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海》2015,(3):73-83
在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意大利成为欧洲文化革新的中心。到15世纪末和16世纪,欧洲各国开始关注意大利的文化成就并努力学习和吸收,其中尤以法国对意大利文化的接受最为积极和突出。本文主要从人文主义文化、俗语文学与语言问题以及古典建筑三个方面考察法国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化的接受。笔者认为,法国文化精英对意大利文化的接受并非"全盘照抄"。他们对意大利文化进行筛选,并结合法国本土文化元素进行再加工。另一方面,意大利文化的大规模引入在法国文化精英中激发了一种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尤其导致了"法国意识"的萌发,16世纪由此成为"发现法国"的世纪。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文化民族主义或"原始民族主义",成为现代政治民族主义的先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初,在意大利文学的全景图中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意大利的非欧洲移民作家撰写并出版的面向全国读者的小说的涌现。这些作家的作品,因其所表现出的现实感和新颖性,引起评论界以及学术界的首先关注,之后也唤醒了出版界的兴趣。在20多年后的今天,意大利对于移民现象及其多方面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具有了日益强化的意识。作者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论述:这种移民新文学对意大利文学有何贡献?它与意大利文学及不同作者的祖国的文学正典保持着什么样的关系?何种"自我"与"他者"的意象学哺育着移民作家们的想象和声音?作者认为,就其所有体裁、形式和主题而言,意大利移民文学不能被视为一时的时髦。它更不能被列入副文学领域,或者被分类为意大利文学的一个不成熟的表述。意大利移民文学富有创新趋向,今天反映着对于意大利文学正典的一个文化同化过程,其中包括某种失真。  相似文献   

3.
在欧洲封建的中世纪,作为一种融入了浓厚基督教神秘主义的新颖艺术形式,"哥特式"成为横扫欧洲、风靡一时的最高贵典雅的艺术风格.哥特式艺术粗犷、奔放、灵巧的风格体现在建筑、玻璃彩窗、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上,其中,哥特式建筑以其肃穆、空灵、幽邃、垂直向上的外表等特征,成为了基督教精神最具代表性的载体,它表达了基督精神里对上帝的敬仰和对人性的追求.哥特式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成为一个时代艺术风格和艺术水平的永久标志.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结构和内外部处理方面介绍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及成因,横向举例论证了中世纪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纵向分析中世纪后至今欧洲建筑中蕴含的哥特式特点,论证了哥特式建筑对欧洲建筑在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法国唯美主义文艺理论对唯美主义思潮乃至整个现代主义文学都有重要贡献和影响,其理论上承欧洲文化传统,对当时的社会思潮、文艺现状、文艺商品化进程进行了明显的反拔。本文将从法国唯美主义的唯美理想、伦理意识、审美精神几方面对其内在合理性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6.
基督信仰没有自身的文化,她传到那里就吸取当地文化使得当地人民去接受她。教会在欧洲创造了基督文明,同时也吸收了当地文化。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是一位纯朴的意大利妇女,也非以色列的女子。在欧洲白色象征着喜乐;在中国的汉族文化中、白色象征着悲哀,甚至死亡,人们看到白色很难喜乐。红色在汉文化中是喜乐的象征,在欧洲是牺牲的象征。在中国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中,白色也象征着洁净和喜乐,这是文化的差异。随着东西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的对外开放,追求时髦的青年人在婚礼上也开始穿白色婚莎来表示喜庆,这是世界文化交融的结果,黑色作为哀悼的象征,已被中国上层建筑人物普遍接受。我们天主教会自梵二会议之后,也开始尊重多种文化并存,不再象脱利腾大公会议时只注重统一,而忽略了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7.
哥特式建筑,1140年左右产生于法国,持续至16世纪,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其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其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等特点。在设计中应用这些特征能够凸显建筑物的飞天感。哥特式建筑在外观上能够体现出其神秘、崇高,并在艺术领域对其他艺术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对促进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在很多建筑上都有表现,如果我们哥特式建筑看作是上帝的话,它就像上帝一样居住在我们的内心,光芒永放。  相似文献   

8.
哥特式建筑是欧洲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它对后来的现代城市建设也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从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介绍出发,进而对哥特式建筑做出客观的评价,最后谈哥特式建筑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作为欧洲园林的一种重要风格,是17世纪法国绝对君权制度的产物。它在继承欧洲造园传统,尤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园林传统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几何构图、明确的空间结构,将传统造园要素组织得更统一、更宏伟,具有宏伟壮丽、中轴突出、严谨对称的特点,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伟大风格",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审美思想,成为风靡欧洲各国达100多年的一种造园样式,并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及各国城市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赵峻 《学海》2008,3(3):175-178
本文侧重分析徐志摩接受哈代影响的"先结构"(文化环境、性情、经历、心境),借此梳理他与哈代之间的文学渊源,加深对徐志摩和哈代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拥有丰富的古典美术遗产。意大利美术史中世纪时虽一度衰落,但仍然是西欧各国接触拜占庭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前沿。到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成为西方美术最发达地区,其领先地位从14至17世纪历数百年而不衰。18世纪后,法国才逐渐取代意大利的地位。因此,不仅在美术史研究上,而且在一般美术教育和博物馆陈列中.意大利美术皆具有重大意义,是人类美术遗产中十分珍贵的部分。但是自罗马帝国灭亡后,意大利一直处于分裂割据局面,美术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地区性的流派各有特色,使意大利美术在其长期发展中呈现复杂交错的景象。  相似文献   

12.
俞主光 《天风》2004,(11):44-44
友谊是人类生存共同的主题,一名普通的基督徒源于对友谊的热爱,将自己习作的一幅书法作品送给远在欧洲大陆的法国领袖,表达一名普通中国基督徒对中法友谊万古长青的美好祝愿。适逢今年是"中法文化友好年"及中法两国友好建交40周年,让我们一起与王国光姊妹分享这份见证带来的喜悦。  相似文献   

13.
周琼  海澄 《佛教文化》2007,(4):112-117
建筑常被人誉为是凝固的音乐,它流淌着民族的心声,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罗丹说过:"我们整个法兰西就包含在(哥特式)大教堂里。"可见,建筑与该民族的宗教观念、经济、文化艺术、民族风俗和生态环境等密切相关。宗教在以建筑为物质载体宣传教理、凝聚信徒、传承宗教文化的同时,也必然作用于建筑,形成了宗教和建筑间伴生共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 世人每以为“哥特式”建筑仅包括各大城市中主教座堂(Cathedral),其实为数众多之一般教堂(Church),修道院(Abbey),小堂(Cbapel),甚至于民用建筑,亦属“哥特式”珍品。雕塑、绘画、家具、纺织品、器皿、彩色玻璃等方面,亦有“哥特式”存在。此一切,在世界艺术历史内占重要地位,为人类智慧之结晶品。本文就“哥特式”之兴起,从建筑史方面作一介绍。“哥特式”(Gothic)一词大约产生于公元第十世纪,意为“属于哥特人者”,盖公元第五世纪后,欧洲之东北部(比利时、荷兰、德国、波罗的海海滨)有哥特民族蕃息。文化甚为落后,与灿烂之希腊、罗马文化实无法比较。但自八世纪查理曼帝国建立后,欧洲政治中心北移,哥特民族逐渐强大,于是多次由北向南侵袭,  相似文献   

15.
2008年4月10~13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法国里昂第三大学、法国人文高师以及上海市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多元现代性:文化、理论与症结--中国与欧洲有关现代性的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法国、北京、上海、中国香港等地的学者4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一篇访谈。访谈人是诗人、小说家及文学批评家路易-菲利普·达朗贝尔。受访者是法国比较文学专家达尼埃尔-亨利·帕若。在谈话中,帕若向读者阐释了自身的诗歌写作生涯及诗歌与小说写作的不同之处、异国经历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美洲文学和文化的参照。帕若还就身份问题和《第欧根尼》专刊标题"通道,边界,混杂"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文艺复兴(意大利语:Rinascimento,由ri一“重新”和naseere“出生”构成,法语:LaRenaissance)是指十四五世纪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兴起,后扩展到欧洲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文艺复兴为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8,(1):207-211
米歇尔·图尼埃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法国当代作家,其小说以颇具特色的叙事风格和对存在与身份等问题的深刻哲思而闻名于世。其小说于20世纪70年代末被陆续译介,向中国读者开启了20世纪法国"哲思小说"与"重塑神话"的文学之窗。本文以时间为序,从译介、研究与接受三个层面全方位展示图尼埃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评介与产生的影响。"新寓言派"的热议事件显示中国文学界对图尼埃艺术风格有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艺术哲学》是丹纳的重要文艺理论著作,主要分析比较了古希腊、欧洲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荷兰17世纪以及法国16世纪的一些艺术作品,并提出了对文学艺术有影响力的三因素——种族、环境以及所处的年代。  相似文献   

20.
哥特式教堂诞生于中世纪,它糅合了中世纪的政治、宗教、哲学和文化,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历史见证者。高耸、尖直、繁复、梦幻般的色彩是哥特式教堂的标志性特征。其以理性的结构搭配浪漫的装饰,谱出了独属于中世纪浪漫的交响曲,回荡在世人的耳畔。文章主要从哥特式教堂的拱顶结构、彩绘玻璃窗和雕刻三个方面对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和装饰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