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文摘     
中国基督教的大众情怀章铸在2007年7月上半月版《天风》上发表文章《中国基督教的大众情怀》。作者认为,回顾基督教在华传播历史,不论是西方传教士还是中国基督徒,都曾致力于反省如何结合基督教信仰与中国文化。他们主要从两个不同进路入手:调适与对话,寻找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汇通点,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的先贤们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主动把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的命运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把中国基督教的信仰深深根植于新中国的土壤里,积极倡导和推动了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带领中国基督教会把基督教信仰与参与祖国建设相结合,把基督教信仰与推动社会发展相结合,真正地活出了信仰,并见证了坚持基督教信仰与爱国主义的表  相似文献   

3.
肖安平 《天风》2016,(2):13-14
正正确处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风俗习惯的关系,可以便基督福音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更紧密地融合,加快基督教中国化进程。中国传统节日和礼仪风俗习惯是中华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具有文化、伦理道德、理想等价值内涵。正确处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风俗习惯的关系,可以使基督福音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更紧密地融合,加快基督教中国化进程。对基督徒来讲,参与有意义、能联络情谊的中国传统风俗活动,与基督教信仰并不矛盾。因为中国基督徒能否正确对待传统风俗习  相似文献   

4.
章铸 《天风》2007,(13):40-42
宗教的力量不在喋喋不休的言说,而在教义内外的切身体悟与践行。宗教是让你赞成和承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做人方式,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内心的坚守。假如宗教不靠信仰而存在,宗教就只能蜕变为披着信仰外衣的道德说教(而且是伪道德),甚至堕落为假借上帝、真主或佛陀名义的异端邪说(邪教)。而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就是一个不断与本土信徒从认知到社会改造运动融合的互动过程,由此而反映出基督教基本信仰中的博爱的大众情怀。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中国化就内而言是要构建一套符合信仰规范兼具中国特色的信仰经验的表达,就外而言它需要以服务社会的实践来平衡以"传教"为中心的信仰生活。基督教中国化不但是对普世基督教多元化的丰富,而且也是多元化的基督教在中国的具体呈现。就中国而言,各城市之间存在着人文、习俗、自然环境等差异,它们同样是对"基督教中国化"内合的丰富。本文以宗教学和现象学的方法考察首都教会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2,(5):5-5
<正>编者按:信仰是文化之核,文化是信仰之表。信仰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基督教信仰传入中国数百年,如何扎根中国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结出硕果,是中国基督教必  相似文献   

7.
王莺 《天风》2009,(9):59-60
"科学与基督教信仰",顾名思义是科学与基督教信仰在过去和现在与学术界、教育界的密切关系.阅读<科学与基督徒信仰>一书后,我试着在书中寻找下列问题的答案,"科学与基督教信仰矛盾吗?""科学与基督教信仰在历史上是如何联系的?""基督教教义对现代科学实验有贡献吗?"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基督教在中国愈来愈呈蔓延之势,特别是在广大的基层社会。一些地处偏僻的小乡村出现了富丽堂皇的教堂,村民家居门前的十字架也在不断地增多。基督教在基层社会的广泛流播,不可避免地要与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产生互动。一方面,由于教义、教规、组织形式的不同,基督教与民间信仰之间多有冲突碰撞;另一方面,受民间信仰的影响,不少地区的基督教也越来越呈现出民间信仰化的趋势。基督教与民间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是一个差传的宗教。基督教向外传播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本地化的过程。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无疑是已经西方化的基督教形态。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一形态的基督教在中国一直被许多人看为"洋教"。尽管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毋容讳言,今天中国的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神学上)仍然是西方基督教形态在中国的呈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基督教中国化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急迫的。本文仅尝试从基督教与中国处境、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三自"、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社会参与等几个方面,对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加以探讨。文章认为,基督教中国化是基督教信仰阐释、信仰实践、教会礼仪、教规教制等在中国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的目的,就是要确立中国基督教的自我、在独特的处境中见征基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教会牧者的视角探讨如何构建适切基督教中国化的牧养思维导向,选择这一课题的原因有三:其一,基督教的牧养工作是处于最前线的事工,在牧养事工中,以释经为基础的教导、宣讲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共通点。因此,笔者主张从牧养的角度探讨基督教中国化的方向;其二,笔者最大的主观期盼是看到基督教信仰与中国文化两者之间和谐共融;其三,基督信仰具有普世性,每至一处,基督信仰若要在异文化中"往下扎根,向上结果"(赛37:31),必经处境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闻骏 《宗教学研究》2017,(1):241-245
《基督教信仰》是施莱尔马赫一生中所发表的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著作。面对《基督教信仰》初版所遭受到的种种批评和指责,施莱尔马赫通过《基督教信仰》第二版的修订,做出了三个方面的重大修正——突出教义学体系自身的科学性和独立性,强调教义学语言表述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以及加强对基督本性问题的考察和论述。正是通过这三个方面的修订,施莱尔马赫在《基督教信仰》这部著作中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对各种批评意见的回应也变得更有力。更为重要的是,透过《基督教信仰》第一版到第二版的变化,施莱尔马赫也最终实现了从信仰的直接告白走向思想的系统构建的根本性跨越。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6,(3)
正编者按: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在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中国文化语境中,如何处理好基督教信仰与其他信仰之间的关系,是基督教在走好中国化道路上必须面对的课题。是对立还是对话?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期话题,我们约请了几位牧者和神学院老师一起畅谈基督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尤其就"对话而不是对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借助于标准化开放式访谈法对社会转型时期民众的基督教信仰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压力或危机事件的触发是现阶段民众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动力,社会网络的示范和导引是民众接受和皈依基督教信仰的中介因素,“神迹”或“特殊的感应”对民众皈依基督教信仰具有催化作用,教义与礼仪通过对信仰者人格的转换逐步实现其信仰的内在化。本研究认为,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会系统的非平衡状态会使宗教成为替代或补偿性因素而为更多的人选择,但宗教徒的信仰内容中所包涵的不仅是神秘的宗教经验,而且集结着许多世俗生活的需求和渴望,需要理性客观地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7,(6)
正一方面,基督教是一种信仰,是关于上帝和耶稣基督的信仰,也是人的"终极关怀"(田力克语);另一方面,基督教是一种文化,是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神圣性和超越性的文化。也就是说,基督教的核心是信仰,用赵紫宸的话来说,"基督教是基督"。但基督教信仰,一直以来都是借着文化加以表达、加以传播的,离开文化,也就没有真正的基督教信仰。  相似文献   

15.
正当我们谈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时,"基督教"是一个首先需要加以界定的概念。当人们提到基督教这个概念时,或者是指基督教信仰,或者是指基督教会,或者是指基督教传统。作为启示的宗教,基督教的启示特征不可否认。但基督教作为一个信仰和文化体系诞生于亚洲,有其东方文化渊源,又是希伯来文明与希腊罗马文明的结晶,并影响着整个的西方文明,也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基督教作为一个教会组织体系,是在两希文明及以后其他文明的相遇、碰撞下逐渐形成和发展出来的。也就是说,当基督教向欧洲传播的时  相似文献   

16.
福建是中国风水信仰最为盛行的地区之一,也是基督教在中国的主要传教地区之一,基督教与风水信仰的冲突在福建表现得极为突出。在福建的风水)中突中,西方列强侵略和中西文化冲突两大因素仅作为全国性的背景环境起作用,基督教与风水信仰的冲突在更大程度上受到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福建区域社会的发展脉络的制约,特别是和福建传统社会中的突发危机的解决方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范正义,历史学博士,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相似文献   

17.
海外华人坚守"叶落归根"、"祖先崇拜"等传统观念,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并不多。遥远的新西兰淘金华工与基督教的经历,呈现了中国基督教史上特殊面相之最。淘金华工信仰基督教引发了新西兰基督教长老会的海外传教热情和拓展行动,确定华工的广东故乡作为新传教地区,逆性"回向"地开拓传教地区,成为中国基督教史上惟一一例。20世纪30年代新西兰华侨信教人数竟高达1/5强,堪称海内外华人信仰基督教比例之最。传教士与华侨之间的良好关系,为华侨得偿所愿最终留居新西兰提供了重要帮助。通过宗教,打破了新西兰华人社会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成为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三自爱国 李保乐 (江西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 坚持"三自"实现"三好" 要想办好主在中国的教会,首先要按圣经的原则来建设、管理、牧养好中国基督教会;其次是要继续坚持"三自"并最后走向"三好".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走过六十多年的路程,总结四点宝贵经验,那就是它的核心是实现和维护我国基督教的独立自主;目的是以三自原则为指导来办好中国基督教会;强调增进团结、坚持信仰上彼此尊重的原则;也是谋求实现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举措.三自原则具体内容就是: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必须实行爱国爱教,必须努力增进团结,必须大力落实三好.这"四个必须"当中每一条都是与办好中国基督教会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从圣经角度看到其合理性和神学性,从历史的角度看到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从现实的角度看到其重要性和导向性.让我们在圣灵光照与带领下,努力实现"三好".  相似文献   

19.
一方面,基督教是一种信仰,是关于上帝和耶稣基督的信仰,也是人的“终极关怀”(田力克语);另一方面,基督教是一种文化,是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神圣性和超越性的文化.也就是说,基督教的核心是信仰,用赵紫宸的话来说,“基督教是基督”.但基督教信仰,一直以来都是借着文化加以表达、加以传播的,离开文化,也就没有真正的基督教信仰.即便是基督教经典和基督教教义的形成,都离不开其形成的文化处境.  相似文献   

20.
陈永涛 《天风》2018,(2):33-33
为了避免文化疏离现象和基督教的迷信化或民间信仰化,作为中国基督徒,在中国神学的思考和构建中,我们需要跋涉于两个不同的传统之中。一个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另一个是基督教的传统。这两个传统同时供给我们信仰和神学的养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