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马克思最伟大的创作遗产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或范畴,它虽然起着很大的科学和实践作用,但它也和黑格尔的类似范畴一样,只是到了二十世纪,它的全部巨大意义才为人们所认识。这个问题或范畴就是异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而在《资本论》和十九世纪50-60年代为《资本论》做准备的几部著作中,则对异化问题做了彻底的分析。这里首先谈谈《1857-1859年经济学手稿》。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实践观的一个“矛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始, 国内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追问已经延续了20多年。在诸多有待深化的问题中, 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那就是《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下简称《手稿》)与《资本论》之间的“矛盾问题”。在《手稿》中, 马克思指出:“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 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 第 96 页) 而在《资本论》中, 马克思这样说道:“事实上, 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论“存在与时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有一种在国内和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那里常见的看法,认为马克思早期著作中人本主义色彩较浓,后期(特别是《资本论》中)则陷入了普遍主义,取消了人(个人)的地位。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非常表面的。在我看来,马克思早期和后期没有根本的改变,一直是以人作为他研究的中心,马克思的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人学,这一点最集中地体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资本论》与他的早期手稿一样,是“经济学—哲学”著作〔1〕。所以,正如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都是哲学著作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真正…  相似文献   

4.
对于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间的理论联系,有大致三种不同的观点。列宁从黑格尔的《逻辑学》入手,提出了"三者一致"的辩证法,认为不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能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卢卡奇则从黑格尔的青年时期所研究的社会问题出发,提出其对政治经济学曾做过细致的研究,这种研究对他的辩证法理论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现代兴起的"新辩证法学派"学者则认为资本论和逻辑学是相互符合和对应一致的,并试图从《逻辑学》的结构入手,重新构建对《资本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关于《资本论》正义观的争论表明,马克思对于正义问题的理解已经跳出现代政治哲学视野,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探讨正义问题的理论语境。重新理解《资本论》的正义观成为重新阐发马克思现代政治批判思想的重要切入点。古典政治哲学对于"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的区分为我们重新理解《资本论》正义观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正义从一个道德二元抉择问题转化为政治经济学问题,从根本上瓦解了现代性正义理论的政治哲学基础,进而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正义危机的同时,开辟了一条超越现代"道德政治"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6.
对《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但在阐释《资本论》哲学思想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将《资本论》阐释成一部哲学著作的倾向。这种倾向导致了对《资本论》科学性的弱化,对哲学作品独特性的泛化以及对《资本论》革命性的曲解。我们既要重视《资本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又要避免将《资本论》阐释为一般意义上的哲学作品,更应该在合理的界限内阐释《资本论》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巴黎手稿》纯哲学语境的解读产生了双重误解结果,一是文献语境,二是与后继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对象、研究手段和写作目的使然,马克思《巴黎手稿》语境是经济哲学语境而非纯哲学语境,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是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论,异化劳动理论和人道主义思想只是这一哲学分析框架的延伸性成果。基于这一哲学分析框架而来的理论成果是:政治经济学人学前提论、人化自然论、劳动哲学本体论和主体历史观。它们与马克思狭义政治经济学之间是互为内生变量关系,作为理论“基因”一再出现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等后继文献中。《巴黎手稿》是马克思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第一部文献,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构成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皆然的三点一线关系。  相似文献   

8.
(1979年5月26日至同年6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若作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中关于无产阶级 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论述—读 书笔记张红旗破与立1979年第 3期马克思1841年3月至1843年3月间世界观 的发展问题〔东德〕I·陶伯尔 哲学译丛1979年第3期两个马克思主义还是一个?〔美〕R· 塔克尔哲学译丛1979年第B期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美〕E·弗 洛姆哲学译丛1979年第3期学习《资本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陈其俊河北师院学 报1979年第1期学习马克思《资本论》的科学精神漆琪 生学术月刊1979年第5期五四运动中的青年…  相似文献   

9.
辩证地研究人类思维经验,概括现代科学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前哲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中山大学刘景泉副教授的《马克思“资本论”与黑格尔“逻辑学”》新著(于1986年4月辽宁出版社出版)对于深入哲学改革,促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钻研,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它是从马克思《资本论》与黑格尔《逻辑学》的关系中,研究近现代人类辩证思维的结晶及其理论成果的一次可喜的创举。该著内容丰富,体系严谨。作者首先在绪论中概述了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时批判地吸取黑格尔《逻辑学》的情况,着重分析了《资本论》与《逻辑学》体系的特点及其在辩  相似文献   

10.
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建构,应当根植于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理论地基,亟需反思《资本论》的"去政治化"解读模式。《资本论》与政治哲学的关系问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难以回避的根基性问题。根据"政治"与"政治哲学"概念的不同界定,《资本论》可以呈现出"大写政治哲学"与"元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从广义的政治概念来说,《资本论》是一种总体的、大写的政治哲学,它具体再现出现代世界中政治与经济交互作用的总体性。从政治与经济分化的狭义政治概念来看,作为一种元政治哲学的《资本论》就提供了政治哲学的历史科学根据。如果要阐明其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我们就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政治思想中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历史性与规范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