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范畴异同判断中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利用汉字单词和图片为刺激材料,要求被试判断同时呈现在左视野和中央视野或右视野与中央视野的二个刺激是否属同一范畴,对范畴异同判断中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对汉字单词的处理为大脑左半球占优势,对图片材料的处理为大脑右半球占优势;(2)判断方式(异判断和同判断)在左半球和右半球之间未显示出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半视野速示术对蒙古族和汉族儿童进行了辨读蒙汉文字反应时的测定.结果表明,两民族儿童辨读单汉字时右视野(左脑半球)反应时均短于左视野(右脑半球),认知准确度上右视野亦优于左视野,蒙古族儿童两视野反应时差异达到了显着性水平.蒙古族儿童辨读蒙文单字词时右视野反应时明显短于左视野.认为蒙古族儿童言语功能侧化于左半球的程度甚于汉族儿童.  相似文献   

3.
宋晓蕾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10,33(5):1030-1034
采用Kosslyn双任务分离的研究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复杂图形表象产生的认知加工机制。实验1提出了当要求被试在产生动物的部分表象时,大脑左半球明显反应更快;而当要求被试产生客体整体特征的表象时,并没有出现大脑半球的优势效应。实验2采用控制任务进一步证实大脑两半球不同的优势效应,研究发现当同样的任务以知觉形式完成时,没有大脑半球的优势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复杂图形表象产生的过程中,当产生部分表象时,大脑左半球有显著优势;而当产生整体表象时,两半球起同样作用。此结果进一步拓展了Kosslyn提出的大脑半球专门化假说。  相似文献   

4.
毕翠华  冯欣蕊 《心理科学》2018,(5):1069-1076
时间和空间存在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patial—tempor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 effect, STEARC),该效应的编码是视觉空间性还是言语性还存在争议。本研究借鉴Georges(2015)的研究方式,以2秒内的时距为刺激,实验1采用言语反应和空间反应,词语和空间与时距的关系分为一致和不一致。结果发现言语反应时,短时距用“左边”反应快,长时距用“右边”反应快,空间反应时,时距和空间的一致性效应消失,表明言语编码参与两种反应形式的STEARC效应。实验2将词语改为箭头朝向(视觉编码条件),发现视觉编码和空间编码存在于相对应的反应形式中。研究表明时空关系的编码形式与具体任务要求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同反应线索条件下调节匹配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中有两个反应线索:言语性反应线索(实验一)与非言语性反应线索(实验二), 两个实验均采用2(调节取向:促进/防御)×2(建议策略:渴望/警惕)的混合设计。实验一、二的被试分别是81和79名在校大学生, 年龄均在19~25岁之间。实验结果表明, 在言语反应线索条件下, 调节匹配时人们对建议的采纳程度更高; 在非言语性反应线索条件下, 防御取向时, 调节匹配时人们显著提高了建议的采纳程度, 但促进取向条件人们对建议的采纳程度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在促进取向下非言语性反应线索对调节匹配具有干扰作用, 这个结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进一步探讨言语理解中信息表征的方式.实验1探讨听力理解中的信息表征,学习阶段采用句子理解任务,测验阶段进行图片判断任务,结果发现匹配和不匹配的图片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学过和未学过的图片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听力理解中的信息表征是命题符号表征,而非知觉符号表征.实验2探讨阅读理解中的信息表征,结果同实验1,说明阅读理解中的信息表征也是命题符号表征,而非知觉符号表征.实验3在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都采用句子理解任务,结果发现学过的句子的反应时快于未学过的句子的反应时,学过的句子的正确率高于未学过的句子的正确率,说明前两个实验中没有出现学习效应是因为两个阶段任务类型差异较大造成的.综合3个实验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排除策略影响后,言语理解中没有产生知觉符号表征,先前句图匹配范式下的知觉符号表征很可能是一种策略性的表征.  相似文献   

7.
汉字词匹配的偏侧化效应和事件相关脑电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研究用音同或形似汉字词对为材料检验大脑半球偏侧化问题。反应时的结果表明音同材料是右视野左半球优势,形似材料是左视野右半球优势。ERP的振幅(特别是P_(300))在音同条件下左半球比右半球显著的小,而在形似材料条件下左右半球无大差别。在两种材料的条件下,ERP潜伏期在左右半球之间也没有显出任何差别。实验结果表明左半球与汉字词匹配时的语音编码有关,而ERP(P_(300))似乎可以做它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两个词汇识别任务,考察词汇加工过程中的无关言语效应。实验1采用真假词判断任务,考察有意义言语、无意义言语、白噪音和安静的背景声音对不同具体性的词汇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仅有意义言语干扰了词汇识别,且主要体现在对低具体性词汇判断的反应时显著增加。实验2采用了语义范畴判断任务,同样发现有意义言语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显著大于其他声音条件。结果表明,中文词汇加工过程中存在无关言语效应,且当任务强调语义加工时,干扰主要源于无关言语的语义成分,支持了语义干扰假说。  相似文献   

9.
高定国 《心理科学》1993,16(4):251-253
高尚仁(1986)在书法心理学研究中发现,中国人在书写书法时脑电活动率(β/α)显著增长,大脑右半球脑电活动率高于左半球,而且有书法经验者大脑右半球脑电活动率提高的幅度较左半球明显为高。因此他认为右半球在书法功能上占优,书法经验有影响两半球功能分工的趋势。但他的研究未能发现书法前后脑电活动率的差异。本研究以大学生被试书写书法负荷前后反应时的变化来探测左、右半球活动能力的变化情况,以期从反应能力上进一步证实高尚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抑制控制在言语产生中起重要作用,其功能异常可能是造成口吃的原因之一。前人研究发现成年口吃者存在与抑制控制相关的脑区(右侧额下回)的过度激活,但在口吃儿童中没有。此外,关于口吃儿童抑制控制的行为研究只运用了按键任务,结果也存在很大争议。故本研究运用出声Go/Nogo任务检验口吃儿童在言语产生中的反应抑制能力。结果发现,口吃组与对照组在击中和虚报的反应时、漏报率和虚报率上均未表现出组间差异,而且口吃组的这些指标与口吃程度也没有显著相关。在排除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后,上述结果支持口吃儿童在言语产生中对发音运动的反应抑制并不存在普遍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成年口吃者右侧额下回过度激活的补偿解释。  相似文献   

11.
潘毅 《心理学报》2010,42(12):1118-1127
两个实验分别考察外显和内隐言语记忆中的特征维度信息对基于维度的视觉选择性注意的自动引导作用。实验一要求被试在言语工作记忆(外显言语记忆)保持阶段完成一个视觉注意任务,结果发现了显著的一致性效应,即记忆任务相关维度和注意任务相关维度不一致条件下的注意任务反应时要显著慢于两者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实验二采用go/no-go任务以考察内隐言语记忆对视觉选择的影响,结果也发现了类似的一致性效应。这些结果表明外显和内隐言语记忆中的抽象维度信息自动引导注意选择视场中与之匹配的视觉维度,而不管该维度是否为当前注意任务的相关维度。  相似文献   

12.
刘文理  祁志强 《心理科学》2016,39(2):291-298
采用启动范式,在两个实验中分别考察了辅音范畴和元音范畴知觉中的启动效应。启动音是纯音和目标范畴本身,目标音是辅音范畴和元音范畴连续体。结果发现辅音范畴连续体知觉的范畴反应百分比受到纯音和言语启动音影响,辅音范畴知觉的反应时只受言语启动音影响;元音范畴连续体知觉的范畴反应百分比不受两种启动音影响,但元音范畴知觉的反应时受到言语启动音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辅音范畴和元音范畴知觉中的启动效应存在差异,这为辅音和元音范畴内在加工机制的差异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3.
习语理解的研究对揭示右半球的语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研究发现右半球在习语加工中起特殊作用;而近期研究则发现习语加工时左半球占优势,右半球参与意义选择。关于习语理解脑机制的观点包括右半球理论,GSH假设和意义选择观点。由于西方习语自身特点和研究使用的范式,其结论强调意义选择过程,而对意义通达过程揭示较少。今后研究应从习语自身特点出发,探索右半球在引申义通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蔡厚德 《心理学报》2005,37(1):14-18
采用半视野速示术将标准刺激在中间视野呈现,比较刺激以不同偏心视角(3.5°,5°和6.5°)在左或右视野同时呈现,以检查不同偏心视角引起比较刺激知觉辨认难度的改变对汉字大写数字奇-偶概念同/异判断任务在大脑两半球间分布式加工的影响。结果显示:随偏心视角的增大正确反应时和错误百分数均显著提高;三种视角条件下左右手的正确反应时均有明显的右视野(左半球)优势;3.5°视角右视野(左半球)呈现时右手反应明显快于左手,5°视角右视野(左半球)与左视野(右半球)呈现时均为右手反应明显快于左手,6.5°视角右视野(左半球)与左视野(右半球)呈现时均为左手反应明显快于右手。这些结果提示:本研究条件下只有比较刺激在6.5°偏心视角呈现时刺激和反应可能出现大脑两半球间分布式加工,3.5°和5°视角呈现时可能为左半球单独加工。6.5°视角刺激呈现的分布加工明显由于大视角呈现时比较刺激辨认难度与注意要求的提高所致。  相似文献   

15.
董燕萍  袁媛 《心理科学》2008,31(1):192-194
启动实验的有效条件之一是,控制组和实验组的目标词在基线反应时上相同,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研究没有收集基线反应时,只是确保了两组目标词在频率上相同.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对于母语而言,如果词频很高,相同频率的词得到相同反应时的机率很大;相反,机率就比较低;对于外语而言,这种机率相对更低.实验说明,相同词频的词不一定能得到相同的反应时,因此收集基线反应时是启动实验不可或缺的步骤.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探测正常被试在中文音素言语流畅性任务时的脑激活模式,34名右利手大学生被试参加了实验,实验任务为音素言语流畅性任务,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仪检测被试额颞区在任务时的激活情况,结果发现该任务激活了大脑双侧的额颞区,双侧缘上回的激活可能为中文音素言语流畅性任务的语言特异性激活脑区,该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参考价值,并说明了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仪可用于中文言语流畅性任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往关于汉字字词识别脑功能偏侧化的研究发现了左半球优势、右半球优势或者大脑两半球均势三种不同的结果。该研究采用一侧化Stroop范式(刺激分别只呈现于左视野、中央视野或右视野中),通过系统地改变刺激呈现时间以期探讨刺激呈现时间是可以解释这些不一致结果的可能因素之一。结果显示:对于右利手被试,在刺激呈现时间为60 ms时右半球出现了较强的Stroop效应,在刺激呈现200 ms时左右半球的Stroop效应没有表现出差异,在刺激呈现时间较长时左半球表现出较强的Stroop效应。该结果提示,随着刺激呈现时间的延长,语义优势发生了从右半球到左半球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从隐喻语义理解角度考察了高功能孤独症成人非字面语义理解中的行为特点及脑半球参与模式。行为结果显示:高功能孤独症成人对新异隐喻句的反应时最长,两类隐喻句的反应时均长于普通成人,但错误率上两组被试间无差异。脑电结果显示:高功能孤独症组对新异隐喻句的N400波幅最大,未出现半球偏侧化现象,传统隐喻句在左半球的N400波幅大于右半球,两类隐喻句的N400波幅均大于正常被试。结论:高功能孤独症成人具备隐喻理解能力,并对新异隐喻的理解做出更多努力,但右脑功能异常仍旧存在,左右半球在总体功能或神经联通性上仍旧弱于常人。  相似文献   

19.
为了同实验Ⅰ在金丝猴身上所做关于对实物、照片和画片的概括的结果进行对照,用10名1岁7个月至2岁6个月的儿童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方法和实验Ⅰ大致相仿。实验开始时对儿童进行简单言语指导。全部被试都迅速对基础辨别刺激形成巩固的辨别反应,这可能是由于儿童的言语发展起了中介作用。在随后的测查实验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能够把反应从实物迁移到代表实物的平面图片上的人数有所增加。这似乎和儿童的言语发展相平行。  相似文献   

20.
拓扑性质知觉的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哲  陈霖 《心理科学》1998,21(3):205-208
本文以视觉的拓扑知觉理论为指导进行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的研究。全文共有三个实验,考察了辨别扭扑性质差异和其它几何性质差异时大脑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拓扑性质差异包括洞(封闭性)的差异和内外关系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对于右利手被试,辨别拓扑性质差异时,左半球有优势。辨别距离和朝向等几何性质差异时,右半球有优势或没有统计显著的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