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蒙古族女性·系列》人物造型采用意象方法,延续写实的方式,画面人物都以端庄的表情呈现,整个画面也尽力营造简洁、轻松的生活环境与方式。通过对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现状进行研究、梳理、分析、总结,分析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特征,并以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在自身创作中的运用与反思,从多方面对绘画表现形式进行探索,提出发展创新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造型、笔墨、构图色彩。  相似文献   

2.
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成不变都是不可取的,对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创新是目前符合其发展趋势的一大重要举措。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属于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将传统的中国画作为发展媒介,题材多以人物为构象。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是传统人物画的升级,但是通过了解过现代水墨人物画与写实素描的融合以及写实素描影响下的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发现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语言的丰富与改变是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自魏晋时期开始发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伴随着时代和思想的变迁,中国山水画逐渐成熟并形成自身的独特魅力。观中国山水画,感叹水墨色彩展现的宁静淡雅之美,同样感叹山水画作的构图所展现的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的构图体现的是画者对于山水画的艺术加工,体现的是对于山水之美的整体把握。观中国山水画作,开境一般用分疆三叠两段的方式,追求自然之美。简要分析中国山水画作的构图技巧与方法,寻求山水画作的形式之美的背后是否存在一定的普遍性构图艺术。  相似文献   

4.
绘画语言作为画家展现绘画主题的重要手段,在绘画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因社会因素及画家思想意识的转变,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面临的困境入手,力求从语言创新上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使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向着更高的层面上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的人物画论争及改造给中国人物画坛带来翻天的变化,"写生"成为新时代人物画的要求。随着新中国的发展,绘画日渐单一,特殊时期的工笔人物以"年、连、宣"的绘画形式活跃于画坛之上。文革结束后,百业待兴,水墨人物发展迅速,工笔人物略显踟蹰。到上世纪80年代,工笔人物多元共存,一片振兴之态。本文试从三个时期两个阶段浅议工笔人物画在时代背景下的存在及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人从事多年的水墨人物画教学实践,深感传统水墨人物画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存在明显的不足。怎样将形、情感、笔墨等艺术因素切入到水墨人物画造型训练之中,是中国水墨人物画教学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意象造型是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主要特质,其表现手法为写意,既不是单纯模仿客观来追求"形似",也不是纯粹主观臆造。中国画的意象造型是处于一种"似与不似"间的艺术状态,而这种"似与不似"的造型观念体现在中国画的每个门类里,其中就包括中国水墨人物画。从传统发展到现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了这种意象造型观念,20世纪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观念传入中国并融入水墨人物画造型之中,使得现当代的水墨人物在追求"形似"的方面产生了巨大改变,但同时中国水墨人物画家又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和继承着中国传统绘画造型规律,即"似与不似"的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8.
中国宋代(公元960-1127-1279年)人物画,在唐、五代人物画已有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又向前继续发展,进入了灿烂多姿的鼎盛时期,形成与唐代人物画并驾齐驱的新的高峰,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极其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李影影 《美与时代》2014,(3):102-102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中历史最悠久的画体,它的形式特征之一是装饰性。从线条、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特征进行理性分析。分析了中国工笔人物画装饰性风格发展的核心动力,即“工”取其质,“美”取其饰的审美观,论证了装饰性特征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坛,吴山明的名字早已广为业界所知,他那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风和朴素亲切的形象塑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他的宿墨人物画作品已经有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和审美追求,是中国人物画领域不可多得的重要画家和新浙派的先锋领军人物,研究他的水墨人物画对探讨当下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传统绘画纳入学院美术教育后,开启了中国传统绘画科学造型的大门。水墨人物写生与传统中国画临习、人物素描等相关课程共同构成了水墨人物画专业的基础教学科目。创建当代中国画水墨人物画教学体系,是不断继承、创新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之一。水墨人物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吸收外来艺术,受益于科学造型的滋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当代水墨人物画如何将其积淀着中国  相似文献   

12.
论传统文人画中的色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莉 《美与时代》2006,13(2):76-78
在历来的关于文人画的研究中,都是以水墨的黑白表现、传神观理论以及笔墨趣味为主,而忽视对文人画中色彩之美的研究。本文从文人的产生、其艺术修养的综合性、文人色彩心理、文人画家的作品以及民间色彩等诸多方面阐述文人画中色彩的实际作用和地位,指出对色彩的追求是视觉艺术发展的必然,从而重新认识文人画中的色彩之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发展到唐,是那样的光辉灿烂,它表现的是生命的情调。然而,在这样璀璨夺目的面纱背后,隐藏着的却是作为生命力量表现出的浩瀚才情的才子们伟大的孤独感。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以超前的艺术眼力,致力于写意的水墨山水画的创作,并开创水墨渲淡这一自宋以后成为中国绘画巨流的文人画风格,传递出唐人的无限的孤独之感。王维作诗如画,以凄冷之语显露真情;他师法自然,在山水之中排遣孤寂。在人物画风靡一时的唐代,他不画春闺,不描美女,偏偏写山水;开创破墨,于无色之相感受超逸;构图平远,从虚无之境寻求慰藉。动极而静,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从唐代才子王维的山水里,我们咀嚼到了充满生命情调的唐人"得一知己者难"的高山流水般的伟大孤独感。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的发展脉络,探究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主要分两个部分来分析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研究:第一部分叙述了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创作的现状;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风格类型。  相似文献   

15.
《天桥人物》是中国杰出的版画家李桦的一套水墨人物画作品,该作品体现了李桦对中西方艺术的融合。1947年,他受徐悲鸿之邀,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致力于版画艺术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他不断创作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艺术作品。李桦创作了大量的水墨作品,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徐悲鸿亦对其水墨作品赞赏有加。以《天桥人物》为例,对李桦水墨人物画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可行性,同时对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兴衰中,历经了出现、发展、高潮、低谷与复兴,尽管时代一直在发展变化,工笔人物画却从未断绝。从两千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来看,工笔画是先于水墨画出现的,历代工笔人物画家在继承先人传统的同时融入了符合时代的艺术语言,进一步形成新的审美意识,使工笔人物画不断涌现出新的思潮,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时代在进步,工笔人物画这一画种也在成长,当代工笔人物画家赋予了工笔人物画新的色彩审美意识。文章通过分析、对比传统工笔人物画与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装饰色彩的运用,体现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学习、借鉴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工笔人物画中发展出新的色彩语言,创作出更符合现代受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坛,著名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员陈钰铭的名字已经广为业界所知,他那富有张力的水墨画面和朴素亲切的形象塑造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陈钰铭的水墨人物作品已经有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追求,他是中国人物画领域不可多得的重要画家和先锋领军人物,研究他的水墨人物画对探讨当下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中国"写实"绘画的巅峰时代,但又开"写意"绘画之先河,其中最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的画家当梁楷莫属。他的减笔人物画对于同时代以及后世绘画在技法材料运用、视觉语言创造、意识形态发展的意义均是开创性的。梁楷的水墨人物画艺术在追求形似的大环境下异军突起,从形似到神似的过渡使人耳目一新,为停滞不前的宋代绘画增添几分活力,并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为后代所标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水画最令人称赞的就是借助水墨色彩展现出的超凡脱俗之美,同时山水画展现出的构图之巧妙也让人赞不绝口。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借助绘画者对于山水风景的表现力及艺术加工水平,体现出山水风景的美感与意境。文章对山水画作构图进行解析,并介绍训练山水画构图的几种方法,对山水画构图意境创作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以期为山水画构图教学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20.
民间美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艺术的舞台上备受关注。如何通过借鉴民间美术来拓展水墨画的创作,一直是很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要追寻的答案。从水墨人物画创作的角度,从历史发展的背景以及两者的共性作为出发点,对民间美术绘画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与拓展中所起的作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