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钭东星先生 ,在多年执教的基础上 ,潜心钻研 ,写成一部约 60万字的《论语义说》(已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 ,值得一读。著者自称 :“仆素无凑热闹之兴趣 ,(‘义说’之作 )实出不得已而为之负重感。”(参见《体例说明》)基于一定使命感和责任心而着意重新解读《论语》 ,力图开掘其精义 ,确乎表现出一种可贵的学术态度与学术追求。著者在广博参阅的基础上 ,认真思考 ,细心求索 ,于旧注旧解多有突破 ,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论语义说》是重在说“义”的一部《论语》新解。全稿打乱原书的篇章次序 ,而根据作者的理解 ,…  相似文献   

2.
书讯     
《中国哲学史》2009,(3):31-31
<正>书讯:《论语学史》,唐明贵著,58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课题"论语学史"的结项成果。本书分绪论、《论语》概说、先秦两汉时期的《论语》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论语》学、隋唐时期的《论语》学、宋代的《论语》学、元代的《论语》学、明代的《论语》学、清代的《论语》学和余论十二大部分。本书运用历史文献与哲学思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充分利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对《论语》学  相似文献   

3.
书讯     
《孔子回家——海归读〈论语〉》,周炽成著,东方出版社2010年出版。周炽成的《孔子回家——海归读〈论语〉》乃针对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而作。李说丧家,周说回家(回到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与逐句解释《论语》的书不同,本书是对《论语》的通解。上篇《论语》古今谈叙说它在中国和海外的影响,讨论它成为经的时间,并对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恐怕没有哪一本书比《论语》受到更多的关注,历代学者文人都对《论语》的解读作出过努力和贡献,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目前我们还不能说关于《论语》的解读就尽善尽美、无可挑剔了。在《论语》文句的释读方面,事实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从不断见诸报章的关于《论语》文句的考释文字和近年出版的多种《论语》注  相似文献   

5.
正孙福万著,团结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全书55万字,628页。在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周易》和《论语》是非常重要的两部著作。《周易》为五经之首,又是三玄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而《论语》则是"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是重要的儒家经典,为四书之一,对中华文化影响至深。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把《周易》和《论语》联系起来,以  相似文献   

6.
钱宾四先生《论语新解》一书 ,充分扬弃了宋明义理之学与乾嘉考据之学 ,以朴学为基阐发义理为归 ,对《论语》的阐释达到了质实而圆融的境界。先生注书 ,以经史子集的渊博学养 ,融汇历代各家之说 ,又努力以今人之眼光明孔学之永恒价值 ,因而阐释能贯通古今 ,摈弃时空域限 ,恢复孔学以人道为核心 ,统之以为学 ,为政 ,仁 ,义 ,礼 ,乐诸人事范畴的思想大厦 ,并以自己一生修为 ,教人读书、为人 ,从日常生活的平易处去领会孔圣崇高的人格 ,去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先生之《新解》是众注本中极新极平极高之作。  相似文献   

7.
<正> “无友不如己者”一语,出自《论语·学而》(《子罕》重出,不论),历来的解释,大意多是“不要和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商聚德同志提出异议,并做了新的解释((见《〈论语〉辩疑二则》,《孔子研究》1987年第2期),认为“如”是似、类、均之意。“不如己者”即与自己志趣不一致的人,不同道的人。“无友不如己者”就是不要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历来的那种解释,确如商同志之所指,漏洞百出,难满人意。但如商同志的新解,却也觉得还存在难  相似文献   

8.
《论语学案》与《论语后案》为浙东学者刘宗周与黄式三研究《论语》的力作。在《论语后案》中,黄式三采用了刘宗周、万斯大、全祖望的学术观点,展现了对浙东学派的继承和反思。比较《论语学案》与《论语后案》,在诠释经义方面,展示了从意义的理解到文本的还原之异趣。在学术思想方面,从《论语学案》的重心演变为《论语后案》之崇礼。在文学气象方面,则由《论语学案》的崇气象嬗变为《论语后案》的重考据。从《论语学案》到《论语后案》,一方面展现了《论语》研究的传承,另一方面则为研究浙东学派思想的变迁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孔子及《论语》传播学研究的实质是"传播学研究中国化"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孔子及《论语》传播学研究历经起步学习期、探索发展期和走向深化期三个阶段。综括三十多年来从传播学层面研究孔子及《论语》的著述活动,大致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研究方向:一是孔子及《论语》传播史实研究;二是孔子及《论语》传播思想研究;三是当代新闻传播事业语境下孔子及《论语》的价值转换研究。准此,由改革开放以来孔子及《论语》传播学研究的进程看,成绩和不足并存,学界应纠弊趋新,开创孔子及《论语》传播学研究之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补苴罅漏嘉惠士林──评《论语外编》杨亚利裴传永著、洋洋55万字的《论语外编》一书已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资料较全。“《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汉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11.
《论语》"色斯举矣"章向来难解。前人解此章,多由文字训诂而入,就文本说文本,而乏史料以为佐证。今据《史记·孔子世家》及《孔子家语》所记卫灵公与孔子事,并参以理据,对"色斯举矣"章予以新解。  相似文献   

12.
<正>《论语》是一本常读常新的经典。自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孔子与《论语》的命运随着国运的兴衰而上下起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兴起了一场传统文化复兴热潮,《论语》在其中居高不下。围绕《论语》而兴起的"论语学"随之悄然复兴,对《论语》的研究与诵读成为风尚。不过,就"论语学"史的专门研究而言,结合玄、佛思潮解读魏晋南北朝诸多的《论语》注释著作,却是个公  相似文献   

13.
任何翻译都是一种诠释行为。由于《论语》文本的开放性、概念的模糊性以及中外语言文化的差异,《论语》英译的诠释性更加突出。20世纪是《论语》翻译和研究的高潮期,出现了大量的英语译本。中外译者在《论语》英译中采用创造性翻译、现代性解读、哲学诠释、语言分析以及中西文化比较等多种诠释方法,既丰富了对《论语》和孔子的理解,也导致了对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的利用和曲解。  相似文献   

14.
杨义《〈论语〉早期编纂过程及篇章政治学》一文在研究方法上存在重大偏差,全文的观点几乎全部建立在主观臆测和个人想像之上,严重地违背了科学实证精神。杨文提出的仲弓、有若、曾参弟子三次编纂《论语》,大都没有文献证据。该文往往是第一个论点还没有站住脚,就由此急急忙忙地推出第二、第三个观点。杨文虚构的通过文化权力操作的《论语》篇章政治学,其实质是今人精明算计、追名逐利心理的反映。编纂《论语》这一神圣事业,在杨文中成为一个名利的搏斗场。杨文《论语》篇章政治学的要害,是遮蔽了《论语》和煦的道德阳光,使《论语》变成一座阴森恐怖、鬼影幢幢的迷宫。  相似文献   

15.
再论原始《论语》及其在西汉以前的流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人研究孔子一般仅以一部《论语》为依据,殊不知今本《论语》对孔子思想的记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这必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孔子研究的进展.因而,如若不以正确态度对待今本《论语》以外的史料,孔子研究就很难取得大的突破.笔者认为,先秦时期存在多种《论语》,至少它们中的一部分西汉时期仍在流传,而现存西汉以前文献中保留着大量原始《论语》佚文,它们都是研究孔子相当可靠的史料.一、先秦时期多种《论语》的存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论语》命名于汉代.《论衡·正说篇》云:“初,孔子孙孔安国以教鲁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50万字本书结合宋代社会政治、文化背景,集中研究宋儒以《论语》、《四书》命名的《论语》诠释著作,通过对《论语》诠释文本具体细致而又全面系统的研究,勾勒了宋代《论语》研究的历史进程,揭示了宋代《论语》诠释的特点和规律,探寻了经学与理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语谶》与《论语》相涉的十数条佚文,多径取《论语》本文加以解读、发挥,而在径引本文的同时,也有对其旨意大要的解释、词语的训诂,以及对孔门事迹的再演绎。其文献意义在于:可资考证异文,审校《论语》早期版本;训解文本,间出新见,为后世《论语》注释所采信;补充文献,增益史料。因而我们有必要视《论语谶》为《论语》版本研究的参考文献和《论语》学史讨论的必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本书为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研究成果,分上下两篇。上篇论及两汉"论语学"概要,包括两汉"论语学"的三种类型、两汉《论语》注的诠释种类、汉代经学《论语》注特色总括、汉魏之际儒家《论语》思想的演变、魏晋之际玄学《论语》的兴起、两晋之际玄学《论语》新意等。下篇论及东晋《论语》注综述,包括东晋《论语》注考释、东晋《论语》注的多元化特色;东晋玄、儒《论语》注研究、南朝  相似文献   

19.
冯晓斌 《孔子研究》2016,(5):97-103
焦循是扬州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论语补疏》是其晚年《论语》诠释研究的重要成果。他选择何晏《论语集解》的部分条目逐条诠释,以互文旁通为依据,以纠谬补新为途径,以精实兼具为追求,或训诂文字,或考究名物,或阐发义理,以己意明经为宗旨,时有新意灼见,显示了独特的《论语》诠释特点,为《论语》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论语补疏》从稿本到定本的修订也足见焦循审慎的治学态度与精湛的治学追求。  相似文献   

20.
焦循是扬州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论语补疏》是其晚年《论语》诠释研究的重要成果。他选择何晏《论语集解》的部分条目逐条诠释,以互文旁通为依据,以纠谬补新为途径,以精实兼具为追求,或训诂文字,或考究名物,或阐发义理,以己意明经为宗旨,时有新意灼见,显示了独特的《论语》诠释特点,为《论语》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论语补疏》从稿本到定本的修订也足见焦循审慎的治学态度与精湛的治学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