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总结近年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和客观量化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认为某些客观指标和糖尿病的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客观化指标提供依据,提出目前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客观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健康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协调一致,反之产生疾病。糖尿病在影响人们生理、心理健康的同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收入和社会期望度。因此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临床医生应学会使用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倡导正确的行为生活方式、落实连续性医疗服务、提高卫生服务整体效能、提供多方位社会支持、选择个体化的糖尿病治疗方案,针对性地进行糖尿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总结近年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和客观量化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认为某些客观指标和糖尿病的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客观化指标提供依据,提出目前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客观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健康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协调一致,反之产生疾病.糖尿病在影响人们生理、心理健康的同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收入和社会期望度.因此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临床医生应学会使用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倡导正确的行为生活方式、落实连续性医疗服务、提高卫生服务整体效能、提供多方位社会支持、选择个体化的糖尿病治疗方案,针对性地进行糖尿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糖尿病是妇女妊娠特有的病症,随着人们饮食结构改变、二胎政策的放开、妊娠年龄增大以及诊断标准的变迁等因素,国内外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妊娠期糖尿病的及时诊断、合理管理将会让母婴近期和远期获益,并减少妊娠的不良结局。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其诊断标准众说纷纭,随之给临床医生在疾病的判断上带来了巨大的困惑。本文将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依据,对不同诊断标准及治疗中存在的争议作一次探讨。  相似文献   

6.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概括了国内外近年来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分别介绍了其基本概念、临床分型、理论模型、评估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对这一心理障碍的进一步研究能充实心理咨询治疗的课题,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本文通过比较中西医学糖尿病的分型分期对治疗学的指导作用,探讨中西医结合更好地防治糖尿病的可行性.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针对个体的辩证论治,而西医强调群体化治疗并能迅速改善代谢紊乱,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有效地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烟雾病在我国的报道逐渐增加,其致残率高,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本文结合今年来的有关研究文献,就烟雾病的命名、形成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合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本文通过比较中西医学糖尿病的分型分期对治疗学的指导作用,探讨中西医结合更好地防治糖尿病的可行性。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针对个体的辩证论治。而西医强调群体化治疗并能迅速改善代谢紊乱,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有效地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烟雾病在我国的报道逐渐增加,其致残率高,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本文结合今年来的有关研究文献,就烟雾病的命名、形成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合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过去,人们(包括医护人员)对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存在许多误区。通过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意义,及胰岛素的种类、剂型,和使用方法(包括补充疗法和替代疗法),以及2型糖尿病的治疗现状,来阐述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use of the Model of Human Occupation as a framework for guiding the occupational therapy assessment and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for an adolescent with diabetes mellitus. Psychosocial issues related to having diabetes are discussed and implications for daily life functioning are explored. A case study is used to exemplif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of Human Occupation in addressing the psychosocial needs of an adolescent with diabetes mellitus.  相似文献   

13.
应激对中国地鼠糖尿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实验性应激、情绪性、笼架水平在中国地鼠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强度及其交互作用,以确定中国地鼠糖尿病发生危险因素。结果表明实验性应激(震动、旋转合并限制)能促使中国地鼠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糖尿病发病率增加,发病年龄提前;高情绪性中国地鼠,随着实验时间延长,其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并稳定在一定水平;析因方差分析提示,实验性应激与动物情绪性的交互作用对实验后中国地鼠的血糖变化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糖尿病的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预防糖尿病发生、改善糖尿病患者现况等均提示推广普及糖尿病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糖尿病教育可以全面改善患者临床控制指标、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效能水平,且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显示其投入相对较小的成本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和效用,因而在糖尿病防控体...  相似文献   

15.
胃转流术治疗重度肥胖由来已久.近年来,国内研究通过接受胃转流术的肥胖患者的长期随访后发现,胃转流术可长期、稳定的缓解2型糖尿病,并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为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本文总结我院32例接受腹腔镜胃转流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随访情况,分析后认为腹腔镜下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是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淡化糖尿病的分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空间。即传统的1型和至少部分2型糖尿病可能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目前流行的炎症学说可能是对认可免疫损伤是糖尿病发病理论的一个过渡,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糖尿病的早期治疗和研究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我们则采用小别量、长时间的治疗理念,早期接受这种免疫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症状,遂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再次出现低血糖,我们就继续减少胰岛素的剂量。结果,有部分患者完全摆脱了胰岛素。我们对糖尿病的再认识是建立在对多脏器活检的基础之上。我们的活检结果表明,糖尿病肾病存在着免疫损伤。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使患者致盲的主要病因,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变是一种自身免疫损伤的结果。我们尝试用小剂量的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25mgbid)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也证实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一种血管炎,与自身免疫病变有关。其他的器官还包括垂体、大脑的血管、糖尿病足、冠心病、皮肤的病变和肌肉活检的免疫组化也均有证据表明,免疫损伤是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多器官免疫损伤的结果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肌细胞表面或多或少均有免疫复合物沉积。这些免疫复合物的存在势必会影响胰岛素与肌肉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即胰岛素抵抗的存在。为此,我们在临床上广泛采用了免疫抑制治疗的理念治疗糖尿病。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和小剂量环孢素A治疗早期发现的糖尿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唯一担心的副作用发生在肝脏,即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总胆红素升高,而也有一部分患者总胆红素不升高。  相似文献   

17.
控制糖尿病的新观念和基本方略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糖尿病发展趋势、吸收新理论和新技术、做好科普宣传、推行超强化治疗、坚持医学理性精神是控制糖尿病的新观念.其基本方略就是超强化治疗、控制高血压,拮抗新生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控制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T2DM)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胰岛素是最主要的治疗药物之一,但胰岛素治疗方法诸多,各种方案的疗效参差不齐。为了促进2型糖尿病治疗决策的最优化,本文通过利用检索国内报道的相关文献,对文献中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且运用比较治疗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寻求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胰岛移植是一种有望治愈糖尿病的方法,但胰岛进入体内后,由于排斥反应和其他刺激因素而使大量胰岛遭破坏,因此,减少胰岛破坏对保证移植成功非常重要。作为细胞移植物的胰岛非常适合在体外进行基因修饰,移植前对胰岛进行基因治疗以减轻局部免疫反应或增强胰岛细胞抗凋亡能力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方法。基因转移载体及靶基因的选择是基因治疗中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20.
肠促胰素对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而现有治疗手段保护β细胞功能作用有限。最新的研究发现,肠促胰素不仅能够改善口细胞功能,而且能够避免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回顾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对2型糖尿病口细胞功能、传统治疗及肠促胰素对β细胞功能的保护及延缓疾病进展作用进行了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