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本质就是二度创作,通过阐述二度创作的美学价值和美学原则,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二度创作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比如从理解作品入手,发挥想象与联想的心理技能,重视形体表演.由此可知,追求声乐表演艺术的真谛,二度创作是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接受主体在解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其有目的的个性化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愿望是依靠创造性思维活动来实观。从“康期坦次学派”尧斯、伊塞尔等人的经典学说到《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的若干论断,再到刘再复的《论文学的主体性》(续篇)等一系列惊世之语,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以创造性思维多与解读与鉴赏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如果把文学作品的创作称为“一度创造”,那么,审美鉴赏则是“二度创造”,而“二度创造”就是对“一度创造”进行“同质异形”的再创造,从而满足和实现受体解读的“心理期待”或审美欲望。  相似文献   

3.
"声乐"不仅只有声音,也是一门表演艺术。"美声"也绝不止于"美丽的声音",而必须有表演来体现。然而声乐表演具有自己的个性,需要通过系统化的训练来完成。声乐表演教学需要遵守六条原则:一、实践原则;二、参与原则;三、灵活原则;四、拓展原则;五、可操作原则;六、表演与乐感的互动原则。表演学习不仅让我们在舞台上更动人,更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成为卓越的人。  相似文献   

4.
浅释六波罗蜜名义修学佛法,分信解行证四个阶段,六波罗蜜多属于第三阶段——行,是大小乘共修之法门。“波罗蜜”华言度或到彼岸。二者名异义同,果能超越生死之海,则已证涅槃;果达于涅槃之彼岸,则不复沉溺于生死苦海无疑。六法者:一名布施,梵语檀波罗蜜,檀是檀那之略,译为布施度;二名持戒,梵语尸波罗蜜,尸即  相似文献   

5.
于洁 《美与时代》2004,(9):69-70
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一首音乐作品必须经过艺术家的释义和表演,才能变成具体生动的东西.除艺术家的即兴创作外,任何音乐作品的表演,都必须是作曲家已经设想好的并写在谱纸上的东西,但记在谱纸上的各种符号,仅仅是象征性的,实际的音响在它们那里是完全不存在的.因此,在音乐艺术中,我们应把声乐表演看作是创作的本身.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情感的工具,也是声乐艺术的基础。声乐艺术就是音乐与语言的有机结合,因此语言是声乐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要准确表达歌曲的词意,咬字吐字必须准确清晰。生活中,很多歌手由于不注重咬字吐字,造成“台上闹哄哄,台下听不清”,表演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咬字吐字的训练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么,实践中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根据声母韵母在唱歌中咬字吐字时着力点的位置不同,形成了“五音”“四呼”“收声”等吐字咬字规律。笔者结合自己数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这些传统…  相似文献   

7.
李莉 《美与时代》2007,(8):93-94
声乐表演不仅是一种展示表演者才华和技艺的平台,更是一门充满着想象的艺术.想象构成了声乐表演艺术的生命之源,想象为乐谱语言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声乐表演的再创造离不开想象.因此,声乐表演教学应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音乐表演是指器乐或声乐表演者把作曲家经过深思熟虑创作出来的曲谱或歌曲,通过自己的理解用乐器演奏或声音演唱充分地表现出来,形成某种特定的音响效果,以供音乐听众来欣赏.  相似文献   

9.
舞台行动是戏剧表演的基本范畴之一。对舞台行动认识得不够清楚,不考虑行动的过程,只考虑行动的结果,导致在表演实践中会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表演情绪。行动中缺乏逻辑顺序导致了表演虚假的弊病。借助演出实践,通过对剧本《日出》中人物行动的分析,找到舞台行动的规律性,即演员要在戏剧表演创作中把握角色的贯串行动与最高任务,在舞台行动中要注重与对手的交流与适应。  相似文献   

10.
左叶松 《美与时代》2006,(12):63-65
艺术构思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是艺术胚胎萌发和孕育阶段;二是艺术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的成熟阶段。艺术构思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艺术意象的典型化。艺术构思的过程就是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它是否有创造性、是否巧妙,直接关系到艺术作品的成败。它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环节。只有经过“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的辛勤努力,充分发挥“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想象力,才能达到“不必劳情,无务苦虑”的洒脱境界,最终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声乐演唱者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唱能给听众以美的享受?然而,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不同的演唱者来演唱,为什么有的唱出来索然寡味,使人如同嚼蜡?而有的唱出来却扣人心弦,令人回味无穷呢?这里有一个演唱者二度创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舒伯特即兴曲以其短小、灵动的创作特点成为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创作曲的典范,而后二度创作者的差异化表达让其焕发了新的艺术活力。通过对青年钢琴家吴牧野钢琴专辑《灵感的刻录——舒伯特即兴曲全集》的诗性韵律、情感意象、技术手法等方面的艺术分析,结合演奏者自身的艺术表演风格,探讨歌唱性及沙龙性在现代钢琴技巧上的艺术表达特征,为进一步挖掘现代钢琴表演的人文内涵提供参考,为钢琴创作中表现技法的艺术特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欣赏声乐演唱时,观众不仅希望欣赏到美妙婉转的歌喉,还希望看到有协调优美的肢体表演与之相配合。那种只重视声乐演唱技巧,却忽视舞台表演的演唱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只有将听觉美与视觉美进行巧妙的结合才能真正带给观众以震撼。因此,舞台表演对于歌唱演员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而"神形兼备"是声乐演唱者在舞台上表演的最高境界,是演员最具感染力的体现,要真正熟练地做到"神形兼备",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对音乐进行分析,这是基本前提;(二)要注重角色体验,促进情绪融入;(三)注重表演的规范训练;(四)进行大量观摩,积累审美经验;(五)大量演出,积累演出经验;(六)添加"声音调味剂",进行情感的释放。  相似文献   

14.
影视表演在电影电视创作中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它的应用研究也是一个相当宽泛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研究领域。虽然原画师不是屏幕上的演员,但他是操作卡通角色表演的幕后人,他对演员表演知识掌握的多少,将决定着所绘制的二维、调节的三维卡通角色的演技高低。所以,对影视、戏剧表演的专业学习,是原动画师的必修课,它不受表现形式的局限,却是动画创作的灵魂。充分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好表演技巧,无疑是对原动画创作一个极大的辅助。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响的艺术.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是用自己的声音表达音乐、传递情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不仅需要一定的声乐技巧,演唱者自身的素质在声乐表演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外在的素质包括形象素质与表演素质;内在的素质包括音乐素质、文化素质与心理素质,它们密切协作,共同打造声乐演唱的美妙境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个性的生理基础出发,首先界定了声乐表演中个性的含义,进而论述了个性创造的必要性以及个性创造的前提和要求,最后从积累生活素养,提高思想修养和精神境界,培养创作素质,增强歌曲处理能力,提高主体创作意识五个方面论述了个性创造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道教辞典     
华颐 《中国道教》1989,(1):60-61
《周易乾凿度》汉代《易纬》八种了一。《通志·艺文略》著录“二卷,郑玄注”。李淑《邯郸书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经籍考》等著录卷数及注者并同。《易纬·乾坤凿度》卷上引《太古文目》:“《乾凿度》,圣人顺乾道浩大,以天门为名也。乾者天也,……乾训健,壮健不息,日行一度;凿者开也,度者路也。圣人凿开天路,显彰化源”。即圣人开辟通向天上的道路,以显明万化的本原。继承《易系辞》关于宇宙万物起源的思想,推衍构成完整的天地生成论,认为“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  相似文献   

18.
认识过程究竟应该分为几个阶段,是一个涉及主客体关系、思维规律以及思维形式和方法的问题。目前,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有不同的三阶段论(即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认识”同感性——知性——理性论);也有不同的二阶段论(即不主张引入知性范畴的感性——理性论同主张引入知性范畴的感性——理性论);主张引入知性范畴的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把知性作为理性认识的一个小阶段,一是把知性作为感性认识阶段的一种思维形式。这  相似文献   

19.
浅谈声乐表演中的"怯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明务 《美与时代》2006,(12):77-79
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怯场是一个较常见而又较难解决的歌唱心理问题。本文围绕怯场在声乐表演中的各种表现、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等诸方面展开论述,以期给处于怯场困境中的歌者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沐 《中国道教》1988,(2):31-34
道教养生,以阴阳为主,阴静阳动,各有不同。一般讲“体”指静态位置,讲“用”指动态的运用方法。兹分别对“四秘窍”以及它的“体”和“用”,略加介绍。四秘窍是:一、玄关一窍,二、阴跷,三、丹田,四玉枕。因为丹功炼的是返老还童,益寿延年的方法,而以调动本身青春活力为主。此四秘窍不只停留在炼气上,在叙述之前,先将功法前段体用进度列一简表: 第一、筑基入手功夫阶段 (一) 筑基炼神。体——心、神。用——(?) (二) 筑基炼气。体——气: 先天气,后天气。用——呼吸(后天): 正呼吸(后天):即用肺的自然呼吸。逆呼吸(向先天过度):吸气腹向内收,呼气腹向外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