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思洋  时琴琴  吴增强 《心理科学》2012,35(4):1004-1008
用SDQ(家长版)对上海10所小学二至四年级学生进行测查,以探求被试的ADHD症状表现,锁定ADHD高风险儿童。结果:(1)男生ADHD得分偏高(p<.01),但女生在红橙两个级别内的百分数均高于男生;(2)9岁被试的ADHD得分分布最分散,占男生ADHD红色级别的比例最大,在女生ADHD得分中均值最大;(3)红橙两个级别为高风险级别。结论:(1)9岁是ADHD症状表现最严重的年龄;(2)女生具有更高的ADHD风险;(3)ADHD高风险被试晒出率:男生14.4%,女生17.4%。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市某郊区31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儿童的入学准备现状,并进一步探讨入学准备不足儿童的家庭危险和保护因素。结果发现:(1)儿童入学准备整体不足的比例为15.80%,各领域准备不足的比例依次为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20.30%)、认知和一般知识(20.00%)、学习方式(19.70%)、情绪和社会性(17.70%)以及言语发展(13.90%)。(2)儿童(7岁)在入学准备整体和学习方式、言语发展领域的准备状况好于年龄较大儿童(≥7岁)。女生的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准备好于男生。(3)父母高学历、权威教养方式和户外互动是儿童入学准备不同领域的保护因素,专制和放任教养方式是其不同领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师人生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前言解放以来,全国中学女教师的比例逐年提高(由1950年的10.6%上升到1996年的36%),九十年代以来,师范院校女生比例大幅上升,以笔者所在的南通师专为例,近年毕业生女性占40%~50%,英语、中文等系达60%~80%,可以预见今后全国中学女教师比例将继续上升。女教师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女教师的职业现状如何?女教师的职业生态环境如何?女教师是否已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她们的聪明才智?在中等教育领域,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了吗?本课题组拟从中学女教师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入手,并在以后逐…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南昌地区两所性别比例有较大差异的典型高校中选取学生为被试,旨在通过测量其社交自尊与个体自尊水平,探索不同性别比例的校园环境下学生群体的自尊水平。研究结果显示:校园性别比例对男生的自尊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女生的社交自尊水平在女多男少的校园环境下较低。  相似文献   

5.
对北京市389名儿童入学准备的类型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入学准备类型儿童的特点,并通过追踪数据考察儿童入学准备类型对其一学期后学校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入学准备可以分为入学准备良好、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准备不足、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突出/其他领域准备不足和入学准备综合不足四种类型;(2)女生入学准备良好型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而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准备不足型、入学准备综合不足型的比例显著低于男生;(3)城区儿童入学准备良好型的比例显著高于郊区,而入学准备综合不足型的比例显著低于郊区;(4)入学准备良好型儿童的学校适应好于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准备不足型和入学准备综合不足型,入学准备综合不足型的学校适应最差。  相似文献   

6.
<正>确看待大学生群体的成就动机及性别角色的确立对日后他们能否成为社会栋梁意义重大。本次研究采用叶仁敏译制修订的《成就动机量表》和刘电芝教授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对656名大学生进行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与成就动机两者间的关系的探讨,得出研究结论如下:1.未分化人群分布比例最高;人群中女生女性化比例高于男生男性化;2.男性化为主的群体成就动机水平最高;3.具有男性特质的个体在全部性别角色分组中与追求成功方面存有明显正相关,且在避免失败方面存有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自尊水平划分方法与青少年自尊的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唐日新  解军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06,29(3):550-552
本文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49名中学青少年的一般自尊,通过三种自尊水平划分方法的结果比较,确定当代青少年中不同自尊水平的人数比例。结果表明:1青少年一般自尊状况接近正态分布,一般自尊水平普遍偏高;2总体来看,三种一般自尊水平青少年占青少年总数的比例是:高自尊38%,中等自尊52%,低自尊10%;男生、女生的各一般自尊水平的人数比例与总体各自尊水平的人数比例相近。  相似文献   

8.
采用Olweus欺负问卷和同伴提名测验,以1089名小学和初中学生为被试,考察欺负者、受欺负者与欺负-受欺负者的同伴关系特点.研究发现:(1)小学生的欺负者/受欺负者显著高于初中生;(2)男生中的期负者显著多于女生;(3)欺负者的同伴拒绝水平高于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和未参与者,但同伴接纳水平与未参与者无显著差异;(4)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的同伴拒绝水平高于、同伴接纳水平低于未参与者.在男性受欺负者中被拒绝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非受欺负者,但女性受欺负者中被拒绝的比例与女性非受欺负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奖赏结构与结果效价对男女儿童成就归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学民  郭德俊  李玲 《心理科学》2000,23(5):552-555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奖赏结构和结果效价对男女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被试为小学五年级学生(n=74,男生36人,女生38人),实验通过解决一系列迷津测验来创设成功和失败情境.研究结果表明,能力、运气归因存在性别差异,在竞争奖赏结构条件下,女生对成就状况倾向于做运气归因,而男生倾向于做运气以外其他因素的归因(如能力);在非竞争奖赏结构条件下,男生对成就状况倾向于做运气归因,而女生倾向于做运气以外其他因素的归因.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的显著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线比例忽略是指个体进行决策和判断时不能充分利用或者忽略基线比例而偏好新信息的现象。该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行为与决策的许多领域,尤其显著表现在临床医疗领域,因此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基线比例忽略的心理机制主要有双加工理论和因果贝叶斯框架等。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认知能力、年龄、基线比例的表述形式等。未来的研究需要从基线比例忽略的神经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研究的拓展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性别角色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比例的高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分布等相关情况。方法:2007年10月份,汉市两所性别比例不同的高校分层随机抽取了大学生共计1451人,采用钱铭怡等人编制的大学性角色量表(CSR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性别角色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大学期间是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具有传统性别角色的发展趋势,其中女生的性别角色化明显而男生的性别角色发展相对平稳。(3)性别角色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4)性别比例不的高校其性别角色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十岁儿童创造倾向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对十岁超常与常态儿童进行了创造倾向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创造倾向的好奇性方面,北京地区的超常儿童优于常态儿童,差异显着;在想象力方面男生优于女生,差异非常显着.另外研究了北京、上海地区十岁儿童在创造倾向方面的差异,在挑战性方面北京儿童优于上海儿童,差异显着.上海地区在好奇性方面,男生优于女生,差异非常显着.再次,分析了创造倾向与学业成绩(语文、数学)关系,得出初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对自己学习能力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针对城市普通中学445名初一至初三年级的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以研究初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学生在对自己课堂学习能力的评价上,总体处于中上水平.男女生之间课堂学习能力差异不显着;初三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低于初一、初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能力,且存在显着差异;性别与年级之间交互作用不显着.(2)初中学生在课下学习能力上略低于课上学习能力,但仍处于中上等水平.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不显着;性别与年级之间交互作用不明显;初一与初三年级学习能力差异显着,初三女生的学习能力低于初一、初二女生的学习能力,也存在显着差异.(3)初中学生在考试焦虑上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男女生之间差异不显着;性别与年级之间相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初中寄宿制学校山区及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南华民族中学2466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山区少数民族学生中心理健康问题极其严重者在全校学生中所占比例不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是否是少数民族相关较小,而与所在地区有密切关联;男生的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比女生更强,而女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比男生强;在学习压力上和情绪波动上,九年级学生学习压力最大,情绪波动也较大。在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上,八年级学生问题最严重。结论山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坝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7月15日,海曙区教育心理咨询热线公布2014年上半年数据。上半年,教育心理咨询热线工作人员共接听咨询电话105个,接待面询46人次,QQ咨询130余例。一个引入关注的现象是:咨询男生问题的比例高达80.9%,丽咨询女生问题的仅占19.1%。  相似文献   

16.
曹钦 《道德与文明》2013,(5):108-112
在对战争伦理的研究中,开战正义的标准通常由六项原则组成,包括正当理由、合法权威、正当动机、成功前景、适当比例和最后手段.然而,除了正当理由与适当比例外,其他原则或是可以合并到这两项之中,或是有害无益,或者只不过是历史陈迹.因此,应当仅仅保留正当理由和适当比例原则,以此作为界定开战正义的标准.这两项原则还可以进一步推广,从而包含交战正义和战后正义的领域,从而发展出能涵盖不同战争阶段的道德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中职女生社交自卑感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社交自卑感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来自河南省内2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066名一年级中职女生进行间隔半年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89.21%的中职女生有社交自卑感体验,中职女生的社交自卑感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相关显著,农村生源中职女生的社交自卑感显著高于城市生源中职女生;(2)家庭适应性可以边缘预测随后的社交自卑感,心理健康可以显著预测随后的社交自卑感;(3)社交自卑感、家庭功能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式在城市生源和农村生源的中职女生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4)来自再婚/离异家庭中职女生的心理健康对随后的社交自卑感的预测作用高于来自完整家庭的中职女生。本研究表明,中职女生存在比较明显的社交自卑感,社交自卑感与家庭功能、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动态联系。  相似文献   

18.
以593名初高中学生为被试, 用问卷法考察中学生同伴依恋的特点, 并探讨同伴依恋与交往目标、友谊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学生同伴依恋可分为安全型、专注型、回避型和恐惧型, 它们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比例分别为34.5%、23.8%、22.1%和19.6%;(2)中学生同伴依恋的年级、性别差异显著:依恋焦虑初二显著高于高一, 依恋回避初一显著高于初二、高一和高二;男生依恋焦虑显著低于女生, 依恋回避显著高于女生;(3)不同依恋类型中学生交往目标、友谊质量差异显著;(4)交往目标中的帮助与支持、亲密性在同伴依恋和总体友谊质量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儿童欺负行为的类型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Olweus欺负问卷中文修订版对我国6471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中小学生欺负行为的类型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发现:(1)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直接言语欺负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直接身体欺负,间接欺负的发生率最低。(2)小学和初中男生受直接身体欺负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直接言语欺负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3)小学阶段三类欺负行为的发生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三年级儿童受直接身体欺负的比例极显著地高于四、五年级,受直接言语欺负的比例总体上随儿童年级升高而上升,受间接欺负的比例在2-4年级之间相对稳定,5年级出现极显著的下降;在初中阶段三类欺负行为的发生率相对稳定。(4)欺负者大多与受欺负者同龄或年长于受欺负者,初中学生的欺负呈现出明显的“团体化”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编自我提升领域问卷考察中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并探讨自我提升与同伴接纳和友谊状况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学生在个体领域和人际领域(除道德行为维度)表现出自我提升倾向。(2)男生比女生、初中生比高中生表现更强的自我提升倾向。(3)同伴接纳度低的中学生身体与运动技能和一般认知能力维度自我提升程度较高,互选好朋友数量较少的中学生一般认知能力、个体心理特质、人际心理特质和道德行为维度的自我提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