
前面几次的查经系列,我们完成了前言部分的查考。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对《约翰福音》正文的查考。今天要查考的经文包括两部分:约1:19—34和约1:35—51。下面,我们将依次进行。施洗约翰的见证(约1:19—34)约翰福音的这部分叙述和符类福音相比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比如说,二者的相似记载有:施洗约翰为耶稣做见证(1:19—28);耶稣和施洗约翰二人之间的相遇(1:29—34)。不同之处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社会公德角度对于浪费的对错认知可能是正负面标语发挥作用的重要调节变量。本文首先基于某高校宿舍用水免费和用电付费的情况开展现场实验,在浪费"免费水"的现场实验中,负面标语比正面标语更有效地节约了用水量;浪费"付费电"的现场实验显示正面标语比负面标语效果更好。之后以食物消费假想情景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从"社会公德角度的对错判断"是正负激励效果的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人为什么不重视美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人重视权利而不重视美德。必须通过对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之历史转变过程的全面考察,才能理解现代人为何不再重视美德。现代性有强烈的去道德化倾向。现代政治、经济和科学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去道德化倾向。正因为如此,道德"场"大为弱化。人们觉得不需要过多的美德,过多的美德是浪费(品质浪费),这是现代人不重视美德的内在原因;现代社会不容有太多具有美德的人,这是现代人不重视美德的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个人伦理与企业伦理之间既有共同的中心,又有不同的中心,这就使个人的行为规范深深地陷于混乱状态。个人伦理准则是朴素、节俭、勤劳、努力、忍耐等等,这些曾被赞美为日本的良好风尚,而“消费”或“浪费”则与节约和朴素相反,历来用于贬义;但是如果以这样的观点来考察和批评现代,就不理解现代。以前一直被人们用“不道德”、“不良”等概念来看待的“消费”或“浪费”,现在反而作为“美德”得到群众的  相似文献   

13.
一摩尼教(Manicheism)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创立,约于6至7世纪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新疆地区。据宋代文献《佛祖统纪》记载,摩尼教正式传入中原地区则是在武周延载元年(694)。  相似文献   

14.
<正>三卷福音书中都记载了"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这句话(参太7:2;可4:24;路6:38),不过三卷福音书记载这句话的上下文不同。根据马太、马可、路加的记载,有人从"施比受更为有福"的角度来理解,我们的一生是从上帝那里领受丰盛恩典的一生,上帝从未停止过赐给我们恩典,  相似文献   

15.
主耶稣要用     
经文:可11:1—11 这段圣经,记载主耶稣荣进圣城耶路撒冷的经过。这件事,四福音都有记载(太21:1—11;路19:28—40;约12:12—19)。事情虽然简单,但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属灵教训。 一、主耶稣要用谁? 主耶稣吩咐门徒到对面村子里去,将拴在那里的驴驹牵来时,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主要  相似文献   

16.
自义与自卑     
音歆 《天风》2005,(5):36-37
根据福音书的记载,耶稣经常藉着比喻来讲解上帝国的奥秘和一些道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某些类似的事物来对比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路加福音18章9-14节记载耶稣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自义与自卑的道理,这个比喻中讲到有两个人在圣殿里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另一个是税吏。这两个人无论在宗教方面、道德方面的地位和影响都是截然不  相似文献   

17.
一、生平事迹 李道纯的生平,由于史书上没有完整的记载,所以,一切有关他生平事迹的记述都说"不详",这给李道纯的研究者留下了一个难题,一个时代并不算很久远、著述宏富、被称为"真人"的道教学者,为什么就没有他的生平与学术的完整记载?这甚至不如生活时代早于他的全真祖师们.我们可以看到重阳、丹阳、玉阳、长春等人的比较完整的生平记载,而号称全真道士的李道纯怎么反而没有类似的记载呢?同样,这种不知所从来、不知所终的行迹,也给所有想了解他的人们留下了更为神秘的印象,似乎历史上的道家及隐者都是如此.其实,这是一个难以自洽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各位朵斯提:赛俩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月22日中纪委全会上讲到:“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  相似文献   

19.
颜敏 《天风》2007,(6):26-27
施洗约翰的见证(约1:6-18)我们这次要查考的经文是前言的第二部分,从第6节至18节。在上次查考的最后一节经文中,作者把光和黑暗并列,一方面指出了光和黑暗之间存在张力的这一事实。另一方面,作者也宣告了黑暗必定要失败的命运。接下来的第6-8节,作者继续了光的主题。但是,在写作手法上,作者突然转入历史性叙事的层面,引用了一个名叫约翰的人来为光作见证。对于约翰这样一个人的记载,相比前三福音书,本书的手法也是颇为独特的。  相似文献   

20.
司广瑞 《中国道教》2001,(3):49-50,54
著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等书 ,系统论述了道教的经典要籍、道门科范、神仙道统、洞天福地、斋醮忏仪等等 ,赐号广成先生、传真天师。这一记载表明 ,杜氏祖先早在唐末五代时期就对道教有着较深的研究和造诣。从碑文记载可知 ,当杜志玄得天师秘录 ,在会真观传道后 ,“泽州次官赵公唐以杜氏之地屋并司氏所施地亩俱给赡庵约百余亩”。通过这一事实 ,我们大体上可以了解道教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以及统治阶级对它的态度 ,正因为如此 ,才使得当地“起人人向道之心”。据史书记载 ,在金元时期 ,我国北方道教大体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