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图像记忆对动态搜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图像记忆对动态搜索的影响。实验1对静态和限制动态条件下的搜索效率进行比较, 以进一步检验视觉搜索的无记忆模型; 实验2通过比较限制动态和动态条件下的搜索效率, 考察了图像记忆在动态搜索中对注意的引导作用; 实验3考察了视觉搜索中新客体优势对搜索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 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 视觉搜索中均有记忆参与, 但两种条件下的搜索模式不同; (2) 在动态搜索中, 每当画面变化时被试可依据图像记忆将注意指向可能出现目标的新位置, 从而提高搜索效率; (3) 视觉搜索中新客体优势不显著, 这提示搜索过程中的注意指向主要受图像记忆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网页设计中的人的视觉搜索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页设计需要考虑到人的视觉加工机制,尤其是人的视觉搜索机制。网页信息的视觉呈现会影响人的视觉搜索效率,包括页面信息的密度特点,页面标签和页面结构,文本的分栏方式以及视觉刺激间的匹配。在网页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的人的视觉特征主要包括视觉搜索的位置特征,搜索模式,眼动特点以及视觉搜索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真实环境中的视觉搜索是人和动物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目前的视觉搜索研究多使用静态的观察者和静止的二维搜索对象, 侧重于探究注意在搜索中的作用; 现有的视觉搜索理论模型主要概括了影响搜索的自上而下的注意因素, 而将自下而上影响因素简单归结为影像显著性, 然而在真实环境中, 观察者或搜索对象是可以运动的, 搜索时可利用的视觉信息包括动态光流和静态影像结构信息。已有的视觉识别研究发现这两种信息相结合可以使观察者准确持久地识别场景、事件和三维结构。在现有视觉搜索理论模型中引入两种视觉信息可以较好还原真实环境中的搜索任务。我们提出研究构想和实验方案,探究利用动、静态视觉信息的视觉搜索过程, 从而完善现有的视觉搜索模型。我们认为充分利用环境信息可以提高搜索效率, 且在视觉搜索训练和智能搜索设计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期关于奖赏性信息与视觉搜索任务的交互作用研究体现在两个层面, 其一是施加外部奖赏能够影响被试的视觉搜索反应时和正确率, 其二是搜索目标本身具有奖赏特性也能够影响行为反应。但是, 奖赏性信息对负责视觉搜索的额顶注意网络的动态启动和调控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结合Posner空间预提示范式和视觉搜索范式, 采用快速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分别操纵线索提示阶段的线索奖赏属性(奖赏性vs.非奖赏性)和线索空间注意属性(有效提示目标位置vs.无效提示目标位置), 并操纵目标搜索阶段的目标属性(奖赏性vs.非奖赏性), 探讨以下两个核心问题:(1)在线索提示阶段, 奖赏性线索产生的自上而下注意准备信号的神经基础, 以及该神经基础与传统的空间注意准备信号的异同; (2)在目标搜索阶段, 奖赏性线索对负责视觉搜索的额顶注意网络产生的启动和调控作用, 重点考察对正确的奖赏性信息的定向过程和对错误的奖赏性信息的重新定向过程。  相似文献   

5.
张引  梁腾飞  叶超雄  刘强 《心理学报》2020,52(5):562-571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长时记忆联结表征如何影响当下工作记忆任务的加工。长时记忆联结表征采用无语义联系、无视觉相似性的Emoji图片对, 提前一天让被试完成联结表征的建立, 正式工作记忆任务采用独立探测的变化觉察范式。实验1控制呈现时间(500 ms / 1000 ms)与呈现方式(联结/独立), 发现两种呈现时间均显示出联结条件的正确率与记忆容量显著低于独立条件, 说明长时记忆联结表征抑制了当前工作记忆的加工。实验2设置了记忆项目数(2/4/6项)与呈现方式(联结/独立), 采用alpha震荡作为脑电指标, 考察长时联结表征在工作记忆维持阶段的作用。结果发现在维持阶段, 独立条件的alpha震荡随着记忆项目数量的增加而增大(2项 < 4项 < 6项), 而联结条件在4项已经到达顶点(2项 < 4项 = 6项)。实验2进一步说明长时联结表征在维持阶段降低了当前工作记忆容量。本研究的两个实验结果表明, 长时记忆联结表征对当前的工作记忆任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产生的机制可能来自于联结表征干扰了维持阶段的注意分配。  相似文献   

6.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搜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记忆任务与视觉搜索任务相结合的范式,以二维对称图形为材料,探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搜索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同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的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无效信息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有效信息条件下的反应时。(2)不同搜索序列条件下反应时差异显著,复杂序列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简单序列条件。结果表明,视觉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内容影响视觉搜索效率,其变化趋势不受序列大小的影响,结果支持偏向竞争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两个实验对颜色特征加工任务间的注意瞬脱效应进行探讨。实验一要求被试对首先呈现的两个色块(记忆项)与随后呈现的两个色块(检测项)是否相同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记忆项与检测项的SOA为220ms的条件下,记忆项加工对认知资源的持续占用使检测项的加工绩效下降。实验二含两个需相继执行的任务(T1和T2),二者均为比较同时呈现在屏幕左右两侧的两色块颜色是否相同。结果发现,对颜色特征的觉察即可产生注意瞬脱效应,其大小及时程与经典的采用字母识别任务的研究获得的注意瞬脱效应相当。上述结果表明,特征搜索的完成需有限认知资源的参与。然而,注意瞬脱过程中,特征加工与需对知觉对象细节信息进行提取的辨别任务(如字母辨别任务)在消耗认知资源的量上并无差别。  相似文献   

8.
牟兵兵  宛小昂 《心理学报》2014,46(11):1603-1612
干扰项预习效应是视觉搜索的试次间效应, 反映了过去不成功的搜索经验对注意的抑制。本研究中, 被试对情绪材料进行视觉搜索时, 同一个画面中的刺激的情绪效价可能一致, 也可能存在一个效价与众不同的靶子。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找到该靶子, 并对它的非情绪特征进行辨别反应。本研究包括3个实验, 分别采用情绪面孔的照片、情绪性动物图片、情绪性动物示意图, 均发现了情绪干扰项预习效应。也就是说, 当先呈现无靶子的试次再呈现有靶子的试次, 且有靶子的试次中干扰项的效价与之前无靶子试次中的刺激的效价一致时, 被试的反应要比靶子的效价与之前无靶子试次中刺激效价一致时更快。这些结果表明, 选择性注意系统可以利用以往的情绪信息引导注意的分配, 使当前注意偏离那些曾经搜索过但没有找到靶子的情绪特征, 而且这些情绪信息可能是由人脸表达的, 也可能是由于人以外的因素表达的。这些结果体现了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 尤其是个体对情绪的已有经验对视觉选择注意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使用视觉搜索范式研究了6岁、9岁、12岁和成人,在限时和不限时呈现材料条件下对实物图形的视觉搜索及再认。结果表明:1)限时和不限时视觉搜索任务方式对视觉搜索和再认的准确性、反应时均有显著影响。2)视觉搜索和再认的准确性随被试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反应时则随其年龄增长而缩短。3)靶项目是否作为搜索项目出现对视觉搜索和再认的准确性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视觉搜索和再认的反应时有显著影响,靶项目的出现使视觉搜索和再认的反应时都显著缩短。4)搜索项性质对视觉搜索和再认的反应时指标有显著影响,但对准确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感觉记忆在相同范畴视觉搜索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三种字母卡片为刺激物,通过两种靶字母搜索实验,探讨了感觉记忆在相同范畴视觉搜索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信息都可能利用时的搜索成绩,明显高于限用短时记忆信息时的搜索成绩。这表明,感觉记忆信息可以直接用于相同范畴的视觉搜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