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第二十一节四季吉凶春:来巽大吉,劳小吉,艮罗大凶,兑小凶。夏:劳大吉,来巽小吉,艮罗小凶,兑大凶。秋:兑大吉,艮罗小吉,劳大凶,【来巽小凶。】冬:艮罗大吉,兑小吉,来巽大凶,【劳小凶。】整理者将此节所述四季吉凶列表如次(用通用卦名):整理者同时补出简文脱句,并云:"此节以震巽应春在东,坎应夏在南,兑应秋在西,艮离应冬在北,与下文《卦位图》一致。表中无乾、坤,乾、坤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日在某地级市一个民间图书批发市场购得2003年1月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姓名与人生>一书,楣题为:"测字怪谈",乍看起来,以为"测字怪谈",是想揭露测字骗术呢!再从其内容一看,原来是大兴封建迷信之道.其肩题"由姓名知健康,由姓名知性格,由姓名知事业,由姓名知婚姻"已经非常透剔地告诉了读者该书的宗旨.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日在某地级市一个民间图书批发市场购得2003年1月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姓名与人生》一书,楣题为:“测字怪谈”,乍看起来,以为“测字怪谈”,是想揭露测字骗术呢!再从其内容一看,原来是大兴封建迷信之道。其肩题“由姓名知健康,由姓名知性格,由姓名知事业,由姓名知婚姻”已经非常透剔地告诉了读者该书的宗旨。  相似文献   

4.
扶乩是什么     
在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中,宗教文化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既有业已成熟的有体系的佛教、道教文化,还有属于原始宗教余绪的占卜、算命、风水等流行于民间的杂信和迷信,扶乩就属于后者。扶乩属于占卜术的一种。占卜是古代人最早的一种预测活动,古人因对自然和人生恐惧,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求助于上天的神灵,利用占卜来解答各种疑惑和决定自己的命运。占卜有多种形式,星占和象占是最主要的,星占是利用天象来占卜吉凶,象占则是根据特定的物体,如动物骨头、龟背,以及神异等等来预测祸福。扶乩属于象占,主要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如利用…  相似文献   

5.
<周易>的希望品格是指<周易>在时间之维中展现出的对未来昂扬自信、积极乐观的精神气象和文化面貌,对其充分认识对开掘<周易>的文化内涵具有基础性意义.<易经>卦爻辞中的吉辞明显多于凶辞,凶转吉的现象显著,在事实上彰显出对未来的自信与希望.<易传>进一步在哲学理路上,从天道、人事、愿景等方面系统展现出<周易>的希望品格.从<周易>希望品格的视角考察中国式的终极关怀和民族精神,能获得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说谶     
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秦、汉两朝,一种颇为神秘的迷信形式——以谶预示凶吉的活动大行其道。什么是谶?按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迷信的人指将来要应验的预言、预兆。最早的谶出于何时恐怕已不可考,有案可查的较早的一个例子是秦始皇时一块石头上面写有:“亡秦者胡也”的谶文。当时认为是胡人要灭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自然哲学典籍,是古代文化光辉灿烂的一颗明珠,它对中医学影响深远,故素有“医易同源”之称。《易》学的六十四卦中,有半数表示“吉”,有半数表示“凶”,吉均是母卦与子卦能相交感者,凶则是不能交感的。如泰卦,母卦乾主天在下,子卦坤主地在上,天为阳,阳气本性升腾,地为阴,阴气下降,这样阳在下主升,而阴在上主降,使阴阳相  相似文献   

8.
在1900年佛洛伊德的《释梦》问世以前,梦被作为智慧活动的一种途径或方式主要是由巫师、法老、术士、教士们用来为帝王统治人民服务的。人民群众当中也有一些人以“圆梦”预测凶吉,并且也时常应验。从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看,我们不应该把这些应验一概斥为迷信、巧合或骗人把戏。人们的梦不仅是有规律的,而且还有自己的语言和不可低估的智慧价值。  相似文献   

9.
先哲制作《周易》,目的是要叫人趋吉避凶。而《周易》讲趋吉避凶 ,则重在揭示“迁善改过”的道理。所以 ,它所展示的吉凶 ,是指人们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必然要遇到的、轻重不同的、并带有普遍性的几种可能形式 ,即吝、厉、悔、咎、凶、利、吉。透过对它们的反思 ,人们便可以自警自勉 ,既提高辨别是非的认知能力 ,又提升迁善改过的修养功夫 ,并在一种合目的的活动中享受生命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论了《易经》中"贞"字的各家释义,认为卦爻辞中的"贞"字不可全部释为"卜问",也不可以用某一个义项贯释全经;在此基础上,从古今《易经》注释中提炼出"卜问"、"正命"和"坚固"三个释义,并作了详细论证或补充说明。作为"卜问"义的"贞"字在卦爻辞中有动词、名词两种用法,作为"正命"义的"贞"字主要用在"安贞"、"居贞"、"艰贞"、"永贞"等短语及它们与"利"字组成的句子中,作为"坚固"义的"贞"字则与"吉"、"凶"、"厉"等组成"贞吉"、"贞凶"、"贞厉"等短句。据甲骨上的数字卦例看,"贞吉"这类句子可以追溯到殷末周初,可能是筮法或周人文化的创新,在甲骨卜辞中并未出现。因此,不可据甲骨卜法的用例,将《易经》中"贞吉"这类句子中的"贞"字只释为"卜问"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