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贫困地区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内部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测量研究表明:不同学业成绩组学生在自我效能、成功动机、促进性紧张、期望水平和自己责任性方面差异显著;学业自我效能与内部动机诸因素有密切关系、共同构成影响学业成绩的内在因素;对学业成绩正向预测作用最强的是自我效能,其次是促进性紧张和成功交往动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266名中小学生为被试,研究了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表面型学习动机有非常显着的负相关,与深层型学习动机有非常显着的正相关,与成就型学习动机无显着相关;(2)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成功归因的内控分数成正比,但与失败归因的关系不大;(3)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自我效能感有显着正相关关系;(4)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几个重要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3.
连榕  罗丽芳 《心理科学》2003,26(6):1043-1046
采用量表法对学业成就中等生的研究发现:与学业优良生相比,学业成就中等生的自我监控水平显著低下;成就目标与学业成绩并无直接关系,但学习目标会通过自我监控间接影响学业成绩;在学业成就中等生中,高学习目标、低成绩目标者表现出更高的自我监控水平。  相似文献   

4.
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总被引:103,自引:0,他引:103  
王振宏  刘萍 《心理学报》2000,32(1):65-69
以119名高中学生为被试,测量研究了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内在动机、掌握目标、学习策略、智商分数与学业成就呈显著的正相关,外在动机、业绩目标与学业成就呈显著的负相关。智商分数、学习策略、动机因素与学业成就存在着因果关系,智商分数(β=0.476)、学习策略(β=0.220)、自我效能(β=0.207)、掌握目标(β=0.185)对学业成就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并直接影响学业成就。而内在动机(β=0.184)通过直接影响学习策略而间接影响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和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因素分析的方法考察了7、8、9年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求助的关系比较密切;②初中生成就日标对求助行为的影响部分是以自我效能和学业求助态度为中介变量进行传递的.  相似文献   

6.
以216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协方差结构模型对成就目标、自我效能、价值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课堂自我取向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内在价值和达成价值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初中生师生关系、归因方式、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学绩组学生的师生关系、成就目标定向水平均显著优于低学绩组学生;高成就目标定向组学生的师生关系显著优于低分组学生;(2)在学业归因方面,师生关系高分组学生更倾向于将学业成功归为努力这一内部因素,而低分组学生则更倾向于将学业失败归为外部因素;在人际归因方面,高分组学生倾向于对成功做双重归因,而低分组学生则更易于对成败做外部归因;(3)掌握目标定向、学业成绩及人际内控对师生关系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学业外控对师生关系和掌握目标定向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掌握目标定向通过学业成绩显著影响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石雷山  高峰强  王鹏  陈英敏 《心理科学》2012,35(6):1393-1397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1139名初中生,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学业自我效能在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倦怠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 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接近定向与学习倦怠具有负向联系,而成绩回避定向与学习倦怠具有正向的关联;(2)学业自我效能在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着一定的中介作用;在学习目标定向与学习倦怠、成绩接近定向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学业自我效能起完全中介作用,且效果较为明显;而在成绩回避定向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学业自我效能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9.
采用感知教师支持、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问卷对498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感知教师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感知教师支持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感知教师支持可以通过掌握趋近、表现趋近、表现回避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2)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趋近、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趋近、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回避三者分别在感知教师支持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回避的中介效应则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感知教师支持不仅能分别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趋近、表现趋近、表现回避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还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10.
采用感知教师支持、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问卷对498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感知教师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感知教师支持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感知教师支持可以通过掌握趋近、表现趋近、表现回避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2)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趋近、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趋近、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回避三者分别在感知教师支持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回避的中介效应则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感知教师支持不仅能分别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趋近、表现趋近、表现回避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还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11.
采用学习坚持性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内在价值问卷和学习投入量表,对407名四、五年级小学生施测,并收集学生期中考试成绩作为客观指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考察学习坚持性和学习投入在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与学业成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学习坚持性与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学习投入、学业成就均显著正相关;(2)学习坚持性可以部分中介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内在价值与学习投入之间的相关;(3)学习坚持性通过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影响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12.
采用成就目标定向、社会比较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三个量表,以724名初中生为被试,对社会比较在成就目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除对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产生直接影响外,掌握接近目标会通过上行比较、成绩接近目标会通过上行/下行比较间接地影响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2)掌握接近目标、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不仅会对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产生直接影响,还会通过下行比较对其产生间接影响。说明成就目标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不同的方式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学生学业自我调控问卷、成就目标问卷和学业投入问卷,对唐山市322名初二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初二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成就目标、学业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自我决定动机通过成就目标对学业投入的影响机制.相关和路径分析的结果显示:(1)初二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成就目标与其学业投入均呈显著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同,其中掌握接近目标与学业投入呈高度正相关.(2)初二学生的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成绩回避目标在自我决定动机与学业投入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其中,自我决定动机通过掌握接近目标的中介作用对其学业投入的正向预测效应最大:成绩接近目标在自我决定动机与其学业投入之间不发挥中介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初二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通过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成绩回避目标对其学业投入产生影响,其中掌握接近目标的中介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4.
胡桂英  许百华 《心理科学》2002,25(6):757-758,724
1 前言  学习是导致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一个人终生都面临的重要任务。进入 90年代以来 ,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成了教育心理学新的研究课题 ,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 ,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以往众多的单因素研究表明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都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 ,然而单个探讨其中的某一个影响因素 ,所得的结论难以比较和综合。近年来的研究趋势是将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SchellDF对自我效能感、归因和阅读写作成绩作过研究 ;而Zim…  相似文献   

15.
李晓东  张炳松 《心理科学》2001,24(1):54-58,95
本研究以152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研究了成就目标、社会目标、自我效能及学习成绩与学业求助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我取向的成就目标的确可以区分出自我一趋向型目标和自我一逃避目标,它们对学业求助的影响模式是不同的,自我一逃避型目标对学业求助有更大的负面作用。(2)社会目标与学业求助有显著关系,支持本研究的假设。(3)自我效能低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不愿求助,支持脆弱假说。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97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感、焦虑、抑郁对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结果表明:掌握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焦虑、抑郁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掌握接近目标和行为效能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初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东 《心理学报》2005,37(4):491-496
采用问卷法,从自我调控学习的角度对208名初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目标取向对学业延迟满足有不同影响,任务取向对学业延迟满足有积极影响,趋向型自我取向对学业延迟满足有负面作用。学业延迟满足作为一种自我调控能力,能够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情况,但对学业成绩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初二学生学业求助的动机特点和文化特色及其关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学业求助态度和求助行为同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和文化因素有关;(2)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和文化因素对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是以学业求助态度为中介的;(3)学业求助既受动机因素的影响,又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已有研究,将影响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划分为个人因素(动机、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和社会环境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并使用多元整合元分析技术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定性综述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进入多元整合元分析的六个因素都表现出与学业成绩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其中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最高,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最低。这一结果表明,教育工作者应重视从学生的个人因素(动机、自我效能感)入手,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准备状态,并重视学校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海燕  邓淑红 《心理科学》2007,30(2):454-457
以217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计算机监控的活动操作法,探讨课堂成就目标定向、任务难度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元认知监控策略运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课堂掌握目标定向下均比在课堂成绩目标定向下更多地运用元认知监控策略;(2)高学业学生在较难任务上比较易任务上更多地运用元认知监控策略;低学业学生,在课堂掌握目标定向下.在较难任务上比较易任务上更多地使用元认知监控策略;在课堂成绩目标定向下,与课堂掌握目标定向情形相反;(3)临场动机中的自我效能感、目标方向、努力程度在课堂成就目标定向、任务难度对元认知监控策略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